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干眼症的激光角膜切削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56688发布日期:2022-07-30 10:20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干眼症的激光角膜切削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角膜切削方法及系统,更详细地,涉及一种为了治疗干眼症而切削角膜的表面突起即表面高度偏差部位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本专利申请是在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motie,ministry of trade,industry and energy)的韩国产业技术振兴院(kiat,korea institute for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的资助下进行。项目编号为b0080908000351,研究项目名称为眼科光学医疗设备全球化支持,研究项目名称为用于治疗干眼症的激光角膜切割系统及方法的单一国家申请。贡献率为1/1,项目执行机构名称为朝鲜大学产学合作团。研究期间为2021.12.01至202.06.30。
3.干眼症(dry eye disease,ded或dry eye syndrome)是发生在全球约3亿人以上的非常常见的症状,虽然在眼科中常见的诊断,但很难定义,没有固有的诊断检查。最近,国际干眼工作小组(international dry eye work shop,dews)将干眼症定义为导致眼表损伤及不适、视力障碍及泪膜不稳定的症状的泪液和眼表的多因素疾病(multifactorial disease)(tfos dews ii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report by jennifer p.craig et al,the ocular surface 15(2017)276e283)。
4.参照图1,泪液从表面开始由粘蛋白层(muscus)、水性层(water)以及构泪膜的脂质层(oil)组成。
5.以往眼科中,将干眼症的主要原因认为泪液不足,根据组成泪液的成分,分类为结膜细胞产生的粘液不足、或泪液量的排出不足、或睑板腺分泌的油脂量不足、或由于睑板腺受阻而睑板腺产生的油脂无法输送到泪层导致泪液不足,并以补充和改善上述诸多问题的方向制定干眼症的治疗方法。
6.作为一个实际例子,当缺乏粘液时,通过治疗角膜炎、结膜炎及眼睑炎症来增加结膜中粘液的分泌,当水分不足时,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来补充泪液。当油脂不足时,可以使用红外线灯、热毛巾或ipl激光进行热疗,以促进睑板腺或睑板腺的油脂排出,从而缓解症状。
7.关于ipl治疗法,美国专利公开第2020-0179168号,涉及包括可定位在眼睑的内表面附近的巩膜遮挡件(scleral shield)的眼睛治疗装置,并公开了一种向目标组织区域施加光能以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结构。即,通过将ipl激光照射到位有睑板腺的眼睑表面,用温热熔化睑板,使睑脂顺畅流动,从而治疗干眼症。
8.然而,对于干眼症患者而言,尽管采用了药物治疗、泪液补充以及热疗等的现有方法,其症状仍在持续。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干眼症的原因不是泪液或油脂的供应不足而产生,而是涂布在角膜表面的突起的泪液过度蒸发而引起。
9.实际上,用激光切削角膜的近视或散光等的屈光不正矫正手术或白内障手术等的眼科手术不会对泪液产生和排出机制产生不利影响。然而,手术前没有干眼症的健康人,作
为手术后的后遗症,频繁出现视力异常和干眼症的症状的情况。针对激光屈光手术后发生干眼症和视力异常的发病情况,据根据sci论文发表的数据分析的纽约时报的专文,已确认在美国激光屈光手术后大约20%至40%的患者经验了干眼症和视力异常的后遗症(2018.06.11the new york times,burred vision,burning eyes:this is a lasik success?by roni caryn rabin)。
10.因此,若这些患者在使用现有治疗方法超过6个月后仍未好转,则应寻求更根本的治疗方法。然而,对于眼科手术后遗症引发的干眼症的治疗方法,只使用现有的供应泪液和油脂的治疗方法,至今尚未提出解决因角膜表面的突起而引起的泪液和构成泪膜的油脂成分的减少的有关去除角膜表面的突起的定量治疗方法。
11.本发明人作为去除角膜表面的突起的手段,使用在现有眼科中使用的准分子或飞秒激光器切削角膜。目前,眼科用准分子或飞秒激光器,通过切削角膜来矫正屈光不正或者仅以在白内障手术时切开囊袋或晶状体的目的而使用。对最近开始用于眼科的ipl激光器而言,如上述第【0006】段中所述的美国专利的内容,执行如下治疗;即为了改善睑板腺的功能,对眼睑进行低强度激光照射以产生温热,从而熔化睑板腺中的油脂,使其易通过眼睑排出。
12.考虑到上述情况,可以推断眼科界还没有意识到角膜表面的形态异常会导致干眼症的可能性,或者即使知道也没有意识到通过改善角膜表面形态异常来治疗干眼症的方法。因此,尚未有人试图通过矫正角膜的形态来治疗干眼症。


技术实现要素:

1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角膜切削方法及系统,即通过定量去除角膜的突起来改善角膜的形态,从根本上解决因角膜的形态异常而引起的干眼症。
1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角膜切削方法及系统,即联动执行屈光矫正以抵消为了治疗干眼症而切削角膜的突起时发生变化的眼睛的屈光力。
15.根据本发明,激光角膜切削系统,包括:激光测量单元,用于测量角膜以获得角膜状态数据;激光控制单元,根据基于所述角膜状态数据生成的角膜切削方案来控制激光模块;以及激光模块,根据所述激光控制单元施加的控制信号向角膜照射激光。角膜切削方案包括角膜的切削位置及切削形态,激光控制单元控制适合角膜的切削位置和切削形态的激光的输出强度、输出量、时间、照射位置。
16.所述角膜的状态数据包括角膜表面高度图(eelevation map in corneal surface),对在本发明中被规定为突起的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进行角膜切削来治疗干眼症。
17.所述表面高度图(cornea elevation maps),优选包括角膜表面(corneal surface)的最佳拟合球面即bfs(best fit sphere)、以及以所述bfs为准的隔膜表面的高度(elevation)信息。
18.所述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是角膜表面高度以bfs(best fit sphere)为准具有预定以上高度的区域,所述隔膜切削方案包括以将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接近bfs的目的用激光切削所述表面高度偏差部位的信息。
19.而且,优选地,所述角膜切削方案由安装在角膜切削系统上的运算单元或远程运
算单元而生成。
2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过所述激光角膜切削系统执行的激光角膜切削方法。
21.所述方法,包括:提供激光角膜切削系统的步骤;收集包括角膜表面高度图(elevation map in cornea)的角膜状态数据的步骤;运算单元基于角膜表面高度图生成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的步骤;以及根据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向角膜照射激光束来切削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使得角膜的表面高度接近bfs的步骤。
22.通过切削所述表面高度偏差部位,治疗因局部形态异常引起的干眼症。
23.优选地,所述激光角膜切削方法,还包括:计算通过切削角膜表面偏差将角膜曲率矫正为bfs的角膜切削方案的步骤;以及执行激光屈光矫正手术,以防止由于表面高度偏差部位的切削而角膜的曲率变更为bfs。所述激光屈光矫正手术是去除相当于从bfs的曲率值中减去角膜原来具有的曲率值的差值的曲率的方式进行。
24.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生成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的步骤,包括生成切削角膜表面高度偏差部位使角膜曲率与bfs一致的切削方案,并对角膜执行激光切削的过程。并且,还包括生成综合角膜切削方案的步骤,在该步骤对所述切削方案增加生成用于矫正屈光的激光切削方案的过程,用于矫正屈光的激光切削方案将变更到bfs的角膜曲率还原为切削前的角膜曲率,对角膜可以执行激光切削。
25.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角膜表面高度图中以bfs为准确认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的步骤,所述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优选为角膜表面高度以bfs(best fit sphere)为准具有预定以上的高度的区域。
26.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的用于治疗干眼症的激光角膜切削方案的生成方法。
27.所述用于治疗干眼症的激光角膜切削方案的生成方法,包括:收集包括用于治疗干眼症所需的角膜表面高度图的状态数据的步骤;在收集的角膜表面高度图中根据以角膜的bfs为准的表面高度偏差确定干眼症治疗区域的步骤;以及生成角膜切削方案,以便以角膜的干眼症治疗区域的高度接近bsf的高度的方式进行切削的步骤。
28.激光角膜切削方案的生成方法,鉴于在眼科涂抹在角膜表面的泪液层的厚度变薄为20μm以下时开始治疗干眼症,优选地,还包括在角膜表面高度图中,以bfs为准,角膜表面高度为20μm以上时,作为干眼症治疗区域判断切削对象区域的步骤。
29.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包括上述步骤的激光角膜切削方案的生成方法由计算机程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由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命令而组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30.发明效果
31.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结构,提供从根本上解决因角膜的形态异常而引发的干眼症的激光角膜切削方法及系统。
32.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提供用于执行干眼症和屈光不正的矫正的激光角膜切削方法及系统。
附图说明
33.图1为示出眼睛和泪液的结构的图。
34.图2为示出激光角膜矫正系统的结构的框结构图。
35.图3为示出去除表面高度偏差部位前后的角膜的泪层、参考面、表面高度偏差部位、角膜的表面的截面示意图。
36.图4为示出bfs与角膜的表面的示意图。
37.图5为示出假设分布在角膜上的泪层(虚线)的厚度为20微米时,因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而产生的泪层的分布和屈光方向的误差,以及去除表面高度偏差部位之后的泪层(虚线)的分布和屈光方向的矫正状态的示意图。
38.图6为由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bausch and lomb orbscan iiz corneal analysis system)拍摄并分析的实施例1的角膜的四相(quad)图。
39.图7为在0度至180度线上切割图6的四相图时的截面图。
40.通过位于左上侧的角膜表面高度图的截面图,可以容易确认角膜的bfs和相应的角膜表面高度偏差。
41.图8为用激光切削表面高度偏差部位的前后出现的角膜表面高度图。
42.图9为由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bausch and lomb orbscan iiz corneal analysis system)拍摄并分析的实施例2的角膜的四相图。
43.图10为将图9的角膜表面高度图(主视图)从0度至180度切割的截面图。
44.图11为用激光切削实施例2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前后的角膜表面高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激光切削方法及系统。在此过程中,为了清楚及方便说明,图中所示的线的粗细或结构的尺寸等可以被夸大显示。另外,后述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可以根据操作者或运营者的意图或习惯而改变。因此,应基于整个说明书的内容而定义这些术语。
46.在图1所示的泪液结构中,与角膜接触的最里面的粘蛋白层最薄,在结膜(围绕眼睛周围的透明表皮)中的细胞形成,粘蛋白层有助于将上覆的水性层均匀地扩散在眼睛上。水性层(中间层)实际上为非常稀的盐溶液,最大且最厚。水性层有助于将灰尘、粉尘或可能进入眼内的其他异物排出眼外,让眼睛时刻保持湿润和舒适。上眼睑下方的泪腺(lacrimal gland)和副泪腺(accessory tear gland)形成水性层,这种水性层的问题为引起干眼症的最常见原因,由此产生的疾病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
47.泪液的最外层是非常薄的脂质层,该脂质在睑板腺(meibomian gland)和睑缘腺(glands of zeis)形成。脂质层的主要功能是位于泪液表面,保护其下方的水性层来增加涂抹在角膜上的泪液的蒸发时间,从而防止角膜干燥。
48.关于在本发明用作执行工具的眼科用激光,对人眼进行的应用激光的手术方法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手术,以改善视力,治疗眼病,或两者作为目标。常规已知类型的手术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角膜移植术(角膜成形术)、角膜内微透镜摘除术、角膜内环段植入术、角膜嵌入物的植入术、白内障手术等。
49.参照图2,激光角膜切削系统,包括:角膜测量单元、根据角膜状态信息建立切削方案的运算单元20、激光控制单元30、激光模块40以及光学系统50。所述激光角膜切削系统,还可包括用于收集由角膜测量单元测量的患者角膜状态信息及/或其他患者信息的角膜信息收集单元10。
50.角膜测量单元为光学装置,如角膜分析装置(cornea analysis device)或眼部拍摄装置可以测量角膜状态,运算单元为计算机等的信息处理装置,激光控制单元包括以根据由运算单元计算的切削方案向眼球照射激光的方式控制激光模块的电路或信息处理装置。
51.激光模块为准分子激光器、飞秒激光器等的包括激光源的激光产生装置及附属各种装置,光学系统50包括从激光模块向角膜的激光照射部位传递激光的透镜、镜子、光纤等。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实时监控激光及眼球的监控单元、用于跟踪眼球的眼动仪、以及光学系统驱动部。
52.这些激光角膜切削系统已用于如lasik或lasek的屈光矫正。
53.另一方面,在图1的泪液结构中,对于涂抹在角膜表面的泪层的厚度,每个学者都有不同的主张,如主张其平均厚度25微米或20至40微米,而共同点是在角膜表面覆盖突起的泪层的厚度必然比突起周围的平坦部薄。关于干眼症的诊断,用干眼症测量仪(oculus keartograph 5m德国)测量泪液的厚度,当泪层的厚度为20微米以下时,判断为存在干眼症,眼科基于此开始治疗。
54.本发明人集中于以下问题,即由于泪液的性质,角膜表面高度高的突出部位会妨碍泪液在角膜表面的均匀涂抹,与其他平坦的部位相比,涂抹在表面的泪液的厚度更薄,并且,与角膜表面高度低或突起不明显的部位相比,泪液流得更快,导致角膜表面干燥得更快。即,尽管没有泪液不足或睑板腺异常的问题,由于涂抹到角膜的水分局部过度蒸发,导致角膜干燥,由此引发干眼症的问题;或者与干眼症无关的年轻人,做激光屈光手术切削角膜后患有视力异常症以及干眼症的问题;以及完全没有诱发干眼症的原因的白内障或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后,继续接受视力异常症和干眼症的治疗。此外,随着长期接受干眼症治疗而痛苦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韩国眼科治疗市场中,干眼症治疗市场规模每年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并且,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有必要开发治疗干眼症的其他的技术之后,单独或与现有方法结合进行治疗的方法,而不是以往的仅补充泪液的方法。
55.因此,说明干眼症由角膜表面高度偏差而引发或加重的机制,通过激光切削降低或去除角膜表面高度偏差部位,从而防止角膜干燥,并改善干眼症状。
56.图3为为了方便说明而放大表示角膜表面和泪层(虚线)的截面的示例图。图3中,角膜表面的高度的参考面(点划线)为最佳拟合球面(best fit sphere),是指最适合角膜的表面高度的最佳球面。角膜表面的局部可能会因为与参考面的高度不同而突出,这种高度偏差用实线表示。其他的角膜是,在其表面突起微小或大体上与参考面一致或相似时,如图3的虚线所示,泪液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角膜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角膜干燥症的可能性很小。
57.如图3所示,即使由粘蛋白层、水性层以及脂质层组成的、厚度约20-50微米的泪液量不充足,泪液也很难在从参考面(平坦部位)凸出的高度偏差部位保持均匀。这为因为,在
表面高度偏差部位(突起)涂抹的泪液比参考面(平坦部位)流得更快,导致表面干燥也更快。
58.因此,即使涂抹到角膜的泪液供应没有问题,泪液在角膜突出的部位及其周围不能保持适当时间,因此会发生干眼症。
59.此外,角膜突出的部位会形成折射方向与周围平坦部不同的误差,从而降低部分视力的清晰度。因此,若切削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则角膜曲率成为与平坦部相似或相同,使得突起中产生的屈光偏差减小或消失,从而有助于改善为清晰的视力。图5示出与由于这种屈光偏差而引起的折射方向上的误差有关的示意图。
60.另一方面,图4为对于由角膜表面形成的曲面说明bfs(best fit sphere)的概念的截面图,bfs(best fit sphere)被定义为与所测量的整个角膜的表面高度尽可能一致的虚拟球体。因此,超出虚拟球体bfs的角膜的表面被最小化。在图4中,黄线为bfs,绿线为角膜表面。红色箭头表示角膜的高度高于bsf的高度偏差,蓝色箭头表示高度低于bsf的偏差。高度高的偏差的平方和几乎等于高度低的偏差的平方和。因此,超出虚拟球体的bfs的角膜表面的高低偏差和被最小化。
61.对bsf的数学计算是,通过如下记载的数学式计算;即gatinel,damien md,phd;malet,jacques phd;hoang-xuan,thanh md;azar,dimitritmd等著者,corneal elevation topography:bestfitsphere,elevationdistance,asphericity,toricity,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cornea:may 2011-volume30-issue 5-p 508-515 by doi:10.1097/ico.0b013e3181fb4fa7。
62.图3及图5可以很好地说明在突起部位由于泪液层的分布及屈光不正而视力异常和干眼症同时出现的现象。
63.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一种通过降低或去除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来改善干眼症的方案。
64.即,如图3所示,通过减小角膜表面高度偏差部位,使其与bsf相同或接近,从而,涂抹到角膜的泪层(虚线)的高度在特定部位局部不缺,而均匀地涂抹在角膜上,以防止角膜干燥。从而,有助于缓解或消除干眼症的症状。此外,在角膜表面高度偏差部位发生的屈光不正也减小或消失,从而,还可以改善视力异常。
6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激光角膜切削方法,第一,用激光切削角膜表面高度偏差部位,使角膜的泪液分布均匀,从而,治疗因角膜表面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而发生的角膜干燥引起的干眼症,第二,通过联动进行激光屈光矫正,使得可以矫正(抵消)当用激光切削角膜表面高度偏差部位时,由于与bfs接近或一致的角膜曲率而与切削前发生变化的眼睛的屈光力。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在执行上述方法时,若手术人员愿意,可以以往的激光屈光手术执行。
66.下面,将详细说明由本发明的激光角膜切削系统执行的激光角膜切削方法。
67.首先,提供激光角膜切削系统。
68.通过角膜分析装置(cornea analysis device)、角膜拍摄装置等的角膜测量装置测量角膜状态。
69.图6为由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bausch and lomb orbscan iiz corneal analysis system)拍摄并分析的角膜的高度图,图6的左上侧为角
膜表面高度图,左上侧为角膜后面高度图,左下侧为角膜的曲率图(curvature map),右下侧为角膜放入厚度图(thickness map)。
70.在位于图6的左上侧的角膜表面高度图中,以bfs为准表示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的角膜表面高度图(corneal surface elevation map)的颜色条表示高度,绿色表示高度与在成为基准的眼前段拍摄装置上确定的bfs相同的区域(高度0微米),红色和黄色部分表示高度高于bfs的区域,蓝色和紫色部分表示高度低于bfs的区域。
71.然后,角膜信息收集单元收集角膜测量单元实时测量的角膜表面高度图、和包括其他的患者状态信息的角膜的状态信息,然后传递至运算单元。运算单元基于角膜表面高度图生成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
72.角膜表面高度图是示出bfs与以bfs作为参考面的角膜表面高度偏差的图。泪层的厚度相对于bfs具有约20μm以上高度的区域是泪液变干,由于角膜干燥可能引发干眼症的区域,并将该部分确定为需要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的对象区域。若没有切削对象区域,则判断为不是因角膜的局部形态异常而引起的干眼症。然而,即使在泪层的厚度相对于bfs具有约20μm以下的高度的区域的情况下,泪液变干,而判断为由于角膜的干燥可能引发干眼症的潜在区域时,可以将该部分确定为需要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的对象区域。
73.使用屈光矫正激光器“可切削的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是实际角膜表面与由角膜分析装置或眼前段拍摄装置等的眼科测量设备设置的bfs曲率相比更高的部分,角膜的可切削区域为以角膜的视轴为中心(visual axis center)的8.5mm区域,该区域的大小与眼科的屈光矫正激光器进行屈光矫正期间用于切削角膜的通常的切削区域相同。然而,必要时,可以增加到更宽的区域,最多可达10.5mm区域。
74.当运算单元提取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并判断为干眼症治疗区域时,生成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而在不是干眼症治疗区域的部分不生成用于治疗干眼症的切削方案。
75.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是通过激光切削去除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使其等于或接近最佳拟合球面(bfs)的方案。为此,可以生成具体的切削对象坐标、在该坐标上的组织切削量、切削形态以及为此目的的激光强度、激光照射时间等的信息作为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的一部分。
76.根据由运算单元生成的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激光控制装置控制激光输出强度及形态、照射位置、时间以及照射量来进行角膜切削。
77.激光角膜切削系统包括激光传递单元,所述激光传递单元,具备:眼动仪,用于实时跟踪眼球以及角膜的位置以准确进行切削;各种驱动装置;以及光学系统。
78.通过用激光根据用于治疗干眼症的切削方案切削角膜,角膜的局部表面高度偏差部位如图4所示被去除,角膜的前表面被矫正到bfs之后,眼睛屈光力对应发生变化的角膜曲率差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消除由此产生的视觉不适,必须对应发生变化的角膜曲率值,利用以往的激光屈光矫正手术进行矫正以抵消眼睛的屈光力的变化。关于上述方法,
79.激光屈光矫正步骤,包括:计算用于矫正屈光的角膜切削方案,使得根据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角膜的表面高度矫正到bfs之后,抵消眼睛的发生变化的屈光力的步骤;以及根据所述角膜切削方案进行激光屈光矫正手术的步骤。
80.若更详细地说明计算用于矫正屈光的角膜切削方案的步骤为如下:运算单元作为
包括cpu等的信息处理装置,矫正前,确保角膜分析装置(cornea analysis device)或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测量的角膜的平均曲率值”和“计算的角膜的bfs曲率值”的数值后,求两曲率值之间的差,由此可以计算出为治疗干眼症而切削角膜发生变化的眼睛的屈光力之差。此时,使用的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或角膜分析装置(cornea analysis device)“测量的角膜的曲率”是由眼科医生根据所需的治疗目的可以自由选择中心部3mm、5mm、7mm区域、或所需区域的平均曲率值。
81.建立屈光矫正方案以抵消(矫正)通过上述方法切削前后产生差异的眼睛的屈光力后,输入至屈光矫正激光器,然后,为治疗干眼症而切削角膜后,接着联动执行用于矫正屈光的角膜切削,最终在不改变眼睛的屈光力的情况下矫正角膜表面高度偏差。
82.然后,控制装置将角膜分析装置(cornea analysis device)或眼前段拍摄装置与激光链接,用激光自动去除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然后联动,对应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屈光矫正值去除角膜。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手术人员应在检查所有这些过程后进行激光切削。
83.通过上述过程,用激光去除引发干眼症的角膜表面的高度偏差部位,同时按原样保持眼睛的屈光力。
84.下面,在实施例1、2(模拟)中说明去除引发干眼症的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的方法。
85.两名患者均出现干眼症,进行泪液产生及补充治疗的同时,还进行通过ipl激光改善睑板腺的功能的热疗,尝试了延迟角膜水分蒸发的治疗超过6个月,但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由此,可以确定此干眼症不是因缺乏泪液或水分蒸发而引起。
86.通过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确认角膜的表面高度,结果确认到有表面高度偏差为20微米以上的突起,于是判断为由此而引发干眼症,并如下进行用于治疗干眼症的激光角膜切削。
87.【实施例1】
88.图6为通过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拍摄的角膜的四相图。可以通过位于图6左上侧的角膜表面高度图(标记为anterior float的图)来确认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
89.图7为在0度至180度线上切割图6的四相图时的截面图。通过位于图7的左上侧的角膜表面高度图的截面图,可以很容易确认角膜的bfs和相应的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
90.如图6左上侧的角膜表面高度图所示,运算单元利用从角膜测量单元获取的角膜表面高度图提取表面高度偏差部位并确认的结果,在从角膜中心部向225度的方向稍微偏斜的地方,以bfs为准,有表面高度30μm的部位(深黄色),周围有表面高度20um的部位围绕表面高度30um的部位的圆形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黄色)。
91.此时,运算单元生成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使得将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切削成与参考面的bfs相同,激光控制装置控制激光模块根据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进行切削。图8的1及2示出在进行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前后的角膜表面高度图的相对于参考面的表面高度偏差的变化,左图中,在角膜的中心部和邻近区域存在表面高度偏差部位,然而,通过激光切削去除表面高度偏差部位后,右图中可以确认到角膜表面变为接近bfs的分布,而没有表面高度偏差部位。这使泪层分布均匀,为干眼症的治疗
提供了新的局面。
92.此时,为了抵消由于去除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而发生变化的眼睛的屈光力,联动进行激光屈光矫正手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矫正的屈光力是通过从切削前的“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测量的平均角膜曲率”中减去“在眼前段拍摄装置确定为bfs的角膜曲率”的方法计算。若应用实施例1,在图6或图7的四相图中的黑色第二条线下方,在写为3.0mm区的项目的第1行下列出的mean power项目中,可以确认数字43.6。由此可知,角膜中心部3mm区域的平均屈光力为42.4d(屈光度)。因此,对应角膜的“切削前测量的平均角膜曲率”为43.6d。“在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确定为bfs的角膜曲率”可由在位于图6或图7的左上侧的角膜表面高度图的右上侧写成elevation bfs的右下一行标记为7.96mm/42.3d的信息确认。上述标记意味着在角膜中心7.96mm区的区域内对应于最佳拟合球面(bfs)的曲率值为42.3d。因此,计算需要矫正的屈光力的式为43.6d(用眼前段拍摄装置测量的切削前的平均角膜曲率)-42.3d(在眼前段拍摄装置确定为bfs的角膜曲率)=+1.3d(由于角膜表面高度矫正发生变化的眼睛的屈光力)。因此,在矫正角膜表面高度时,若用屈光矫正激光一起矫正sphere+1.3d,则用激光切削前后,在眼睛的屈光力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实现角膜表面高度矫正。用于sphere+1.3d矫正的折射激光的角膜切削图案和执行后角膜的曲率变化可以分别在图8-3及图8-4中确认。
93.【实施例2】
94.图9为由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拍摄分析的角膜的四相图。可以通过位于图9左上侧的角膜表面高度图(标记为anterior float的图)来确认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
95.图10为在0度至180度线上切割图9的角膜四相图时的截面图。通过位于图10左上侧的角膜表面高度图的截面图,可以很容易确认角膜的bfs和相应的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
96.如图9左上侧的角膜表面高度图所示,运算单元利用从角膜测量单元获取的角膜表面高度图提取表面高度偏差部位并确认的结果,在角膜中心部0度与180度的方向,左侧在6mm区外,右侧在2mm区外,以bfs为准存在表面高度30μm的部位(深黄色)。
97.此时,运算单元会生成用激光切削的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以将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部位与参考面的最佳拟合球面(bfs)相一致,激光控制装置控制激光模块根据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方案进行切削。图11-1及图11-2示出在执行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角膜切削前后角膜表面高度图的相对于参考面的表面高度偏差的变化的图,在左图中,0度与180度方向的角膜周边区域存在表面高度偏差部位,然而,通过利用激光切削去除表面高度偏差部位后,右图中可以确认到角膜表面变为接近最佳拟合球面(bfs)的分布,而没有表面高度偏差部位。这使泪层分布均匀,为干眼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局面。
98.如上所述,当去除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时,角膜的曲率会发生变化,眼睛的屈光力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去除角膜的表面高度偏差时,同时执行对应发生变化的屈光力进行矫正的激光屈光矫正手术,使得切削角膜前后的眼睛的屈光力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矫正的屈光力是通过从切削前的“由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测量的平均角膜曲率”中减去“在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确定为bfs的角膜曲率”的方法计算。若应用实施例2,在图9或图10的四相图中的黑色第二条线下方,在写为3.0mm区的项目的第1行下列出的mean power项目中,可以确
认数字42.4。由此可知,角膜中心部3mm区域的平均屈光力为42.4d(屈光度)。因此,对应角膜的“切削前测量的平均角膜曲率”为42.4d。“在眼前段拍摄装置(anterior segment tomography)确定为bfs的角膜曲率”可由在位于图9的左上侧的角膜表面高度图的右上侧写成elevation bfs的右下一行下标记为8.13mm/41.5d的信息确认。上述标记意味着在角膜中心8.13mm区的最佳拟合球面(bfs)的曲率值为41.5d。因此,42.4d(由眼前段拍摄装置测量的切削前的平均角膜曲率)-41.5d(在眼前段拍摄装置确定为bfs的角膜曲率)=+0.9d(由于角膜表面高度矫正发生变化的眼睛的屈光力)。因此,在通过激光切削矫正角膜表面高度时,若用激光一起矫正球差(sphere)+0.9d,则在激光切削前后,在不改变眼睛的屈光力的情况下实现角膜表面高度矫正。用于矫正球差(sphere)+0.9d的屈光矫正激光的角膜切削图案和执行屈光矫正的角膜的曲率变化,可以分别在图11-3及图11-4中确认。
99.虽然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这仅为例示而已,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以由此进行各种变形及其他均等的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范围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