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起身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30735553发布日期:2022-07-13 04:1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起身辅助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起身机械装置,具体为一种可实现横向和竖直方向两个维度调节,具有多种适用场景的起身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由于繁重生活压力、不正确姿态和不良运动习惯导致的腰部、腿部及脊椎的损伤逐渐普遍化。而绝大部分存在腰腿及脊椎损伤的人由于无法正常发力,导致在起身以及坐下和卧倒的动作中存在困难。需要辅助才能正常完成,而如果搀扶者用力不当可能会造成其他的损伤。
3.辅助起身功能可协助使用者由乘坐状态起身站立。但目前市面上的辅助起身装置大多功能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不足:1、装置配备的扶手高度宽度尺寸均是固定的,适配性较低;2、只能靠别人帮助才能使用,使用者不能主动驱动;3、只能实现坐下和起身的辅助,缺少对躺倒和起身动作辅助的功能; 4、大部分只有作为座椅的单一功能,实用性不高,性价比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调节起身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起身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现有的辅助起身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不能主动驱动,只能实现坐下和起身的辅助,缺少对躺倒和起身动作辅助的功能,大部分只有作为座椅的单一功能,且适配性较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起身辅助装置,包括左支架、右支架、面板架、拉长杆件、气压杆、升降杆、滚轮和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与右支架被前后两个拉长杆件相连接,且左右支架均连接有长度限位螺栓,所述面板架对称安装,且两个面板架之间线性排列设置了若干个伸缩面板杆,且所述面板架和转轴相连接,所述气压杆两端与转向连接件相连接,且上端的转向连接件与面板架连接,且左右两侧的气压杆下端连接的两个转向连接件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相连接,所述升降杆有四个,且四个升降杆分别安装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且升降杆上设置升降定位螺栓,所述滚轮安装在滚轮转向连接件上,且滚轮转向连接件与升降杆连接,所述扶手的两端与扶手连接件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两端支架分别与左右支架相连接,且对称分布的两个面板架也以转动副的形式与转轴相连接,形成转动结构。
7.优选的,所述长度限位螺栓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与拉长杆件相重合的表面,且长度限位螺栓穿过拉长杆件的滑动槽孔中,形成相对移动结构。
8.优选的,所述气压杆对称分布,且气压杆与面板架为同一个对称面。
9.优选的,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的两个升降杆中间采用连接横杆相连接,且连接横杆上连接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底端连接地面支撑座,且支撑杆上端与可调旋钮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的四个扶手连接件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相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可调节辅助起身装置设置有气压杆与转向连接件和面板架相连接,气压杆能够在控制下进行伸缩运动,实现整个面板结构的角度倾斜,完成对人体动作的辅助功能。解决了对腰腿及脊椎损伤的人坐下、躺下、躺着起身与坐着起身的动作中存在困难的问题。
13.2.该可调节辅助起身装置设置有拉长杆件和升降杆,从而便可以实现设备在宽度和高度两个维度的尺寸调整,解决了现有同类装置配备的扶手高度宽度尺寸均是固定的,适配性、灵活性较低等问题,大大的提高了与使用者生活环境的适配性。
14.3.该可调节辅助起身装置设置有扶手、面板,从而可以使得使用者在背部或者腰部受到支撑力之外,还能用手臂获得支撑,更轻松完成自己起身的动作,解决了只能靠别人帮助才能使用,使用者不能主动驱动问题,大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受。
15.4.该可调节辅助起身装置设置有滚轮,除了可以轻松移动装置的位置,还可以实现使用者坐姿状态下的位置转移,起到一个简易轮椅的功能。解决了大部分同类产品功能过于单一的问题,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功能,提高了装置的性价比,增强使用者选择意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a面剖视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在面板架202旋转一定角度的工作状态a-a面剖视图
20.附图标记:101、左支架;102、右支架;103、升降杆;104、升降定位螺栓;105、滚轮转向连接件;106、滚轮;107、连接横杆;201、扶手;202、面板架;203、扶手连接件;301、地面支撑座;302、支撑杆;303、可调旋钮;401、拉长杆件;402、长度限位螺栓;501、转轴;502、伸缩面板杆;601、气压杆; 602、转向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23.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起身辅助装置,包括左支架101、右支架102、升降杆103、升降定位螺栓104、滚轮转向连接件105、滚轮106、连接横杆107、扶手201、面板架202、扶手连接件203、地面支撑座301、支撑杆302、可调旋钮303、拉长杆件401、长度限位螺栓402、转轴 501、伸缩面板杆502、气压杆601和转向连接件602。左支架101与右支架102被前后两个拉长杆件401相连接,且左支架101和右支架102均连接有长度限位螺栓402,且限位螺栓402设置在左支架101和右支架102上与拉长杆件401相重合的表面,且长度限位螺栓402穿过拉长杆件401的滑动槽孔中,形成相对移动结构,通过拉长杆件401与左支架101和右支架102的相对运动实现在横向维度上的尺寸调节,面板架202
对称安装,且两个面板架202之间线性排列设置了若干个伸缩面板杆502,且所述面板架202和转轴501相连接,转轴501的两端支架分别与左支架101和右支架102相连接,且对称分布的两个面板架202也以转动副的形式与转轴501相连接,形成转动结构,气压杆601两端与转向连接件602相连接,且上端的转向连接件602与面板架202相连接,且下端的转向连接件602与左支架101和右支架102相连接,气压杆601在控制下进行伸缩运动,实现整个面板结构的角度倾斜,完成对人体动作的辅助功能,气压杆601对称分布,且气压杆601与面板架202采用同一个对称面,保证在升降过程中受力均衡,保持稳定,升降杆103有四个,且四个升降杆103安装在左支架101和右支架上102,且升降杆103上设置升降定位螺栓104,通过对升降杆103的调节,可实现高度的调节,在同一侧支架上的两个升降杆103中间采用连接横杆107相连接,保证高度调节程度一致,保持装置稳定,连接横杆107上连接支撑杆302,且支撑杆302底端连接地面支撑座301,且支撑杆302上端与可调旋钮303相连接,调节后可使得装置与地面相对固定,保持工作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滚轮106安装在滚轮转向连接件105上,且滚轮转向连接件105与升降杆103相连接,滚轮106运动方向不受限制,扶手201的两端与扶手连接件203相连接。
24.本发明所述的可调节起身辅助设备可以帮助腰部、腿部及脊椎伤痛等人群在床、沙发、板凳等多种设备上完成坐下、躺下、躺着起身与坐着起身的动作,本实施例以老年人使用者在床上使用为例进行说明:设备在使用前,面板架202与左支架101、右支架102的上端支撑面处于同一平面上,面板架202 及伸缩面板杆502与水平面角度为0。首先通过滚轮106将设备放置在床的位置,拉伸两侧扶手201,使得拉长杆件401与左支架101和右支架102发生相对运动,伸缩面板杆502也同时产生长度变化,调节到与床相适配的宽度。再旋动升降定位螺栓104,使升降杆103完成高度调节。将装置移动到与床等相互配合高度。老人躺在床上,当需要起身时,气压杆601在遥控下伸长,支撑起面板架202,使之发生倾斜,面板202和面板伸缩杆502支撑老人上背部,完成老人上身抬起。此时气压杆601回缩,面板架202回到水平位置。老人处于坐着的姿态时,气压杆601伸长支撑面板架202,支撑老人臀部并伸起一定角度,使得老人借助设备所给的支撑力更轻松完成起身的动作。在整个设备使用过程中,老人都可以手握扶手201借力。当装置需固定位置使用时,可调旋钮303,调节后地面支撑座301可使得装置与地面相对固定。此外,在使用者坐在装置上时,推动扶手201后侧,通过滚轮106可实现使用者在坐姿状态下的位置转移。所述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5.本技术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有外部电源和开关。
26.涉及到电路和电器元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