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0994发布日期:2022-04-16 17:2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缝合针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缝合针。


背景技术:

2.在医生对病人的手术结束时,需要用缝合针对医生的伤口进行缝合。而现有缝合针由于结构原因很难将手术线穿入缝合针的针孔内,使用不方便,影响治疗效果。存在穿线比较困难,费时多,不利于手术的快速进行,为克服这一问题,部分技术将针孔设计为开口形状,在针孔处设置进线槽结构,但进线槽为直通结构,手术线容易滑出。
3.目前,专利号为cn200920027059.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术缝合针,包括针体和针孔,该针体上设置v形导线槽,v形导线槽一端与针孔连通,另一端为喇叭形开口。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医生进行穿线的过程中,由于针比较光滑,导致缝合线容易从缝合针上滑出,同时在进行缝合的时候,针口容易刮到病人的肉,给病人造成了痛苦,同时给医生的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缝合线从手术缝合针的针口中滑出的现象的发生,同时减少针口刮到病人伤口的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缝合针。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医用缝合针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医用缝合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呈弧形,所述针体的一端设置有针尖部,所述针体远离针尖部的一端设置有穿入部;
8.所述穿入部包括固定部、限制部、连接部和滑入部,所述固定部与针体背离针尖的一端连接,所述限制部与针体背离针尖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与固定部远离针体的一端固定连接;
9.所述滑入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位于固定部和限制部之间,所述连接部呈弧形,所述滑入部与限制部之间的间隙为滑入口,所述限制部与固定部之间的间隙以及滑入部与固定部之间的间隙为固定口,所述滑入口朝向针体圆心方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穿线的过程中,缝合线沿针体、限制部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与滑入部抵触,进入到滑入口中,并沿滑入部进入到固定口中,由于滑入口朝向针体圆心方向,缝合线可以顺着弧度划入到滑入口中,不容易脱离针体,同时在缝合过程中主要是固定部与病人的伤口相接触,限制部与滑入部不容易刮蹭到病人的肌肉组织,提高了缝合过程中的安全性。
11.可选的,所述限制部远离针体的位置朝向滑入部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部远离针体的一端对缝合线进行导向,方便缝合线滑入到滑入口中,同时不易剐蹭到病人的伤口。
13.可选的,所述固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滑入部的厚度。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伤口缝合的过程中缝合针不容易发生断裂。
15.可选的,所述滑入部具有弹性,在不进行穿线的情况下,所述滑入部与限制部相抵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入部与限制部抵触,从而使得缝合线不易从固定口滑出。
17.可选的,所述滑入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与限制部远离针体的一端平滑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入部和限制部不易刮到病人的伤口。
19.可选的,所述限制部与固定部之间的间隙为弧形。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缝合线滑入到固定口中。
21.可选的,:所述弧形的圆心位于滑入部与固定部之间的间隙中。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缝合线不易从限制部与固定部之间的间隙滑出。
23.可选的,所述限制部位于针体所在弧线的延长线内,所述滑入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位于针体所在弧线的延长线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体、限制部和滑入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位于同一弧线内,不易刮蹭到伤口,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5.可选的,所述限制部位于针体所在弧线的延长线内,所述针体所在弧线的延长线位于滑入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与固定部之间。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缝合线在滑动的过程中与滑入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接触,从而顺势滑入到滑入口中,方便进行穿线处理。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8.本发明通过设置了限制部、滑入部和固定部,在进行穿线的过程中,缝合线沿针体、限制部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与滑入部抵触,进入到滑入口中,并沿滑入部进入到固定口中,由于滑入口朝向针体圆心方向,缝合线可以顺着弧度划入到滑入口中,不容易脱离针体,同时在缝合过程中主要是固定部与病人的伤口相接触,限制部与滑入部不容易刮蹭到病人的肌肉组织,提高了缝合过程中的安全性;
29.本发明将针体所在弧线的延长线设置在滑入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与固定部之间,缝合线在滑动的过程中与滑入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接触,从而顺势滑入到滑入口中,方便进行穿线处理。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医用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医用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针体;2、针尖部;3、穿入部;31、固定部;32、限制部;33、连接部;34、滑入部;35、滑入口;36、固定口。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用缝合针的第一种实施例,医用缝合针,包括针体1,针体1呈弧形,针体1的一端设置有针尖部2,针体1远离针尖部2的一端设置有穿入部3;
35.穿入部3包括固定部31、限制部32、连接部33和滑入部34,固定部31与针体1背离针尖的一端连接,限制部32与针体1背离针尖的一端连接,连接部33与固定部31远离针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
36.滑入部34远离连接部33的一端位于固定部31和限制部32之间,连接部33呈弧形,滑入部34与限制部32之间的间隙为滑入口35,限制部32与固定部31之间的间隙和滑入部34与固定部31之间的间隙为固定口36,滑入口35朝向针体1圆心方向。
37.在进行穿线的过程中,缝合线沿针体1、限制部32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与滑入部34抵触,进入到滑入口35中,并沿滑入部34进入到固定口36中,由于滑入口35朝向针体1圆心方向,缝合线可以顺着弧度划入到滑入口35中,不容易脱离针体1,同时在缝合过程中主要是固定部31与病人的伤口相接触,限制部32与滑入部34不容易刮蹭到病人的肌肉组织,提高了缝合过程中的安全性。
38.限制部32远离针体1的位置朝向滑入部34设置。限制部32远离针体1的一端对缝合线进行导向,方便缝合线滑入到滑入口35中,同时不易剐蹭到病人的伤口。
39.固定部31的厚度大于滑入部34的厚度。在进行伤口缝合的过程中缝合针不容易发生断裂。
40.滑入部34具有弹性,在不进行穿线的情况下,滑入部34与限制部32相抵触。滑入部34与限制部32抵触,从而使得缝合线不易从固定口36滑出。
41.滑入部34远离连接部33的一端与限制部32远离针体1的一端平滑设置。滑入部34和限制部32不易刮到病人的伤口。
42.限制部32与固定部31之间的间隙为弧形。方便缝合线滑入到固定口36中。弧形的圆心位于滑入部34与固定部31之间的间隙中。缝合线不易从限制部32与固定部31之间的间隙滑出。
43.限制部32位于针体1所在弧线的延长线内,滑入部34靠近连接部33的一端位于针体1所在弧线的延长线内。针体1、限制部32和滑入部34靠近连接部33的一端位于同一弧线内,不易刮蹭到伤口,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4.工作原理:
45.在进行穿线的过程中,缝合线沿针体1、限制部32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与滑入部34抵触,进入到滑入口35中,并沿滑入部34进入到固定口36中,由于滑入口35朝向针体1圆心方向,缝合线可以顺着弧度划入到滑入口35中,不容易脱离针体1,同时在缝合过程中主要是固定部31与病人的伤口相接触,限制部32与滑入部34不容易刮蹭到病人的肌肉组织,提高了缝合过程中的安全性。
46.实施例2
4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限制部32位于针体1所在弧线的延长线内,针体1所在弧线的延长线位于滑入部34靠近连接部33的一端与固定部31之间。缝合线在滑动的过程中与滑入部34靠近连接部33的一端接触,从而顺势滑入到滑入口35中,方便进行
穿线处理。
48.工作原理:缝合线在滑动的过程中与滑入部34靠近连接部33的一端接触,从而顺势滑入到滑入口35中,方便进行穿线处理。
4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