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凝剂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9904发布日期:2022-07-09 01:4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凝剂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凝剂穿刺针。


背景技术:

2.现如今真红细胞增多的病人逐渐增多,临床护理放血技术匮乏,依然沿用反复穿刺抽血的方法来给病人放血,这个方法的弊端:
3.1.抽血时无法控制抽血速度,从而导致病人因抽血过快而晕厥。
4.2.抽血过程中放血量多,针头、管子血凝住,无法一次完成放血疗法。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抗凝剂穿刺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凝剂穿刺针,达到血液引流过程中调节引流速率的目的,快速引流血液而不凝固,避免血液流出过快导致患者晕厥,便于医务人员使用。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部的上端插设有安装管,所述固定筒靠近安装管的内部下端固定安装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中部活动安装有穿刺针体,所述穿刺针体的上端依次连接有变径管、引流管以及负压引流袋,所述负压引流袋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刻度线,所述负压引流袋靠近引流管的一端安装有连通管。
7.所述安装管对应引流管的管体部分贯穿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内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延伸至引流管内部的一端安装有阀球,所述阀球上开设有通孔。
8.所述固定筒外环面的中部间隔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固定筒通过安装架安装有固定机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机构将整个穿刺机构固定于穿刺部位外,捏动安装管,通过穿刺针体进行穿刺,穿刺时,穿刺针体两侧的翼片紧贴皮肤,防止穿刺针体移动,穿刺完毕后,通过转动杆转动阀球,使得阀球上的通孔与引流管上下对应,此时由于负压引流袋内的负压作用,使得血液依次通过穿刺针体、变径管、引流管进入负压引流袋内完成放血,整个放血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转动阀球位于引流管内的位置,调节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的流通面积,继而达到调节血液流速的目的,且变径管的设置,使得血液由宽内径流向窄内径,并在负压引流袋的共同作用下防止血液流动过程中凝固。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固定杆、可调节支杆以及底座,所述安装架的外表面与固定杆相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远离安装架的外端与可调节支杆相转动连接,所述可调节支杆的下端与底座的上表面相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适配不同位置的穿刺部位完成整个放血器的固定。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刺针体外环面的下端对称安装有翼片。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翼片的设置,防止穿刺针体移动,使放血过程更加顺利。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管外环面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卡
杆。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杆的设置,便于固定管得到限位,避免穿刺针体刺入深度较深。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刺针体的上端与变径管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变径管的上端与引流管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引流管的上端与负压引流袋下表面的中部相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血液依次通过穿刺针体、变径管、引流管进入引流袋内。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刺针体、变径管、引流管以及负压引流袋的内部之间相连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血液能够形成流通,且避免凝固。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球的直径与引流管的内径相同。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引流管能够在阀球的作用下调节血液流通速率。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调节支杆由底管、内杆以及固定栓组成,所述内杆插设于底管的内部,所述固定栓贯穿底管延伸至内杆的外表面。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适配不同形状的穿刺部位,调节简单,操作方便。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穿刺针体两侧的翼片能够紧贴皮肤,避免穿刺针体移动,放学过程较顺利。
26.2、变径管和引流管、阀球的共同设置,使得血液流通过程中不会凝固,且能够调节血液流通的速率。
附图说明
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3.1、固定筒;2、安装管;3、卡杆;4、连通管;5、负压引流袋;6、刻度线;7、可调节支杆;8、底座;9、固定杆;10、安装架;11、穿刺针体;12、变径管;13、套管;14、转动杆;15、翼片;16、定位套筒;17、引流管;18、阀球;1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5.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36.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实施例:一种抗凝剂穿刺针,包括固定筒1,固定筒1内部的上端插设有安装管2,固定筒1靠近安装管2的内部下端固定安装有定位套筒16,定位套筒16的中部活动安装有穿刺针体11,穿刺针体11的上端依次连接有变径管12、引流管17以及负压引流袋5,负压引流袋5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刻度线6,负压引流袋5靠近引流管17的一端安装有连通管4;
39.安装管2对应引流管17的管体部分贯穿安装有套管13,套管13内安装有转动杆14,转动杆14延伸至引流管17内部的一端安装有阀球18,阀球18上开设有通孔19;
40.固定筒1外环面的中部间隔安装有安装架10,固定筒1通过安装架10安装有固定机构。
41.如图1和图4所示,固定机构包括有固定杆9、可调节支杆7以及底座8,安装架10的外表面与固定杆9相固定连接,固定杆9远离安装架10的外端与可调节支杆7相转动连接,可调节支杆7的下端与底座8的上表面相连接,可调节支杆7由底管、内杆以及固定栓组成,内杆插设于底管的内部,固定栓贯穿底管延伸至内杆的外表面。
4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穿刺针体11外环面的下端对称安装有翼片15,安装管2外环面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卡杆3,穿刺针体11的上端与变径管12的下端相连接,变径管12的上端与引流管17的下端相连接,引流管17 的上端与负压引流袋5下表面的中部相连接。
43.如图2和图3所示,穿刺针体11、变径管12、引流管17以及负压引流袋5 的内部之间相连通,阀球18的直径与引流管17的内径相同。
44.工作原理:通过固定机构将整个穿刺机构固定于穿刺部位外,捏动安装管2,通过穿刺针体11进行穿刺,穿刺时,穿刺针体11两侧的翼片15紧贴皮肤,防止穿刺针体11移动,穿刺完毕后,通过转动杆14转动阀球18,使得阀球18上的通孔19与引流管17上下对应,此时由于负压引流袋5内的负压作用,使得血液依次通过穿刺针体11、变径管12、引流管17进入负压引流袋5内完成放血,整个放血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转动阀球18位于引流管17内的位置,调节通孔19与引流管17之间的流通面积,继而达到调节血液流速的目的,且变径管12的设置,使得血液由宽内径流向窄内径,并在负压引流袋5的共同作用下防止血液流动过程中凝固。
45.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