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灌洗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7032发布日期:2022-12-10 04:4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灌洗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内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灌洗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2.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其中直肠灌洗是常见的手术之一,主要将设备从肛门处放入进行清洗,在一些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给直肠进行上药处理;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现在并没有一个专门用于直肠上药的装置,为此,申请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来实现直肠快速上药的目的,并进行的专利检索,得到如下专利:申请号为:202021434449.6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灌洗给药装置,利用和本技术十分类似的半圆罩来实现大肠内部的撑开,但是其依旧是不健全的方案,在于,再给直肠上药的过程中会有药液伴随着肠液的流出,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那么手术台将会非常难堪,并且影响手术的整个操作进度,上述专利,并不能在手术上药过程中有效的封堵液体从肛门流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灌洗给药装置,其利用气囊来完成椭圆罩的撑开动作的同时对大肠内部进行封堵,有效的解决了手术过程中液体流出的尴尬和不便。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灌洗给药装置,包括支管,支管为空心管体;第一椭圆罩,第一椭圆罩的第一端铰接在支管的第一端;第二椭圆罩,第二椭圆罩的第一端铰接在支管的第一端且第一椭圆罩和第二椭圆罩的第二端相互接触,第一椭圆罩和第二椭圆罩以过支管的轴线的平面镜面对称且第一椭圆罩和第二椭圆罩的两个焦点位于该平面上;第一椭圆罩的内壁和第二椭圆罩的内壁与支管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一充气气囊,第一充气气囊的充气端外延出支管的第二端且连接充气设备;喷药管,喷药管设置在支管的内部,喷药管的第一端设有用以喷药的喷头,喷药管的第二端外延出支管且连接喷药设备。
5.进一步的,支管的第一端的管口处设有弹性橡胶件,喷药管贯穿弹性橡胶件。
6.进一步的,支管的内部还设有吸液管,吸液管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充气气囊与喷头之间,且贯穿支管的管壁设置于第一椭圆罩或第二椭圆罩的内壁处;吸液管的第二端外延出支管的第二端且连接负压吸附设备。
7.进一步的,吸液管为软管且其第一端固定在第一椭圆罩或第二椭圆罩的内壁上。
8.进一步的,支管的中部还设有第二充气气囊,第二充气气囊的充气管从支管的内部外延出支管的第二端连接充气设备。
9.进一步的,第一椭圆罩在其和支管的铰接处设置避让槽;第二椭圆罩在其和支管
的铰接处设置避让槽。
10.进一步的,第一椭圆罩和第二椭圆罩的外侧采用医用亲肤凝胶制作而成。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2.1:本技术能有效的利用第一椭圆罩和第二椭圆罩撑开褶皱的大肠,从而能对大肠的内部进行均匀的上药,保证手术的疗效。
13.2:第一充气气囊的膨胀在保证第一椭圆罩和第二椭圆罩撑开的前提下,还能保证液体不会从第一椭圆罩和第二椭圆罩中流出,从而保证在手术过程中药液和肠液不会从肛门大量流出,导致手术不便。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灌洗给药装置的第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灌洗给药装置的第二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17.图标:1-第一椭圆罩,2-第二椭圆罩,3-支管,4-喷药管,5-弹性橡胶件,6-喷头,7-第一充气气囊,8-吸液管,9-第二充气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
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实施例
24.如图1所示,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灌洗给药装置,包括支管3,第一椭圆罩1,第二椭圆罩2和喷药管4;利用第一椭圆罩1和第二椭圆罩2来将大肠撑开从而能保证上药的有效性,支管3主要作为支撑管;具体的支管3为空心管体,一般的为圆管,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方管;第一椭圆罩1的第一端铰接在支管3的第一端;第二椭圆罩2的第一端铰接在支管3的第一端且第一椭圆罩1和第二椭圆罩2的第二端相互接触,第一椭圆罩1和第二椭圆罩2以过支管3的轴线的平面镜面对称且第一椭圆罩1和第二椭圆罩2的两个焦点位于该平面上;通过上述设置,如图1所示,第一椭圆罩1和第二椭圆罩2全包括于支管3的第一端,且由于椭圆设置,在进入肛门和大肠的时候,大肠的挤压会保证第一椭圆罩1和第二椭圆罩2会越来越紧,从而保证两者不会分离;再者椭圆的设置,减少了其进入体内的阻力,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第一椭圆罩1的内壁和第二椭圆罩2的内壁与支管3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一充气气囊7,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充气气囊7完全包裹于支管3的外侧,从而实现对第一椭圆罩1和第二椭圆罩2的支撑,另外还能保证对大肠的封堵,当然这样的阻断并不是完全的,如果患者的大肠的收缩力不够,那么还会存在缝隙,所以在一些实施例中,支管3的内部还设有吸液管8,吸液管8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充气气囊7与喷头6之间,且贯穿支管3的管壁设置于第一椭圆罩1或第二椭圆罩2的内壁处;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在第一椭圆罩1和第二椭圆罩2撑开后,吸液管8应该位于绝对的下方,为此,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大肠内的液体较多,那么就应该旋转支管3,保证吸液管8的一端竖直向下设置,然后不间断的洗液,避免液体从肛门处流出;吸液管8的第二端外延出支管3的第二端且连接负压吸附设备;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完全避免液体的流出,支管3的中部还设有第二充气气囊9,第二充气气囊9的充气管从支管3的内部外延出支管3的第二端连接充气设备;利用第二充气气囊9来进行二次阻隔,等到手术完成后进行统一的液体收集。
25.第一充气气囊7的充气端外延出支管3的第二端且连接充气设备;喷药管4设置在支管3的内部,喷药管4的第一端设有用以喷药的喷头6,喷药管4的第二端外延出支管3且连接喷药设备;需要强调的是喷药管4是可以相对于支管3滑动的;整个设备的使用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将设备从肛门处插入,带插入到合适位置后,再通过给第一气囊进行充气,将第一椭圆罩1和第二椭圆罩2撑开,然后将喷药管4从支管3内推出,将喷头6置于第一椭圆罩1和第二椭圆罩2的开口处,进行喷药;一边喷药一边将设备缓慢拔出;在这个过程中,液体(药液和肠液)较多的话,旋转支管3,将吸液管8置于底部,然后进行吸液;待整个手术过程完成后,在肛门处统一处理剩余的废液和清洗设备。
26.在上述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有以下几点:第一:为了保证,吸液管8在第一椭圆罩1和第二椭圆罩2撑开的时候,依旧能有效的吸液(由于自重,液体会存留在椭圆罩的罩壁处),所以吸液管8为软管且其第一端固定在第一椭圆罩1或第二椭圆罩2的内壁上;软管设计保证吸液管8能形变;第二:支管3如果采用圆管,那么,第一椭圆罩1在其和支管3的铰接处设置避让槽;第二椭圆罩2在其和支管3的铰接处设置避让槽;利用避让槽来避免第一椭圆罩1或者第二椭圆罩2旋转不动的情况出现,这里,避让槽的设计,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应知应
会,就不详细说明其形状或者大小了;第三: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椭圆罩1和第二椭圆罩2的外侧采用医用亲肤凝胶制作而成;第四:依旧是为了保证密封性,防止液体溅射到支管3的内部,所以,在一些实施例中,支管3的第一端的管口处设有弹性橡胶件5,喷药管4贯穿弹性橡胶件5,在喷管的抽拉过程中,依旧能密封;第五:在本技术中的充气设备,喷药设备,负压吸附设备,均采用市面上常见的医疗设备,连接方式也是现有技术,并且三者也不属于本技术的发明点,所以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
2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