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用小腿神经辅助恢复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5641发布日期:2022-04-21 21:3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器,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外科用小腿神经辅助恢复按摩器。


背景技术:

2.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在患者腿部的神经受到损伤后,在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适当锻炼腿部,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3.目前,现有的患者小腿部恢复设备中,需要医护人员拿着按摩轮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如此,使患者康复速度慢,也容易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时,血液不断循环,导致患者的身体逐渐发热,现有恢复设备不具有散热效果,使得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容易出现不适感,影响患者康复治疗的进度等问题存在。
4.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具有自动按摩功能、同时具备散热作用的神经外科用小腿神经辅助恢复按摩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患者小腿部恢复设备中,患者康复速度慢,也容易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不具有散热效果,影响患者康复治疗进度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按摩功能、同时具备散热作用的神经外科用小腿神经辅助恢复按摩器。
6.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神经外科用小腿神经辅助恢复按摩器,包括有:外壳;支撑板,安装在所述外壳顶部;支撑块,支撑块为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支撑板顶部一侧;滑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内部一侧;腿部按摩组件,腿部按摩组件为四个,均安装在所述滑动组件上;按摩球,按摩球的数量有多个,均安装在所述腿部按摩组件上;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滑动组件与外壳内侧之间。
7.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滑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滑动架,滑动式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内部一侧与所述外壳之间;第一支撑杆,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架上侧,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腿部按摩组件滑动式连接;滑槽板,滑槽板为两个,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内部一侧,所述滑槽板上均对称开有凹槽;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为四个,均安装在所述腿部按摩组件下侧,所述第一滑杆均与所述滑槽板内的凹槽滑动式配合;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为两个,均安装在两个所述腿部按摩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均套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
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腿部按摩组件包括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为四个,均滑动式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均与所述第一滑杆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内侧之间均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支撑外框,支撑外框为四个,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顶部;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数量至少为12个,均安装在所述支撑外框内部上侧,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均与所述四个按摩球滑动式连接;第二弹簧,第二弹簧数量至少为12个,均安装在所述按摩球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均套在所述按摩球上。
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二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中间;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顶部;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为两个,均转动式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部两侧;第一传动带,绕在第一传动轮之间;锥齿轮,锥齿轮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一侧所述第一传动轮上侧与所述电机输出轴上,所述锥齿轮之间均相互啮合;推盘,安装在另一侧所述第一传动轮上侧,所述推盘与所述第一滑动架滑动式连接。
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风扇组件,风扇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壳,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部一侧;轴套,转动式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壳内部一侧,所述轴套与一侧所述第一传动轮连接;滑动轴,滑动式安装在所述轴套上侧;第三弹簧,安装在所述滑动轴与所述轴套之间;第二支撑壳,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下部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壳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壳下方;旋转块,转动式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壳内部一侧;第二滑块,滑动式安装在所述旋转块内侧;棘轮,棘轮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上侧与所述滑动轴下侧,所述棘轮之间相互配合;第四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旋转块之间;支撑圆筒,支撑圆筒为四个,均对称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另一侧的两侧,所述支撑圆筒均与所述支撑板连接;风扇叶片,风扇叶片为四个,均转动式安装在所述支撑圆筒内部下侧;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数量为六个,其中两个安装在所述旋转块下侧,另外四个均安装在所述风扇叶片下侧;第二传动带,第二传动带为两条,其中一条绕在上侧所述第二传动轮与一侧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另外一条绕在下侧所述第二传动轮与另一侧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
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启动组件,启动组件包括有:导向杆,导向杆为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一侧;连接杆,滑动式安装在所述导向杆之间,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轴套转动式连接,所述连接杆与上侧所述棘轮配合;顶杆,顶杆为两个,滑动式对称安装在所述外壳一侧,所述顶杆均与所述连接杆配合。
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背部按摩组件,所述背部按摩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与外壳内侧之间。
13.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背部按摩组件,背部按摩组件包括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为两个,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部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外壳内侧;第二滑动架,第二滑动架滑动式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第五弹簧,第五弹簧为两个,均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动架与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五弹簧均套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按摩滚轮,按摩滚轮数量为六个,均滑动式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动架一侧;第六弹簧,第六弹簧数量为六个,均安装在所述按摩滚轮与所述第二滑动架之间;支撑座,支撑座为两个,均安装在一侧的所述支撑圆筒上部内侧;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为两个,均滑动式安装在所述支撑座内侧,所述第一滑动架与所述第二滑杆配合;滑轮,滑轮为两个,均转动式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底部一侧,所述滑轮均位于所述外壳内侧;拉绳,拉绳为两条,均安装在所述第二滑杆一侧与第二滑动架之间,所述拉绳均绕在所述滑轮上。
14.有益效果:1、当第一滑块、第一滑杆和支撑外壳向右移动,使得第一滑杆沿着滑槽板内的凹槽移动,在滑槽板上凹槽的作用,带动第一滑块、支撑外框、第一支撑架和按摩球向内移动,使得按摩球与患者小腿部接触,在电机输出轴的作用,带动按摩球不断来回对患者小腿部进行按摩,达到了自动为患者小腿部按摩的作用。
15.2、在第一传动轮旋转时,从而带动轴套、滑动轴、棘轮、旋转块和第二滑块旋转,进而带动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带和风扇叶片旋转,在风扇叶片的作用,将风通过支撑圆筒向
上吹到患者身上,为患者身体进行散热,达到了散热的作用,有效提高患者小腿部恢复的进度。
16.3、当拉绳被第二滑杆拉动,在拉绳的作用,使得滑轮旋转,带动第二滑动架和按摩滚轮向下移动,这时,第六弹簧起到了缓冲的作用,进而使得按摩滚轮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更全面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滑动组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腿部按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a部分放大图。
25.图9为本发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b部分放大图。
28.图12为本发明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背部按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4为本发明背部按摩组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_外壳,2_支撑板,3_支撑块,4_按摩球,5_滑动组件,501_第一滑动架,502_第一支撑杆,503_滑槽板,504_第一滑杆,505_第一弹簧,6_腿部按摩组件,601_支撑外框,602_第一滑块,603_第一支撑架,604_第二弹簧,7_驱动组件,701_第二支撑架,702_电机,703_锥齿轮,704_第一传动轮,705_第一传动带,706_推盘,8_风扇组件,801_第一支撑壳,802_轴套,803_滑动轴,804_第三弹簧,805_棘轮,806_第二支撑壳,807_旋转块,808_第二滑块,809_第四弹簧,810_支撑圆筒,811_风扇叶片,812_第二传动轮,813_第二传动带,9_启动组件,901_导向杆,902_连接杆,903_顶杆,10_背部按摩组件,1001_第二支撑杆,1002_第二滑动架,1003_第五弹簧,1004_按摩滚轮,1005_第六弹簧,1006_支撑座,1007_第二滑杆,1008_滑轮,1009_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32.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能够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向等等也参考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
33.实施例1一种神经外科用小腿神经辅助恢复按摩器,如图1-图9所示,包括有外壳1、支撑板2、支撑块3、按摩球4、滑动组件5、腿部按摩组件6和驱动组件7,外壳1顶部设有支撑板2,支
撑板2顶部右侧前后对称设有支撑块3,支撑板2内部右侧设有滑动组件5,滑动组件5上设有四个腿部按摩组件6,腿部按摩组件6上设有多个按摩球4,滑动组件5与外壳1内侧之间设有驱动组件7。
34.滑动组件5包括有第一滑动架501、第一支撑杆502、滑槽板503、第一滑杆504和第一弹簧505,支撑板2内部右下侧与外壳1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动架501,第一滑动架501上侧设有第一支撑杆502,第一支撑杆502与腿部按摩组件6滑动式连接,支撑板2内部右侧前后对称设有滑槽板503,滑槽板503上均对称开有凹槽,腿部按摩组件6下侧均设有第一滑杆504,第一滑杆504均与滑槽板503内的凹槽滑动式配合,两个腿部按摩组件6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505,第一弹簧505均套在第一支撑杆502上。
35.腿部按摩组件6包括有支撑外框601、第一滑块602、第一支撑架603和第二弹簧604,第一支撑杆502前后两侧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602,第一滑块602均与第一滑杆504连接,第一滑块602内侧之间均与第一弹簧505连接,第一滑块602顶部均设有支撑外框601,支撑外框601内部上侧间隔均匀均设有三个第一支撑架603,第一支撑架603上均与四个按摩球4滑动式连接,按摩球4与第一支撑架603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604,第二弹簧604均套在按摩球4上。
36.驱动组件7包括有第二支撑架701、电机702、锥齿轮703、第一传动轮704、第一传动带705和推盘706,外壳1内部中间设有第二支撑架701,第二支撑架701顶部设有电机702,第二支撑架701上部左右两侧转动式设有第一传动轮704,第一传动轮704之间绕有第一传动带705,左侧第一传动轮704上侧与电机702输出轴上均设有锥齿轮703,锥齿轮703之间均相互啮合,右侧第一传动轮704上侧设有推盘706,推盘706与第一滑动架501滑动式连接。
37.当需要对患者的小腿部进行按摩恢复时,患者坐在支撑板2上,然后患者把小腿放置在支撑外壳1内侧,随后人们启动电机702,在电机702输出轴的作用,从而带动锥齿轮703、第一传动轮704、第一传动带705和推盘706旋转,进而带动第一滑动架501、第一支撑杆502、第一滑块602和第一滑杆504向右移动,使得第一滑杆504沿着滑槽板503内的凹槽向右移动,在滑槽板503上凹槽的作用,带动第一滑块602、支撑外框601和第一滑杆504向内移动,第一弹簧505被压缩,支撑外框601向内移动,带动第一支撑架603和按摩球4向内移动,使得按摩球4与患者小腿部接触,在第二弹簧604的作用,使得按摩球4对患者小腿部进行按摩,当推盘706旋转一周后,从而带动第一滑动架501、第一支撑杆502和第一滑块602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支撑外框601和第一滑杆504向左移动,使得第一滑杆504沿着滑槽板503内的凹槽向左移动至最左侧,在第一弹簧505复位的作用,带动第一滑块602、支撑外框601和第一滑杆504向外移动,支撑外框601向外移动,带动第一支撑架603和按摩球4向外移动,如此反复,促进患者小腿部的血液循环,当不需对患者小腿部进行按摩时,人们手动将电机702关闭,然后患者的小腿部抽出,脱离支撑外框601即可。
38.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0-图14所示,还包括有风扇组件8,风扇组件8包括有第一支撑壳801、轴套802、滑动轴803、第三弹簧804、棘轮805、第二支撑壳806、旋转块807、第二滑块808、第四弹簧809、支撑圆筒810、风扇叶片811、第二传动轮812和第二传动带813,第二支撑架701上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撑壳801,第一支撑壳801内部左侧转动式设有轴套802,轴套802与左侧的第一传动轮704连接,轴套802上侧滑动式设有滑动轴803,滑动轴803
与轴套802之间设有第三弹簧804,第二支撑架701下部左侧设有第二支撑壳806,第二支撑壳806位于第一支撑壳801下方,第二支撑壳806内部左侧转动式设有旋转块807,旋转块807内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808,第二滑块808上侧与滑动轴803下侧均设有棘轮805,棘轮805之间相互配合,第二滑块808与旋转块807之间对称设有第四弹簧809,外壳1内部左侧的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支撑圆筒810,支撑圆筒810均与支撑板2连接,支撑圆筒810内部下侧均转动式设有风扇叶片811,旋转块807下侧上下对称设有第二传动轮812,风扇叶片811下侧也均设有第二传动轮812,上侧第二传动轮812与左侧第二传动轮812之间绕有第二传动带813,下侧第二传动轮812与右侧第二传动轮812之间也绕有第二传动带813。
39.还包括有启动组件9,启动组件9包括有导向杆901、连接杆902和顶杆903,第二支撑架701左侧前后对称设有导向杆901,导向杆901之间滑动式设有连接杆902,连接杆902与轴套802转动式连接,连接杆902与上侧棘轮805配合,外壳1左侧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顶杆903,顶杆903均与连接杆902配合。
40.当患者的小腿部在进行按摩过程中,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使得患者身体逐渐发热,此时,人们手动将顶杆903向内移动,使得顶杆903与连接杆902接触,带动连接杆902、滑动轴803和上侧的棘轮805向下移动,第三弹簧804被拉伸,使得上侧棘轮805与下侧棘轮805之间相互接触,在第四弹簧809的作用,使得下侧棘轮805能准确与上侧棘轮805紧密啮合一起,当第一传动轮704旋转时,从而带动轴套802、滑动轴803、棘轮805、旋转块807和第二滑块808旋转,进而带动第二传动轮812、第二传动带813和风扇叶片811旋转,在风扇叶片811旋转的作用,将风通过支撑圆筒810向上吹到患者身上,为患者身体进行散热,当天气较凉或不需为患者身体进行散热时,人们手动将顶杆903向外移动,使得顶杆903脱离连接杆902,在第三弹簧804复位的作用,带动滑动轴803和上侧棘轮805向上移动,使得上侧棘轮805远离下侧棘轮805,如此,上述工作停止运作,有效提高患者恢复的效率。
41.还包括有背部按摩组件10,背部按摩组件10包括有第二支撑杆1001、第二滑动架1002、第五弹簧1003、按摩滚轮1004、第六弹簧1005、支撑座1006、第二滑杆1007、滑轮1008和拉绳1009,支撑板2上部左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杆1001,第二支撑杆1001位于外壳1内侧,第二支撑杆1001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动架1002,第二滑动架1002与支撑板2之间对称设有第五弹簧1003,第五弹簧1003均套在第二支撑杆1001上,第二滑动架1002右侧前后对称间隔均匀滑动式设有三个按摩滚轮1004,按摩滚轮1004与第二滑动架1002之间均设有第六弹簧1005,右侧的支撑圆筒810上部内侧均设有支撑座1006,支撑座1006内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滑杆1007,第一滑动架501与第二滑杆1007配合,支撑板2底部左侧前后对称转动式设有滑轮1008,滑轮1008均位于外壳1内侧,第二滑杆1007左侧与第二滑动架1002之间均设有拉绳1009,拉绳1009均绕在滑轮1008上。
42.当患者坐在支撑板2上后,患者背部靠在支撑板2左侧,使得按摩滚轮1004与患者背部接触,当第一滑动架501向右移动时,第一滑动架501与第二滑杆1007接触,从而带动第二滑杆1007向右移动,拉绳1009此时被第二滑杆1007拉动,在拉绳1009的作用,使得滑轮1008旋转,进而带动第二滑动架1002和按摩滚轮1004向下移动,第五弹簧1003被压缩,这时,在第六弹簧1005的作用,使得按摩滚轮1004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促进患者背部的血液循环,当第一滑动架501向左移动远离第二滑杆1007时,在第五弹簧1003复位的作用,从而带动第二滑动架1002和按摩滚轮1004向上移动复位,拉绳1009此时被第二滑动架1002拉
动,进而带动第二滑杆1007向左移动复位,如此反复,能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康复的进度,当电机702关闭后,上述工作则停止运作。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