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3814发布日期:2022-05-18 00:21阅读:73来源:国知局
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注射装置
1.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1480075103.2、发明名称为“注射装置及利用其的注射方法”、申请日为2014年12月23日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具有注射机的注射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使注射装置开启后,当针组装体接触皮肤时,借助于真空吸入压而实施药物注入,注入既定份量的药物后,切断药物注入,没有药物的损失,施术者即使不另行操作,注射装置也感应真空吸入压而自动注射的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3.为了把药物注入人体,大量使用注射器。在韩国公开专利10-2010-0136245号中,公开了“自动注射用枪”。另外,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2-0044612号中,公开了“皮肤施术用模块”。但是,就以往技术而言,需数次反复施术者插入针、使开关启动、注入药物后去除针的过程,因而存在作业的疲劳度急增的问题。另外,就自动注入药物的注射装置而言,当施术者的熟练度低时,药物的损失多。


技术实现要素:

4.技术课题
5.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所述以往技术的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装置,借助于真空吸入压,当针组装体贴紧皮肤时,针插入于皮肤,使得可以注入既定份量的药物,既定份量的药物注入皮肤完成后,解除吸入压,使针组装体从皮肤离开,从而,即使施术者不另行操作注射装置,注射装置也感应真空吸入压而自动注射。
6.课题解决方案
7.所述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包括:由供注射器搭载的搭载部、具备多个针的针组装体、使注射器的活塞前进后退运转的马达及螺杆构成的注射机;控制所述注射器的活塞的前进后退运转及药物注入的主体的注射装置而实现。
8.所述主体包括:主板510,其连接于所述马达,提供电信号,控制针121的药物注入;空气导管52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针组装体120,另一端与主体500具备的管件521连接;第一吸入管541,其配备于所述主体500内,一端以与所述空气导管520连通的方式连接于管件521,另一端连接于空气过滤器530;空气过滤器530,其配备于所述主体500内,在一侧连接有第一吸入管541,在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吸入管542,过滤从空气导管520吸入的空气;四向连接件550,其形成有第一至第四连接件551~554,在第一连接件551连接有所述第二吸入管542,在第二连接件552连接有连接于吸入压传感器560的第三吸入管543,在第三连接件553连接有与吸入马达580连接的第四吸入管544,在第四连接件554连接有与电磁阀570连接的第五吸入管545;吸入压传感器560,其在所述主板510上形成,连接于第二连接件552,感应四向连接件550的吸入压;吸入马达580,其连接于所述第四吸入管544,产生吸入压,而
从空气过滤器530吸入空气;电磁阀570,其连接于所述第五吸入管545而控制开闭;微电脑,其形成于所述主板510上,比较从吸入压传感器560传送的吸入感应压与设定的吸入压来感应针121插入皮肤,控制所述注射机100的马达的动作,通过针121注入设定的注入量的药物;电源开关600,其控制注射装置的开启关闭;电源供应部700,其向注射装置供应电源。
9.包括脚踏开关900,其连接于所述主板510,手动控制药物注入。
10.包括排泄管d,其连接于所述吸入马达580,通过电磁阀570的运转而开放,使吸入空气导管520的液体排出。
11.另一方面,就利用所述注射装置的注射方法而言,可以借助于具有注射机的注射装置的注射方法而达成,所述注射方法包括:步骤一(s1),设定药物注射模式、吸入压及药物注入量中一种以上;步骤二(s2),使注射机100的针组装体120的前端接触皮肤,用皮肤阻塞针组装体120的前端,通过第一吸入管541产生吸入压,而在接触皮肤的针组装体120中形成真空吸入压;步骤三(s3),比较步骤二(s2)中感应的真空吸入压值与所述设定的吸入压值,判断针121是否已插入皮肤;步骤四(s4),驱动注射机100的马达,进行施术通过针121注入药物;步骤五(s5),药物注入完成后,使吸入马达580停止,开放电磁阀570,解除吸入压,使针组装体120从皮肤离开。
12.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由使吸入马达的马达关闭而解除吸入压的步骤、使电磁阀开放的步骤构成,通过电磁阀的开放,外部空气流入第一吸入管,解除真空吸入压,使针组装体从皮肤离开。
13.所述步骤一可以进一步设定吸入马达的开启关闭间隔。
14.本发明的特征在在于,通过所述吸入马达的开启运转,使通过针吸入的液体经由第一吸入管,通过四向连接件而排出到排泄管。
15.发明效果
16.根据本发明,使注射装置运转后,当针组装体接触皮肤时,药物借助于真空吸入压而注入,既定份量的药物注入后,切断药物注入,可以无药物损失地注射,即使施术者为了药物注入而不另行操作注射装置,注射装置也可以感应真空吸入压而自动注射,因而具有使施术者的疲劳度减轻的效果。另外,具有的效果是,使得可以按既定的药物量准确地注入,可以调节真空吸入压,可以不在皮肤上发生淤血。
附图说明
17.图1及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注射装置的立体图,
18.图3是显示图1所示本发明的注射装置的构成图,
19.图4是显示利用本发明的注射装置的注射方法的工序流程图,
20.图5是显示利用本发明的注射装置的另一注射方法的工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最佳实施方式
22.本发明的注射装置包括:注射机100,其由供注射器搭载的搭载部、具备多个针的针组装体120、使注射器的活塞前进后退运转的马达及螺杆构成;主体500,其控制所述注射器的活塞的前进后退运转及药物注入;所述主体500包括:主板510,其连接于所述马达,提
供电信号,控制针121的药物注入;空气导管52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针组装体120,另一端与主体500具备的管件521连接;第一吸入管541,其配备于所述主体500内,一端以与所述空气导管520连通的方式连接于管件521,另一端连接于空气过滤器530;空气过滤器530,其配备于所述主体500内,在一侧连接有第一吸入管541,在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吸入管542,过滤从空气导管520吸入的空气;四向连接件550,其形成有第一至第四连接件551~554,在第一连接件551连接有所述第二吸入管542,在第二连接件552连接有连接于吸入压传感器560的第三吸入管543,在第三连接件553连接有与吸入马达580连接的第四吸入管544,在第四连接件554连接有与电磁阀570连接的第五吸入管545;吸入压传感器560,其在所述主板510上形成,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24,感应四向连接件550的吸入压;吸入马达580,其连接于所述第四吸入管544,产生吸入压,而从空气过滤器530吸入空气;电磁阀570,其连接于所述第五吸入管545而控制开闭;微电脑,其形成于所述主板510上,比较从吸入压传感器560传送的吸入感应压与设定的吸入压来感应针121插入皮肤,控制所述注射机100的马达的动作,通过针121注入设定的注入量的药物;电源开关600,其控制注射装置的开启关闭;电源供应部700,其向注射装置供应电源。
23.实施方式
24.下面以附图为基础,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25.下面说明的实施例用于详细说明而达到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发明的程度,因此,并不意味着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范畴。
26.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图中图示的构成要素的大小或形状等,出于说明的明了性与便利而会夸张地图示,考虑到本发明的构成及作用,未特别定义的术语会因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异,对这种术语的定义应以本说明书通篇内容为基础作出。
27.在附图中,图1及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注射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图1所示本发明的注射装置的构成图,图4及图5是显示利用了本发明的注射装置的注射方法的工序流程图。
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注射装置包括:注射机100,其由供注射器搭载的搭载部、具备多个针的针组装体120、使注射器的活塞前进后退运转的马达及螺杆构成;主体500,其控制所述注射器的活塞的前进后退运转及药物注入。
29.所述注射机100在上部形成有加装得可以对注射器的活塞加压的搭载部,在前方加装有针组装体120,在内部包括对注射器的活塞加压的马达(图中未示出)及与马达联动旋转的螺杆(图中未示出)和结合于所述螺杆并对活塞的后端推动加压的推动杆150构成。
30.马达从主体500的主板510接受信号进行驱动。
31.所述针组装体120由结合有多个针121的针座122、供针座122结合于内部的外壳123构成,在外壳123的一侧形成有与注射器连接的连接件124,以便从注射器供应药物。
32.在针座122上形成有多个通孔,供多个针121结合,针座122的前面构成为板状,以便容易贴紧皮肤。
33.所述针座122与外壳123能移动地连结,使得能够调节针的露出长度。针座122与外壳123可以以螺杆方式连结。
34.所述主体500在一侧形成有触摸屏502,在另一侧具备放置口504,以便插入并放置注射机100。
35.在主体500的内部,包括:主板510,其连接于所述马达,提供电信号,控制针121的药物注入;空气导管52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针组装体120,另一端连接于主体500具备的管件521;第一吸入管541,其配备于所述主体500内,一端以与所述空气导管520连通的方式连接于管件521,另一端连接于空气过滤器530;空气过滤器530,其配备于所述主体500内,在一侧连接有第一吸入管541,在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吸入管542,过滤从空气导管520吸入的空气;四向连接件550,其形成有第一至第四连接件551~554,在第一连接件551连接有所述第二吸入管542,在第二连接件552连接有连接于吸入压传感器560的第三吸入管543,在第三连接件553连接有与吸入马达580连接的第四吸入管544,在第四连接件554连接有与电磁阀570连接的第五吸入管545;吸入压传感器560,其在所述主板510上形成,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24,感应四向连接件550的吸入压;吸入马达580,其连接于所述第四吸入管544,产生吸入压,而从空气过滤器530吸入空气;电磁阀570,其连接于所述第五吸入管545而控制开闭;微电脑,其形成于所述主板510上,比较从吸入压传感器560传送的吸入压与注射量,感应针121的皮肤插入,控制所述注射机100的马达的运转量,设定注射器的药物通过针121而注射的注入量;电源开关600,其控制注射装置的开启关闭;电源供应部700,其向注射装置供应电源。
36.包括脚踏开关900,其连接于所述主板510,控制注射机100的注入方式。
37.脚踏开关900选择性地控制连续模式、间歇模式、传感器模式,连续模式是使注射机100的马达的开启关闭(on/off)运转维持既定时间期间,使得药物注入在既定时间期间连续,间歇模式是使得注射机100的马达的开启关闭运转较短地反复,使得药物注入较短地连续反复,传感器模式是认知吸入压力值并自动进行注射。
38.包括排泄管d,其连接于所述吸入马达580,借助于电磁阀570的运转而开放,使吸入空气导管520的液体排出。
39.作为施术过程,首先,使注射装置的电源开关开启(on),使吸入马达运转,使空气通过空气导管而吸入针组装体。
40.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利用所述注射装置的注射方法包括:步骤一(s1),设定药物注射模式、吸入压及药物注入量中一种以上;步骤二(s2),使注射机100的针组装体120的前端接触皮肤,用皮肤阻塞针组装体120的前端,通过第一吸入管541产生吸入压,而在接触皮肤的针组装体120中形成真空吸入压;步骤三(s3),把步骤二(s2)中感应的真空吸入压值与所述设定的吸入压值进行比较,判断针121是否已插入皮肤;步骤四(s4),驱动注射机100的马达,进行施术通过针121注入药物;步骤五(s5),药物注入完成后,使马达电源开关关闭(off),停止吸入马达580,开放电磁阀570,解除吸入压,使针组装体120从皮肤离开。
41.作为所述步骤一(s1)的前步骤,进一步包括根据皮肤插入深度而设定针121的露出长度的步骤。针组装体120可以形成为螺杆型,以便能够调节针的露出长度。因此,通过调节针的露出长度,能够向皮肤中要注入药物的深度注入药物,从而能够有效进行施术。步骤一(s1)的药物注射模式在连续注入既定量药物的连续模式或每次少量地多次反复注入药物的间歇模式、认知吸入压值并进行注射的传感器模式中选择。另外,可以设定吸入压,根据皮肤的弹力程度及皮肤的厚度程度而较强或较弱地设定吸入压。而且,药物注入量可以根据施术部位及被施术者的状态等而设定。在所述步骤一(s1)可以进一步设定吸入马达580的开启关闭间隔。实现一次的药物注入后,针组装体120从皮肤离开,真空吸入压被解
除,而后吸入马达580再次运转,使针组装体120接触皮肤,感应真空吸入压后,把药物注入皮肤,停止吸入马达580,解除真空吸入压,反复这种运转,其中,可以设定所述吸入马达580运转、停止的时间间隔。即,根据施术者的熟练度,设定吸入马达580的开启关闭间隔,当是熟练者时,可以较短地设定开启关闭间隔,新手可以较长地设定开启关闭间隔,提高施术的便利性。
42.步骤二(s2)是在把持注射机100的状态下,使针121的针座122的前面贴紧皮肤后,产生真空吸入压,使皮肤被绷紧并贴紧针121的针座122前面,针121插入于皮肤。
43.步骤三(s3)判断皮肤吸附状态的吸入压,即,计算真空吸入压,判断针121是否贴紧皮肤及针是否插入于皮肤。如果针未插入于皮肤,则使针组装体120贴紧皮肤,以便针插入。在针121碰到皮肤的状态下产生真空吸入压,皮肤被绷紧,针121插入于皮肤。从空气导管520吸入的空气经由空气过滤器530,通过四向连接件550,流入吸入马达580,第三吸入管543及第五吸入管545处于切断状态,因而实现只向空气导管520及第一、第二吸入管541、542的吸入,实现真空状态。
44.步骤四(s4)驱动注射机100的马达,自动进行施术,使注射器的活塞前进,使得药物通过针121注入皮肤。吸入压传感器560感应如此通过空气导管520流入的真空吸入压,判断为针插入于皮肤,注射机100的马达进行驱动,药物通过针121注入皮肤。此时,根据最初设定的药物注入量,注入既定的药物量。
45.所述步骤五(s5)是注射完成后,使吸入马达580停止,开放电磁阀570,使吸入压被解除。
46.然后,移到另一施术位置,使吸入马达580运转,使电磁阀570封闭后,使针121贴紧皮肤,继续执行注射作业。
47.另一方面,也可以手动操作。如图5所示,操作脚踏开关900,注入药物。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注射:步骤一(s1),设定药物注射模式、吸入压及药物注入量中一种以上;步骤二(s2),使注射机100的针组装体120的前端接触皮肤,以皮肤堵塞针组装体120的前端,通过第一吸入管541产生吸入压,而在接触皮肤的针组装体120中形成真空吸入压;步骤三(s3),利用脚踏开关900,驱动注射机100的马达,进行施术将药物通过针121注入皮肤;步骤四(s4),药物注入完成后,使吸入马达580停止,开放电磁阀570,解除吸入压,使针组装体120从皮肤离开。
48.作为所述步骤一(s1)的前步骤,进一步包括根据皮肤插入深度而设定针121的露出长度的步骤。针组装体120可以形成为螺杆型,以便能够调节针的露出长度。因此,通过调节针的露出长度,能够向皮肤中要注入药物的深度注入药物,从而能够有效进行施术。步骤一(s1)的药物注射模式在连续注入既定量药物的连续模式或每次少量地多次反复注入药物的间歇模式中选择。另外,可以设定吸入压,根据皮肤的弹力程度及皮肤的厚度程度而较强或较弱地设定吸入压。而且,药物注入量可以根据施术目的及被施术者的状态而设定。所述步骤一(s1)可以追加设定吸入马达580的开启关闭间隔。实现一次的药物注入后,针组装体120从皮肤离开,真空吸入压被解除,而后吸入马达580再次运转,使针组装体120接触皮肤,感应真空吸入压后注入药物,停止吸入马达580,解除真空吸入压,反复这种运转,其中,可以设定所述吸入马达580运转、停止的时间间隔。即,根据施术者的熟练度,设定吸入马达580的开启关闭间隔,当是熟练者时,可以较短地设定开启关闭间隔,新手可以较长地设定
开启关闭间隔,提高施术的便利性。
49.所述步骤二(s2)是把注射机100的针组装体120的前端接触皮肤,通过第一吸入管541而发生吸入压,使在接触皮肤的针组装体120中形成真空吸入压的步骤。从空气导管520吸入的空气经由空气过滤器530,通过四向连接件550流入吸入马达580,第三吸入管543及第五吸入管545处于被切断的状态,因而实现只向空气导管520及第一、第二吸入管541、542的吸入,实现真空状态。
50.步骤三(s3)是施术者判断针121是否贴紧皮肤及针是否插入皮肤,利用脚踏开关900驱动注射机100的马达,施术使得药物通过针121注入皮肤的步骤。所述步骤三(s3)在连续模式和间歇模式中选择进行施术,连续模式是在使脚踏开关900持续开启时,使注射机100的马达根据药物注入设定间隔,反复进行开启关闭运转,使药物注入在既定时间期间连续,间歇模式是在开启脚踏开关900时,使注射机100的马达根据注入量设定间隔而运转一次,每次启动脚踏开关900时注入药物。连续模式和间歇模式可以根据施术部位及施术者的熟练度而选择性地使用,当需要密密地施术少量的药物时,以间歇模式施术较便利,当需要施术大量药物时,以连续模式施术较便利。
51.所述步骤四(s4)是完成既定药物量的注入后,使吸入马达580停止,解除真空吸入压,从而使针组装体120从皮肤离开。即,所述步骤四(s4)由使吸入马达580的马达电源关闭而解除吸入压的步骤、使电磁阀570开放的步骤构成,借助于电磁阀570的开放,外部空气流入至第一吸入管541及空气导管520、注射机100,真空吸入压解除,使得针组装体120从皮肤离开。
52.注射完成后,使脚踏开关900关闭,使吸入马达580停止,开放电磁阀570,使吸入压解除。
53.然后,移到另一施术位置后,使脚踏开关900开启,使吸入马达580运转,封闭电磁阀570后,使针121贴紧皮肤,继续执行注射作业。
54.另一方面,除药物之外,诸如水或体液的液体流入诸如空气导管520及吸入马达580的吸入路径时,为了将其排出而包括清洗步骤。清洗步骤以去除注射器的状态为前提,借助于吸入马达580的开启运转,使得通过针121而吸入的水经由第一吸入管541,通过四向连接件550而排出到排泄管580。
55.虽然本发明就所述言及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超出发明要旨与范畴的情况下,可以多样地修订及变形,这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认识的,这种变更及修订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56.工业实用性
57.本发明涉及使得注射装置可以感应真空吸入压并自动注射的注射装置,可以在医疗及美容领域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