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7698发布日期:2022-08-09 21:5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医疗用于改善上呼吸道通畅度的上呼吸道通气装置,特别是一种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


背景技术:

2.鼻咽通气道一般是临床上用于改善上呼吸道通畅度,以提高通气效果的声门上人工通气辅助装置。
3.通气效果不良常因为麻醉状态或昏迷状态下的病人,舌根向咽后壁下坠,堵塞上呼吸道而引起的局部梗阻。要改善通气效果,可通过通气管管道的支撑作用,将压迫向咽后壁的舌根撑开,减轻梗阻,使可能被堵塞的上呼吸道借助于通气管管腔,使通气效果得到改善。
4.目前使用的鼻咽通气道,从结构上看,只是简单的同轴管状,在部分病人,由于管径较小,相对的支撑范围不足,出气口端有时仍难免被软体的舌根部覆盖阻挡而不能起到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作用。
5.现有的鼻咽通气道,由于出气口端为斜切面,在置入过程中容易受组织阻挡,也容易造成组织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通过翘头的弧度设计与气囊的配合为气道提供有效支撑,撑开压迫向咽后壁的舌根,还可使通气管在经鼻置入时,借助于圆滑的头端,使其顺自然解剖弧度引导进入,对组织的损伤更小。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该鼻咽通气管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方管壁外设有气囊,所述鼻咽通气管的管壁内设有气囊充气管、二氧化碳采集管;所述出气口末端延伸设有光滑的锥形翘头,该锥形翘头包括一个尾端和一个头端,头端呈锥型,锥型的顶端为半球形,尾端与出气口末端部分的管壁连接并呈弧形延伸。
9.在一些所述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鼻咽通气管的长度>160mm,其直径为5.0mm-6.5mm。
10.在一些所述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锥形翘头位于所述出气口的侧下方,所述尾端与出气口末端的部分管壁连接并呈弧形延伸,该弧形的内弧半径<15mm,弧度为80-100度,所述头端的半球形为4mm直径的半球形。
11.在一些所述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气囊外设于出气口上方5-20mm以上的管壁外,充气后气囊的外径<25mm。
12.在一些所述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气囊充气管下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的气
囊充气管上端连接带有单向阀的气囊充气接口。
13.在一些所述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二氧化碳采集管的下端设有二氧化碳采集口,该二氧化碳采集口位于所述出气口管壁内腔,所述的二氧化碳采集管的上端与二氧化碳采集接口相连,该二氧化碳采集接口与二氧化碳监测仪连接用于监测二氧化碳浓度。
14.在一些所述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进气口设有与之配套使用的多功能三通接头,所述的多功能三通接头下端为通气道接口,侧面为呼吸回路接口,所述的通气道接口的正上方由上到下依次设有封闭盖和漏斗型弹性阀膜。
15.在一些所述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呼吸回路接口设有内口和外口。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借助于翘头和气囊的局部支撑作用,使局部实际外径得到明显扩张,使通气管出气口免于被后坠的舌根堵塞,可有效保证上呼吸道的通畅,进行有效的氧供和辅助通气治疗。同时,由于光滑的弯曲翘头,既具有可顺自然解剖引导经鼻腔进入咽喉部的作用,又可减少导管在置入过程中与组织的摩擦损伤。
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的整体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出气口端的结构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管壁截面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与之配套使用的多功能三通接头。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与之配套使用的多功能三通接头的呼吸回路接口端。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与之配套使用的多功能三通接头的带有封闭盖和漏斗样阀膜的工作口端。
2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7.101为通气管,102为进气口,103为出气口,103-1为锥形翘头,201为气囊充气管,202为气囊充气接口,203为气囊,301为二氧化碳采集管,302为二氧化碳采集接口,303为二氧化碳采集口,401为多功能三通接头,402为多功能三通接头的工作口,403为封闭盖,404为漏斗形弹性阀膜,405为呼吸回路接口,406为内口,407为外口,408为通气道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实施的案例。
29.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
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30.如图1所示,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101有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3,出气口103上方管壁外设有气囊203,鼻咽通气管101的管壁内设有气囊充气管201、二氧化碳采集管301。出气口103末端延伸设有光滑的锥形翘头103-1,该锥形翘头包括一个尾端和一个头端,头端呈锥型,锥型的顶端为半球形,尾端与出气口103末端的部分管壁连接并呈弧形延伸。通过翘头的弧度设计与气囊的配合为气道提供有效支撑,撑开压迫向咽后壁的舌根,并且具有引导作用。
31.如图1所示,带气囊的锥形翘头的鼻咽通气管101的长度>160mm,其直径为5.0mm-6.5mm。翘头103-1位于出气口103的侧下方,所述尾端与出气口末端部分的管壁连接并呈弧形延伸,该弧形的内弧半径<15mm,弧度为80-100度,所述头端的半球形为4mm直径的半球形,弧度为80-100度。
32.如图1所示,气囊203外设于出气口103上方5mm以上的管壁,上下径>15mm,充气后外径<25mm。气囊充气管201下端与所述气囊203相连通,上端连接带有单向阀的气囊充气接口202。进气口102设有与之配套使用的多功能三通接头401。
33.如图1所示,二氧化碳采集管301的上端与二氧化碳采集接口302相连,二氧化碳采集接口302可与二氧化碳监测仪连接,用于监测二氧化碳浓度。
34.如图2、3所示,二氧化碳采集管301的下端设有二氧化碳采集口303,二氧化碳采集口303位于出气口103管壁内腔,气囊充气管201与气囊203相通。
35.如图4所示,多功能三通接头下端为通气道接口408,侧面为呼吸回路接口405,通气道接口408的正上方由上到下依次设有封闭盖403和漏斗型弹性阀膜402。呼吸回路接口405设有内口406和外口407。
36.针对需要使用通气道进行辅助通气的病人选择不同型号的本通气管,使用时,病人一般取平卧位,气囊203抽瘪,手握进气口102,使翘头103-1向上,经鼻孔(左或右)插入,由于翘头103-1为直径小于鼻孔且表面圆滑,因此,可以很容易顺鼻腔送入至咽喉部,置入时不容易产生组织摩擦损伤,同时翘头103-1向上的引导作用,在置入碰到会厌谷时会有比较明显的阻力,提示置入深度到位,将通气管101稍退出5mm,此时由于翘头103-1的支撑,出气口103已不易被压迫堵塞,加之此时将气囊203充气,出气口103便会有效的被支撑并被保持在不易堵塞状态,后坠的舌根部也无法将通气管出气口103覆盖,有效的通畅气道便可建立。
37.如图4所示,多功能三通接头401下端为通气道接口408,侧面为呼吸回路接口405,设有内口406和外口407,通气道接口408的正上方由上到下依次设有封闭盖403和漏斗型弹性阀膜404。将二氧化碳采集接口302与二氧化碳监测仪连接,便可有效采集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呼吸回路接口405可根据需要连接呼吸回路。
38.如图5所示,可直接将鼻饲氧气管插入内口406,此时便可进行供氧。
39.如图6所示,封闭盖403的位置在漏斗型弹性阀膜404的上方,漏斗型弹性阀膜404的水平位置高于呼吸回路接口405,必要时,打开封闭盖可送入吸痰管对咽喉部进行冲洗吸引,也可送入纤支镜进行可视化检视。
40.本实用新型形状上综合考虑了能适应自然解剖弧度的翘头设计,加之出气口的气囊设计,使本通气管在置入时不仅顺滑且损伤小,又能在置入后准确定位于咽喉的舌根部,借助于翘头和气囊的局部支撑作用,使通气管出气口免于被后坠的舌根堵塞,可有效保证上呼吸道的通畅,进行有效的氧供和辅助通气治疗。
41.与本通气道配合使用的多功能三通接头,由于带有漏斗形阀膜,该阀膜在进行纤支镜和吸痰管等置入操作时,因阀膜对置入体的包裹隔离作用,可避免呼吸道因呛咳可能产生的分泌物喷溅至操作者和操作环境,在对呼吸系统传染病,如新冠,sass等病人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隔离保护效果。
42.本实用新型的通气管采用医用塑胶材料制作。
43.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