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
背景技术:2.现有的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防滑垫在使用过程中,角度调节较为繁琐,没有便捷的调节升降机构,另外,不同身高的婴儿在使用过程中,限位垫的位置摆放不同,其拆卸更换较为繁琐,长期使用较为不便,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解决了限位垫拆卸固定与升降垫升降调节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包括支撑垫、连接垫和升降垫,所述支撑垫和连接垫的一端设置有一号转动轴,所述升降垫的外表面安装有枕头,所述连接垫的外表面安装有限位垫,所述枕头和限位垫的下端均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垫和升降垫的外表面靠近边缘处均安装有格挡垫,所述支撑垫和升降垫的连接处设置有升降结构;
5.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母贴,所述连接垫的外表面均安装有子贴;
6.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支撑条,所述支撑垫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放置槽和支撑杆的连接处安装有二号转动轴,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开设有移动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垫和升降垫的外表面均为铺设有防水布,所述连接垫和升降垫的内部均填充有海绵,所述一号转动轴为圆柱结构。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枕头和限位垫均为乳胶材质,所述枕头的上端外表面为弧形结构,所述限位垫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垫的横截面积,所述限位垫的边缘处为弧形结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母贴的横截面积与限位垫的横截面积相等,所述子贴的数量为三组并呈阵列分布,所述母贴与子贴之间相匹配。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条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阵列分布,所述支撑条的宽度小于升降垫的宽度,所述支撑条为矩形结构,所述支撑条的边缘处为弧形结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置槽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所述放置槽为矩形结构,所述放置槽的长度小于支撑垫的长度,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放置槽的横截面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和放置槽通过二号转动轴进行上下转动,所述二号转动轴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所述移动槽的侧剖面为“凹”字结构,
所述移动槽的厚度小于支撑杆的厚度。
13.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通过连接垫的外表面均安装有子贴,在限位垫需要调节与更换过程中,通过将限位垫外表面沿着一端向斜上方拉动,使得限位垫带动子贴压着母贴外表面进行撕扯,直至将子贴脱离母贴外表面,将限位垫进行拆卸,将限位垫的贴至下侧的母贴外表面,反复按压,使得子贴与母贴进行粘合,使得限位垫进行更换调节,使得不同身高的婴儿进行限位,防止婴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落的现象。
16.2、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通过支撑垫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杆,放置槽和支撑杆的连接处安装有二号转动轴,支撑杆的外表面开设有移动槽,在防滑垫使用过程中,通过将升降垫沿着一号转动轴进行转动,使得升降垫脱离支撑垫,在二号转动轴作为支撑作用下,通过移动槽将支撑杆进行拉动,使得支撑杆压着二号转动轴进行转动,从而将支撑杆的一端对准两组支撑条的中部进行放置,使得升降垫进行限位支撑,同时将通过支撑杆的高度不同进行调节升降垫的高度,使得婴儿在使用过程中得以进行调节,提高防滑垫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的局部拆分图;
19.图3为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的另一视角图;
20.图4为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中支撑垫与升降垫的局部侧剖视图。
21.图中:1、支撑垫;2、连接垫;3、升降垫;4、一号转动轴;5、枕头;6、限位垫;7、连接结构;71、母贴;72、子贴;8、格挡垫;9、升降结构;91、支撑条;92、放置槽;93、支撑杆;94、二号转动轴;95、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技术方案:一种儿科婴儿用半卧位防滑垫,包括支撑垫1、连接垫2和升降垫3,支撑垫1和连接垫2的一端设置有一号转动轴4,升降垫3的外表面安装有枕头5,连接垫2的外表面安装有限位垫6,枕头5和限位垫6的下端均设置有连接结构7,连接垫2和升降垫3的外表面靠近边缘处均安装有格挡垫8,支撑垫1和升降垫3的连接处设置有升降结构9,连接结构7包括母贴71,连接垫2的外表面均安装有子贴72,升降结构9包括支撑条91,支撑垫1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放置槽92,放置槽92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杆93,放置槽92和支撑杆93的连接处安装有二号转动轴94,支撑杆93的外表面开设有移动槽95。
24.请参阅图2-3,连接垫2和升降垫3的外表面均为铺设有防水布,连接垫2和升降垫3的内部均填充有海绵,一号转动轴4为圆柱结构,枕头5和限位垫6均为乳胶材质,枕头5的上端外表面为弧形结构,限位垫6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垫2的横截面积,限位垫6的边缘处为弧形结构,母贴71的横截面积与限位垫6的横截面积相等,子贴72的数量为三组并呈阵列分布,母贴71与子贴72之间相匹配,通过将限位垫6外表面沿着一端向斜上方拉动,使得限位垫6带动子贴72压着母贴71外表面进行撕扯,直至将子贴72脱离母贴71外表面,将限位垫6进行拆卸,将限位垫6的贴至下侧的母贴71外表面,反复按压。
25.请参阅图3-4,支撑条91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阵列分布,支撑条91的宽度小于升降垫3的宽度,支撑条91为矩形结构,支撑条91的边缘处为弧形结构,放置槽92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放置槽92为矩形结构,放置槽92的长度小于支撑垫1的长度,支撑杆93的横截面积小于放置槽92的横截面积,支撑杆93和放置槽92通过二号转动轴94进行上下转动,二号转动轴94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移动槽95的侧剖面为“凹”字结构,移动槽95的厚度小于支撑杆93的厚度,通过将升降垫3沿着一号转动轴4进行转动,使得升降垫3脱离支撑垫1,在二号转动轴94作为支撑作用下,通过移动槽95将支撑杆93进行拉动,使得支撑杆93压着二号转动轴94进行转动,从而将支撑杆93的一端对准两组支撑条91的中部进行放置,使得升降垫3进行限位支撑,同时将通过支撑杆93的高度不同进行调节升降垫3的高度。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防滑垫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通过支撑垫1的上端外表面开设的放置槽92,放置槽92的内部安装的支撑杆93,放置槽92和支撑杆93的连接处安装的二号转动轴94,支撑杆93的外表面开设的移动槽95,通过将升降垫3沿着一号转动轴4进行转动,使得升降垫3脱离支撑垫1,在二号转动轴94作为支撑作用下,通过移动槽95将支撑杆93进行拉动,使得支撑杆93压着二号转动轴94进行转动,从而将支撑杆93的一端对准两组支撑条91的中部进行放置,使得升降垫3进行限位支撑,同时将通过支撑杆93的高度不同进行调节升降垫3的高度,使得婴儿在使用过程中得以进行调节,提高防滑垫的实用性。
27.需要说明的,在限位垫6需要调节与更换过程中,使用者通过连接垫2的外表面均安装的子贴72,通过将限位垫6外表面沿着一端向斜上方拉动,使得限位垫6带动子贴72压着母贴71外表面进行撕扯,直至将子贴72脱离母贴71外表面,将限位垫6进行拆卸,将限位垫6的贴至下侧的母贴71外表面,反复按压,使得子贴72与母贴71进行粘合,使得限位垫6进行更换调节,使得不同身高的婴儿进行限位,防止婴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落的现象。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