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监护设备。
背景技术:2.监护设备通常是指生理参数监测设备,广泛应用于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为健康监护提供有效的诊断分析数据。
3.监护设备内部通常容置有多个电路板、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等器件,以用于实现监护设备的相应功能。为了使得监护设备内部器件能够更好的运转,通常在监护设备的壳体上设有散热结构,以使得内部器件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出。然而,由于监护设备内部器件大多是电子元器件,对防水有一定的要求,散热结构一般连通监护设备的内外部。基于此,如何平衡监护设备的散热效果和防水效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监护设备,以解决相关监护设备中不能平衡兼顾散热效果和防水效果的缺陷。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护设备,所述监护设备的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贯穿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底面相对于所述顶面倾斜设置,且所述底面和所述顶面之间的间距沿所述散热通道的散热方向逐渐增大;其中,所述散热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内表面的入口以及形成于所述外表面的出口,所述散热方向为所述入口指向所述出口的方向。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监护设备,通过将散热通道的底面相对于其顶面倾斜设置,并使得底面和顶面之间的间距沿散热通道的散热方向逐渐增大,在保证散热通道具有较好散热效率的同时可以提供良好的防水效果,以此可以平衡兼顾监护设备的散热效果和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揭露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监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揭露了图1实施例中a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0.图3揭露了图2实施例中散热通道沿b-b向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11.图4揭露了另一实施例中散热通道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12.图5揭露了另一实施例中散热通道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13.图6揭露了另一实施例中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4.图7揭露了图6实施例中壳体沿c-c向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6.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7.请参阅图1,图1揭露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监护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该监护设备100大致可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可用于容纳监护设备100的参数模块、电源模块以及电路板等器件的容置空间。壳体10可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壳体10的内表面围设形成上述容置空间,壳体10的外表面为用户可直接目视的外在表面。其中,壳体10开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散热通道20,该散热通道20用于连通容置空间的内外部,以用于将监护设备100内部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快速地引导至外部,实现快速散热效果。
18.可以理解的,在此并未限定散热通道20的应用范围,图中的散热通道20可用于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监护设备等电子设备。本实施例仅以散热通道20用于监护设备100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19.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可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前壳11和后壳12,前壳和后壳12共同围设形成上述容置空间。其中,前壳11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粘接、焊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后壳12的连接固定。当然,在部分实施例中,前壳11和后壳12还可是可拆卸连接方式。
20.前壳11可用于安装监护设备100的显示屏组件(图中未示出)。显示屏组件可相应显示菜单切换、或者参数设置窗口的弹出切换等显示内容。显示屏组件还可用于显示监护设备100监测到的数据信息及处理后的图像信息,以便用户更为直观地了解监护信息。
21.在一实施例中,散热通道20可贯穿前壳11和/或者后壳12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即前壳11和/或者后壳12开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散热通道20。应理解,关于散热通道20的具体开设位置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以能够实现监护设备100的散热效果即可。
22.其中,散热通道20可设有多个,多个散热通道20可呈阵列分布,以使得设置有多个散热通道20的壳体10部分形成类似格栅的结构,进而确保了监护设备100的散热效果。例如,多个散热通道20可以分布于壳体10的一个或多个面上,部分面上的散热通道20可呈阵列分布,部分面上的散热通道20可呈扇形分布,部分面上的散热通道20可呈线性分布或者弧形分布或者其他分布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应理解,“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其中,图1中示出了监护设备100的x、y和z三个方向,主要是为了示意出xy、xz和yz三个平面,以便于后文中进行相应的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图1
中,z方向大体上是指监护设备100正常摆放时的高度方向,xy平面大体上平行于监护设备100正常摆放时的水平面。
24.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揭露了图1实施例中a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揭露了图2实施例中一散热通道20沿b-b向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中示出了部分散热通道20的结构示意图。
25.壳体10可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110和外表面120、以及贯穿内表面110和外表面120的散热通道20,以使得监护设备100内部的热量可经由散热通道20散发至监护设备100外部,提升散热效率。
26.散热通道20大致呈喇叭状,该散热通道20可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口201和出口202。入口201形成于内表面110,出口202形成于外表面120,监护设备100内部的热量可自入口201进入散热通道20,然后自出口202散发至监护设备100外部,进而实现散热通道20的散热效果。其中,入口201的开口面积小于出口202的开口面积,即散热通道20大体垂直于散热方向上的横截面面积在散热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得自入口201进入的热量可快速地自出口202散出。可以理解的,散热方向大体上是指入口201指向出口202的方向。
27.散热通道20可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21和底面22、以及连接顶面21和底面22的第一侧面23和第二侧面24。其中,顶面21、第一侧面23、底面22以及第二侧面24依次首尾相连以围设形成散热通道20。可以理解的,在图示方向(即z方向)上,顶面21位于底面22的上方,第一侧面23和第二侧面24设于顶面21和底面22之间。
28.其中,底面22相对于顶面21倾斜设置,且底面22和顶面21之间的间距沿散热方向上逐渐增大,以此形成上述喇叭状的散热通道20。换言之,底面22和顶面21之间的倾斜夹角α的范围可为10
°
~45
°
。例如,夹角α可为15
°
、20
°
、25
°
、30
°
、35
°
、40
°
等。
29.在一实施例中,顶面21大体上平行于水平面即xy平面,底面22在散热方向上沿背离顶面21的方向倾斜设置,即顶面21大体上垂直于壳体10的内表面110或者外表面120,底面22相对于水平面即xy平面倾斜设置,以此形成上述喇叭状的散热通道20。其中,底面22相对于水平面/xy平面/顶面21具有夹角β,夹角β的范围可为10
°
~45
°
。例如,夹角β可为15
°
、20
°
、25
°
、30
°
、35
°
、40
°
等。
30.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4揭露了另一实施例中散热通道20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顶面21在散热方向上沿背离底面22的方向倾斜设置,底面22在散热方向上沿背离顶面21的方向倾斜设置,即顶面21相对于水平面即xy平面倾斜设置,底面22相对于水平面即xy平面倾斜设置,以此形成上述喇叭状的散热通道20。其中,顶面21相对于水平面/xy平面具有夹角θ,底面22相对于水平面/xy平面具有夹角δ,夹角θ和夹角δ之和的范围可为10
°
~45
°
。
31.顶面21和底面22的一对应端通过第一侧面23连接,顶面21和底面22的另一对应端通过第二侧面24。其中,第一侧面23可以呈曲面或者平面设置,和/或者,第二侧面24可以呈曲面或者平面设置。当第一侧面23和第二侧面23均呈平面设置时,散热通道20的入口201和出口202大体上均呈矩形;当第一侧面23和第二侧面23均呈曲面设置时,入口201和出口202大体上均呈跑道形状或者类跑道矩形。
3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
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33.再次参阅图2和图3,散热通道20还可包括设于顶面21和外表面120之间的第一连接面211、设于底面22和外表面120之间的第二连接面212、设于第一侧面23和外表面120之间的第三连接面213以及设于第二侧面24和外表面120之间的第四连接面214。其中,第一连接面211、第三连接面213、第二连接面212以及第四连接面214依次首尾相连以围设形成散热通道20的出口20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211和顶面21弯折连接,第二连接面212和底面22弯折连接,第三连接面213和第一侧面23弯折连接,第四连接面214和第二侧面24弯折连接。
34.其中,第一连接面211自顶面21邻接出口202的边缘沿背离底面22的方向延伸至外表面120。第二连接面212自底面22邻接出口202的边缘沿背离顶面21的方向延伸至外表面120。第三连接面213自第一侧面23邻接出口202的边缘沿背离第二侧面24的方向延伸至外表面120。第四连接面214自第二侧面24邻接出口202的边缘沿背离第一侧面23的方向延伸至外表面120。
35.换言之,第一连接面211和第二连接面212相对设置,且第一连接面211和第二连接面212之间的间距沿散热方向逐渐增大。第三连接面213和第四连接面214相对设置,且第三连接面213和第四连接面214之间的间距沿散热方向逐渐增大。其中,第一连接面211投影于第二连接面212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接面212上,即第二连接面212投影于第一连接面211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一连接面211。
3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211可为弧面,即第一连接面211自顶面21边缘沿背离底面22的方向弯折延伸至外表面120。其中,第一连接面211的径向截面(即沿图2中所示的b-b向截面)中的弧具有第一弧长l1。第二连接面212可为弧面,即第二连接面212自底面22边缘沿背离顶面21的方向弯折延伸至外表面120。其中,第二连接面212的径向截面(即沿图2中所示的b-b向截面)中的弧具有第二弧长l2。
37.可以理解的,当液体(例如水)流至第一连接面211时,可以顺势滴落至第二连接面212上,并沿第二连接面212顺势流走,不会堆积,可避免液体在散热通道20的出口202不能第一时间流走进而通过散热通道20流入监护设备100内部,进而可以避免损坏监护设备100。其中,第一连接面211投影于第二连接面212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接面212上,使得第一连接面211上的液体可基本上都滴落至第二连接面212上,避免液体在出口202堆积。在一实施例中,l1≤l2。
38.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面213可为弧面,即第三连接面213自第一侧面23边缘沿背离第二侧面24的方向弯折延伸至外表面120。其中,第三连接面213的径向截面(即大体上垂直于b-b向的截面)中弧的弧长沿底面22指向顶面21的方向逐渐减小。第四连接面214可为弧面,即第四连接面214自第二侧面24边缘沿背离第一侧面23的方向弯折延伸至外表面120。其中,第四连接面214的径向截面(即大体上垂直于b-b向的截面)中弧的弧长沿底面22指向顶面21的方向逐渐减小。
39.请参阅图5,图5揭露了另一实施例中散热通道20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面211可为斜面,第二连接面212可为斜面。其中,第一连接面211投影于第二连接面212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连接面212上,使得第一连接面211上的液体可基本上都滴落至第二连接面212上,避免液体在出口202堆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211在散热方向上的宽度不
超过第二连接面212在散热方向上的宽度。
40.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面213可为斜面,且第三连接面213在散热方向上的宽度自底面22指向顶面2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四连接面214可为斜面,且第四连接面214在散热方向上的宽度自底面22指向顶面2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41.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211、第三连接面213、第二连接面212以及第四连接面214未尽详述的技术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
42.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面211、第三连接面213、第二连接面212以及第四连接面214中的部分可为斜面、另一部分可为弧面,或者全部为弧面/斜面,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43.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揭露了另一实施例中壳体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揭露了图6实施例中壳体10沿c-c向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监护设备100可可包括设于壳体10的内表面110上的保护件30,该保护件30在不影响散热效果的前提下可进一步阻挡外部水汽进入监护设备100内部,进而避免造成监护设备100的损坏。
44.保护件30设有连通散热通道20的散热槽301。保护件30可包括与壳体10间隔设置的隔板31、与隔板31弯折连接的导板32、以及设于隔板31相对两端的连接板33。其中,隔板31设于内表面110背离外表面120的一侧,导板32自内表面110朝向背离外表面120的方向延伸并与隔板31弯折连接。隔板31、导板32以及连接板33可围成连通散热通道20的入口201的散热槽301。监护设备100内部的热量可自散热槽301的槽口进入散热通道20,然后经由散热通道20散发至监护设备100外部,进而实现散热效果。
45.在一实施例中,隔板31大体呈板状,也可呈其他形状,不作赘述。隔板31靠近散热通道20的表面和内表面110大体上平行设置。其中,隔板31投影于内表面110的投影覆盖散热通道20的部分入口201,隔板31投影于外表面120的投影覆盖散热通道20的部分出口202。隔板31和导板32大体上呈l型,以使得散热槽301的相邻两侧分别连通监护设备100内部和散热通道20的入口201,进而使得监护设备100内部热量可经由散热槽301以及散热通道20散发至监护设备100外部。
46.在一实施例中,导板32自内表面110朝向背离外表面120的方向延伸,且导板32靠近散热通道20的表面和底面22相连接。在部分实施例中,导板32靠近散热通道20的表面和底面22几乎共面设置。连接板33设于隔板31和壳体10之间,且该连接板33自内表面110朝向背离外表面120的方向延伸并与隔板31连接,即隔板31被配置为可通过连接板33实现与壳体10的连接。其中,连接板33可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板33分别连接隔板31的相对两端,且两个连接板33分别自内表面110朝向背离外表面120的方向延伸。在部分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板33靠近散热通道20的表面分别和第一侧面23、第二侧面24相连接。在一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板33靠近散热通道20的表面分别和第一侧面23、第二侧面24共面设置。
47.可以理解的,两个连接板33可以称为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板和第一侧面23相连接,第二连接板和第二侧面24相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板靠近散热通道20的表面和第一侧面23可共面设置,第二连接板靠近散热通道20的表面和第二侧面24可共面设置。即第一连接板靠近散热通道20的表面形状大体与第一侧面23相适配,第二连接板靠近散热通道20的表面形状大体与第二侧面24相适配。
48.在一实施例中,隔板31、导板32以及连接板33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件。例如,可通
过注塑工艺在壳体10上一体成型形成保护件30和散热通道20。又如,可通过注塑工艺直接形成具有保护件30和散热通道20的壳体10。保护件30可设有多个,多个保护件30与多个散热通道20可一一对应设置,即保护件30的分布方式大体上与散热通道20的分布方式类似。
4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壳体,通过将散热通道的底面相对于其顶面倾斜设置,并使得底面和顶面之间的间距沿散热通道的散热方向逐渐增大,在保证散热通道具有较好散热效率的同时可以提供良好的防水效果。另外,在顶面和外表面之间设置第一连接面,在底面和外表面之间设置第二连接面,且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之间的间距沿散热方向逐渐增大,以使得第一连接面上的液体可以顺势滴落至第二连接面上,并沿第二连接面顺势流走,不会在散热通道上形成堆积,进而可避免液体经由散热通道流入监护设备内部。此外,通过设置保护件,可以进一步阻挡外部液体通过散热通道进入监护设备内部。
5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5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