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保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2.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3.当前来自工作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人们亟需各种方法来缓解这种压力,于是便携式的按摩器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对按摩器按摩组件的设计也是样式繁杂,但一般只有按摩组件整体才能转动,而多个按摩头固定在按摩组件的本体上,不能独自转动,其在人体皮表上属于滑动按摩,按摩效果欠佳;而有些按摩组件只固定单一按摩头,按摩头在很小的范围内转动可以实现近似滚动按摩,但是这样按摩的面积较小,影响了按摩效率。
4.还有些按摩头为一体式结构,通过机芯内齿轮的旋转,带动按摩头旋转。一体式的按摩头因其结构限制,产生的体感较为单一,同时当其受到过大的外力时,因其无卸力结构,易使机芯发生堵转进而损伤齿轮。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按摩装置的按摩头转动不灵活、容易卡滞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
7.一种按摩装置,包括基座、支架和按摩头,所述支架上设有转轴,所述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按摩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8.当所述支架转动时,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按摩头随所述支架运动,所述按摩头绕所述转轴自转。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10.可选的,所述支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按摩头的转动轴线垂直。
11.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支架的转动轴线垂直。
12.可选的,所述按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挡板,所述挡板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按摩头之间。
13.可选的,所述挡板为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向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弯曲。
14.可选的,所述按摩装置还包括轴向限位装置,所述轴向限位装置连接于所述转轴的端部。
15.可选的,所述按摩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输出端。
16.可选的,所述按摩装置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按摩头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
17.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环形支撑板,所述环形支撑板朝向所述按摩头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加热元件,多个所述加热元件间隔设置。
18.可选的,所述按摩头上设有多条凹槽,多条所述凹槽绕所述按摩头的转动轴线间隔布置。
19.本技术提供的按摩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技术提供的按摩装置,包括基座、支架和按摩头,支架上设有转轴,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按摩头可转动地安装在转轴上;当支架转动时,转轴带动按摩头随支架运动,按摩头绕转轴自转。
21.使用时,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即支架可在基座上转动(公转),从而带动支架上的按摩头,驱动按摩头对人体按摩部位动作。按摩头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即按摩头通过转轴能够在支架上转动(自转)。由于按摩头与支架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使按摩头能够在支架上转动(自转),防止按摩头在使用时与皮肤接触因阻力较大而发生卡滞,从而导致支架堵转,损坏按摩装置的驱动机芯。
22.相比于传统的按摩装置,本技术的按摩装置的按摩头转动更加灵活,不易与按摩部位的皮肤发生卡滞。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按摩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一;
2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按摩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一;
2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按摩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二。
2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8.1、基座;
ꢀꢀꢀꢀꢀꢀꢀꢀꢀꢀꢀꢀꢀꢀꢀꢀꢀꢀꢀꢀꢀꢀꢀꢀꢀꢀꢀꢀꢀꢀꢀꢀꢀꢀꢀꢀꢀꢀꢀꢀ
2、支架;
29.21、转轴;
ꢀꢀꢀꢀꢀꢀꢀꢀꢀꢀꢀꢀꢀꢀꢀꢀꢀꢀꢀꢀꢀꢀꢀꢀꢀꢀꢀꢀꢀꢀꢀꢀꢀꢀꢀꢀꢀꢀꢀ
22、支架本体;
30.3、按摩头;
ꢀꢀꢀꢀꢀꢀꢀꢀꢀꢀꢀꢀꢀꢀꢀꢀꢀꢀꢀꢀꢀꢀꢀꢀꢀꢀꢀꢀꢀꢀꢀꢀꢀꢀꢀꢀꢀꢀ
31、凹槽;
31.4、挡板;
ꢀꢀꢀꢀꢀꢀꢀꢀꢀꢀꢀꢀꢀꢀꢀꢀꢀꢀꢀꢀꢀꢀꢀꢀꢀꢀꢀꢀꢀꢀꢀꢀꢀꢀꢀꢀꢀꢀꢀꢀ
5、加热装置;
32.51、环形支撑板;
ꢀꢀꢀꢀꢀꢀꢀꢀꢀꢀꢀꢀꢀꢀꢀꢀꢀꢀꢀꢀꢀꢀꢀꢀꢀꢀꢀꢀꢀꢀꢀꢀꢀ
52、加热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
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现有的按摩装置一般通过按摩盘、连接座或者连接支架带动安装在按摩盘、连接座或者连接支架的多个按摩头运动,由于按摩头固定在按摩盘、连接座或者连接支架上,不能独自转动,其在人体皮肤上的运动属于滑动按摩,按摩阻力较大,按摩效果欠佳。
38.有些按摩装置的按摩盘、连接座或者连接支架上设有球形凹槽,球形凹槽内安装有球形按摩头,该按摩头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转动,按摩头可以实现近似滚动运动的按摩,但是这样按摩的面积较小,按摩效率不高。
39.还有些按摩头为一体式结构,通过按摩装置机芯内齿轮的旋转,带动按摩头旋转。一体式的按摩头因其灵活度不高,按摩时产生的体感较为单一,同时当按摩头与皮肤接触受到较大的阻力时,容易使按摩头卡滞,使机芯发生堵转,进而损伤机芯齿轮。
4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按摩装置,包括基座1、支架2和按摩头3,支架2上设有转轴21,支架2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1上,按摩头3可转动地安装在转轴21上;当支架2转动时,转轴21带动按摩头3随支架2运动,按摩头3绕转轴21自转。
41.使用时,支架2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1上,即支架2可在基座1上转动(公转),从而带动支架2上的按摩头3,驱动按摩头3对人体按摩部位动作。按摩头3通过转轴21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2上,即按摩头3通过转轴21能够在支架2上转动(自转)。由于按摩头3与支架2之间通过转轴21连接,使按摩头3能够在支架2上转动(自转),防止按摩头3在使用时与皮肤接触因阻力较大而发生卡滞,从而导致支架2堵转,损坏按摩装置的驱动机芯。
42.相比于传统的按摩装置,本技术的按摩装置的按摩头3转动更加灵活,不易与按摩部位的皮肤发生卡滞。
43.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2的转动轴线与按摩头3的转动轴线垂直。
44.按摩头3不仅能绕支架2的转动轴线公转,还能绕按摩头3的转动轴线自转,按摩头3的公转轴线与自转轴线垂直还有利于减小公转和自转时阻力的叠加作用,使按摩头3转动更加灵活。
4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架2的转动轴线也可与按摩头3的转动轴线平行或呈预定角度设置。
46.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按摩头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按摩头3绕支架2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
47.通过设置多个按摩头3能够增加按摩装置的按摩工作面积,提高按摩效果。
48.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2包括支架本体22,转轴21设置在支架本体22上,转轴21的轴线与支架2的转动轴线垂直。
49.按摩头3可转动地安装在转轴21上,使按摩头3能够在支架本体22上转动(自转)。
50.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按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22上的挡板4,挡板4设于相邻两个按摩头3之间。
51.按摩装置工作时,挡板4能够与按摩位置的皮肤接触,止挡皮肤陷入相邻两个按摩头3之间的间隙。
52.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挡板4为弧形挡板,弧形挡板向远离基座1的一侧弯曲。
53.工作时,弧形挡板的拱峰与按摩位置的皮肤接触,弧形挡板的拱峰也能对按摩位置的皮肤起到挤压揉捏的按摩效果。
5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挡板4也可为平直挡板、波浪型挡板等。
5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挡板4上还可设有颗粒型凸起,颗粒型凸起能够增加按摩位置的颗粒感,增强按摩效果。
56.在一个实施例中,按摩装置还包括轴向限位装置,轴向限位装置连接于转轴21的端部。
57.轴向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按摩头3在转轴21的轴向的位置,防止按摩头3从转轴21上掉落。
58.其中,轴向限位装置可以为螺钉、插销、端盖、轴端卡扣等。当轴向限位装置为螺钉时,螺钉的尾部沿转轴21的轴向螺纹连接于转轴21的端部,螺钉的头部止挡在按摩头3远离支架2旋转轴一侧的端面,防止按摩头3从转轴21上脱落。
59.可以理解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按摩头3还能够沿转轴21的轴向在转轴21上滑移,进一步增加按摩头3的灵活度,改变按摩头3的公转半径,增加按摩装置的按摩体验。
60.在一个实施例中,按摩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基座1的旋转驱动装置,支架2连接于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输出端。
61.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架2旋转动作。其中,旋转驱动装置可为电动机、电动马达等。
62.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按摩装置还包括加热装置5,加热装置5位于按摩头3朝向基座1的一侧。
63.加热装置5能够对按摩头3进行加热,使按摩头3升高温度,对按摩部位实现热按摩或热敷效果,提升按摩装置的使用体验。
64.其中,加热装置5可为电热丝、红外加热灯等。
65.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装置5包括环形支撑板51,环形支撑板51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加热元件52,多个加热元件52间隔设置。
66.环形支撑板51能够适应按摩头3的公转路径,便于对按摩头3的持续热辐射。其中,环形支撑板51安装于基座1上,多个加热元件52朝向按摩头3热辐射。
67.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支撑板51还可替换为方形支撑板、椭圆形支撑板等,加热元件52还可替换为单个整体式加热环等加热元件,此类替换也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68.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元件52沿按摩头3的运动路径布置。
69.加热元件52能够以最短热辐射距离热辐射按摩头3,减少热量丧失,提高按摩头3的加热效果。
70.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按摩头3上设有多条凹槽31,多条凹槽31绕按摩头3的转动轴线间隔布置。
71.按摩头3上设置的凹槽31有利于提高按摩头3的表面凹凸感,并随按摩头3的转动,实现对按摩皮肤的深按和浅按,提升按摩装置的按摩效果。
72.本技术的按摩装置工作时,由基座1上的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支架2旋转。支架2的支架本体22上设有用于安装按摩头3的转轴21。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支架2公转的同时,按摩头3能够绕转轴21自转,避免按摩头3在支架2上发生卡滞,致使阻力过大,而使旋转驱动装置堵转。按摩头3绕转轴21的自转能够将按摩头3接触皮肤时的滑动摩擦化解为滚动摩擦,从而化解过大的接触阻力,使按摩头3的转动更加灵活。
73.支架本体22上还这有挡板4,挡板4设于相邻两个按摩头3之间。按摩装置工作时,挡板4能够与按摩位置的皮肤接触,止挡皮肤陷入相邻两个按摩头3之间的间隙。当挡板4为弧形挡板,弧形挡板向远离基座1的一侧弯曲。弧形挡板的拱峰与按摩位置的皮肤接触,弧形挡板的拱峰也能对按摩位置的皮肤起到挤压揉捏的按摩效果。相应的,挡板4上还可设有颗粒型凸起,颗粒型凸起能够增加按摩位置的颗粒感,增强按摩效果。
74.按摩头3朝向基座1的一侧还设有加热装置5。加热装置5能够对按摩头3进行加热,使按摩头3升高温度,避免冰冷的按摩头3接触人体皮肤时产生不适感,加热装置5还能实现按摩部位的热按摩或热敷效果,提升按摩装置的使用体验。
7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