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颈部损伤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普外骨科颈部损伤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2.颈部损伤是指由于机械外力,或慢性劳损,或风寒侵袭等因素所引起的颈部肌肉、肌腱、筋膜、韧带软组织的损伤,并以局部疼痛、肿胀、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好发于胸锁乳突肌、斜角肌、斜方肌的上部纤维,该病临床可分急性软组织损伤和慢性软组织劳损。
3.患者在颈部受伤后,头部及颈部应当进行固定,在患者睡眠过程中,头部不经意的转动可能对颈部造成拉伸,继而对患者的颈部造成二次伤害,甚至造成颈部病情的加重。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普外骨科颈部损伤头部固定装置,以解决患者在颈部受伤后,头部及颈部应当进行固定,在患者睡眠过程中,头部不经意的转动可能对颈部造成拉伸,继而对患者的颈部造成二次伤害,甚至造成颈部病情加重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普外骨科颈部损伤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前侧安装有充气颈枕,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弧形压片,所述立板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弧形压片顶部的l形位移板,所述l形位移板的顶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底部焊接有螺纹转动件,所述螺纹转动件与l形位移板转动连接,所述l形位移板顶部的后侧开设有与螺纹转动件相适配的贯穿孔,所述立板的顶部焊接有螺杆,所述转盘和螺纹转动件均螺纹连接在螺杆的表面,所述底板的左侧安装有气泵,所述弧形压片的内壁环形安装有多个气垫。
6.优选的,所述气泵的出气端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远离气泵的一端与充气颈枕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弧形压片背表面的两侧均焊接有导向块,所述立板正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导向块相适配的导向槽。
8.优选的,所述立板顶部的后侧开设有供l形位移板滑动的定位孔。
9.优选的,所述充气颈枕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10.优选的,所述充气颈枕的内壁粘合有尼龙透气面料。
1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充气颈枕、气泵和输气管的配合使用,对患者的颈部起到有效支撑防护,随后通过弧形压片和调节组件的配合使用,对使用者的额头处进行挤压定位,避免了患者不经意间转动头部,即可达到支撑稳定性强和有效避免头部转动的目的,解决了患者在颈部受伤后,头部及颈部应当进行固定,在患者睡眠过程中,头部不经意的转动可能对颈部造成拉伸,继而对患者的颈部造成二次伤害,甚至造成颈部病情加重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泵和输气管的配合使用,可向充气颈枕的内部进行充气,继而使得充气颈枕的体积扩大,对患者的颈部起到有效支撑,同时,使用者可根据不同充气量,使充气颈枕达到较为舒适的支撑效果。
13.3、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向块和导向槽的配合使用,对弧形压片起到了限位与导向的作用,提高了弧形压片在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14.4、本实用新型通过透气孔的设置,使得充气颈枕与患者颈部之间可能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15.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弧形压片和调节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立板和调节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0.1、底板,2、立板,3、充气颈枕,4、弧形压片,5、调节组件,51、l形位移板,52、转盘,53、螺纹转动件,54、螺杆,6、气泵,7、输气管,8、气垫,9、导向块,10、导向槽,11、定位孔,12、尼龙透气面料,13、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普外骨科颈部损伤头部固定装置的实施例。
22.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23.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24.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普外骨科颈部损伤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立板2,底板1顶部的前侧安装有充气颈枕3,充气颈枕3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3,通过透气孔13的设置,使得充气颈枕3与患者颈部之间可能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感,充气颈枕3的内壁粘合有尼龙透气面料12,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弧形压片4,弧形压片4背表面的两侧均焊接有导向块9,立板2正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导向块9相适配的导向槽10,通过导向块9和导向槽10的配合使用,对弧形压片4起到了限位与导向的作用,提高了弧形压片4在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立板2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弧形压片4顶部的l形位移板51,立板2顶部的后侧开设有供l形位移板51滑动的定位孔11,立板2的内壁粘合有尼龙透气面料12,l形位移板51
的顶部设置有转盘52,转盘52的底部焊接有螺纹转动件53,螺纹转动件53与l形位移板51转动连接,l形位移板51顶部的后侧开设有与螺纹转动件53相适配的贯穿孔,立板2的顶部焊接有螺杆54,转盘52和螺纹转动件53均螺纹连接在螺杆54的表面,底板1的左侧安装有气泵6,气泵6的出气端连通有输气管7,输气管7远离气泵6的一端与充气颈枕3相连通,通过气泵6和输气管7的配合使用,可向充气颈枕3的内部进行充气,继而使得充气颈枕3的体积扩大,对患者的颈部起到有效支撑,同时,使用者可根据不同充气量,使充气颈枕3达到较为舒适的支撑效果,弧形压片4的内壁环形安装有多个气垫8。
25.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将颈部放置在充气颈枕3的内腔,同时患者头部位于底板1的顶部、弧形压片4的正下方,接着,使用者通过气泵6和输气管7的配合使用,向充气颈枕3的内部进行充气,使得充气颈枕3充气膨胀,对患者的颈部起到了有效支撑;
26.随后使用者转动转盘52,转盘52带动螺纹转动件53在l形位移板51顶部的贯穿孔中发生转动,继而使得转盘52和螺纹转动件53均在螺杆54的表面螺纹下降,在转盘52和螺纹转动件53下降的过程中,带动l形位移板51和弧形压片4向下发生位移,当弧形压片4内壁设置的气垫8与患者额头接触时,气垫8发生形变,再适当转动转盘52,使得l形位移板51和弧形压片4均小距离的向下位移,对患者的额头位置起到了有效挤压贴合即可;
27.通过上述步骤的操作,即可达到支撑稳定性强和有效避免头部转动的目的。
28.综上所述:该普外骨科颈部损伤头部固定装置,通过充气颈枕3、气泵6和输气管7的配合使用,对患者的颈部起到有效支撑防护,随后通过弧形压片4和调节组件5的配合使用,对使用者的额头处进行挤压定位,避免了患者不经意间转动头部,即可达到支撑稳定性强和有效避免头部转动的目的,解决了患者在颈部受伤后,头部及颈部应当进行固定,在患者睡眠过程中,头部不经意的转动可能对颈部造成拉伸,继而对患者的颈部造成二次伤害,甚至造成颈部病情加重的问题。
29.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