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泪道保护引流管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01272发布日期:2022-04-16 14:32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泪道保护引流管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一种泪道保护引流管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泪道引流支架都由医用缝合线牵引上拉方式置入,或是用pvc材料推送置入;设计结构存在支架对泪道刺激、引流不充分、管体置入后期置入位置不明确;目前市场上所有泪道引流管或泪道支架具有以下缺点:1.支架上拉时缝合线划伤泪道内壁组织,或是推送式置入金属丝上拉pvc材料管扩张时对泪道内壁有极大损伤;2.支架植入时由于缝合线硅胶管体接触部位直接受力,因为硅胶本身具有不抗撕裂的特性,所以容易导致拉断支架导致手术失败;3.支架结构不圆滑、引流不充分形容易刺激泪道导致肉芽组织增生,肉芽包裹支架,造成不易取管或取断管现象;4.管体显影不明显,置入支架后期,支架位置出现变化时不能明确确定实时位置或是否支架还在体内,造成医疗纠纷;综上所述4点现有支架的缺点,该产品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泪道保护引流管,包括并列抵接设置的一引入硅胶管和一引流硅胶管;在引入硅胶管内设有一引入线,所述引入线一端穿过引入硅胶管之后开放设置,所述引入线的另外一端与引流硅胶管相连,所述引流硅胶管朝向引流硅胶管的一端设有一上斜面,在引流硅胶管上临近上斜面的位置设有若干凸起定位部,所述凸起定位部与上斜面配合设置。本技术符合人体生理解刨结构特点,操作简单,无需开刀,能够保护泪道黏膜组织,无需置管前的泪道扩张,节省手术时间;有眼科基础的医生都可简单掌握操作技术,取管简单,无痛苦,无损伤,可冲洗。易于普及推广,解决广大患者的需求。
4.优选的,所述凸起定位部包括一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的最高点与上斜面的最低点平齐设置,在弧形凸块朝向引入硅胶管的方向上设有上缓坡。
5.优选的,所述弧形凸块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设置在上斜面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两弧形凸块对称设置,在弧形凸块背离引入硅胶管的方向上设有下缓坡。本技术采用弧形凸块进行卡接定位,提高安装的快速性以及定位的准确性,在提高安装准确性的同时,还能提高安装速度。
6.优选的,所述引入硅胶管包括上引入管和下引入管,所述引入线穿过上引入管和下引入管设置,所述上引入管与引入线粘结设置,所述下引入管与引入线非粘结设置,在下引入管上靠近上引入管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点,在远离上引入管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点。
7.优选的,在引流硅胶管内设有一加强线,所述加强线沿引流硅胶管的轴向铺设,所述加强线埋设在引流硅胶管的管壁内;所述引流硅胶管内还有一显影线,所述显影线的位置与加强线相对设置。本技术的加强线于管壁内固定平行于引流硅胶管的设计,更有易于泪道内分泌物的引流,不至于粘挂在加强线上影响引流。
8.优选的,所述加强线的端部设有一u形扣,所述引入线穿过u形扣设置,弯折之后形成双线穿过引入硅胶管;所述引入线穿过引流硅胶管设置。
9.优选的,在引流硅胶管的下方设有一导出线管,所述加强线设置在导出线管内。
10.优选的,所述u形扣由加强线弯折成双线形成,所述导出线管的数量为两个,双线设置的引入线分别穿出导出线管,所述导出线管粘结设置在引流硅胶管的下方;所述引入线在导出线管的下方设有引入线结,所述引入线结与导出线管抵接设置;所述引流硅胶管远离引入硅胶管的一侧设有一下斜面,所述导出线管粘结在下斜面的最低点,所述下斜面的最低点与上斜面形成的最高点对应设置。本技术的引流硅胶管两端斜面设计,首先前端置管时易于引导方向,避免创伤。置于泪囊后斜面可面对泪囊的多个位置之引流,使引流更充分;支架管体尾端斜面设计,便于取管时方向引导不易划伤鼻腔黏膜组织,更易于长期放置引流不阻塞。
11.优选的,所述弧形凸块的最高处与引流硅胶管外壁之间的距离与引流硅胶管的内径一致;
12.所述凸起定位部沿引流硅胶管的轴向延伸设置;凸起定位部的高度方向从上斜面的最低点向上斜面的最高点倾斜设置,所述凸起定位部的倾斜角度为75-85
°

13.一种泪道保护引流管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在引入线的作用下,首先探通泪道,然后将引入硅胶管拉入到泪道内并使得引流硅胶管拉入到鼻腔端;
15.上拉引入线使得第二标识点露出泪点外或是接近第二标识点时有落空感,即停止上拉引入线;
16.然后轻轻下拉加强线,确定弧形凸块是否进入泪囊,感到下拉有阻力确定引流硅胶管固定好后,用眼科剪在第一标识点和第二标识点之间任一位置剪断引流硅胶管及引入线,并拔出剪断后留在泪小管的硅胶管,分开泪小点外的引入线,上拉任一单根引线抽出引线,冲洗泪道,然后减掉多余的加强线,完成操作。
17.本技术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符合人体生理解刨结构特点,操作简单,无需开刀,能够保护泪道黏膜组织,无需置管前的泪道扩张,节省手术时间;有眼科基础的医生都可简单掌握操作技术,取管简单,无痛苦,无损伤,可冲洗。易于普及推广,解决广大患者的需求;
19.2.本技术采用弧形凸块进行卡接定位,提高安装的快速性以及定位的准确性,在提高安装准确性的同时,还能提高安装速度;
20.3.本技术的加强线于管壁内固定平行于引流硅胶管的设计,更有易于泪道内分泌物的引流,不至于粘挂在加强线上影响引流;
21.4.本技术的引流硅胶管两端斜面设计,首先前端置管时易于引导方向,避免创伤。置于泪囊后斜面可面对泪囊的多个位置之引流,使引流更充分;支架管体尾端斜面设计,便于取管时方向引导不易划伤鼻腔黏膜组织,更易于长期放置引流不阻塞。
附图说明
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u形扣部分的示意图;
25.图3为引流硅胶管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27.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一种泪道保护引流管,包括并列抵接设置的一引入硅胶管1和一引流硅胶管2;在引入硅胶管1内设有一引入线3,引入线3一端穿过引入硅胶管1之后开放设置,引入线3的另外一端与引流硅胶管2相连,引流硅胶管2朝向引流硅胶管2的一端设有一上斜面4,在引流硅胶管2上临近上斜面4的位置设有若干凸起定位部5,凸起定位部5与上斜面4配合设置。凸起定位部5包括一弧形凸块6,弧形凸块6的最高点与上斜面4的最低点平齐设置,在弧形凸块6朝向引入硅胶管1的方向上设有上缓坡7。弧形凸块6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设置在上斜面4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两弧形凸块6对称设置,在弧形凸块6背离引入硅胶管1的方向上设有下缓坡8。引入硅胶管1包括上引入管9和下引入管10,引入线3穿过上引入管9和下引入管10设置,上引入管9与引入线3粘结设置,下引入管10与引入线3非粘结设置,在下引入管10上靠近上引入管9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点11,在远离上引入管9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点12。在引流硅胶管2内设有一加强线13,加强线13沿引流硅胶管2的轴向铺设,加强线13埋设在引流硅胶管2的管壁内;引流硅胶管2内还有一显影线14,显影线14的位置与加强线13相对设置。加强线13的端部设有一u形扣15,引入线3穿过u形扣15设置,弯折之后形成双线穿过引入硅胶管1;所述引入线3穿过引流硅胶管2设置。在引流硅胶管2的下方设有一导出线管16,加强线13设置在导出线管16内。u形扣15由加强线3弯折成双线形成,导出线管16的数量为两个,双线设置的引入线3分别穿出导出线管16,导出线管16粘结设置在引流硅胶管2的下方;引入线3在导出线管16的下方设有引入线结18,引入线结18与导出线管16抵接设置;引流硅胶管2远离引入硅胶管1的一侧设有一下斜面17,导出线管16粘结在下斜面17的最低点,下斜面17的最低点与上斜面4形成的最高点对应设置。弧形凸块6的最高处与引流硅胶管2外壁之间的距离与引流硅胶管2的内径一致;凸起定位部5沿引流硅胶管2的轴向延伸设置;凸起定位部5的高度方向从上斜面4的最低点向上斜面4的最高点倾斜设置,凸起定位部5的倾斜角度为75-85
°
。对于凸起定位部,一般情况下都是作为竖直的耳设置,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竖直的耳卡接效果较好,也可以做的小型化,但是使用过程中对于使用人员却容易导致疼痛,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对于不同倾斜角度以及其高度进行了探究,在90
°
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使用人员疼痛,而在75-85
°
几乎不会使得使用人员疼痛,而在75-85
°
下,若凸起定位部5的高度偏低时,则对于定位带来负面影响,在弧形凸块6的最高处与引流硅胶管2外壁之间的距离与引流硅胶管2的内径一致时,则能在定位准确性和使用人员疼痛率之间达到均衡。
28.使用时,首先探通泪道,在引入线3的作用下,然后将引入硅胶管1拉入到泪道内并使得引流硅胶管2拉入到鼻腔端;
29.上拉引入线3使得第二标识点露出泪点外或是接近第二标识点时有落空感,即停止上拉引入线3;
30.然后轻轻下拉加强线13,确定弧形凸块6是否进入泪囊,感到下拉有阻力确定引流硅胶管2固定好后,用眼科剪在第一标识点和第二标识点之间任一位置剪断引流硅胶管2及引入线3,并拔出剪断后留在泪小管的硅胶管,分开泪小点外的引入线3,上拉任一单根引线抽出引线,冲洗泪道,然后减掉多余的加强线,完成操作。
3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