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手术用缝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缝线结构及缝线结组件。
背景技术:2.临床上外科手术手术缝线是用于结扎止血和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可吸收线,另一种则是可吸收线。不可吸收线则是不能够被组织吸收的缝线,其在缝合后需要拆线。而可吸收缝线为能够被组织吸收的缝线,故不需要拆线,根据材质及吸收程度不同又分为:羊肠线、化学合成线、纯天然胶原蛋白缝线。
3.羊肠线是由动物羊的羊肠所制成,其含有胶原成分,其可被吸收降解所以缝合以后不需要进行拆线,特点是比较硬,在使用时需要采用盐水浸泡,而且在有效期内必须用保护液保存,否则一旦失去保护液的保护,羊肠线张力无法有效保障,在植入人体后吸收时间不确定,有较严重的组织排异反应。现代医用羊肠线分为铬制羊肠线和平制羊肠线,铬制羊肠线即原料羊肠衣经铬化物溶液浸制处理后而制成的羊肠线,由于含铬而显绿色,平制羊肠线即原料羊肠衣未经铬化物处理而制成的羊肠线。
4.化学合成线是采用现化化学技术制成的一种高分子材料,由人工代谢产物(乙醇酸、乳酸)聚合而成,生产工艺为纺丝、拉伸、涂层等工序制成,吸收方式为水解,其具有操作方便、吸收时间可预知;它的吸收时间与缝线含水量密切相关,含水量高则吸收时间短,含水量低则吸收时间长,因此对生产、储存环境要求较高;直到现在,由于主要成分为化学物质并含有化学涂层,所以仍然有吸收不完全,存在轻度组织排异反应。
5.纯天然胶原蛋白缝线为天然成型材料,采用生物原理制成,其胶原蛋白占93%、弹力蛋白占3%、脂肪占4%,其生产过程中无任何额外的化学成分掺入,为原生态蛋白质材料。由于主要成分为ⅰ型胶原蛋白,用于创伤缝合后,能为伤口愈合提供充分营养,并且经过临床试验和科学检测,具有吸收完全无致痕、使用方便、生物相容性好、无组织排异反应、吸收时间合适的优良特性。
6.然而,在外科手术中,无论是不可吸收线还是可吸收线,其均存在针对伤口进行多针间隔缝合,而为了保障缝合的一致性和紧密性,一般在进行多针间断缝合时,会先沿待缝合伤口依次缝上多根缝线,在所有的缝线缝上后,在依次分别打结以将伤口缝合。但是,在实际缝合操作中发现,由于缝合的缝线较多,难以区分打结的两个线头是否为同一根缝线,而当打结的两个线头不是同一根缝线时则导致需要二次缝合,其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风险增大,且组织容易受到缝线的二次切割,尤其是针对质地较脆的组织,更加会影响到后续的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要素: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至少一种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缝线结构及缝线组件,解决现有技术中多针间断缝合过程中缝线难以区分而导致易打结错误缝线的技术问题。
8.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缝线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缝线,每
个所述缝线至少两端形成有打结标记,且所述至少两个缝线中的部分缝线上的打结标记与另一部分缝线上的打结标记不同。
9.优选的,所述至少两个缝线中任意两个缝线上的打结标记不同。
10.优选的,任意两个所述缝线上的打结标记的颜色不同。
11.优选的,所述打结标记包括沿所述缝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标记环。
12.优选的,任意两个所述缝线上的所述标记环的宽度不同。
13.优选的,每个所述缝线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标记环之间的间距不同于另一个所述缝线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标记环之间的间距。
14.优选的,所述缝线至少由两股线编织而成,且每个所述缝线的其中一股线形成所述打结标记。
15.优选的,所述缝线包括由多股线编织为一体的编织部及位于所述编织部两端并由所述多股线部分独立分散形成的分散部,所述分散部形成所述打结标记,且每个所述缝线上的分散部分散的数量不同于另一个所述缝线上的分散部分散的数量。
16.优选的,至少两个所述缝线依次首位连接成一个整体。
17.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缝线组件,包括:
18.至少两个缝针及上述缝线结构,所述缝线结构的缝线均一一对应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缝针多末端;或,缝针及上述缝线结构,所述缝线结构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缝针的末端。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每一个缝线的两端均设置打结标记,并在缝合过程中控制相邻两个缝线的缝线标记不同,以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打结标记判断待打结的两个线头是否为同一个缝线,避免了相邻两个缝线之间打结错误,其提高了医护人员区别的便捷性,利于缩短缝合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也避免了因打结缝线错误而导致的二次缝合。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缝线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的缝线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的缝线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的缝线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的缝线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6.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缝线组件,其包括板体1、缝针2及缝线结构3,其存在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单板八针八线,具体参阅如图1,该缝线结构包括一板体1、至少两个缝针2及缝线结构3,所述缝线结构3包括至少两个缝线31,该至少两个缝线31可分别独立的存在,且所述缝线结构3的缝线31均一一对应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缝针2多末端;容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于单板八针八线一种方式,其可也采用单板三针三
线,或者单板一针多线的方式。第二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该缝线结构3包括板体1、缝针2及缝线结构3,此种实施方式下,该缝线结构3包括依次首位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至少两个缝线31,且该缝线结构3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缝针2的末端。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板体1仅仅用于承载缝针2以及缝线结构3,其并不是必须的。
27.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正是针对缝线结构3的改进,其通过将缝线结构3的每个缝线31至少两端设置有打结标记31a,且所述至少两个缝线31中的部分缝线31上的打结标记31a与另一部分缝线31上的打结标记31a不同,本实施例通过在缝线结构3的每个缝线31至少两端设置打结标记31a,当将缝线31依次穿过伤口的两侧组织时,其两端的打结标记31a可突出于待缝合组织以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待打结的两个线头上的打结标记31a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说明其属于同一个缝线31,打结后将伤口缝合。其中,本实施例可以部分缝线31上的打结标记31a相同、部分缝线31上的打结标记31a不同,也可以所有缝线31中任意两个缝线31上的打结标记31a均不同,当仅仅部分缝线31上的打结标记31a不同时,可交替采用不同打结标记31a的缝线31进行缝合,如第一个缝合点采用第一类打结标记31a的缝线31、第二个缝合点则采用第二类打结标记31a的缝线31、第三个缝合点采用第一类打结标记31a的缝线31、第四个缝合点则采用第二类打结标记31a的缝线31,依次类推,其可通过打结标记31a有效区分相邻两个缝线31,避免了最容易出现打结错误的相邻两个缝线31打结。而当所有缝线31中任意两个缝线31上的打结标记31a均不同时,则效果最佳,其可便于区分任意缝合点多缝线31,本实施例优选采用该方式。
28.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缝合过程中,当采用本实施例第一种实施方式时,每个缝线31仅仅用于伤口处的单点缝合,而多个缝线31则依次缝合于缝合伤口处的多个点,而当采用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时,依然为每个缝线31仅仅用于单点缝合,其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一个缝合点穿好缝线31之后,需要将该缝线31剪端后再进行第二个缝合点的缝合,而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能够准确的在相邻两个缝线31之间剪断,可在两个缝线31的连接位置设计剪断标记,如在剪断位置标记特定的颜色。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于仅仅在每个缝线31的两端设置打结标记31a,也可为了便于缝线31上打结标记31a的形成,在整个缝线31上均设计了打结标记31a,也可仅仅在缝线31的部分设计打结标记31a,以能够便于医护人员能够区别缝线31的待打结线头即可。
29.本实施例的打结标记31a可通过颜色实现,如任意两个所述缝线31上的打结标记31a的颜色不同,实际操作时,将缝线31的颜色相同两端打结即可。而为了提高区别的准确性,一般来说,缝线31上的打结标记31a不宜采用红色,其目的在于避免与血液颜色相混淆。容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每一个缝线31的颜色均设置不同,也可以部分缝线31颜色相同、部分缝线31颜色不同。当采用颜色作为打结标记31a时,可将整个缝线31全部设置为特定颜色,也可以仅仅将缝线31的部分设置为特定颜色,如沿缝线3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标记环,不同缝线31上的标记环的颜色不同即可。
30.在实际缝合过程中,由于缝线31容易因沾染血液而增加区分难度,故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不仅沿缝线3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标记环,且任意两个所述缝线31上的所述标记环的宽度不同,在打结时,可通过标记环的宽度来判断其是否为同一个缝线3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也可以将每个所述缝线31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标记环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不同于另一个所述缝线31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标记环之间的间距,在打结时,可通过标记环
之间的距离来判断其是否为同一个缝线31。容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即可以单独采用不同缝线31上宽度不同的标记环来区分缝线31或单独采用不同缝线31上间距不同的标记环来区分风险,也可以采用不同缝线31上标记环的宽度和间距均不同的方式。而且,当采用上述方式的标记环时,不同缝线31上的标记环可以采用相同颜色、也可以采用不同颜色,其中,本实施例优选采用不同的颜色,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打结时既可以通过颜色区分、又可以通过标记环的宽度和/或间距区分,其利于提高区分度准确性和快捷性。
31.由于采用标记环必然引入了新的成分,如色素,其或多或少均会对伤口组织的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上述影响,本实施例所述缝线31至少由两股线编织而成,且每个所述缝线31的其中一股线形成所述打结标记31a,其利于最小化引入新成分因素的影响。
32.而为了进一步避免引入新的成分,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缝线31包括由多股线编织为一体的编织部及位于所述编织部两端并由所述多股线部分独立分散形成的分散部,所述分散部形成所述打结标记31a,且每个所述缝线31上的分散部分散的数量不同于另一个所述缝线31上的分散部分散的数量。本实施例通过将缝线31两端多股线设置为分散状态,并控制分散的数量,其可使得每个缝线31两端多股线分散的数量相同,如可在伤口的第一个缝合点采用多股线不分散的缝线31(可认为多股线分散数量为一),在伤口的第二个缝合点采用多股线分散为两个的缝线31,在伤口的第三个缝合点采用多股线分散为三个的缝线31,依次类推以实现多个缝线31的区分;此外,也可以不同分散数量的缝线31依次交替缝合于多个缝合点,如可在伤口的第一个缝合点采用多股线不分散的缝线31,在伤口的第二个缝合点采用多股线分散为两个的缝线31,在伤口的第三个缝合点采用多股线不分散的缝线31,在伤口的第四个缝合点采用多股线分散为两个的缝线31,依次交替缝合即可实现多个缝线31区分。
33.本发明通过在每一个缝线31的两端均设置打结标记31a,并在缝合过程中控制相邻两个缝线31的缝线31标记不同,以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打结标记31a判断待打结的两个线头是否为同一个缝线31,避免了相邻两个缝线31之间打结错误,其提高了医护人员区别的便捷性,利于缩短缝合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也避免了因打结缝线31错误而导致的二次缝合。
34.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