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保留肌附着的下颌骨截骨导板

文档序号:30914196发布日期:2022-07-29 21:3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保留肌附着的下颌骨截骨导板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能够保留肌附着的下颌骨截骨导板。


背景技术:

2.下颌骨位于颌面部的突出部位,且是人体头面部唯一可以运动的骨骼,对人体面部外形和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部分下颌骨良恶性肿瘤及囊性病变,下颌骨部分切除术(截骨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旨在完整、精确地切除肿瘤并同时尽可能保护周围健康组织。
3.对于常规的下颌骨部分切除术,传统的上主要由手术医生按照个人经验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线锯或动力锯进行截骨。
4.目前的下颌骨截骨导板为了获得最大的就位唯一性及稳定性,大多体积巨大,在设计时往往会设计成大面积包绕下颌角及下颌骨下缘的形态。这样的设计往往导致导板体积巨大,安放时就位困难,需要大面积的剥离周围肌肉组织才能安放就位。然而在大量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手术中对于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的剥离往往导致患者术后咀嚼及张闭口功能的损害,而对于舌骨上肌群的过度剥离往往会导致术后舌体后缩阻塞气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5.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外科及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种各样的下颌骨截骨导板逐渐出现,这些导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下颌骨的截骨,相较于传统方法提高了手术效率和精度,因此越来越多的手术医生改为采用3d打印的个性化下颌骨截骨导板指导截骨。
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以下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保留肌附着的下颌骨截骨导板,设计一种全新的下颌骨截骨导板,在保证就位的稳定性及唯一性,尽可能保留下颌骨肌附着,避免对患者下颌功能的损害。另外通过钉道转移技术,从而保证了钛板在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以克服或缓解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8.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能够保留肌附着的下颌骨截骨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截骨导板以及用于连接两块所述截骨导板的连接杆;两个所述截骨导板上设置有截骨引导线槽;两个所述截骨导板上均设置有固定孔。
10.所述截骨引导线槽两侧设置有截骨引导嵴。
11.所述截骨导板厚度为2.2mm。
12.所述截骨引导线槽宽1.0mm,所述截骨引导嵴比所述截骨导板高出2.6mm。
13.所述固定孔直径为2.1mm。
14.其制作以及使用方法如下:患者术前接受颌面部ct断层扫描,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数字化外科辅助软件;在软件中分离下颌骨,并进行模拟设计截骨导板及骨瓣修复;将修复后的模型进行3d打印后,在其基础上进行钛板弯制和钉孔预设,并将此模型重新进行ct扫描。截骨修复模拟后将下颌骨模型及钛板和钉孔模型拟合后完成钉道转移,并以stl文件的格式导入三维设计软件中,并进行截骨导板设计,完成后进行3d打印。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截骨导板与下颌骨高度贴合,同时通过关键部位(下颌骨乙状切迹、下颌骨角前切迹、下颌骨部分下缘)的卡扣结构保证了下颌骨的稳定性,避免了截骨导板的移位。
17.2、在通过卡扣结构保证了截骨导板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了截骨导板的体积,尤其是对于的下颌角,下颌骨下缘的包绕,避免了手术对于肌肉的过度剥离而造成的下颌功能的损害,降低手术风险,提升了病人术后的恢复速度。
18.3、通过与固定用钛板共用钉孔及速成型技术,实现了钉道转移,极大地简化了手术操作,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
19.4、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实施例一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实施例一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实施例一的修整导板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实施例一的修整导板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实施例一的修整导板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实施例二的修整导板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实施例二的修整导板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实施例二的修整导板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实施例二的修整导板结构示意图;
30.图10是实施例二的修整导板结构示意图;
31.图11是实施例二的修整导板结构示意图;
32.图中:
33.1、截骨导板;2、连接杆;3、截骨引导线槽;4、截骨引导嵴;5、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下颌骨体部及颏部缺损修复用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
36.实施例一
37.如图1-5,一种能够保留肌附着的下颌骨截骨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截骨导板1以及用于连接两块所述截骨导板1的连接杆2;两个所述截骨导板1上设置有截骨引导线槽3;两个所述截骨导板1上均设置有固定孔5。
38.所述截骨引导线槽3两侧设置有截骨引导嵴4。
39.所述截骨导板1厚度为2.2mm。
40.所述截骨引导线槽3宽1.0mm,所述截骨引导嵴4比所述截骨导板1高出2.6mm。
41.所述固定孔5直径为2.1mm。
42.其制作以及使用方法如下:患者术前接受颌面部ct断层扫描,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数字化外科辅助软件;在软件中分离下颌骨,并进行模拟设计截骨导板1及骨瓣修复;将修复后的模型进行3d打印后,在其基础上进行钛板弯制和钉孔预设,并将此模型重新进行ct扫描。截骨修复模拟后将下颌骨模型及钛板和钉孔模型拟合后完成钉道转移,并以stl文件的格式导入三维设计软件中,并进行截骨导板设计,完成后进行3d打印。
43.实施例二
44.如图6-11,一种能够保留肌附着的下颌骨截骨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截骨导板1以及用于连接两块所述截骨导板1的连接杆2;两个所述截骨导板1上设置有截骨引导线槽3;两个所述截骨导板1上均设置有固定孔5。
45.所述截骨引导线槽3两侧设置有截骨引导嵴4。
46.所述截骨导板1厚度为2.2mm。
47.所述截骨引导线槽3宽1.0mm,所述截骨引导嵴4比所述截骨导板1高出2.6mm。
48.所述固定孔5直径为2.1mm。
49.其制作以及使用方法如下:患者术前接受颌面部ct断层扫描,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数字化外科辅助软件;在软件中分离下颌骨,并进行模拟设计截骨导板1及骨瓣修复;将修复后的模型进行3d打印后,在其基础上进行钛板弯制和钉孔预设,并将此模型重新进行ct扫描。截骨修复模拟后将下颌骨模型及钛板和钉孔模型拟合后完成钉道转移,并以stl文件的格式导入三维设计软件中,并进行截骨导板设计,完成后进行3d打印。
50.本实用新型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下颌骨截骨方式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下颌骨截骨导板;同时将钉道转移技术应用到导板的设计和制作中,保证了精确性;同时改变了传统下颌骨截骨导板通过大面积包绕以提高就位稳定性的模式,改由关键部位的卡扣结构进行就位,保证就位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了手术损伤。
51.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如下:患者术前接受颌面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ct数据以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格式导入数字化外科辅助软件。在软件中分离下颌骨,并进行模拟设计截骨及骨瓣修复。将修复后的模型进行3d打印后,在其基础上进行钛板弯制和钉孔预设,并将此模型重新进行ct扫描。截骨修复模拟后将下颌骨模型及钛板和钉孔模型拟合后完成钉道转移,并以stl文件的格式导入三维设计软件中,并进行截骨导板设计,完成后进行3d打印。
52.所有截骨导板1厚度均设计为2.2mm,此厚度足以维持足够的强度,并防止截骨导
板1在手术中的形变;截骨引导嵴4高度的设计为4.8mm,此高度能够有效引导手术截骨,防止截骨偏移的出现;截骨引导线槽3宽度设计为1.0mm,足以容纳和放置市面上所有动力系统的截骨锯片。
53.本实用新型中的下颌骨截骨导板的截骨部位主要包括:1、下颌升支部;2、下颌体部;3、下颌颏部。对于下颌升支部截骨导板1主要卡扣于乙状切迹、冠突前缘、咬肌前缘等部位;下颌骨体部截骨导板1主要卡扣于下颌骨下缘;下颌骨体部截骨导板1主要卡扣于下颌舌骨肌后方的下颌骨下缘;卡口后一般使用直径9mm的连接件进行连接,保证其固位的稳定及就位位置的唯一性。同时其范围在截骨引导线槽3不应向外过度延伸,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剥离,保护下颌功能,减轻手术损伤。
54.所有截骨导板1在固位时所采用的固定孔5其直径均为2.1mm,所有固定孔5在设计上均采用钉道转移技术,其设置与修整导板及固定用钛板上的孔洞相一致,从而保证下颌骨修复重建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