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8506发布日期:2022-04-07 02:5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止血带。


背景技术:

2.目前,患者在采血后大多使用内附纱布块外缠弹力绷带且用三指按压的方式进行止血。这样的按压止血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3.1.容易出现大面积皮下淤血,常因患者按压时间过短,按压位置错误或按压力度过轻导致(凝血功能较差者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者尤其多见)。
4.2.此按压方式限制了患者的部分行为,不能立刻解放双手去做其他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带,其能够加速止血,保护创口,缓解淤青,并避免在止血的过程中患者因为手部按压止血位置,而导致患者的动作受到限制。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7.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血带,止血带包括弹力带、底层、壳聚糖止血海绵层以及第一隔离纸;
8.底层粘接于弹力带;壳聚糖止血海绵层粘接于底层,且底层包括压迫垫;第一隔离纸覆盖壳聚糖止血海绵层;
9.其中,弹力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在壳聚糖止血海绵层贴附于待止血处时,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二连接部连接,以使得弹力带缠绕于患者。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弹力带的延伸方向,底层粘接于弹力带的一端。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与底层位于弹力带的同一端,且分别位于弹力带的两侧面;
12.第二连接部位于弹力带的另一端。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粘接连接。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弹力带的延伸方向,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部的长度。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为魔术贴毛刺,第二连接部为魔术贴粘毛;
16.或,第一连接部为魔术贴粘毛,第二连接部为魔术贴毛刺。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层还包括水胶体敷料层以及第二隔离纸;
18.水胶体敷料层以及第二隔离纸位于压迫垫及弹力带之间,水胶体敷料层粘接于弹力带,第二隔离纸覆盖水胶体敷料层,且第二隔离纸与压迫垫粘接。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隔离纸覆盖壳聚糖止血海绵层的面及第二隔离纸覆盖水胶体敷料层的面均设置有淋膜层。
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隔离纸还包括撕纸角。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隔离纸包括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位于第
一区域外周;
22.沿垂直于第二隔离纸的方向,压迫垫、壳聚糖止血海绵层及水胶体敷料层的投影均位于第一区域内;
23.撕纸角位于第二区域内。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25.该止血带包括弹力带、底层、壳聚糖止血海绵层以及第一隔离纸;底层粘接于弹力带;壳聚糖止血海绵层粘接于底层,且底层包括压迫垫;第一隔离纸覆盖壳聚糖止血海绵层;其中,弹力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在壳聚糖止血海绵层贴附于待止血处时,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二连接部连接,以使得弹力带缠绕于患者。
26.在采用该止血带进行止血的过程中,通过撕除壳聚糖止血海绵层表面的第一隔离纸,并将壳聚糖止血海绵层贴附于待止血处,随后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使得弹力带缠绕于患者,便可保持壳聚糖止血海绵层贴附于待止血处的状态;并且在此过程中,由于底层设置有压迫垫,通过压迫垫能够使得壳聚糖止血海绵层能够均匀地贴附于待止血处,从而能够保证壳聚糖止血海绵层对待止血处的止血效果。
27.综上,该止血带其能够加速止血,保护创口,缓解淤青,并避免在止血的过程中患者因为手部按压止血位置,而导致患者的动作受到限制。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血带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血带第一视角的分解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血带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血带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3.图标:100-止血带;110-弹力带;120-底层;130-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40-第一隔离纸;121-压迫垫;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22-水胶体敷料层;123-第二隔离纸;124-撕纸角;125-第一区域;126-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止血带100,止血带100包括弹力带110、底层120、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以及第一隔离纸140;
41.底层120粘接于弹力带110;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粘接于底层120,且底层120包括压迫垫121;第一隔离纸140覆盖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
42.其中,弹力带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及第二连接部112,在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贴附于待止血处时,第一连接部111用于与第二连接部112连接,以使得弹力带110缠绕于患者。
43.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在将弹力带110缠绕于患者时,需要根据止血处的位置调整弹力带110的位置,以使得弹力带110在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连接后,能够向压迫垫121以及与压迫垫121连接的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施加压力,从而使得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能够保持贴合于待止血处的状态,从而能够解放患者的双手。而弹力带110可以为纯棉混纺材质,该材质较硬,可使压迫垫121产生的局部压力迅速聚焦于采血穿刺点,达到按压止血的目的,彻底解放双手。
44.其外,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由壳聚糖止血海绵制成,由此,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具有以下作用:具有吸水膨胀性能,并能够迅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而止血;通过壳聚糖的聚阳离子与血红细胞膜表面的阴离子结合使红细胞凝集,同时激活血小板聚集,活化凝血酶,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具有可溶解性,在渗血创面形成均匀的壳聚糖凝胶层,起到保护创面并止血的作用。
45.该止血带100的工作原理是:
46.请参照图1-图4,该止血带100包括弹力带110、底层120、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以及第一隔离纸140;底层120粘接于弹力带110;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粘接于底层120,且底层120包括压迫垫121;第一隔离纸140覆盖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其中,弹力带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及第二连接部112,在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贴附于待止血处时,
第一连接部111用于与第二连接部112连接,以使得弹力带110缠绕于患者。
47.在采用该止血带100进行止血的过程中,通过撕除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表面的第一隔离纸140,并将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贴附于待止血处,随后通过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连接,使得弹力带110缠绕于患者,便可保持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贴附于待止血处的状态;并且在此过程中,由于底层120设置有压迫垫121,通过压迫垫121能够使得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能够均匀地贴附于待止血处,从而能够保证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对待止血处的止血效果。
48.综上,该止血带100其能够加速止血,保护创口,缓解淤青,并避免在止血的过程中患者因为手部按压止血位置,而导致患者的动作受到限制。
49.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4,基于上述内容,在设置底层120时,为便于将与底层120连接的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贴附于待止血处,故,沿弹力带110的延伸方向,底层120粘接于弹力带110的一端。这样的方式,能够便于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的连接,进而能够便于该止血带100的使用。
50.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一连接部111及第二连接部112时,第一连接部111与底层120位于弹力带110的同一端,且分别位于弹力带110的两侧面;而第二连接部112位于弹力带110的另一端。而且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可以采用粘接连接,如:可以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可以魔术贴的粘接形式;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11为魔术贴毛刺,第二连接部112为魔术贴粘毛;或,第一连接部111为魔术贴粘毛,第二连接部112为魔术贴毛刺。
51.在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连接的过程中,为便于根据不同的患者调整弹力带110的位置,以及对弹力带110施加于压迫垫121的压力的大小进行调整,故,沿弹力带110的延伸方向,第一连接部111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部112的长度。
52.由于第一连接部111与底层120位于弹力带110的同一端,故在使用该止血带100时,当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与待止血处的位置确定后,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的位置不变,此时,第一连接带的位置也确定,进而能够通过对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的不同连接位置连接,从而实现对弹力带110的连接位置以及弹力大小起到调整的作用,而且这样的方式,使得第一连接部111始终保持被第二连接部112覆盖的状态,从而能够提高该止血带100的美观度。
5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第二连接部112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部111的长度。
54.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4,基于上述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底层120还可以包括水胶体敷料层122以及第二隔离纸123;
55.其中,水胶体敷料层122以及第二隔离纸123位于压迫垫121及弹力带110之间,水胶体敷料层122粘接于弹力带110,第二隔离纸123覆盖水胶体敷料层122,且第二隔离纸123与压迫垫121粘接。水胶体敷料层122是由弹性的聚合水凝胶与合成橡胶和粘性物混合加工而成的敷料,可吸收渗血渗液,而且可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改善患者局部红肿疼痛、淤青等症状并可有效防治静脉炎。
56.这样的设置方式,其目的是在止血完成后,通过水胶体敷料层122贴合于创口处,以缓解血肿及淤青等情况。
57.需要说明的是,当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贴合于创口处时,其目的是进行止血,在此状态下,弹力带110需要向压迫垫121施加压力,即,此时弹力带110为加压缠绕;而当水胶体敷料层122贴合于创口处时,其目的是缓解血肿及淤青,在此状态下,弹力带110进行无压力缠绕,其目的是保持水胶体敷料层122贴合于创口处的状态。
58.由此,当止血完成后,需要对第一连接部111及第二连接进行拆解,并通过撕除第二隔离纸123的方式,使得压迫垫121及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脱离弹力带110,并露出水胶体敷料层122,并在水胶体敷料层122贴合于创口处后,重新缠绕弹力带110并连接第一连接部111及第二连接部112。
59.基于上述内容,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水胶体敷料层122的设置,该止血带100还可以用于其他需要保护创口及需要进行止血的情况:如,病情治疗需要长期静脉穿刺的患者容易出现的静脉炎或因患者血管过细,护士穿刺技术欠佳导致针头穿破血管引起的皮下血肿和淤青等情况。
60.请参照图1-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一隔离纸140及第二隔离纸123时,第一隔离纸140覆盖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的面及第二隔离纸123覆盖水胶体敷料层122的面均设置有淋膜层,淋膜层的作用是保护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及水胶体敷料层122。
61.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压迫垫121及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脱离弹力带110,即,为便于撕除第二隔离纸123,故,第二隔离纸123还包括撕纸角124,撕纸角124的作用在于简化撕除第二隔离纸123的操作。
62.在撕除第二隔离纸123的过程中,为避免压迫垫121、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及水胶体敷料层122干涉撕除第二隔离纸123的操作,故,在设置第二隔离纸123时,第二隔离纸123包括第一区域125以及第二区域126,第二区域126位于第一区域125外周;沿垂直于第二隔离纸123的方向,压迫垫121、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及水胶体敷料层122的投影均位于第一区域125内;撕纸角124位于第二区域126内。
63.综上,请参照图1-图4,该止血带100的使用步骤如下:
64.去除第一隔离纸140,使得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敞开;
65.将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贴合于待止血处,缠绕弹力带110,同时在缠绕的过程中,对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进行加压,并通过第一连接部111及第二连接部112连接,保持止血带100的缠绕状态;
66.待创口止血完成后,解除第一连接部111及第二连接部112,取下止血带100,通过撕除第二隔离纸123,将压迫垫121及壳聚糖止血海绵层130去除,并露出水胶体敷料层122,将水胶体敷料层122贴合于创口处,缠绕弹力带110,此时弹力带110为无压缠绕。
67.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在进行止血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创口的大小,适应性调整保持弹力带110加压缠绕的止血时间。
6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