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甲状腺术后引流装置

文档序号:30596609发布日期:2022-07-01 20:48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甲状腺术后引流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甲状腺术后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甲状腺切除术后常常需要引流,通过负压装置和引流管进行引流,使积液或其他液体引流出体外,防止液体积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
3.上述引流过程中,引流液可能会出现凝结导致引流管堵塞等问题,影响积液排出。对于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如果术后引流不通畅,不能及时疏通处理会给患者造成危害:局部积血积液可能会导致压迫动脉、静脉、神经,甚至造成呼吸困难等。
4.人工挤压抽吸等方法常常不能完全将引流管中堵塞的凝血条等挤入引流壶,而且抽吸疏通操作还影响到正常的引流,造成引流效率降低。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甲状腺术后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引流管堵塞不便疏通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甲状腺术后引流装置,可便捷对引流管进行疏通,疏通的同时不影响正常的引流。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新型甲状腺术后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壶和插接连通引流壶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依次连通的插入段、引流段和连接段;
8.所述插入段上环向均设有若干侧孔以便于引流,引流管通过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引流壶插接连通,插接方式便于安装;
9.所述引流段包括由内至外同轴分布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为具有弹性和压缩性的软质硅橡胶材质制成的透明管状结构,便于对内管进行挤压,所述外管、插入段和连接段均为硬质硅橡胶材质制成的管状结构,对内管形成保护;
10.所述引流段上滑动连接有疏通夹,所述疏通夹包括优弧状夹环、设置在夹环两端的握柄以及设置在两端握柄之间的弹簧,所述夹环套设在引流段上,所述夹环沿引流段滑动,所述疏通夹夹持所述引流管的引流段,用来挤压内管。
11.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两侧上下对称向外凸出以构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截面为“t”形,凸出部上方弯折呈劣弧状,两侧的所述凸出部合围形成所述外管,两侧凸出部端部之间间隔分布以形成侧槽。
12.进一步地,所述夹环包括围设在外管外的环体以及围设在内管外的片体,所述环体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片体。
13.进一步地,所述片体为具有弹性和硬度的硅胶材质制成的“t”形结构,片体与所述凸出部结构相同,片体伸入侧槽围设在内管周侧。
14.进一步地,所述环体为塑料材质制成的环状结构,环体两端向外延伸连接所述握柄,握柄和环体一体成型。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引流管的引流段为内管和外管制成的双层管结构,外管可对内管进行保护,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侧槽,通过侧槽可便于观察内管内液体的流动状况。同时引流段和疏通夹有效配合,外管也可为疏通夹提供支撑固定,疏通夹也可沿引流段来回移动。
17.本实用新型在引流段外添加疏通夹,疏通夹作为助推装置,通过移动疏通夹可有效将堵塞物等推入引流壶,有利于保持引流通常,加速外科术后康复。疏通夹移动疏通的同时、引流也正常进行,引流方便、操作便捷,可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甲状腺术后引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甲状腺术后引流装置的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甲状腺术后引流装置的引流段剖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甲状腺术后引流装置的引流段和疏通夹分离示意图。
22.附图中标号为:1为引流壶,2为引流管,21为插入段,22为引流段,221为内管,222为外管,23为连接段,3为侧孔,4为疏通夹,41为夹环,411为环体,412为片体,42为握柄,43为弹簧,5为侧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24.如图1~图4所示,一种新型甲状腺术后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壶1和连通引流壶1的引流管2,所述引流壶1可提供一定的负压,引流液可通过引流管2被引流至引流壶1内。
25.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2包括依次连通的插入段21、引流段22和连接段23。所述插入段21上环向均设有若干侧孔3以便于引流,引流管2通过所述连接段23与所述引流壶1连通,即插入段21插入引流壶1内。
26.为了防止引流段22堵塞,所述引流段22上滑接有疏通夹4。具体的,所述疏通夹4包括优弧状夹环41、设置在夹环41两端的握柄42以及设置在握柄42之间的弹簧43。
27.疏通夹4在安装时,所述夹环41套设在引流段22上、且沿引流段22滑动,疏通夹4夹持所述引流段22。
28.为了便于引流段22和疏通夹4的安装,所述引流段22包括同轴分布的内管221和外管222,所述内管221为具有弹性和压缩性的软质硅橡胶材质制成的透明管状结构。所述外管222、插入段21和连接段23均为硬质硅橡胶材质制成的管状结构。
29.所述内管221两侧对称向外凸出以构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截面为“t”形,凸出部上方弯折呈劣弧状,两侧的所述凸出部合围形成所述外管222,即外管222由两个凸出部构成。
30.两侧凸出部端部之间间隔分布以形成侧槽5,所述侧槽5的数量为两个,通过侧槽5可观察内管221内液体流动和堵塞情况。
31.引流管2的引流段22采用不同材质双层管结构,内管221和外管222内外排布,外管222管壁可以为内管221提供保护及支撑,相对于单层管具有一定优势。
32.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环41包括围设在外管222外的环体411以及围设在内管221外的片体412。所述环体411为塑料材质制成的环状结构,环体411两端布设所述握柄42,握柄42和环体411一体成型。
33.所述环体411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片体412,所述片体412为具有弹性和硬度的硅胶材质制成的“t”形结构,片体412与所述凸出部结构相同、且两者弯曲弧度相匹配,片体412伸入侧槽5围设在内管221周侧。
34.初始状态下,在弹簧43的作用下,两侧的片体412趋于远离,进而片体412抵在外管222上,实现疏通夹4的固定。
35.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引流段22通过使用双侧管壁结构,在管壁外添加辅助推动装置,即疏通夹4,通过移动疏通夹4可有效将堵塞物等推入引流壶1,有利于保持引流通常,加速外科术后康复。
36.本实用新型在操作时,病人手术后,医护人员将引流管2的插入段21插入皮下组织内,连接段23连接引流壶1,连接好后打开引流壶1开关,进行负压引流。
37.整个引流过程,医护人员可通过引流管2两侧的侧槽5观察内管221内液体流动情况,是否出现堵塞。如果出现堵塞,可将疏通夹4移动到堵塞位置上游,夹紧握柄42,使片体412挤压内管221,随后将疏通夹4从上游往下移动,以达到输通堵塞效果,同时还不影响正常的引流。
38.本实用新型的引流段22采用不同材质的内管221和外管222制成,疏通夹4可有效和引流段22配合,并沿引流段22移动进行堵塞的疏通,引流方便,操作便捷。内管221和外管222之间可添加润滑物质,便于疏通夹4的滑动疏通,有效解决患者在手术后引流不畅,堵塞问题。
39.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