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9274发布日期:2022-07-01 19:0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督灸仪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督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督灸仪。


背景技术:

2.督灸是针灸的一种,通常利用艾柱为原料对患者进行热灸,在天气比较冷的情况下,需要在督灸仪与身体对应位置铺盖保温布进行保温,减少了热量散失的现象,但是保温布铺盖的空间不好控制,不能根据患者的身体进行调节,从而影响了不同使用人群对仪器本体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保温布铺盖的空间不能根据患者的身体进行调节控制的缺点,而提出的督灸仪。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督灸仪,包括仪器本体,所述仪器本体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存放孔,所述仪器本体的上表面卡接有盖板,所述仪器本体的表面设有遮盖装置,所述遮盖装置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与仪器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刺钩,所述刺钩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布筒,所述布筒的表面套有矩形环。
5.上述部件达到的效果为:将布筒扎在刺钩的内部,方便了对布筒和固定框之间的快速固定。
6.优选的,所述仪器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框,所述布筒的表面针线缝合有布带,所述布带本体远离布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仪器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布带与连接框的内壁滑动连接。
7.上述部件达到的效果为:在连接框的内部滑动布带,即可实现对于布筒形成空间的调控工作。
8.优选的,所述连接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u形架,所述u形架位于连接框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
9.上述部件达到的效果为:将压板压紧在布带的表面,方便了对移动后布带位置的固定。
10.优选的,所述u形架的表面套有两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压板和连接框固定连接。
11.上述部件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弹簧,起到了驱动压板压紧在布带表面的作用。
12.优选的,所述压板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锥杆,所述连接框的内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插孔。
13.上述部件达到的效果为:将锥杆扎穿布带套进插孔内,提高了对布带压紧的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存放孔的内壁设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托架,所述托架位于存放孔的内壁,所述托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条。
15.上述部件达到的效果为:将滑条卡在艾柱的表面,方便了对艾柱的限位工作。
16.优选的,所述滑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斜块,所述滑条和连接条彼此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
17.上述部件达到的效果为:第二弹簧的设置起到了驱动滑条向远离连接条方向进行移动的效果。
18.综上所述:
19.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遮盖装置,方便了根据不同身形患者对仪器本体和患者身体部位散发热量的遮盖,进一步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20.通过设置套在u形架表面的第一弹簧,减少了u形架和连接框之间出现滑动的现象,提高了压板压紧在布带表面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中遮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中图3的a处放大图;
25.图5为本技术中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例说明:1、仪器本体;2、盖板;3、存放孔;4、遮盖装置;401、布筒;402、布带;403、矩形环;404、刺钩;405、固定框;406、固定杆;407、连接框;408、u形架;409、压板;410、第一弹簧;411、插孔;412、锥杆;5、辅助装置;51、托架;52、连接条;53、滑条;54、第二弹簧;55、斜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督灸仪,包括仪器本体1,仪器本体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存放孔3,仪器本体1的上表面卡接有盖板2,仪器本体1的表面设有遮盖装置4,存放孔3的内壁设有辅助装置5。
28.下面具体说一下其遮盖装置4和辅助装置5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9.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案中:固定框405与仪器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框405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刺钩404,刺钩40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布筒401,将布筒401扎在刺钩404的内部,方便了对布筒401和固定框405之间的快速固定,布筒401的表面套有矩形环403。
30.参照图3和图4所示,具体的,仪器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框407,布筒401的表面针线缝合有布带402,布带402本体远离布筒4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06,仪器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框407,布带402与连接框407的内壁滑动连接,在连接框407的内部滑动布带402,即可实现对于布筒401形成空间的调控工作,连接框40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u形架408,u形架408位于连接框407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409,将压板409压紧在
布带402的表面,方便了对移动后布带402位置的固定,u形架408的表面套有两个第一弹簧410,第一弹簧410的两端分别与压板409和连接框407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簧410,起到了驱动压板409压紧在布带402表面的作用,压板409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锥杆412,连接框407的内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插孔411,将锥杆412扎穿布带402套进插孔411内,提高了对布带402压紧的稳定性。
31.参照图2和图5所示,具体的,存放孔3的内壁设有辅助装置5,辅助装置5包括托架51,托架51位于存放孔3的内壁,托架5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条52,连接条5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条53,将滑条53卡在艾柱的表面,方便了对艾柱的限位工作,滑条5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斜块55,滑条53和连接条52彼此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54,第二弹簧54的设置起到了驱动滑条53向远离连接条52方向进行移动的效果。
32.工作原理,将布筒401扎在刺钩404的表面,可实现对于布筒401和固定框405之间的快速固定,将矩形环403套在布筒401的侧壁,卷起布筒401,布筒401会受到矩形环403重力影响形成一个矩形体的筒状结构,在需要根据不同身形患者对布筒401的内部空间进行调节时,先滑出插孔411内壁的锥杆412,在连接框407的内部滑动布带402,从而方便了对布筒401形成内部空间的调控,进一步方便了根据不同身形患者对布筒401的使用,减少了仪器本体1热量的散失,将矩形环403移动至贴靠在患者身体的部位,此时滑动u形架408,将压板409压紧在布带402上,压板409上的锥杆412会扎穿布带402并卡至插孔411内壁,从而方便了对移动后布带402位置的固定,进一步方便了对调控后布筒401结构的稳固。
33.通过设置套在u形架408表面的第一弹簧410,第一弹簧410起到了驱动压板409贴靠在布带402表面的效果,减少了u形架408和连接框407之间出现滑动的现象,提高了压板409压紧在布带402表面的稳定性。
34.滑出存放孔3内壁的托架51,向彼此远离的一侧拉动两个滑条53,将艾柱放在两个滑条53之间的位置,松开艾柱,此时滑条53会受到连接条52上第二弹簧54弹力作用卡住艾柱,从而实现了对艾柱的卡紧工作,减少了较细艾柱放在存放孔3内容易倾斜的现象,并且工作人员可直接滑出存放孔3内的托架51即可将使用残余的艾柱快速取出,方便了对使用残余艾柱的清理回收工作,通过设置辅助装置5,方便了工作人员对于仪器本体1上存放孔3内艾柱的存取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