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口径椎间孔镜辅助通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5296发布日期:2022-04-14 21:3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口径椎间孔镜辅助通道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柱微创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口径椎间孔镜辅助通道组件。


背景技术:

2.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巨大的优势,可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解除因神经卡压造成的疼痛。采用局麻,术前不需要禁食水。术中病人意识清醒,可与医生交流,手术安全系数高。另外,椎间孔镜系统从腰椎一旁进入,利用了人体骨骼结构的自然通道,所以不用切除骨骼、韧带,对病人腰椎的稳定结构没有损伤和破坏。一般情况下,病人手术后2小时,就可以下床。在手术创伤方面,由于椎间孔镜手术是在镜下完成操作,皮肤上只有一个7毫米的微小切口,出血少,可达到开刀手术效果,避免了传统手术损伤大、出血多及内固定材料昂贵等缺点。
3.但是其通道小,视野小由此产生以下缺点:(1)对于镜下较大出血无法有效控制,严重影响手术操作。(2)对于融合及对侧减压难度大,甚至无法完成。(3)术中小范围组织辨识可,大范围组织辨识难度大。尽管大口径椎间孔镜可以解决此问题,但这种设备太昂贵,而且对于椎间盘突出症的侧入路无法完成,应用率不高。因此,目前做椎间孔镜术的医院仍然主要使用的是小口径椎间孔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目前的小口径椎间镜普及率高,但对于镜下融合及对侧减压非常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口径椎间孔镜辅助通道组件,其能够有效解决小口径椎间孔镜镜下融合及对侧减压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小口径椎间孔镜辅助通道组件,包括:扩孔部件、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定位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套管用于套在扩孔部件上;所述第二套管用于在扩孔部件退出第一套管后插入在第一套管中。所述定位部件连接在第一套管的外壁上,用于将所述辅助通道组件整体固定在患者椎板上。
6.进一步地,所述扩孔部件包括:穿孔针和扩孔管,其中:所述扩孔管的管径大于穿孔针,且扩孔管用于套在穿孔针上进一步扩大穿孔针在患者身上形成的创口。
7.进一步地,所述扩孔管至少包括长度依次增加的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其中:所述第一空心管能够穿过第二空心管,所述第二空心管能够穿过第三空心管,以便于逐级扩大所述创口,并在扩孔完成后依次抽出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端口为凹槽状,以便于与患者的椎板形状相适应,使第一套管抵在椎板上更加稳定。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端口上覆盖有弹性膜,所述弹性膜上开设有通孔。
1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膜的表面上具有环形的加强筋,有助于提高弹性膜的强度。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端口处连接有限位件,防止第二套管完全进入第一套管中后不易取出。
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环形件,其套在第二套管的端口外壁上,使环形件相对于第二套管管壁向外凸出,且所述环形件的外径大于第一套管的内径。
13.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件为针形定位件。优选地,所述针形定位件包括:套环、连接柱、连接环和定位针,其中:所述连接柱固定在套环的侧壁上,且套环的内径大于第一套管的外径,以便于将套环紧密套在第一套管的外壁上。所述连接环转动套在连接柱上,所述定位针固定在连接环上,且定位针能够旋转至与套环的中心轴线平行。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为铁合金管,所述套环为磁环,从而可以将套环套在第一套管外壁上后,使两者套环吸附定位在第一套管外壁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小口径椎间孔镜辅助通道组件能够先利用扩孔部件创口进行逐级扩孔,然后通过第一套管和定位部件实现定位,并通过第一套管保持创口能够保持扩大状态,在利用第二套管为小口径椎间孔镜提供手术通道,有效解决了小口径椎间孔镜镜下融合及对侧减压困难的问题,有助于依托于目前的小孔径椎间孔镜实施脊柱微创术。
17.(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小口径椎间孔镜辅助通道组件中,通过在第二套管的一端端口上覆盖弹性膜,并所述弹性膜上开设通孔,当孔镜穿过该通孔时,弹性膜能够与孔镜外壁紧密贴合,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患者的血液通过第二套管向外渗出,有助于缓解对于镜下较大出血无法有效控制,严重影响手术操作的问题。
18.(3)通过第二套管提供的空间使孔镜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扩大组织辨识,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0.图1为实施例中扩孔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中组成扩孔部件的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实施例中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实施例中扩孔部件、第一套管、定位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26.图7为实施例中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定位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27.图8为实施例中辅助通道组件与小口径椎间孔镜的装配示意图。
28.图中标记代表:1-扩孔部件、2-第一套管、3-第二套管、4-定位部件、5-穿孔针、6-扩孔管、6.1-第一空心管、6.2-第二空心管、6.3-第三空心管、7-弹性膜、8-通孔、9-加强筋、10-限位件、11-套环、12-连接柱、13-连接环、14-定位针、15-小口径椎间孔镜。
具体实施方式
29.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需要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正如前文所述,目前虽然小口径椎间镜在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普及率高,但存在镜下融合及对侧减压非常困难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小口径椎间孔镜辅助通道组件,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该辅助通道组件进一步说明。
32.参考图1至图8,示例一种小口径椎间孔镜辅助通道组件,其主要包括:扩孔部件1、第一套管2、第二套管3和定位部件4,其中:
33.参考图1和图2,所述扩孔部件1包括穿孔针5和扩孔管6,其中:所述扩孔管6的管径大于穿孔针5,所述扩孔管6为圆管,其包括长度依次增加的第一空心管6.1、第二空心管6.2和第三空心管6.3,其中:所述第一空心管6.1能够穿过第二空心管6.2,所述第二空心管6.2能够穿过第三空心管6.3,以便于逐级扩大穿孔针1在患者身上形成的创口,并在扩孔完成后依次抽出第一空心管6.1、第二空心管6.2和第三空心管6.3。另外,还可以将所述第一空心管6.1、第二空心管6.2和第三空心管6.3的一端均设置锥形状,以便于在扩大所述创口时空心管的端部进入创口中。
34.参考图3,所述第一套管2为直径大于扩孔部件1的圆管,其一端端口为凹槽状,以便于在使用时,将第一套管2的端部抵在患者的椎板上时两者能够更好地贴合,增加接触面积,使第一套管2抵在椎板上更加稳定。
35.参考图4,所述第二套管3为塑料圆管,其一端端口上覆盖有弹性膜7,所述弹性膜7上开设有通孔8,孔镜穿过该通孔8时,弹性膜7能够与孔镜外壁紧密贴合,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患者的血液通过第二套管3向外渗出。第二套管3的另一端端口处连接有限位件10,所述限位件10为环形件,其套在第二套管3的端口外壁上,使环形件相对于第二套管3的管壁向外凸出,且所述环形件的外径大于第一套管2的内径,防止第二套管3完全进入第一套管2中,不易取出。
36.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所述弹性膜7的表面上设置环形的加强筋9,有助于提高弹性膜7的强度。
37.所述定位部件4为针形定位件,具体地,参考图5,所述针形定位件包括:套环11、连接柱12、连接环13和定位针14,其中:所述连接柱12为螺栓,其连接在套环11的侧壁上的螺孔中,且连接柱12垂直于套环11的侧壁。
38.所述套环11的内径大于第一套管2的外径,以便于将套环11紧密套在第一套管2的外壁上。所述定位针14固定在连接环13上,且定位针14沿着连接环13的径向设置。所述连接环13套在螺栓的螺杆上,且连接环13内径大于螺杆直径,以便于连接环13能够在搞螺杆上转动,以根据需要适当调节定位针14的角度。
39.另外,所述第一套管2为铁合金管,所述套环11为磁环,从而可以将套环11套在第一套管2外壁上后,使两者套环11吸附定位在第一套管2外壁上。
40.在使用所述辅助通道组件与小口径椎间孔镜(如目前做椎间孔镜术主要使用的6.7mm小口径椎间孔镜)配合进行椎间孔镜术时,包括(参考图6~图8):
41.第1步:将穿孔针5插入患者身体,形成治疗的创口,然后依次在穿孔针5上套上第一穿孔管6.1、第二穿孔管6.2、第三穿孔管6.3,并沿着穿孔针5伸入患者体内,逐渐扩大治疗创口至7毫米左右。
42.第2步:将第一套管2套设在最外层的第三穿孔管6.3上,并伸入患者体内,然后在第一套管2套设套环11,并将套环11上的两个定位针14伸入患者体内椎板上,并将定位针14抵在患者的椎板上,使定位针14打入椎板2mm实现定位。
43.第3步:将穿孔针5、第一穿孔管6.1、第二穿孔管6.2、第三穿孔管6.3依次从患者体内取出,然后将第二套管3插入第一套管2中,并将椎间孔镜15伸入第二套管3中,使椎间孔镜15从第二套管3端部的通孔8伸出,对患者进行治疗。另外,第二套管3使孔镜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扩大组织辨识,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44.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