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中医拔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71755发布日期:2022-04-22 11:3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智能中医拔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拔罐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中医拔罐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拔罐疗法操作难度较大,负压、温度等参数无法精准控制,且容易造成患者皮肤烫伤和起泡,甚至引发火灾等。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所开发的新型智能拔罐器具解决了参数精确调节的问题,降低了拔罐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体积均较大,便携性差,拔罐参数调节较繁琐,以偏医疗环境中使用为主,家用场合使用仍显过于专业;而少数适合家用的智能拔罐器又普遍存在罐杯与控制器部分一体化,或配套使用一次性罐杯,这种一机一罐的操作,不仅减少了单位时间内的可拔罐面积,效率低下,更不利于器具消毒或设备重复利用;且相关产品普遍存在严重依赖电子控压,未考虑拔罐器因使用环境复杂导致的电子系统失控的情况,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及医疗资源浪费,针对上述情况,提供智能中医拔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中医拔罐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中医拔罐装置,包括控制器主体,以及与控制器主体可拆分且插接相连的罐杯,所述控制器主体包括控制器壳体、罩盖、顶盖板、电池仓、导电触电、脱扣按键、控制板、液晶屏、真空泵、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导电触点、电池和控制器顶盖卡扣,所述控制器壳体(101)上设有罩盖(102),所述罩盖(102)活动销接在控制器壳体(101)上,所述控制器壳体(101)与罩盖(102)之间设有与罩盖(102)一体式固定的顶盖板(103),所述罩盖(102)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控制板(107),所述控制板(107)通过螺栓固定在顶盖板(103)上,所述控制器壳体(101)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罐杯包括杯体、内筒、上导气孔、pi加热膜、环扣、顶杆、限压阀、下导气孔、红外测温传感器和罐杯导电触点,所述杯体内穿设有内筒,所述杯体的内壁贴覆有pi加热膜,所述杯体上设有环扣。
5.优选的,所述顶盖板内开设有两个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插入有与电池仓尺寸配合的电池。
6.优选的,所述罩盖内开设有两个与电池仓一一对应的导电触电,所述罩盖上设有控制器顶盖卡扣,所述顶盖板上设有与控制器顶盖卡扣扣合连接的脱扣按键。
7.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壳体内设有真空泵、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电池通过导线与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通过导线与真空泵、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壳体还内设有两个控制器导电触点,所述控制器导电触点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8.优选的,所述真空泵连接有导气管,所述真空泵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个端口连接至控制器底部的抽气孔,另一端口通过导
气管连接至第二个三通管,所述第二个三通管的一个端口与电磁阀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通过导气管与控制器壳体外壁开设的通孔连通。
9.优选的,所述内筒上开设有上导气孔和罐杯导电触点。
10.优选的,所述回位弹性内穿出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穿出内筒,另一端连接有限压阀。
11.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下导气孔,所述内筒内设有红外测温传感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控制器主体,罩盖与控制器壳体活动铰接,可将罩盖沿控制器壳体的外部转动,可将电池一一对应插入电池仓的内部,并可将罩盖通过脱扣按键和控制器顶盖卡扣的配合扣合在罐杯上,实现电池的便捷拆装,以及控制板的维护;可将罐杯置于控制器主体的底部,使得罐杯的罐杯导电触点与控制器主体的控制器导电触点一一对应并贴合连接,并且控制板可通过电磁阀控制真空泵启动,使得真空泵通过导气管与罐杯的上导气孔连通,对内筒的内部抽取真空,以及内筒通过下导气孔与杯体连通,从而抽取杯体内部的气体,使得杯体的内部产生负压,可将杯体吸附在人体;
1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罐杯,限压阀受到回位弹簧和顶杆的作用,使得杯体保持负压状态,而回位弹簧的弹力应不超过拔罐器的负压值安全上限所产生的力值,以便在电子控制失控且罐内负压超过正常安全上限时启动纯机械式泄气控压,保障医疗安全,若对顶杆施加按压力,将内筒连通外部,杯体泄压,可将杯体与人体脱离;
15.本实用新型在于控制器与罐杯的随时可拆分,且即便罐杯已吸附于皮肤上,此时拆分控制器部分,也不会影响罐杯的继续吸附于皮肤上,便于消毒,卫生安全,节省医疗资源,且单位时间内可一个控制器对应多个不同规格的罐杯,即为一个控制器对应多个罐杯,随时可拆分且不影响多个罐杯,并将罐杯依大小可有多个规格,以及与控制器卡扣联接的结构尺寸均一致,并可以适应不同拔罐部位,选取不同规格的罐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主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罩盖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主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罐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罐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控制器主体;101、控制器壳体;102、罩盖;103、顶盖板;104、电池仓;105、导电触电;106、脱扣按键;107、控制板;108、液晶屏;109、真空泵;110、电磁阀;111、压力传感器;112、控制器导电触点;113、电池;114、控制器顶盖卡扣;2、罐杯;201、杯体;202、内筒;203、上导气孔;204、pi加热膜;205、环扣;206、顶杆;207、限压阀;208、下导气孔;209、红外测温传感器;210、罐杯导电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案例一
24.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智能中医拔罐装置,包括控制器主体1,以及与控制器主体1可拆分且插接相连的罐杯2,控制器主体1包括控制器壳体101、罩盖102、顶盖板103、电池仓104、导电触电105、脱扣按键106、控制板107、液晶屏108、真空泵109、电磁阀110、压力传感器111、控制器导电触点112、电池113和控制器顶盖卡扣114,控制器壳体101上设有罩盖102,罩盖102内开设有两个与电池仓104一一对应的导电触电105,罩盖102上设有控制器顶盖卡扣114,顶盖板103上设有与控制器顶盖卡扣114扣合连接的脱扣按键106,罩盖102与控制器壳体101活动铰接,可将罩盖102沿控制器壳体101的外部转动,可将电池113一一对应插入电池仓104的内部,并可将罩盖102通过脱扣按键106和控制器顶盖卡扣114的配合扣合在罐杯2上,实现电池113的便捷拆装,以及控制板107的维护,罩盖102活动销接在控制器壳体101上,控制器壳体101与罩盖102之间设有与罩盖102一体式固定的顶盖板103,顶盖板103内开设有两个电池仓104,电池仓104内插入有与电池仓104尺寸配合的电池113,顶盖板103上设有控制板107,控制板107通过螺栓固定在顶盖板103上,控制器壳体101内还开设有环形卡槽,控制器壳体101内设有真空泵109、电磁阀110和压力传感器111,电池113通过导线与控制板107电连接,控制板107通过导线与真空泵109、电磁阀110和压力传感器111电连接,控制器壳体101还内设有两个控制器导电触点112,控制器导电触点112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111电连接,真空泵109连接有导气管,真空泵109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单向阀,单向阀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个端口连接至控制器底部的抽气孔,另一端口通过导气管连接至第二个三通管,第二个三通管的一个端口与电磁阀110的进气口相连接,电磁阀110的出气口通过导气管与控制器壳体101外壁开设的通孔连通,可将罐杯2置于控制器主体1的底部,使得罐杯2的罐杯导电触点210与控制器主体1的控制器导电触点112一一对应并贴合连接,并且控制板107可通过电磁阀110控制真空泵109启动,使得真空泵109通过导气管与罐杯2的上导气孔203连通,对内筒202的内部抽取真空,以及内筒202通过下导气孔208与杯体201连通,从而抽取杯体201内部的气体,使得杯体201的内部产生负压,可将杯体201吸附在人体。
25.实施例二
26.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一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27.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罐杯2包括杯体201、内筒202、上导气孔203、pi加热膜204、环扣205、顶杆206、限压阀207、下导气孔208、红外测温传感器209和罐杯导电触点210,杯体201内穿设有内筒202,杯体201的内壁贴覆有pi加热膜204,杯体201上设有环扣205,内筒202上开设有上导气孔203和罐杯导电触点210,回位弹性内穿出顶杆206,顶杆206的一端穿出内筒202,另一端连接有限压阀207,内筒202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下导气孔208,内筒202内设有红外测温传感器209,限压阀207受到回位弹簧和顶杆206的作用,使得杯体201保持负压状态,而回位弹簧的弹力应不超过拔罐器的负压值安全上限所产生的力值,以便在电子控制失控且罐内负压超过正常安全上限时
启动纯机械式泄气控压,保障医疗安全,若对顶杆206施加按压力,将内筒202连通外部,杯体201泄压,可将杯体201与人体脱离。
28.该智能中医拔罐装置的工作原理:该智能中医拔罐装置内还可以设置蜂鸣报警器和温度传感器,此处并为在附图及上下文中描述,首先,可将罐杯2置于控制器主体1的底部,使得罐杯2的罐杯导电触点210与控制器主体1的控制器导电触点112一一对应并贴合连接,并且控制板107可通过电磁阀110控制真空泵109启动,使得真空泵109通过导气管与罐杯2的上导气孔203连通,对内筒202的内部抽取真空,以及内筒202通过下导气孔208与杯体201连通,从而抽取杯体201内部的气体,使得杯体201的内部产生负压,可将杯体201吸附在人体,此时,限压阀207受到回位弹簧和顶杆206的作用,使得杯体201保持负压状态,然后,可对顶杆206施加按压力,将内筒202连通外部,杯体201泄压,可将杯体201与人体脱离。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