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简易口腔正畸间接粘连托槽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2.正畸,就是矫正牙齿、解除错牙和畸形。正畸主要研究错颌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正畸可以达到美观牙齿的功效。正畸治疗主要通过各种矫正装置来调整面部骨骼、牙齿及颌面部的神经及肌肉之间的协调性,也就是调整上下颌骨之间,上下牙齿之间、牙齿与颌骨之间和联系它们的神经及肌肉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其最终矫治目标是达到口颌系统的平衡、稳定和美观。
3.为了矫正错位咬合起因与牙齿不整齐及或颌关节位置比例的问题、达到全面的口腔正畸效果,可使用牙齿矫正牙套或正畸托槽。但是目前已有的托槽转移安装装置不能将牙齿移动至预期的正常位置,实用性不高,且效率低,影响治疗。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简易口腔正畸间接粘连托槽转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口腔正畸间接粘连托槽转移装置,能有效解决现有的托槽转移安装装置不能将牙齿移动至预期的正常位置,实用性不高,且效率低,影响治疗的问题。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简易口腔正畸间接粘连托槽转移装置,包括下支撑模架和上支撑模架,所述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外侧均胶接有柔性垫,所述下支撑模架和上支撑模架相对面对称设有安装架,相邻所述安装架之间设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与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相对端部对称铰接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安装架相对面设有第二磁铁,所述安装架上与活动件相对面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和第一磁铁相对面磁性相反,且第二磁铁和第一磁铁内外位置相对应,相邻所述插接杆之间连接有撑拉牙线,所述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相对面胶接有牙模结构;
9.所述牙模结构包括牙模本体,所述牙模本体通过胶接件胶接在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相对面,所述牙模本体内部设有牙齿槽,所述牙齿槽与胶接件相对端部设有用于放置托槽的托槽凹口。
10.优选的,所述活动件铰接于下支撑模架和上支撑模架上,且所述活动件设于左右相邻的安装架内部。
11.优选的,所述撑拉牙线设于胶接件与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之间,且撑拉牙线胶接于胶接件上。
12.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呈“l”字形,且安装架与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连接处设有撑拉牙线插接的孔槽。
13.优选的,所述柔性垫外侧胶接有一次性防护膜。
14.优选的,所述活动件与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连接处设有撑拉牙线插接的孔槽。
15.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之间设有间距,且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均为弧形。
16.3.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通过安装有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并在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之间设置安装架和活动件,在对口腔矫正托槽间接粘接时,通过增加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的间距,能够使得相邻活动件之间的夹角增大,在活动件夹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插接杆插入相邻安装架之间,并脱离对撑拉牙线的撑紧,此时,牙模结构可以稳定固定在上支撑模架或者下支撑模架上,而当减小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的间距时,此时,相邻活动件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拉动插接杆从相邻安装架之间向内侧运动,并对撑拉牙线起到撑紧作用,撑拉牙线撑紧会使得胶接件分离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便于脱去牙模结构,无需工具辅助,操作简单,且在对口腔承托的过程中,直接操作,使用更佳方便。
18.(2)本发明通过安装有胶接件、牙模本体、牙齿槽和托槽凹口,在口腔正畸托槽间接粘接过程,将托槽放置在3d打印的柔性牙模本体中,并在牙模本体上设置牙齿槽,牙齿槽内开设托槽凹口,将托槽卡接在托槽凹口内部,并转移到患者的口腔内,能够精准放置托槽,一次放置所有必要的托槽,将托槽粘接时间减半,定位准确性和效率大大提高。
19.(3)本发明通过安装有柔性垫和一次性防护膜,在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外侧设置柔性垫,在对口腔撑开的过程中,通过柔性垫能够避免上支撑模架和下支撑模架直接与口腔部位接触,而造成的不适感,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且在柔性垫外侧设置的一次性防护膜,能够根据在清洁后起到防护的效果,降低了细菌的污染。
20.(4)本发明通过在活动件和安装件之间采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在对口腔撑开的过程中,仅需推动活动件,使其向安装架一侧运动,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性吸附作用,能够快速对撑开后的位置固定,与此同时,在矫正完成后,推动插接杆,使插接杆从安装架内向内部插入,分离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即可,操作简单,无需部件辅助,既可以保障正畸过程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口腔托槽粘接的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转移装置外撑状态(上颌托槽安装)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转接装置初始状态(上颌托槽安装)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结构的m处放大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结构的牙模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上支撑模架;2、下支撑模架;3、柔性垫;4、牙模结构;41、胶接件;42、牙模本体;43、牙齿槽;44、托槽凹口;5、第一磁铁;6、撑拉牙线;7、安装架;8、第二磁铁;9、活动件;10、插接杆;11、一次性防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简易口腔正畸间接粘连托槽转移装置,包括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其中,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之间设有间距,且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均为弧形。弧形的设计,能够使得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与口腔更加贴合,在通过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对口腔撑开过程中,不会给患者带动较大的不适感。在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外侧均胶接有柔性垫3,其中,柔性垫3直接胶接在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上。在对口腔撑开的过程中,通过柔性垫3能够避免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直接与口腔部位接触,而造成的不适感,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且在柔性垫3外侧设置的一次性防护膜11,能够根据在清洁后起到防护的效果,降低了细菌的污染。
28.请参阅图3,在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相对面对称设有安装架7,相邻安装架7之间设有插接杆10,相邻插接杆10之间连接有撑拉牙线6,撑拉牙线6设于胶接件41与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之间,且撑拉牙线6胶接于胶接件41上。其中,安装架7呈“l”字形,且安装架7与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连接处设有撑拉牙线6插接的孔槽。插接杆10与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相对端部对称铰接有活动件9,活动件9与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连接处设有撑拉牙线6插接的孔槽。活动件9铰接于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上,且活动件9设于左右相邻的安装架7内部。活动件9与安装架7相对面设有第二磁铁8,安装架7上与活动件9相对面设有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8和第一磁铁5相对面磁性相反,且第二磁铁8和第一磁铁5内外位置相对应,在对口腔矫正托槽间接粘接时,通过增加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的间距,能够使得相邻活动件9之间的夹角增大,在活动件9夹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插接杆10插入相邻安装架7之间,并脱离对撑拉牙线6的撑紧,此时,牙模结构4可以稳定固定在上支撑模架1或者下支撑模架2上,而当减小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的间距时,此时,相邻活动件9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拉动插接杆10从相邻安装架7之间向内侧运动,并对撑拉牙线6起到撑紧作用,撑拉牙线6撑紧会使得胶接件41分离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便于脱去牙模结构4,无需工具辅助,操作简单。
29.请参阅图4,在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相对面胶接有牙模结构4,其中,牙模结构4包括牙模本体42,牙模本体42通过胶接件41胶接在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相对面,牙模本体42内部设有牙齿槽43,牙齿槽43与胶接件41相对端部设有用于放置托槽的托槽凹口44。在口腔正畸托槽间接粘接过程,将托槽放置在3d打印的柔性牙模本体42中的托槽凹口44内部后,并在牙模本体42上设置牙齿槽43,牙齿槽43内开设托槽凹口44,将托槽卡接在托槽凹口44内部,并转移到患者的口腔内,能够精准放置托槽,一次放置所有必要的托槽,将托槽粘接时间减半,定位准确性和效率大大提高。
30.上述一种简易口腔正畸间接粘连托槽转移装置的具体应用过程为:根据患者口腔内部牙齿的分布,通过3d打印技术将牙齿分布情况打印至牙模本体42上,并根据牙模本体42的模型设计处托槽凹口44,将托槽卡接在托槽凹口44内部。初始状态下,上支撑模架1和
下支撑模架2的间距较小,相邻活动件9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牙模结构4与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之间的连接不完全;在对口腔矫正托槽间接粘接时,通过增加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的间距,能够使得相邻活动件9之间的夹角增大,在活动件9夹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插接杆10插入相邻安装架7之间,并脱离对撑拉牙线6的撑紧,此时,牙模结构4可以稳定固定在上支撑模架1或者下支撑模架2上,而当减小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的间距时,此时,相邻活动件9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拉动插接杆10从相邻安装架7之间向内侧运动,并对撑拉牙线6起到撑紧作用,撑拉牙线6撑紧会使得胶接件41分离上支撑模架1和下支撑模架2,便于脱去牙模结构4,一次放置所有必要的托槽,将托槽粘接时间减半,定位准确性和效率高。
31.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