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穿刺术后撑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67152发布日期:2022-06-29 05:0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腹股沟穿刺术后撑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股沟穿刺术后护理领域,具体涉及腹股沟穿刺术后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进行腹股沟穿刺术后,患者的腹股沟的皮肤位置会留有穿刺针眼,穿刺针眼位置需要保持干燥清洁。但是对于肥胖患者而言,其腹股沟位置处的皮肤的褶皱较深,针眼常处于皮肤的褶皱夹缝中,患者长时间卧床、流汗、闷热、潮气及摩擦等因素,容易造成皮肤的褶皱内细菌的滋生,且一般腹股沟位置的汗液分泌较为旺盛,穿刺针眼在这种环境下极易发生感染,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腹股沟穿刺术后撑开装置,以解决现目前腹股沟穿刺术后肥胖患者的穿刺针眼常处于皮肤的褶皱夹缝中,皮肤的褶皱内容易细菌的滋生,穿刺针眼在这种环境下极易发生感染,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股沟穿刺术后撑开装置,包括固定圈、控制板和撑开板;
6.所述控制板的底端与固定圈的一端端部的一侧连接,所述控制板的顶端沿垂直于固定圈轴线的方向向外延伸,所述撑开板位于控制板远离固定圈的一侧且顶端与控制板的顶端转动连接,以使撑开板的底端能靠近或远离控制板底端;
7.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两端贯穿控制板中部且与控制板螺纹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柱的一端与撑开板抵接。
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股沟穿刺术后撑开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将固定圈套置在患者穿刺针眼一侧的大腿上,对控制板进行固定,将撑开板卡置于患者穿刺针眼位置的皮肤褶皱缝隙中,转动第一螺柱使第一螺柱基于控制板朝靠近撑开板的方向移动,在第一螺柱移动过程中,第一螺柱的端部不断推动撑开板转动并使撑开板的底端远离控制板,以使撑开板将穿刺针眼附近的皮肤撑开,使该位置得到良好的通风干燥,防止患者腹股沟位置形成褶皱导致细菌滋生使穿刺针眼感染。
9.进一步的,还包括延伸机构,所述延伸机构包括滑动条、推块和第二螺柱,所述撑开板远离控制板的一侧设有朝撑开板底端延伸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条可滑动地设于滑动槽中且底端延伸出撑开板底端,所述推块设于滑动条的底端,所述第二螺柱的底端与滑动条的顶端抵接,所述第二螺柱的顶端向外贯穿撑开板的顶端并与撑开板螺纹传动连接。通过转动第二螺柱,可使滑动条基于撑开板沿滑动槽滑动,以使推块作远离或靠近撑开板底端的运动,以此来选择延伸或收缩撑开板伸入皮肤褶皱深处的距离。
10.进一步的,所述推块的外侧设有防滑涂层。有利于避免由于皮肤分泌的汗液会降低推块与撑开皮肤间的摩擦力,导致推块与皮肤之间发生滑动。
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通过转动座与固定圈连接,所述转动座可转动地设于固定
圈上。有利于使控制板针对穿出针眼的位置调整最佳摆放角度。
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圈相对于控制板的一侧设置有安置板。有利于将固定圈稳定地置于病床上,防止患者腿部晃动导致固定圈和控制板偏移。
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圈包括顶部环板、底部环板和连接板,所述顶部环板和底部环板均为半圆形板且二者拼接呈环形,所述顶部环板和底部环板的拼接处均设有连接板,两相邻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有利于方便固定圈安装于患者腿上,且能够通过螺栓调节顶部环板与底部环板之间的距离以适应患者腿部直径大小。
14.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设于顶部环板远离底部环板的一侧,所述安置板设于底部环板远离顶部环板的一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腹股沟穿刺术后撑开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腹股沟穿刺术后撑开装置隐藏固定圈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固定圈1,顶部环板11,底部环板12,连接板13,螺栓14;
21.控制板2,第一螺柱21,转动座22;
22.撑开板3,滑动槽31;
23.延伸机构4,滑动条41,推块42,第二螺柱43;
24.安置板5。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腹股沟穿刺术后撑开装置,包括固定圈1、控制板2和撑开板3。
27.请参见图1-图3,控制板2的底端与固定圈1的一端端部的一侧连接,具体的,为了使控制板2针对穿出针眼的位置调整最佳摆放角度,控制板2通过转动座22与固定圈1连接,转动座22可转动地设于固定圈1上。另外,固定圈1相对于控制板2的一侧设置有安置板5,有利于将固定圈1稳定地置于病床上,防止患者腿部晃动导致固定圈1和控制板2偏移。控制板2的顶端沿垂直于固定圈1轴线的方向向外延伸,撑开板3位于控制板2远离固定圈1的一侧且顶端与控制板2的顶端转动连接,以使撑开板3的底端能靠近或远离控制板2底端。控制板2上设置有第一螺柱21,第一螺柱21两端贯穿控制板2中部且与控制板2螺纹传动连接,第一螺柱21的一端与撑开板3抵接。在具体使用时,将固定圈1套置在患者穿刺针眼一侧的大腿上,对控制板2进行固定,将撑开板3卡置于患者穿刺针眼位置的皮肤褶皱缝隙中,转动第一螺柱21使第一螺柱21基于控制板2朝靠近撑开板3的方向移动,在第一螺柱21移动过程中,
第一螺柱21的端部不断推动撑开板3转动并使撑开板3的底端远离控制板2,以使撑开板3将穿刺针眼附近的皮肤撑开,使该位置得到良好的通风干燥,防止患者腹股沟位置形成褶皱导致细菌滋生使穿刺针眼感染。
28.由于不同患者的肥胖程度和皮肤松弛度都有所不同,固定距离的撑开板3会出现难以将底端延伸至皮肤缝隙最深处的情况,这将导致撑开板3无法将褶皱皮肤完全撑开,使患者腹股沟位置的皮肤仍然存在缝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图1-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延伸机构4,延伸机构4包括滑动条41、推块42和第二螺柱43,撑开板3远离控制板2的一侧设有朝撑开板3底端延伸的滑动槽31,滑动条41可滑动地设于滑动槽31中且底端延伸出撑开板3底端,推块42设于滑动条41的底端,第二螺柱43的底端与滑动条41的顶端抵接,第二螺柱43的顶端向外贯穿撑开板3的顶端并与撑开板3螺纹传动连接,通过转动第二螺柱43,可使滑动条41基于撑开板3沿滑动槽31滑动,以使推块42作远离或靠近撑开板3底端的运动,以此来选择延伸或收缩撑开板3伸入皮肤褶皱深处的距离。由于皮肤分泌的汗液会降低推块42与撑开皮肤间的摩擦力,导致推块42与皮肤之间发生滑动,为避免此情况,具体的,推块42的外侧设有防滑涂层。
29.请参见图1,固定圈1包括顶部环板11、底部环板12和连接板13,顶部环板11和底部环板12均为半圆形板且二者拼接呈环形,顶部环板11和底部环板12的拼接处均设有连接板13,两相邻连接板13通过螺栓14连接,有利于方便固定圈1安装于患者腿上,且能够通过螺栓14调节顶部环板11与底部环板12之间的距离以适应患者腿部直径大小。值得注意的是,控制板2设于顶部环板11远离底部环板12的一侧,安置板5设于底部环板12远离顶部环板11的一侧。
3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