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智能数据传输的集尿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1273发布日期:2022-11-03 01:4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智能数据传输的集尿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智能数据传输的集尿袋。


背景技术:

2.集尿袋是尿失禁、截瘫、长期卧床等一些排尿困难病人的尿液收集工具,一般由是由塑料袋、引流导管、挂圈、宝塔接头、尿套、排液管、护塞组成,现有的集尿袋使用时需要通过挂圈悬挂在床边或座椅、轮椅等位置,不便于携带,并且由于集尿袋为袋式结构,且为了提高容量,集尿袋通常表面积较大,尿液会首先储存在集尿袋的底部,而盛有尿液的集尿袋下部较重,在行走时会由于惯性会发生不规律晃动,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感。
3.在专利号为cn214633183u提供的一种医用智能数据传输的集尿袋,通过将集尿袋设置为伸缩式,并与人腿部形状贴合通过魔术贴结合,通过在伸缩集尿袋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弧形袋,可以使得在尿液开始排进集尿袋时,即可拉伸集尿袋,使得集尿袋展开直至集尿袋集满尿液,仍会持续展开,避免了之前上部分伸缩袋伸展不开的情况,但经过研究,发现仍存在以下缺陷:
4.1、使用者在病床上翻身或者在运动时,会挤压到尿袋,当尿袋中的尿液过多时,会造成尿液回流,引起感染的风险;
5.2、当尿液中的尿液到达最大容量时,由于外部的挤压会导致尿袋的接口处发生泄漏,更严重的情况会造成尿袋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用智能数据传输的集尿袋。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智能数据传输的集尿袋,包括尿袋主体,所述尿袋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固定部件,所述尿袋主体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尿袋进口与尿袋出口;
8.所述尿袋进口的外部连接有导尿管,所述导尿管的外部连接有防回流机构,所述防回流机构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上端窄下端宽的管道,所述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管架,所述管架的内部套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下端连接有圆柱形堵块。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端部设置有魔术贴或者按压纽扣。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尿管的外部设置有旁支管路,所述旁支管路远离所述导尿管的一侧设置有球囊。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旁支管路设置于所述防回流机构与所述尿袋主体之间。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旁支管路与靠近所述防回流机构的所述导尿管之间设置有一定的角度,且角度范围在15
°‑
90
°
之间。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尿管与所述旁支管路之间通过连接绳相连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堵块的直径稍大于所述管道较小处的直径。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球囊的材料为弹性体。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弹性带设置有复数组,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尿袋主体的两侧。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弹性带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扣,通过连接扣与所述尿袋主体相连接。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该实用新型通过防回流机构中的堵块可以在尿液进入到外壳的内部后,将堵块向管道侧挤压,从而使堵块将管道较窄的一侧堵实,避免尿液回流而造成感染等情况,而当尿液从导尿管侧流向尿袋,尿液从上往下推动堵块,从而使堵块向管道较宽处运动,使堵块与管道之间漏出缝隙,从而可以使尿液可以顺利进入到尿袋中。
20.2、该实用新型通过旁支管路远离导尿管的一侧设置有球囊,尿液从导尿管进入到尿袋时,由于旁支管路是朝向斜上方的,因此不会出现尿液积累到球囊中,而当尿袋中的尿液装满了以后,尿液在运动时或者在床上被挤压,被挤出的尿液可以进入到球囊中,可以对尿袋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尿袋破裂。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智能数据传输的集尿袋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智能数据传输的集尿袋的防回流机构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智能数据传输的集尿袋的旁支管路以及球囊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智能数据传输的集尿袋的固定部件的示意图。
25.图例说明:
26.1、尿袋主体;2、固定部件;201、弹性带;202、魔术贴;203、按压纽扣;3、尿袋进口;4、尿袋出口;5、导尿管;6、防回流机构;7、外壳;8、管道;9、管架;10、滑动杆;11、堵块;12、旁支管路;13、球囊;14、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
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医用智能数据传输的集尿袋,包括尿袋主体1,尿袋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部件2,尿袋主体1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尿袋进口3与尿袋出口4;
30.尿袋进口3的外部连接有导尿管5,导尿管5的外部连接有防回流机构6,防回流机构6包括有外壳7,外壳7的内部设置有上端窄下端宽的管道8,管道8的内部设置有管架9,管架9的内部套接有滑动杆10,滑动杆10的下端连接有圆柱形堵块11。
31.防回流机构6中的堵块11可以在尿液进入到外壳7的内部后,将堵块11 向管道8侧挤压,从而使堵块11将管道8较窄的一侧堵实,避免尿液回流而造成感染等情况,而当尿液从导尿管5侧流向尿袋,尿液从上往下推动堵块 11,从而使堵块11向管道8较宽处运动,使堵块11与管道8之间漏出缝隙,从而可以使尿液可以顺利进入到尿袋中。
32.进一步的,固定部件2包括有弹性带201,弹性带201的端部设置有魔术贴202或者按压纽扣203,在固定尿袋主体1时,会更为方便快捷,同时具有足够强度的连接性。
33.进一步的,导尿管5的外部设置有旁支管路12,旁支管路12远离导尿管 5的一侧设置有球囊13,尿液从导尿管5进入到尿袋时,由于旁支管路12是朝向斜上方的,因此不会出现尿液积累到球囊13中,而当尿袋中的尿液装满了以后,尿液在运动时或者在床上被挤压,被挤出的尿液可以进入到球囊13 中,可以对尿袋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尿袋破裂的效果。
34.进一步的,旁支管路12设置于防回流机构6与尿袋主体1之间,当尿袋主体1装满时,可以对尿袋进行缓冲。
35.进一步的,旁支管路12与靠近防回流机构6的导尿管5之间设置有一定的角度,且角度范围在15
°‑
90
°
之间,使旁支管路12处于斜上方放置,避免尿液进入到尿袋主体时,进入到球囊13中,使球囊13失去对尿袋进行缓冲的效果。
36.进一步的,导尿管5与旁支管路12之间通过连接绳14相连接,避免旁支管路12由于挤压而造成变形导致角度发生变化。
37.进一步的,堵块11的直径稍大于管道8较小处的直径。
38.进一步的,球囊13的材料为弹性体,使球囊13具有一定的缓冲量。
39.进一步的,弹性带201设置有复数组,且对称设置在尿袋主体1的两侧,可以设置有两组或者四组,将尿袋主体可以牢固的固定在大腿上。
40.进一步的,弹性带201的外部设置有连接扣,通过连接扣与尿袋主体1 相连接。
41.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固定部件2将尿袋主体1固定在人体的腿部,而在固定部件2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带201,弹性带201可以适应于各种粗细的腿,而在弹性带201的一端设置有魔术贴202或者按压纽扣203,在固定尿袋时,会更为方便快捷,同时具有足够强度的连接性,可以避免尿袋主体1意外脱落,而在尿袋主体1外部连接的导尿管5的外部设置有防回流机构6,当尿袋主体1中的尿量达到一定体积,患者在运动时或者在病床上挤压到尿袋,使尿液向导尿管5中回流,而防回流机构6中的堵块11可以在尿液进入到外壳7的内
部后,将堵块11向管道8侧挤压,从而使堵块11将管道8较窄的一侧堵实,避免尿液回流而造成感染等情况,而当尿液从导尿管5 侧流向尿袋,尿液从上往下推动堵块11,从而使堵块11向管道8较宽处运动,使堵块11与管道8之间漏出缝隙,从而可以使尿液可以顺利进入到尿袋中,而在防回流机构6与尿袋之间设置有旁支管路12,旁支管路12的一端设置有球囊13,同时旁支管路12与靠近所述防回流机构6一侧的导管之间设置有 15
°‑
90
°
的角度范围,当尿液从导尿管5进入到尿袋时,由于旁支管路12 是朝向斜上方的,因此不会出现尿液积累到球囊13中,而当尿袋中的尿液装满了以后,尿液在运动时或者在床上被挤压,被挤出的尿液可以进入到球囊13中,可以对尿袋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尿袋破裂的效果。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