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压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8909发布日期:2022-04-14 21:50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支架压握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辅助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压握器。


背景技术:

2.慢性鼻窦炎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因其引起的鼻塞、流涕、头痛和头昏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妨碍正常工作。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存在术后腔内粘连严重、再狭窄率高等问题,因此常在术后在鼻腔中放置鼻窦支架来避免组织粘连、再次手术的问题。然而对于自膨胀的鼻窦支架在临床使用时,支架压握失败率较高且压握效果不好,使得支架植入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降低支架压握失败率,方便可靠的支架压握器。
4.一种支架压握器,包括推杆、第一箱体、连接部、压握部及第二箱体;
5.所述第一箱体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推杆的一端伸入所述通孔中;
6.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之间,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过孔;
7.所述压握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压握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压握部的自由端用于穿过所述过孔以形成直径可变的圆环;
8.所述第二箱体内开设有配合孔,所述通孔、所述圆环与所述配合孔相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握部包括压握带,所述压握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压握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压握带的自由端穿过所述过孔以形成所述直径可变的圆环。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握部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设置于所述压握带的自由端。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握带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过孔的轴向宽度,所述压握带的厚度小于所述过孔的径向宽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握部的外侧面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用于卡入所述过孔内。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压握带的外侧面,所述限位杆沿轴向延伸,所述限位杆的轴向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过孔的轴向宽度,所述限位杆的直径大于所述过孔的径向宽度。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孔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入孔、保持孔及连接孔,所述进入孔与所述压握部形成的直径可变的圆环相衔接,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输送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入孔呈锥形,所述进入孔的大直径段与所述压握部形成的直径可变的圆环相衔接,所述进入孔的小直径段与所述保持孔相衔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持孔与所述连接孔均为圆柱孔,且所述连接孔的直
径大于所述保持孔的直径。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压握器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推杆的外周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一箱体还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中空腔体,所述弹性部件套设于所述推杆的一端且位于所述中空腔体内,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抵,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箱体的顶壁相抵。
18.上述支架压握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9.将初始状态的药物支架放置在压握部形成的直径可变的圆环内,然后改变压握部穿入过孔的长度(即改变压握部的自由端相对于过孔的位置),使压握部缓慢的收缩,圆环的直径缓慢减小,使得药物支架被压缩,完成药物支架从初始状态到压握状态的形变。将载有药物支架的压握器的配合孔与输送器的输送头端对准,使得输送器的输送头端插进配合孔内,保持此位置不动,此时缓慢推动推杆向第二箱体方向运动,推杆靠近药物支架的一端缓慢的把药物支架推出压握部,穿过第二箱体的配合孔输送至输送器的输送头端中,当推杆推到最大位置时,药物支架正好全部压握至输送器的输送头端中。因此,药物支架通过压握部压握至压握状态,然后被推杆从压握部经配合孔推入输送器的输送头端,在推送的过程中药物支架一直处于压握状态,可以降低支架压握失败率,方便可靠,而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架压握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处于初始状态的药物支架放入图1所示支架压握器中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1所示支架压握器将药物支架压握成压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载有压握状态的药物支架的支架压握器与输送器对准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药物支架;2、支架压握器;3、输送器;21、推杆;22、第一箱体;221、弹性部件;25、连接部;23、压握部;24、第二箱体;211、限位凸起;222、通孔;223、中空腔体;212、手柄;233、过孔;231、限位杆;234、压握带;232、拉手;244、配合孔;243、进入孔;242、保持孔;241、连接孔;31、输送头端;32、输送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架压握器2,主要用于将药物支架1从初始状态压握至压握状态,并且将压握状态的药物支架1推送至输送器3中,方便后续将压握状态的药物支架1通过输送管输送至病患鼻腔中的目标位置。例如,药物支架1可以为自膨胀式鼻窦支架。具体地,支架压握器2包括推杆21、第一箱体22、弹性部件221、连接部25、压握部23及第二箱体24。
30.所述推杆21的外周侧设置有限位凸起211,所述第一箱体22设有贯穿的通孔222且设有与通孔222相连通的中空腔体223,所述推杆21的一端通过一通孔222伸入所述中空腔体223内,所述限位凸起211限位于所述中空腔体223内,限位凸起211的外径大于通孔222的内径,防止推杆21从通孔222中脱出。中空腔体223的内径大于通孔222的内径,以容纳弹性部件221和限位凸起211。具体地,推杆21为圆柱形,限位凸起211为形成于推杆21中部的圆环形凸起,第一箱体22为圆柱形,开设的中空腔体223为圆柱形,开设的通孔222为圆形孔,中空腔体223和通孔222的轴线与推杆21的轴线重合。推杆21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手柄212,推杆21的另一端伸出于第一箱体22的中空腔体223,手柄212不仅方便操作者推动推杆21,还可以防止推杆21过度伸入第一箱体22的中空腔体223内。
31.所述弹性部件221套设于所述推杆2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中空腔体223内,所述弹性部件221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211相抵,所述弹性部件2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箱体22的顶壁相抵。设置弹性部件221的目的是为推杆21的复位提供回复弹力。具体地,弹性部件221可以为压簧,压簧整体位于中空腔体223内。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去弹性部件221、限位凸起211和中空腔体223。
32.所述连接部25位于所述第一箱体22与所述第二箱体24之间,所述连接部25上开设有过孔233。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5呈半圆环形,连接部25的轴线与第一箱体22的通孔222的轴线和推杆21的轴线相重合。
33.所述压握部2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部25上,所述压握部2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压握部23的自由端用于穿过所述过孔233以形成直径可变的圆环,所述压握部23的外侧面设置有限位杆231,所述限位杆231用于卡入所述过孔233内。
34.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握部23包括压握带234,所述压握带23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部25上,所述压握带234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压握带234的自由端穿过所述过孔233以形成直径可变的圆环,所述限位杆231设置于所述压握带234的外侧面。例如,压握带234展开时呈长方形,压握带234的一端固定于连接部25上,压握带234的自由端穿过所述过孔233后形成直径可变的圆环,直径可变的圆环的初始直径大于药物支架1的支架,便于药物支架1可靠的放入该圆环内。压握带234常用医用材料中较软材质制成,优选聚乙烯、聚氯乙烯材料。
35.所述压握部23还包括拉手232,所述拉手232设置于所述压握带234的自由端。拉手232用于手动拉伸,以改变压握带234形成的直径可变的圆环的直径。例如,拉手232可以与压握带234一体成型。拉手232的自由端设置有圆形倒角,方便穿过所述过孔233。
36.所述压握带234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过孔233的轴向宽度,所述压握带234的厚度小于所述过孔233的径向宽度。这里的轴向是指连接部25、推杆21、第一箱体22的轴向方向,径向指的是连接部25的径向。因此,压握带234可以顺畅地在过孔233中来回移动。
37.所述限位杆231沿轴向延伸,所述限位杆231的轴向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过孔233
的轴向宽度,所述限位杆231的直径大于所述过孔233的径向宽度。限位杆231固定在压握带234的外侧面,使药物支架1压握到所需直径的限位。当持续拉动拉手232,减小压握带234形成的直径可变的圆环的直径,最终会被限位杆231挡住,限位杆231卡入过孔233中,药物支架1被压握在支架压握器2中。
38.所述第二箱体24内开设有配合孔244,所述通孔222、所述圆环与所述配合孔244相连通。具体地,第二箱体24的外部呈圆锥状,且沿远离第一箱体22的方向外径逐渐减小。配合孔244的轴线与连接部25、推杆21及第一箱体22的轴线相重合。在拉手232拉动压握带234,使压握带234形成的直径可变的圆环的直径减小的过程中,压握带234始终保持圆柱形,且轴线向第二箱体24的配合孔244的轴线靠近,最终重合。
39.所述配合孔244包括依次连通且轴线重合的进入孔243、保持孔242及连接孔241,所述进入孔243与所述压握部23形成的直径可变的圆环相衔接,所述连接孔241用于连接输送器。
40.具体地,所述进入孔243呈锥形,所述进入孔243的大直径段与所述压握部23形成的直径可变的圆环相衔接,大直径段的直径稍大于药物支架1压握的最终直径,方便压握后的药物支架1进入第二箱体24。所述进入孔243的小直径段与所述保持孔242相衔接,小直径段的直径为药物支架1压握后的最终直径。所述保持孔242与所述连接孔241均为圆柱孔,且所述连接孔241的直径大于所述保持孔242的直径。保持孔242的直径不变,且为药物支架1压握的最终直径。连接孔241用于连接输送器3,直径为输送器3的输送头端31的外壁直径,使输送头端31可以插入连接孔241内。
41.如图4所示,输送器3主要包括输送头端31和输送杆32两部分,输送头端31用于承载压握状态的药物支架1,所述输送头端31为管状结构,内部接收压握好的药物支架1,内壁直径为药物支架1的压握直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孔241。通过输送杆32的作用,推出输送头端31内的药物支架1,将药物支架1输送至鼻腔目标位置,使得药物支架1恢复至初始状态作用于目标位置。所述压握部23除弹性部件221、压握带234和拉手232,其余部分可选用常见医用塑料材料,优选聚乙烯。
42.请参阅图2,将初始状态的药物支架1放置在压握部23形成的直径可变的圆环内,然后改变压握部23穿入过孔233的长度(即改变压握部23的自由端相对于过孔233的位置),使压握部23缓慢的收缩,圆环的直径缓慢减小,使得药物支架1被压缩,请参阅图3,直至限位杆231卡入过孔233内,完成药物支架1从初始状态到压握状态的形变。请参阅图4,将载有药物支架1的压握器的连接孔241与输送器3的输送头端31对准,使得输送器3的输送头端31插进连接孔241内直至连接孔241的底部,保持此位置不动,此时缓慢推动推杆21向第二箱体24方向运动,推杆21靠近药物支架1的一端缓慢的把药物支架1推出压握部23,依次穿过第二箱体24的进入孔243、保持孔242和连接孔241输送至输送器3的输送头端31中,当推杆21推到最大位置时,药物支架1正好全部压握至输送器3的输送头端31中。将承载压握状态的药物支架1的输送器3,根据临床需要在内窥镜的配合下将输送器3的输送头端31推送至药物支架1目标释放位,缓慢推动输送杆32,将药物支架1完全推出输送头端31,药物支架1即可由压握状态自扩展为初始状态,至此完成本药物支架1的植入。
43.因此,药物支架1通过压握部23压握至压握状态,然后被推杆21从压握部23经配合孔244推入输送器3的输送头端31,在推送的过程中药物支架1一直处于压握状态,可以降低
支架压握失败率,方便可靠,而且操作简单。
4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