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制动及管道固定器

文档序号:31880836发布日期:2022-10-21 23:0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下肢制动及管道固定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肢制动及管道固定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下肢制动用具,都是使用普通的约束带,来保持患者下肢的制动,下肢的治疗管道没有得到有效的固定。对下肢有治疗管道需要长时间(大于24小时)制动的患者来说,普通的约束带固定的病床架上,患者下肢活动被局限,下肢不能平移,也维持不了患者肢体的功能位,长时间保持这样的体位,会使患者出现关节僵硬,会有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也会出现腰背部酸痛,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想挣脱约束带的情况,这样严重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以及会存在脱管的风险。对于在应用主动脉内囊反搏治疗的患者来说,反搏导管没有得到有效的固定,存在脱管的风险。因此,需设计一种下肢制动及管道固定器,以改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肢制动及管道固定器,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减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亦可固定管道,降低了管道脱出的风险,患者不需要把下肢约束固定在病床上也可以保持下肢制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制动及管道固定器,包括记忆棉软垫,所述记忆棉软垫分为依序分布的大腿支撑区、膝盖支撑区和小腿支撑区,大腿支撑区的上表面为符合人体生理曲度及能保持下肢伸直的15度的倾斜面,膝盖支撑区的上表面为与倾斜面的倾斜高端衔接的凸弧面,小腿支撑区的上表面是与凸弧面衔接的凹弧面,凹弧面的最低位置高于倾斜面的倾斜高端,凹弧面的最高位置高于凹弧面与凸弧面相衔接的衔接端,记忆棉软垫的外围包裹有一外套,外套于大腿支撑区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有约束大腿的魔术贴制动带一,外套于小腿支撑区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有约束小腿的魔术贴制动带二,大腿支撑区一侧的魔术贴制动带一和小腿支撑区一侧的魔术贴制动带二的表面均连接有魔术贴管道固定带。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记忆棉软垫于小腿支撑区处分为下垫、上垫和中间气囊,中间气囊位于上垫和下垫之间,下垫与膝盖支撑区及大腿支撑区处的记忆棉软垫为一体式结构,上垫为独立记忆棉软垫,中间气囊连接有充放气管,充放气管贯穿伸出外套外。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套于大腿支撑区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延伸带一,外套于小腿支撑区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延伸带二,大腿支撑区两侧的延伸带一固定连接所述魔术贴制动带一,小腿支撑区两侧的延伸带二固定所述魔术贴制动带二。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大腿支撑区两侧的延伸带一分别连接两条魔术贴制动带一,小腿支撑区两侧的延伸带二分别连接两条魔术贴制动带二。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套为布套,延伸带一和延伸带二为缝合固定在布套上的布带。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肢制动及管道固定器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可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患者不需要把下肢约束固定在病床上也可以保持下肢制动,而且患者下肢制动时也能随记忆棉软垫一起平移,避免患者出现关节僵硬的情形,也能减轻患者腰酸背痛的情形,还减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减少了制动肢体压疮发生率,减少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想挣脱约束带的情况,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亦可固定管道,降低了管道脱出的风险。
11.(2)中间气囊的设计,便于根据患者的身高充放气,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提高舒适度。
12.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下肢制动及管道固定器的示意图一。
14.图2为下肢制动及管道固定器的示意图二。
15.图3为下肢制动及管道固定器的示意图三。
16.附图标号说明:记忆棉软垫1,大腿支撑区11,倾斜面111,膝盖支撑区12,凸弧面121,小腿支撑区13,凹弧面131,下垫13a、上垫13b和中间气囊13c,充放气管13c1,外套2,魔术贴制动带一21,魔术贴制动带二22,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延伸带一24,延伸带二25。
具体实施方式
17.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18.请参考图1-3,所述的下肢制动及管道固定器用于给单条腿约束固定,其包括记忆棉软垫1,所述记忆棉软垫1分为依序分布的大腿支撑区11、膝盖支撑区12和小腿支撑区13。大腿支撑区11的上表面为符合人体生理曲度及能保持下肢伸直的15度的倾斜面111,大腿放在大腿支撑区11,增加舒适度。膝盖支撑区12的上表面为与倾斜面111的倾斜高端衔接的凸弧面121,与膝盖窝相适应,增加舒适度。小腿支撑区13的上表面是与凸弧面121衔接的凹弧面131,与小腿肚相适应,增加舒适度。凹弧面131的最低位置高于倾斜面111的倾斜高端,凹弧面131的最高位置高于凹弧面131与凸弧面121相衔接的衔接端。
19.所述记忆棉软垫1的外围包裹有一外套2,外套2于大腿支撑区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有约束大腿的魔术贴制动带一21,外套2于小腿支撑区1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有约束小腿的魔术贴制动带二22,大腿支撑区11一侧的魔术贴制动带一21和小腿支撑区13一侧的魔术贴制动带二22的表面均连接有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所述外套2于大腿支撑区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延伸带一24,外套2于小腿支撑13区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延伸带二25,大腿支撑区11两侧的延伸带一24固定连接所述魔术贴制动带一21,小腿支撑区13两侧的延伸带二25固定所述魔术贴制动带二22。所述大腿支撑区11两侧的延伸带一24分别连接两条魔术贴制动带一21,大腿支撑区11一侧的两条魔术贴制动带一
21与大腿支撑区11另一侧的两条魔术贴制动带一21相叠并且相互通过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粘接固定,每两条相叠的魔术贴制动带一21中位于上方的魔术贴制动带一21的上表面固定有一条或者两条所述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如果是固定两条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则两条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通过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相互粘接固定治疗管道;如果是固定一条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则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与固定该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的魔术贴制动带一21通过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相互粘接固定治疗管道。小腿支撑区13两侧的延伸带二25分别连接两条魔术贴制动带二22,小腿支撑区13一侧的两条魔术贴制动带二22与小腿支撑区13另一侧的两条魔术贴制动带二22相叠并且相互通过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粘接固定,每两条相叠的魔术贴制动带二22中位于上方的魔术贴制动带二22的上表面固定有一条或者两条所述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如果是固定两条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则两条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通过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相互粘接固定治疗管道;如果是固定一条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则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与固定该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的魔术贴制动带二22通过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相互粘接固定治疗管道。所述外套2为布套,延伸带一24和延伸带二25为缝合固定在布套上的布带,魔术贴制动带一21和魔术贴制动带二22均为表面缝合固定有魔术贴的布带。
20.所述记忆棉软垫1于小腿支撑区13处分为下垫13a、上垫13b和中间气囊13c,中间气囊13c位于上垫13b和下垫13a之间,下垫13a与膝盖支撑区12及大腿支撑区11处的记忆棉软垫为一体式结构,上垫13b为独立记忆棉软垫,中间气囊13c连接有充放气管13c1,充放气管13c1贯穿伸出外套2外与充放气泵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身高给中间气囊13c充气,以垫高患者的小腿。
21.使用时,将被外套2套着的记忆棉软垫1放在床上,患者大腿、膝盖、小腿分别放在大腿支撑区11、膝盖支撑区12、小腿支撑区13处,通过四条魔术贴制动带一21约束患者大腿,通过四条魔术贴制动带二22约束患者小腿,患者身上的治疗管道,通过各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固定。这样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的下肢再也不用一直固定再病床上,虽然治疗时需要制动患者的下肢,但患者的下肢也可以随记忆棉软垫1一起在床上平移,即在床的宽度方向上移动;护士每次去协助患者翻身时也不再需要弯腰去解开约束带及帮助患者翻身后再捆绑好约束带,护士帮助患者翻身时不需要解开魔术贴制动带一21和魔术贴管道固定带23,不需要取下记忆棉软垫1,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本记忆棉软垫1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的同时,还减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减少了制动肢体压疮发生率,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降低了管道脱出的风险。
22.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