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的行走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50747发布日期:2022-10-19 01:0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角度可调的行走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锻炼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行走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行走康复锻炼装置是用来辅助使用者行走的装置,装置能够对使用者的上肢进行辅助支撑,从而减少使用者腿部的受力,减少使用者的腿部负担,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加稳定的进行行走康复训练,以便于使用者的腿部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3.行走康复锻炼装置能够通过支撑板对使用者的小臂进行支撑,使用者的小臂会承担较多比例的重力,但是现有的行走康复锻炼装置的支撑板采用平板的设计对使用者进行支撑,使用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小臂与支撑板之间会有多次相对移动发生,且使用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大部分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下肢锻炼中,会有使用者的小臂甚至会从支撑板上滑脱,使得使用者的下肢会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承担较大的作用力,会对下肢造成损伤,但是不同的使用者的身形体格不同,使用者的两个上肢之间的距离不同,且不同使用者上肢的习惯放置角度不同,使用者需要配合行走康复锻炼装置中支撑板的安装角度,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甚至会使得使用者的小臂并不能完全放置在支撑板上,使用者的小臂有从支撑板上滑落的可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行走康复锻炼装置,具有能够对行走康复锻炼装置的支撑板的角度进行调节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角度可调的行走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康复锻炼装置本体和两个与所述康复锻炼装置本体转动连接的上肢支撑板,所述上肢支撑板上设有用以对使用者小臂进行多方位夹持限位的夹持限位组件,所述夹持限位组件包括用以对使用者小臂进行支撑的小臂托板和两个用以对使用者小臂进行限位的限位夹板,所述康复锻炼装置本体内设有用以与所述小臂托板配合对所述限位夹板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调节组件。
5.其中,所述小臂托板设置在所述上肢支撑板的顶端中心,两个所述限位夹板对称分布在所述上肢支撑板顶端两侧,且所述限位夹板与所述上肢支撑板滑动连接。
6.其中,两个所述限位夹板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厚度沿所述限位夹板的长边方向依次增加,且所述弹性垫与所述上肢支撑板上端面不接触。
7.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限位连接板、两个连接绳和两个限位滑块,所述限位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上肢支撑板下方,两个所述连接绳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连接板固定连接。
8.其中,所述限位夹板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调节杆,所述支撑调节杆与所述限位滑块固定连接。
9.其中,所述小臂托板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上肢支撑板与所述限位连接板固定连接。
10.其中,所述限位滑块远离所述连接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以带动所述限位夹板复位的拉簧,所述拉簧与所述上肢支撑板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个限位夹板能够对使用者小臂的两侧进行夹持限位,从而避免使用者小臂从上肢支撑板上滑落,提高使用者康复锻炼时的安全性,通过小臂托板和调节组件的配合能够对两个限位夹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使得两个限位夹板与使用者的小臂贴合,从而更加稳固的对使用者的小臂进行限位,避免使用者的小臂与上肢支撑板相对移动。
1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限位组件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夹板和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康复锻炼装置本体;11、上肢支撑板;2、夹持限位组件;21、小臂托板;211、连接杆;22、限位夹板;221、支撑调节杆;23、弹性垫;3、调节组件;31、限位连接板;32、连接绳;33、限位滑块;331、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角度可调的行走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康复锻炼装置本体1和两个与康复锻炼装置本体1转动连接的上肢支撑板11,上肢支撑板11上设有用以对使用者小臂进行多方位夹持限位的夹持限位组件2,夹持限位组件2包括用以对使用者小臂进行支撑的小臂托板21和两个用以对使用者小臂进行限位的限位夹板22,康复锻炼装置本体1内设有用以与小臂托板21配合对限位夹板22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调节组件3。
19.本实施方案中:康复锻炼装置本体1底部安装有万向轮,便于装置随使用者运动,康复锻炼装置本体1上安装有升降杆,能够对上肢支撑板11的水平高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适应不同身高使用者的使用,上肢支撑板11康复锻炼装置本体1能够相对转动,从而能够对两个上肢支撑板11的张开角度进行调节,与通过设置夹持限位组件2能够对使用者的小臂进行多方位的夹持限位,从而避免使用者的小臂从上肢支撑板11上滑落,从而避免使用者下肢承受较大的作用力而受损,调节组件3能够与小臂托板21配合对两个限位夹板2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使得两个限位夹板22与使用者的小臂紧密接触,从而能更加稳定的对使用者的小臂进行限位,具体使用时,使用者的两个小臂分别放置在小臂托板21顶端,使用者的小臂对小臂托板2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小臂托板21向下运动的同时,两个限位夹板22在调节组件3的作用下相对运动,对使用者的小臂进行夹持,弧形的小臂托板21能够与使用者的小臂更加贴合,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20.小臂托板21设置在上肢支撑板11的顶端中心,两个限位夹板22对称分布在上肢支
撑板11顶端两侧,且限位夹板22与上肢支撑板11滑动连接;小臂托板21设置在上肢支撑板11的顶端中心处,当使用者的小臂放置在小臂托板21上时,使用者的小臂能够位于上肢支撑板11的中心处,使得使用者的小臂更加难以从上肢支撑板11上滑落,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夹板22能够对使用者小臂的两侧进行限位,从而与小臂托板21配合对使用者的小臂进行三方位的限位,当两个限位夹板22相对运动时,限位夹板22与上肢支撑板11相对滑动。
21.两个限位夹板22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弹性垫23,弹性垫23的厚度沿限位夹板22的长边方向依次增加,且弹性垫23与上肢支撑板11上端面不接触;当限位夹板22对使用者的小臂进行夹持限位时,弹性垫23与使用者的小臂接触,弹性垫23在使用者的小臂和限位夹板22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形变,弹性垫23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能够提高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度,且弹性垫23的厚度依次增大,从而适应使用者小臂不同的粗细程度。
22.调节组件3包括限位连接板31、两个连接绳32和两个限位滑块33,限位连接板31设置在上肢支撑板11下方,两个连接绳32分别与两个限位滑块33固定连接,连接绳32的另一端与限位连接板31固定连接;小臂托板21向下运动时,限位连接板31跟随小臂托板21向下运动,从而对连接绳32进行拉扯,从而对限位滑块33进行拉扯,从而带动两个限位滑块33相对运动,从而达到对限位夹板22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目的。
23.限位夹板22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调节杆221,支撑调节杆221与限位滑块33固定连接;支撑调节杆221起到连接作用,支撑调节杆221插入上肢支撑板11中与限位滑块33连接,限位滑块33相对运动时带动支撑调节杆221运动,从而带动两个限位夹板22相对运动。
24.小臂托板21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1,连接杆211穿过上肢支撑板11与限位连接板3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杆211能够将小臂托板21和限位连接板31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小臂托板21能够带动限位连接板31向下运动。
25.限位滑块33远离连接绳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以带动限位夹板22复位的拉簧331,拉簧331与上肢支撑板11固定连接;当小臂托板21未受到外力作用时,两个拉簧331能够带动两个限位滑块33相背运动,从而带动小臂托板21和限位夹板22复位,连接绳32的弯折处均设有滑轮,从而降低连接绳32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者的小臂放置在小臂托板21上,小臂托板21向下运动,从而带动限位连接板31向下运动,从而对连接绳32进行拉扯,从而带动两个限位滑块33相对运动,从而带动两个限位夹板22相对运动对使用者的小臂进行夹持限位,弹性垫23与使用者的小臂接触后受力发生形变,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锻炼完成后,拉簧331带动限位滑块33复位,从而带动限位连接板31、连接绳32、小臂托板21和限位夹板22复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