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耗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背景技术:2.喉罩作为一种用于患者气道管理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因为喉罩在全麻手术中可有效建立安全的人工气道而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有多种经改进的喉罩应用于临床中,但现有技术的喉罩仍然存在有较多的缺点。首先,单管型喉罩不存在食道引流的结构设计,这就使得单管型喉罩在通气过程中存在胃胀气和发生胃返流并误吸的风险;其次,单管型喉罩为充气式气囊型结构,为实现气囊的充气而设计有游离式的充气装置,使用时医生需要专业的助手来协助其进行充气操作,临床应用非常不方便,不利于快速人工气道的建立。另外,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还有一种双管喉罩,双管喉罩虽然增加了食道引流管,但是其依然为充气式气囊型结构,这就使得其依然存在气囊充气管理的过程,尤其在紧急气道建立过程中对气囊充气耽误时间,不利于快速建立人工气道。除此之外,在充气的过程中,对气囊气压的控制难以掌握,单纯依靠医生的经验进行判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若医生操作不当容易引起气囊内压力过高的问题,从而增加了通气过程中患者喉咽部黏膜发生水肿的风险,并且也容易增加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包括与人体上呼吸道咽喉表面相贴合的罩体和与罩体一端相连接的主体管,罩体为腹侧面开设有开口的空腔结构且其可依据咽喉解剖学结构特点自动塑形,主体管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气通道和引流通道,通气通道与罩体连通设置,罩体的前端开设有引流口,引流通道贯穿罩体且与引流口相连通,引流通道与罩体的空腔结构相互独立;罩体的空腔结构内安装有用于支承罩体的支撑件。
5.优选地,罩体的空腔结构内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内开设有与通气通道相连通的通气孔,通气孔位于罩体顶端开口的下方,连接件上还开设有导流孔,导流孔连通通气孔和罩体的空腔结构,支撑件的轮廓形状与罩体的内部空腔相适配且罩体开口的边缘处固定连接在支撑件的外侧壁上,支撑件上开设有与通气孔相适配的通孔,通孔的边缘处与连接件的顶部相平齐且通孔的边缘处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支撑件底部抵触连接件设置,支撑件底部开设有与罩体的空腔结构相连通的通道且通道与导流孔也相连通。
6.优选地,所述的通道包括让位槽,让位槽沿着支撑件长度方向设置,让位槽的前端开设有让位孔,所述的让位孔为v型设置。
7.优选地,所述的通道还包括位于让位孔两侧且沿着支撑件的边缘周向设置的空气导流槽。
8.优选地,连接件靠近主体管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设置的会厌台,会厌台凸
出支撑件顶面设置。
9.优选地,所述的通气通道和引流通道相互独立且通气通道的纵截面为椭圆形,主体管远离罩体的一端安装有衔接管,衔接管包括与通气通道相连通的通气管,衔接管还包括与引流通道相连通的引流管,引流管固定连接在通气管的外侧壁上。
10.优选地,主体管、罩体、连接件均一体成型且其材质选自具有相同邵氏硬度的材料,所述材料的邵氏硬度为b,b≤75d;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预制件,且其材质选自邵氏硬度为a的材料,a≤45d。
11.优选地,罩体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主体管沿长度方向中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α的范围为:100
°
≤α≤150
°
。
12.优选地,通气通道靠近通气管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通气管的端部与第一台阶相适配且通气管插设在通气通道内;引流通道靠近引流管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台阶,引流管的端部与第二台阶相适配且引流管插设在引流通道内。
13.优选地,衔接管、主体管分别一体成型,且主体管材质的邵氏硬度小于衔接管材质的邵氏硬度。
14.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该喉罩具备食道引流功能,独立的引流通道的设计减少了食道返流引起的误吸,临床应用上更安全;该喉罩具备气道探查功能,软性视频喉镜可通过通气通道经声门进入气道,满足临床上气道的探查与诊疗要求;同时,可在非预料性困难气道情况下作为引导气管插管的工具。
15.(2)该喉罩采用预塑形与自动塑形相结合的结构设计,罩体能够依据口咽腔结构特点自动塑形而贴合患者的咽喉部表面,实现密封通气,自充/排气式腔体结构依据根据患者自主呼吸的节律来实现对罩体空腔结构的充气和排气,从而实现罩体体积的自动调整,使得罩体可以间歇性地处于充盈状态,这就使得罩体对患者咽喉部周围组织的压力减小,减少了对患者局部组织的持续性压迫,降低了患者局部组织发生压迫性损伤发生的风险。
16.(3)通过设置空气导流槽、让位槽和让位孔便于对进入支撑件中的气体进行引流,并将这些气体引流至罩体的各个区域,使得罩体各个区域均能快速地实现充气或排气,提高了充气和排气的效率。
17.(4)通过设置会厌台来减少患者会厌的反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通气安全。
18.总地来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喉罩在临床应用中简单、快捷,对患者损伤更小,其可快速、安全、有效地建立人工通气道,可提高医护人员对人工气道的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罩体与主体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1;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罩体与主体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2;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罩体与主体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3;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的背面侧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衔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7.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与人体上呼吸道咽喉表面相贴合的罩体1和与罩体1一端相连接的主体管2,罩体1为腹侧面开设有开口3的空腔结构且其可依据咽喉解剖学结构特点自动塑形,罩体1的开口3可选自但不限于圆形且该开口3面积小于罩体1腹侧面的面积,主体管2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气通道5和引流通道6,通气通道5与罩体1连通设置,罩体1的前端开设有引流口7,引流通道6贯穿罩体1且与引流口7相连通,引流通道6与罩体1的空腔结构相互独立,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引流通道6与罩体1空腔结构的相互独立,罩体1内壁的底部开设有与引流通道6相连通的引流腔8,引流腔8突出罩体1内壁的底部设置,引流腔8的前端与引流口7相连通,即引流腔8连通了引流通道6和引流口7,引流口7与患者的食道口进行封堵性吻合。通过开设引流口7、引流通道6和引流腔8,便于通过置入胃管来预防胃部胀气、胃部返流情况的发生,能够实时对胃内容物进行引流和清洁,降低误吸的发生几率。罩体1的空腔结构内安装有用于支承罩体1的支撑件12,支撑件12能够对罩体1进行一定的支承,有利于实现患者咽喉部与罩体1之间的密封。
28.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罩体1的空腔结构内固定连接有连接件9,连接件9内开设有与通气通道5相连通的通气孔10,通气孔10位于罩体1顶端开口3的下方,连接件9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导流孔11,导流孔11的位置优选为靠近通气通道5的一侧,导流孔11连通通气孔10和罩体1的空腔结构,支撑件12的轮廓形状与罩体1的内部空腔相适配且罩体1开口3的边缘处固定连接在支撑件12的外侧壁上,支撑件12的腹侧面上开设有与通气孔10相适配的通孔13,通孔13的边缘处与连接件9的顶部相平齐且通孔13的边缘处与连接件9固定连接,支撑件12底部抵触连接件9设置且支撑件12上开设有与连接件9相适配的弧形缺口14,支撑件12中开设有与罩体1的空腔结构相连通的通道,同时,通道还与导流孔11相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该喉罩的通气孔10与通气通道5相连通,同时通气孔10与导流孔11相连通,气体经通气孔10、导流孔11进入罩体1的空腔结构中,从而实现对罩体1的充气。具体地,氧气可通过通气通道5并经通气孔10和患者的声门口对患者的肺部进行独立的通气和排气;同时,罩体1可根据患者的自助呼吸来调整其体积的大小,当患者处于正压给气状态时,气体经通气口、导流孔11进入罩体1的空腔结构中,使得罩体1内部的空腔结构处于充盈状态,罩体1膨胀使得其对患者咽喉部黏膜施加的压力增大,密封性增强;当患者处于呼气状态时,罩体1的空腔结构中气压减小,罩体1的空腔结构中的气体通过导流孔11排出,使得罩体1处于塌瘪状态,罩体1对患者咽喉部周围黏膜组织所施加的压力降低,从而减少了罩体1对患者咽喉部的持续性压迫,降低了患者局部组织发生压迫性损伤的风险。
29.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通道包括与引流腔8相适配的让位槽15,让位槽15沿着支撑件12长度方向设置,让位槽15的前端开设有与引流腔8相适配的让位孔16,所述的让位孔16为v型设置。通过设置让位孔16和让位槽15一方面是为引流腔8让位,便于实现引流腔8的设置,另一方面,通过设置让位孔16和让位槽15使得支撑件12存在部分空心结构,减少了其重量,减少了实心材质可能出现的对患者局部组织的持续性的压迫;此外,通过导流孔11的气体经让位槽15和让位孔16的引流而被疏导至罩体1空腔结构中,使得罩体1的各个区域均能够被填充塑形,保证了密封效果;同时,让位槽15和让位孔16的设置减少了支撑件12材料的投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成本。
30.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通道还包括位于让位孔16两侧且沿着支撑件12的边缘周向设置的空气导流槽17。通过设置空气导流槽17进一步提高了支撑件12的空心比例,减少了支撑件12对患者局部组织的支撑性压迫,同时,空气导流槽17进一步扩大了气体在支撑件12中的流通空间,进而提高罩体1中气体充盈和排出的效率,即经导流孔11进入支撑件12中的气体经让位槽15和让位孔16被输送至罩体1的空腔中,同时,还有部分气体经空气导流槽17被输送至罩体1的空腔中,提高了罩体1空腔填充和塌瘪的效率。
31.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连接件9靠近主体管2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会厌台18,会厌台18凸出支撑件12顶面设置。会厌台18优选为弧形设置,由于会厌台18凸出支撑件12顶面设置使得会厌台18能够有效支撑和引导会厌软骨滑动,减少会厌反折,减少靠近主体管2的通气孔10封堵引起通气不畅问题发生的概率,提高了通气的安全性,扩大了患者声门口的高压氧云区,增强了气道密封通气的效果。
32.可选地,所述的通气通道5和引流通道6相互独立且通气通道5的纵截面为椭圆形,防止食道反流引起的误吸,临床上应用更加安全,同时椭圆形的通气通道5便于气管插管和纤维支气管镜的穿过,从而便于进行肺部探查与诊疗。主体管2远离罩体1的一端安装有衔接管,衔接管包括与通气通道5相连通的通气管19,衔接管还包括与引流通道6相连通的引流管20,引流管20固定连接在通气管19的外侧壁上。通过设置衔接管使得该喉罩具有气道探查和引导气管插管置入的功能,使用时,软性视频喉镜和气管插管均可通过衔接管的通气通道5经声门进入气道,满足临床气道的探查诊疗和紧急插管气道建立的要求。同时,还可以通过衔接管来实现呼吸机供氧和食道引流的功能。
33.可选地,主体管2、罩体1、连接件9均一体成型且其材质选自具有相同邵氏硬度的材料,所述材料为邵氏硬度为b的塑胶制品且b≤75d,可选自但不限于符合邵氏硬度要求的硅胶、pvc等。通过选择软质材质的罩体1和支撑件12,其可有效贴合在患者声门外周的黏膜皱襞上,形成密封环和隔离通气区,为气道通过高压气流通道。支撑件12为一体成型的预制件,且其材质选自邵氏硬度为a的材料,a≤45d,可选自但不限于符合邵氏硬度要求的硅胶、pvc等。
34.可选地,罩体1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主体管2沿长度方向中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α的范围为:100
°
≤α≤150
°
,较优地,100
°
≤α≤130
°
,且罩体的背侧面光滑设置,便于置管的操作。
35.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7所示,通气通道5靠近通气管19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21,通气管19的端部与第一台阶21相适配且通气管19插设在通气通道5内;引流通道6靠近引流管20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台阶22,引流管20的端部与第二台阶22相适配且引流管20插设在引流通道6内。通过插接的方式来实现通气管19与通气通道5、引流管20与引流通道6之间的连接,同时,衔接管、主体管2分别一体成型,且主体管2材质的邵氏硬度小于衔接管材质的邵氏硬度,即主体管2的材质软于衔接管的材质,使得插接的连接方式更加牢固。
36.上述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