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微波补光助眠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1437发布日期:2022-06-22 01:5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微波补光助眠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助眠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微波补光助眠仪。


背景技术:

2.助眠仪是一种帮助人们进入睡眠状态并提高人们睡眠质量的仪器,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中出现了一种能够利用微波光照射助眠、语音提示以及带有香薰喷雾的多功能助眠仪,在使用这种助眠仪时,由于助眠仪喷雾口的内壁在使用后比较湿润,导致灰尘容易附着并堆积在喷雾口内,导致喷雾口被堵塞,从而影响助眠仪通过喷雾口释放香薰喷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助眠仪在使用后灰尘容易附着并堆积在喷雾口内,导致喷雾口被堵塞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微波补光助眠仪。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微波补光助眠仪,包括助眠仪本体,所述助眠仪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喷雾口,所述助眠仪本体的表面开设有扬声孔,所述助眠仪本体相对于喷雾口的位置设有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助眠仪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助眠仪本体相对于挡板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卡板的尺寸与挡板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挡板靠近喷雾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硅胶圈。
5.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防护装置,达到当不需要使用助眠仪本体时,借助挡板和硅胶圈对喷雾口进行遮挡,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喷雾口的内壁比较湿润,导致灰尘容易附着并堆积在喷雾口内的情况发生,从而方便使用者使用助眠仪本体的作用。
6.优选的,所述挡板远离硅胶圈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顶针,所述挡板相对于顶针的位置开设有圆孔,所述挡板上圆孔的尺寸大于顶针的尺寸。
7.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顶针,沿固定管的表面压板套管,套管滑动会带动顶针滑动,使顶针插入喷雾口的内壁,达到对喷雾口内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的作用。
8.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圆弧面套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套管和挡板固定连接。
9.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套管借助复位弹簧的弹力达到带动顶针向远离喷雾口的方向滑动,从而使顶针复位的作用。
10.优选的,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挡板上卡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弹性圈。
11.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弹性圈,挡板转动会带动弹性圈沿卡板的内壁滑入,此时卡板会挤压弹性圈,使弹性圈的表面会发生形变,弹性圈达到增大挡板与卡板之间摩擦力的作用。
12.优选的,所述助眠仪本体的表面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杆,所
述固定杆的一端与助眠仪本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吸盘,所述固定杆的圆弧面套有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压板和助眠仪本体固定连接。
13.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限位装置,将吸盘吸附在桌面,吸盘达到限制压板位置进而限制助眠仪本体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助眠仪本体被使用者碰到而从桌面掉落,导致助眠仪本体被摔坏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助眠仪本体使用寿命的作用。
14.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远离助眠仪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横截面呈圆形。
15.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定位板,压板沿固定杆的圆弧面滑动会与定位板接触,定位板达到阻止压板继续滑动,防止压板与固定杆脱离接触的作用。
16.优选的,所述助眠仪本体相对于压板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压板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压板上限位孔的尺寸与转板的尺寸相适配。
17.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转板,转动转板使转板与限位孔相偏离,转板达到限制压板位置进而限制吸盘位置的作用。
18.综上所述,
19.本实用新型中,助眠仪本体会发射出微波光线对使用者进行补光助眠治疗,扬声孔达到方便使用者听到助眠仪本体提示音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护装置,当需要使用防护装置时,沿支撑杆的表面转动挡板,挡板转动会带动硅胶圈和弹性圈同向移动,弹性圈借助挡板转动会沿卡板的内壁滑入,在此过程中,卡板会挤压弹性圈,使弹性圈的表面发生形变,因此弹性圈达到增大挡板与卡板之间摩擦力的作用,当挡板转动到喷雾口上方时,挡板会对喷雾口进行遮挡防止灰尘进入喷雾口内的作用,此时硅胶圈达到提高挡板与喷雾口之间密封性,达到进一步防止灰尘进入喷雾口的作用。
20.当需要对喷雾口内的灰尘进行清理时,沿固定管的表面向下按压套管,套管移动会挤压复位弹簧,此时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套管滑动会带动顶针滑动,顶针滑动穿过挡板上圆孔的内壁后会沿喷雾口的内壁滑入,此时顶针会将喷雾口内的灰尘推出,达到对喷雾口的内壁进行清理的作用,当清理完毕后,松开套管,此时复位弹簧开始伸展,套管借助复位弹簧的弹力带动顶针向上滑动,达到使套管复位并使顶针复位的作用,固定管达到对顶针进行遮挡,防止顶针裸露而扎伤使用者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护装置,具有当不需要使用助眠仪本体时,借助挡板和硅胶圈对喷雾口进行遮挡,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喷雾口的内壁比较湿润,导致灰尘容易附着并堆积在喷雾口内的情况发生,从而方便使用者使用助眠仪本体的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微波补光助眠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微波补光助眠仪图1左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微波补光助眠仪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微波补光助眠仪防护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微波补光助眠仪限位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例说明:1、助眠仪本体;2、喷雾口;3、防护装置;31、支撑杆;32、挡板;33、卡板;
34、硅胶圈;35、固定管;36、套管;37、顶针;38、复位弹簧;39、弹性圈;4、限位装置;41、固定杆;42、压板;43、吸盘;44、驱动弹簧;45、定位板;46、转板;47、限位孔;5、扬声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微波补光助眠仪,包括助眠仪本体1,助眠仪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喷雾口2,助眠仪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扬声孔5,助眠仪本体1相对于喷雾口2的位置设有防护装置3,助眠仪本体1的表面设有限位装置4。
28.下面具体说一下其防护装置3和限位装置4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9.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案中:防护装置3包括支撑杆31,支撑杆31的一端与助眠仪本体1固定连接,支撑杆3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挡板32,助眠仪本体1相对于挡板32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卡板33,卡板33的横截面呈“u”形,卡板33的尺寸与挡板32的尺寸相适配,挡板32靠近喷雾口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硅胶圈34,挡板32远离硅胶圈3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管35,固定管3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套管36,套管36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顶针37,挡板32相对于顶针37的位置开设有圆孔,挡板32上圆孔的尺寸大于顶针37的尺寸,沿固定管35的表面压板42套管36,套管36滑动会带动顶针37滑动,使顶针37插入喷雾口2的内壁,达到对喷雾口2内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的作用,套管36的圆弧面套有复位弹簧38,复位弹簧38的两端分别与套管36和挡板32固定连接,套管36借助复位弹簧38的弹力达到带动顶针37向远离喷雾口2的方向滑动,从而使顶针37复位的作用,挡板32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挡板32上卡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弹性圈39,挡板32转动会带动弹性圈39沿卡板33的内壁滑入,此时卡板33会挤压弹性圈39,使弹性圈39的表面会发生形变,弹性圈39达到增大挡板32与卡板33之间摩擦力的作用。
30.参照图2和图5所示,具体的,限位装置4包括两个固定杆41,固定杆41的一端与助眠仪本体1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杆41的圆弧面滑动连接有压板42,压板4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吸盘43,固定杆41的圆弧面套有驱动弹簧44,驱动弹簧44的两端分别与压板42和助眠仪本体1固定连接,固定杆41远离助眠仪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板45,定位板45的横截面呈圆形,压板42沿固定杆41的圆弧面滑动会与定位板45接触,定位板45达到阻止压板42继续滑动,防止压板42与固定杆41脱离接触的作用,助眠仪本体1相对于压板42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转板46,压板42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47,压板42上限位孔47的尺寸与转板46的尺寸相适配,转动转板46使转板46与限位孔47相偏离,转板46达到限制压板42位置进而限制吸盘43位置的作用。
31.工作原理,助眠仪本体1会发射出微波光线对使用者进行补光助眠治疗,扬声孔5达到方便使用者听到助眠仪本体1提示音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护装置3,当需要使用防护装置3时,沿支撑杆31的表面转动挡板32,挡板32转动会带动硅胶圈34和弹性圈39同向移动,弹性圈39借助挡板32转动会沿卡板33的内壁滑入,在此过程中,卡板33会挤压弹性圈39,使弹性圈39的表面发生形变,因此弹性圈39达到增大挡板32与卡板33之间摩擦力的作用,当挡板32转动到喷雾口2上方时,挡板32会对喷雾口2进行遮挡防止灰尘进入喷雾口2内的作用,此时硅胶圈34达到提高挡板32与喷雾口2之间密封性,达到进一步防止灰尘进入喷雾口2的作用,当需要对喷雾口2内的灰尘进行清理时,沿固定管35的表面向下按压套管36,套管36移动会挤压复位弹簧38,此时复位弹簧38处于压缩状态,套管36滑动会带动顶针37滑动,
顶针37滑动穿过挡板32上圆孔的内壁后会沿喷雾口2的内壁滑入,此时顶针37会将喷雾口2内的灰尘推出,达到对喷雾口2的内壁进行清理的作用,当清理完毕后,松开套管36,此时复位弹簧38开始伸展,套管36借助复位弹簧38的弹力带动顶针37向上滑动,达到使套管36复位并使顶针37复位的作用,固定管35达到对顶针37进行遮挡,防止顶针37裸露而扎伤使用者的作用。
32.当不需要使用限位装置4时,将吸盘43从桌面取下,然后沿固定杆41的表面向靠近转板46的方向按压压板42,压板42滑动会挤压驱动弹簧44,此时驱动弹簧44处于压缩状态,压板42继续滑动会使压板42表面限位孔47的内壁沿转板46的表面滑动,当压板42表面的限位孔47与转板46脱离接触后,转动转板46使转板46与限位孔47相偏离,转板46达到限制压板42位置进而限制吸盘43位置,防止吸盘43与桌面接触的作用,当需要使用限位装置4时,再次转动转板46,使转板46与限位孔47对齐,此时驱动弹簧44开始伸展,压板42借助驱动弹簧44的弹力带动吸盘43向靠近定位板45的方向滑动,当定位板45与压板42接触后,定位板45达到阻止压板42继续滑动,防止压板42与固定杆41脱离接触的作用,然后将吸盘43吸附在桌面上,吸盘43达到限制压板42位置进而限制助眠仪本体1位置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