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肾盂内窥镜的钢丝角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1650发布日期:2022-07-06 00:0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输尿管肾盂内窥镜的钢丝角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尿管肾盂内窥镜的钢丝角度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2.内窥镜是泛指经各种管道进入人体,以观察人体内部状况的医疗仪器。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是医生检查或手术时必不可缺的工具。
3.现有的医疗设备用内窥镜的蛇骨是由多个关节连接,可以通过钢丝绳的牵引力来实现不同方向的摆动。由于仪器需要探入人体、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操作,故对装置的调节精度要求极高。蛇骨由钢丝绳牵引,在装配过程中,钢丝绳的张紧程度必须与预设值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将会出现因钢丝绳的张紧程度不同而造成对蛇骨的操控精度下降的情况。不仅如此,在长期使用后,钢丝绳会出现松弛现象,从而无法张紧、导致对蛇骨的牵引能力下降。现有的生产技术难以保证钢丝绳的装配精度绝对满足设计要求,且在钢丝绳发生松弛情况后无法进行调整,从而为医生的操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改变钢丝松紧程度以提高控制精度的输尿管肾盂内窥镜的钢丝角度调整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输尿管肾盂内窥镜的钢丝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两根用于控制插入管结构转动弯曲的钢丝和可旋转地安设于外壳后端、用于调节钢丝松紧和伸缩的轮盘,以及固定于外壳前端、用于引导钢丝转向的限位机构;所述钢丝一端与插入管结构相连、另一端经限位机构引导转向后绕设于轮盘。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8.所述轮盘包括与外壳固定相连的转筒和可旋转地插设于转筒的工字轮,两根钢丝异向绕设于所述工字轮。
9.所述工字轮包括经套筒相连、同步旋转的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下端盖的后侧朝上铰接有两个用于调节钢丝松紧的转盘,钢丝从异侧绕过工字轮的套筒后分别与对应侧的转盘相连。
10.所述上端盖成型有两个用于避让转盘的孔,并于各孔边设有紧固螺丝,所述紧固螺丝的头部向下挤压凸出于上端盖顶的转盘。
11.所述工字轮的套筒向一侧延伸并与外壳外的把手相连。
12.所述上端盖绕旋转轴成型有扇面状的限位孔,所述转筒朝上凸出成型有插入所述限位孔、用于限定工字轮旋转角度的挡块。
13.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设置成镂空状。
14.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成型于外壳内腔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成型有两道卡槽。
15.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两个固定于卡槽内的钢筒,钢丝由所述钢筒内穿过。
16.所述钢筒成型有两道垂直于长度方向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卡设在卡槽的两侧。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通过设置轮盘不仅可以分别控制两根钢丝的伸缩状态,从而改变插入管结构的弯曲方向和程度,还能通过调节钢丝与轮盘的连接来改变钢丝的张紧程度,以能够满足对控制精度的设计要求。相对于现有的不具备调节钢丝松紧程度的内窥镜,本实用新型在装配过程中无需对钢丝长度进行高精度的控制,可通过调节轮盘进行弥补,从而降低装配难度,且于钢丝发生松弛时,亦可进行再次调节。
附图说明
19.图1是输尿管肾盂内窥镜的剖视示意图;
20.图2是输尿管肾盂内窥镜的立体示意图(剖视);
21.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5是图1中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4.图中各标号表示:1、插入管结构;2、钢丝;3、外壳;4、轮盘;41、转筒;411、挡块;42、工字轮;421、上端盖;422、下端盖;423、转盘;424、孔;425、紧固螺丝;426、限位孔;5、限位机构;51、安装座;511、卡槽;52、钢筒;521、限位环;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输尿管肾盂内窥镜的钢丝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两根用于控制插入管结构1转动弯曲的钢丝2和可旋转地安设于外壳3后端、用于调节钢丝2松紧和伸缩的轮盘4,以及固定于外壳3前端、用于引导钢丝2转向的限位机构5;钢丝2一端与插入管结构相连、另一端经限位机构5引导转向后绕设于轮盘4。通过设置轮盘4不仅可以分别控制两根钢丝的伸缩状态,从而改变插入管结构1的弯曲方向和程度,还能通过调节钢丝2与轮盘4的连接来改变钢丝2的张紧程度,以能够满足对控制精度的设计要求。相对于现有的不具备调节钢丝松紧程度的内窥镜,本实用新型在装配过程中无需对钢丝长度进行高精度的控制,可通过调节轮盘4进行弥补,从而降低装配难度,且于钢丝发生松弛时,亦可进行再次调节。
27.本实施例中,轮盘4包括与外壳3固定相连的转筒41和可旋转地插设于转筒41的工字轮42,两根钢丝2异向绕设于工字轮42。钢丝2从不同侧绕设在工字轮42上,当工字轮42顺时针旋转时,一根钢丝拉伸、另一根钢丝收缩,从而控制插入管结构1朝对应侧转动弯曲,反之亦然。
28.本实施例中,工字轮42包括经套筒相连、同步旋转的上端盖421和下端盖422;下端盖422的后侧朝上铰接有两个用于调节钢丝2松紧的转盘423,钢丝2从异侧绕过工字轮42的套筒后分别与对应侧的转盘423相连。转盘423设置于下端盖422,能够跟随下端盖422旋转,钢丝2绕设于转盘423,通过旋转转盘423来改变钢丝2在转盘423上的绕设圈数,从而调整钢丝2长度,也就相应地调节了钢丝的张紧状态。相对于现有技术只能通过改变钢丝2长度以
控制张紧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盘423就能降低对钢丝2长度控制的精度,从而降低装配难度。且在钢丝发生松弛时,亦可通过调节转盘423对钢丝2进行再次张紧。
29.本实施例中,上端盖421成型有两个用于避让转盘423的孔424,并于各孔424边设有紧固螺丝425,紧固螺丝425的头部向下挤压凸出于上端盖421顶的转盘423。转盘423以旋转的形式张紧钢丝2,为了避免转盘423在钢丝2的拉力作用下反转,在上端盖421上设有紧固螺丝425,转盘423的顶部略高于上端盖421,通过向下拧紧紧固螺丝425,利用紧固螺丝425的头部对转盘423顶部产生的向下的压力对转盘423进行固定,从而避免松弛。
30.本实施例中,工字轮42的套筒向一侧延伸并与外壳3外的把手6相连。在检查或手术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设有把手6,把手6与工字轮42相连,通过转动把手6就能控制工字轮42的旋转,从而实现对插入管结构1的弯曲程度的调节。
31.本实施例中,上端盖421绕旋转轴成型有扇面状的限位孔426,转筒41朝上凸出成型有插入限位孔426、用于限定工字轮42旋转角度的挡块411。插入管结构1的弯曲程度是有限度了,为了避免轮盘4过度旋转造成插入管结构1损坏,在上端盖421上绕旋转轴成型有扇面状的限位孔426,且转筒41朝上凸出成型有挡块411,挡块411插入限位孔426内,当插入管结构1的弯曲程度接近极限时,挡块411被限位孔426阻拦以使轮盘4不能够继续发生旋转,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32.本实施例中,上端盖421和下端盖422设置成镂空状。通过将上端盖421和下端盖422设置成镂空状能够减轻轮盘4的重量,从而更加便于操控。
33.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5包括成型于外壳3内腔的安装座51,安装座51成型有两道卡槽511。限位机构5还包括两个固定于卡槽511内的钢筒52,钢丝2由钢筒52内穿过。钢丝2从钢筒52中穿过,通过设置钢筒52并调节其角度,能够引导钢丝2改变走向。为了方便操作,内窥镜成弧形,通过设置钢筒52,能够使钢丝2跟随内窥镜的外形转弯。
34.本实施例中,钢筒52成型有两道垂直于长度方向的限位环521,限位环521卡设在卡槽511的两侧。由于钢丝2在钢筒52内沿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为了避免因摩擦造成钢筒52移位,沿钢筒52的长度方向设有两道限位环521,限位环521用于与卡槽511配合以避免钢筒52沿长度方向移动。
35.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