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留置针助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0843发布日期:2022-08-03 04:4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旋转式留置针助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更具体涉及旋转式留置针助针器。


背景技术:

2.输液设备用来将例如药物等物质输入至患者皮肤的皮下层。用于帮助将输液设备的插管插入到患者皮肤内的设备是公知的。例如,某些设备使用弹簧将针头自动地驱入患者的皮肤内,从而将输液设备的插管导入到皮下层中。所以存在由于无意中与针头接触而带来的危险。此外,在插入之前,在看到针头时,患者的反应可能是负面的,例如,不愿意把针头置入皮肤内。在输液设备的导入之前和/或之后,现有技术的设备没有把这个针头充分地遮蔽起来,增加了使用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3.同时现有技术还具有以下的缺陷:患者不容易使用以及卫生隐患。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在将输液设备装入到插入设备中方面具有困难,从而,希望为所述设备提供新的设计,用于帮助将输液设备导入患者的皮肤中;由于患者对现有技术进行组装时不可避免的需要用手进行接触软管,存在卫生隐患;多数需要依靠患者主动施力,在使用时对患者会有一定的心里压力,导致释放输液设备成功率低,设备没有放置准确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释放成功率高、结构强度好、自动回弹继而降低使用者的心理压力且安全卫生的旋转式留置针助针器。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留置针助针器,其包括:外壳、钢针、外针座和旋转回弹组件,外壳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旋转回弹组件设置在外壳内且沿第一导向槽内向下移动,旋转回弹组件包括蓄力部和回弹部,蓄力部设置在回弹部的上方,回弹部的第部设有钢针和外针座,蓄力部设置在外壳内且驱动回弹部上的钢针和外针座向下移动且回弹部缩回外壳底部,钢针设有软针。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蓄力部包括预紧扳手、扭簧、单向轴承和击发开关,外壳顶部设有第一限定孔和第二限定孔,扭簧的一端限定在第一限定孔内,扭簧的底部设有单向轴承,预紧扳手安插在扭簧的中心且驱动扭簧收缩,预紧扳手穿过单向轴承安插在回弹组件内,击发开关设置在第二限定孔内且使扭簧保持压缩状态。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回弹部包括过渡套和芯轴,芯轴外壁上方设有脱离卡扣,过渡套通过脱离卡扣限定在芯轴外壁,芯轴外壁设有第二导向槽,芯轴的底部固定连接钢针。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芯轴的中心设有第一安装孔,单向轴承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孔设有驱动孔,预紧扳手安插在驱动孔内且驱动芯轴转动。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渡套上设有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固定设在过渡套上,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对称设置,第一销钉的第一滑动端延伸出过渡套的内壁,第一销钉第二滑动端延伸出过渡套的外壁,第二销钉第三滑动端延伸出过渡套的内
壁,第二销钉的第四滑动端延伸出过渡套的外壁。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均为螺旋槽且螺旋方向相反,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顶端存在一个交点。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动端设置第一导向槽内,第三滑动端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
1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旋转式留置针助针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释放成功率高、结构强度好、自动回弹继而降低使用者的心理压力且安全卫生的有益效果;通过预紧扳手转动扭簧蓄力,再再经击发开关释放以后:过渡套上的第二滑动端沿第一导向槽螺旋向下运动,进而带动芯轴上的钢针向下移动,使钢针带动外针座上的软针刺入使用者的皮下层,且在完成刺入动作以后扭簧动力继续带动单向轴承以及预紧扳手转动,同时芯轴转动挣脱脱离卡扣与过渡套分离,芯轴沿第二导向槽螺旋上升带动钢针缩回外壳内,在工作中击发以及缩回迅速,使用者痛苦小;整个过程中钢针都被隐藏在本实用新型内部防止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负担进而引起不适。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留置针助针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留置针助针器的分解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留置针助针器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留置针助针器的击发状态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留置针助针器的回缩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式留置针助针器,其包括:外壳1、钢针2、外针座3和旋转回弹组件4,外壳1上设有第一导向槽11,旋转回弹组件4设置在外壳1内且沿第一导向槽11内向下移动,旋转回弹组件4包括蓄力部5和回弹部6,蓄力部5设置在回弹部6的上方,回弹部6的第部设有钢针2和外针座3,蓄力部5设置在外壳1内且驱动回弹部6上的钢针2和外针座3向下移动且回弹部6缩回外壳1底部,钢针2设有软针7。通过预紧扳手51转动扭簧52蓄力,在经击发开关54释放以后:过渡套61上的第二滑动端614沿第一导向槽11螺旋向下运动,进而带动芯轴62上的钢针2向下移动,使钢针2带动外针座3上的软针7刺入使用者的皮下层,且在完成刺入动作以后扭簧52动力继续带动单向轴承53以及预紧扳手51转动,同时芯轴62转动挣脱脱离卡扣621与过渡套61分离,芯轴62沿第二导向槽622螺旋上升带动钢针2缩回外壳1内,在工作中击发以及缩回迅速,使用者痛苦小;整个过程中钢针都被
隐藏在本实用新型内部防止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负担进而引起不适。
22.蓄力部5包括预紧扳手51、扭簧52、单向轴承53和击发开关54,外壳1顶部设有第一限定孔12和第二限定孔13,扭簧52的一端限定在第一限定孔12内,扭簧52的底部设有单向轴承53,预紧扳手51安插在扭簧52的中心且驱动扭簧52收缩,预紧扳手51穿过单向轴承53安插在回弹组件内,击发开关54设置在第二限定孔13内且使扭簧52保持压缩状态。预紧扳手51的轴杆的截面为正方形,便于驱动扭簧52和芯轴62,为了转动方便预紧扳手51的顶部设有扳手;扭簧52成圆环依次环绕成圆盘状,中心具有与预紧扳手51截面一致方形孔,扭簧52的末端具有伸出的卡块设置在第一限定孔12内,通过预紧扳手51转动收缩扭簧52进行蓄力,单向轴承53在蓄力阶段随预紧扳手51转动,防止带动芯轴62转动。击发开关54抵住扭簧52通过击发扳手释放扭簧52获取驱动预紧扳手51的力。
23.回弹部6包括过渡套61和芯轴62,芯轴62外壁上方设有脱离卡扣621,过渡套61通过脱离卡扣621限定在芯轴62外壁,芯轴62外壁设有第二导向槽622,芯轴62的底部固定连接钢针2。芯轴62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脱离卡扣621,过渡套61通过脱离卡扣621固定在芯轴62外壁在芯轴62下移过程中过渡套61连接在芯轴62上,在芯轴62上移前受力脱离过渡套61,通过脱离卡扣621既具有使芯轴62上的钢针2回缩的作用又防止本实用新型被多次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24.芯轴62的中心设有第一安装孔623,单向轴承53设置在第一安装孔623内。利用第一安装孔623便于放置单向轴承53,整体降低高度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紧密。
25.第一安装孔623设有驱动孔624,预紧扳手51安插在驱动孔624内且驱动芯轴62转动。驱动孔624与预紧扳手51的形状一致,便于利用预紧扳手51驱动芯轴62转动。
26.过渡套61上设有第一销钉611和第二销钉612,第一销钉611和第二销钉612固定设在过渡套61上,第一销钉611和第二销钉612对称设置,第一销钉611的第一滑动端613延伸出过渡套61的内壁,第一销钉611第二滑动端614延伸出过渡套61的外壁,第二销钉612第三滑动端615延伸出过渡套61的内壁,第二销钉612的第四滑动端616延伸出过渡套61的外壁。利用第一销钉611和第二销钉612在第一导向槽11和第二导向槽622便于对芯轴62的向下移动和上升回弹的导向。
27.第一导向槽11和第二导向槽622均为螺旋槽且螺旋方向相反,第一导向槽11和第二导向槽622的顶端存在一个交点。因为第一导向槽11和第二导向槽622的导向方向使相反的,第一导向槽11是便于芯轴62向下移动实现钢针2和外针座3外城刺入,第二导向槽622是便于芯轴62带动钢针2回缩向上移动,将芯轴62和钢针2隐藏进外壳1。
28.第二滑动端614设置第一导向槽11内,第三滑动端615设置在第二导向槽622内。通过第二滑动端614便于芯轴62沿第一导向槽11螺旋下降,通过第三滑动端615便于芯轴62沿第一导向槽11螺旋上升。
29.如图3所示,在初始状态时,利用预紧扳手51旋紧扭簧52给扭簧52蓄力,这一步骤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完成也可以由使用者完成,在蓄力完成以后钢针2和芯轴62均置入外壳1内,外针座3放置到外壳1底部。
30.如图4所示,在击发状态时,经击发开关54释放以后:过渡套61上的第二滑动端614沿第一导向槽11螺旋向下运动,进而带动芯轴62上的钢针2向下移动,使钢针2带动外针座3上的软管刺入使用者的皮下层,且在完成刺入动作后外针座3留在皮肤表面,同时芯轴62转
动挣脱脱离卡扣621与过渡套61分离。
31.如图5所示,在回缩状态时,在完成刺入动作以后扭簧52动力继续带动单向轴承53以及预紧扳手51转动,芯轴62沿第二导向槽622螺旋上升带动钢针2缩回外壳1内。
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