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用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1581发布日期:2022-06-22 02:0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重症医学科用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用清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重症医学科用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


背景技术:

2.重症医学科主要提供重症监护,重症监护是指对收治的各类危重病患者,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其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以最大限度的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
3.然而,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和后续护理时,经常需要对病患气道进行清理通气,从而保证病患的正常自主呼吸,目前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结构单一,清理稳定性较差,同时人工操作对气道定点位置的清理效果较差,且不便于对失去意识的病患进行有效的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重症医学科用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其具有驱动承载结构与承载抬升结构,从而提高装置的使用适用性,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清理效果。
5.本发明提供了重症医学科用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具体包括:承载接板;
6.所述承载接板一侧安装有定位支座,同时定位支座两侧安装有装配支筒,且装配支筒侧面设置有装配承载结构,同时侧面设置有驱动承载结构,驱动承载结构包括有承载支筒,承载支筒设置于装配支筒侧面,装配承载结构还包括有定位支筒,定位支筒设置于装配支筒侧面,同时承载支筒与定位支筒侧面安装有承载抬升结构;承载侧座,所述承载侧座安装于承载接板一端;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安装于承载侧座侧面;驱动吸筒,所述驱动吸筒安装于承载侧座顶部一端。
7.可选地,承载接板还包括:
8.承载躺枕,承载躺枕安装于承载接板顶部;预设躺槽,预设躺槽贯穿开设于定位支座顶部;滑动载槽,滑动载槽贯穿开设于装配支筒两侧。
9.可选地,装配承载结构包括有:
10.承载侧凸,承载侧凸安装于装配支筒末端;滑动支柱,滑动支柱安装于滑动载槽内侧一端;承载螺柱,承载螺柱转动安装于滑动载槽内侧;安装螺块,安装螺块套设于滑动支柱与承载螺柱外侧;承载滑块,承载滑块安装于安装螺块侧面,同时承载滑块与承载支筒、定位支筒相对接。
11.可选地,驱动承载结构还包括有:
12.预设滑槽,预设滑槽开设于承载支筒侧面;承载滑轴,承载滑轴安装于预设滑槽内侧;预设开槽,预设开槽贯穿开设于定位支筒侧面;承载螺轴,承载螺轴转动安装于预设开槽内侧;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于承载支筒与定位支筒末端,同时驱动电机与承载螺轴传动连接。
13.可选地,承载抬升结构包括:
14.定位螺块,定位螺块套设于承载滑轴与承载螺轴外侧;侧立滑块,侧立滑块安装于定位螺块末端侧面;装配轴凸,装配轴凸安装于侧立滑块侧面;转动支柱,转动支柱转动安装于装配轴凸末端;承重转柱,承重转柱转动安装于转动支柱末端侧面;承重垫块,承重垫块安装于承重转柱侧面。
15.可选地,承载侧座包括有:
16.安装载槽,安装载槽开设于承载侧座侧面;定位载框,定位载框安装于承载侧座顶部;安装支座,安装支座安装于承载侧座顶部一端;收集载筒,收集载筒安装于安装载槽与定位载框之间;单向支管,单向支管安装于收集载筒顶部;控制阀门,控制阀门安装于单向支管末端;装配接凸,装配接凸安装于单向支管末端。
17.可选地,充气装置包括有:
18.输送接管,输送接管安装于充气装置顶部;对接支管,对接支管安装于输送接管末端;输送外管,输送外管安装于对接支管末端;收集内管,收集内管安装于输送外管内侧,同时收集内管与装配接凸相对接;收集接头,收集接头安装于输送外管与收集内管末端;通气开槽,通气开槽开设于收集接头外侧;膨胀气囊,膨胀气囊安装于收集接头外侧;封闭接凸,封闭接凸安装于收集接头与膨胀气囊末端。
19.可选地,驱动吸筒包括:
20.单向接管,单向接管安装于驱动吸筒一端,同时单向接管末端设置于收集载筒内侧;排气接管,排气接管安装于驱动吸筒一端侧面;抽取滑柱,抽取滑柱滑动设置于驱动吸筒内侧;驱动齿凸,驱动齿凸设置于抽取滑柱侧面;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于抽取滑柱外侧;承载轴凸,承载轴凸安装于安装支座侧面;传动齿柱,传动齿柱转动安装于承载轴凸内侧,同时传动齿柱与驱动齿凸相啮合;棘轮接轴,棘轮接轴转动安装于安装支座侧面,同时棘轮接轴与传动齿柱末端传动连接;往复电机,往复电机安装于安装支座侧面,同时往复电机与棘轮接轴传动连接。
21.有益效果
22.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重症医学科用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与传统装置相比,其在使用时适用性更高。
23.此外,通过预设躺槽能够对患者颈部进行定位承载,同时承载躺枕能够对患者头部进行稳定承载,转动承载螺柱能够带动安装螺块进行移动,进而对承载支筒与定位支筒进行位置调节,从而使承重垫块滑动垫入患者背部底侧,进而驱动电机能够带动承载螺轴进行转动,从而使两组定位螺块进行对向移动,从而带动转动支柱进行转动调节,进而配合承重转柱对承重垫块进行稳定抬升,从而对患者背部进行抬升,进而调节患者的气道顺应性,便于装置收集部件进入患者气道,进一步便于装置对失去意识的病患进行使用。
24.此外,通过装配接凸能够对输送外管进行定位装配,同时输送外管能够伸入气道患者气道,进而带动收集内管与收集接头伸入到合适的位置,且充气装置配合输送外管,能够对膨胀气囊进行充气膨胀定位,进而使收集接头稳定定位到气道合适的收集位置,进而往复电机能够带动棘轮接轴转动,进而使传动齿柱配合驱动齿凸,带动抽取滑柱配合驱动吸筒进行缓慢定速抽取,从而使单向接管配合单向支管,能够对收集内管与收集接头提供吸取力,从而对患者气道的异物进行稳定匀速的吸取,从而使收集内管将异物收集到收集载筒内侧,同时棘轮接轴配合复位弹簧,能够使抽取滑柱快速复位,以便于装置持续进行稳
定性吸取清理。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6.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27.在附图中:
28.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主视装配结构示意图;
29.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仰视装配结构示意图;
30.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接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31.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侧座主视结构示意图;
32.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侧座仰视结构示意图;
33.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外管装配结构示意图;
34.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列表
39.1、承载接板;
40.101、承载躺枕;102、定位支座;103、预设躺槽;104、装配支筒;105、滑动载槽;106、承载侧凸;1061、滑动支柱;1062、承载螺柱;1063、安装螺块;1064、承载滑块;107、承载支筒;1071、定位支筒;1072、预设滑槽;1073、承载滑轴;1074、预设开槽;1075、承载螺轴;1076、驱动电机;108、定位螺块;1081、侧立滑块;1082、装配轴凸;1083、转动支柱;1084、承重转柱;1085、承重垫块;
41.2、承载侧座;
42.201、安装载槽;202、定位载框;203、安装支座;204、收集载筒;205、单向支管;206、控制阀门;207、装配接凸;
43.3、充气装置;
44.301、输送接管;302、对接支管;303、输送外管;304、收集内管;305、收集接头;306、通气开槽;307、膨胀气囊;308、封闭接凸;
45.4、驱动吸筒;
46.401、单向接管;402、排气接管;403、抽取滑柱;404、驱动齿凸;405、复位弹簧;406、承载轴凸;407、传动齿柱;408、棘轮接轴;409、往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的含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48.实施例:请参考图1至图10:
49.本发明提出了重症医学科用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包括:承载接板1;
50.承载接板1一侧安装有定位支座102,同时定位支座102两侧安装有装配支筒104,且装配支筒104侧面设置有装配承载结构,同时侧面设置有驱动承载结构,驱动承载结构包括有承载支筒107,承载支筒107设置于装配支筒104侧面,装配承载结构还包括有定位支筒1071,定位支筒1071设置于装配支筒104侧面,同时承载支筒107与定位支筒1071侧面安装有承载抬升结构;承载侧座2,承载侧座2安装于承载接板1一端;充气装置3,充气装置3安装于承载侧座2侧面;驱动吸筒4,驱动吸筒4安装于承载侧座2顶部一端。
51.如图4、图6与图9、图10所示,承载侧座2包括有:
52.安装载槽201,安装载槽201开设于承载侧座2侧面;定位载框202,定位载框202安装于承载侧座2顶部;安装支座203,安装支座203安装于承载侧座2顶部一端;收集载筒204,收集载筒204安装于安装载槽201与定位载框202之间;单向支管205,单向支管205安装于收集载筒204顶部;控制阀门206,控制阀门206安装于单向支管205末端;装配接凸207,装配接凸207安装于单向支管205末端;充气装置3包括有:输送接管301,输送接管301安装于充气装置3顶部;对接支管302,对接支管302安装于输送接管301末端;输送外管303,输送外管303安装于对接支管302末端;收集内管304,收集内管304安装于输送外管303内侧,同时收集内管304与装配接凸207相对接;收集接头305,收集接头305安装于输送外管303与收集内管304末端;通气开槽306,通气开槽306开设于收集接头305外侧;膨胀气囊307,膨胀气囊307安装于收集接头305外侧;封闭接凸308,封闭接凸308安装于收集接头305与膨胀气囊307末端;驱动吸筒4包括:单向接管401,单向接管401安装于驱动吸筒4一端,同时单向接管401末端设置于收集载筒204内侧;排气接管402,排气接管402安装于驱动吸筒4一端侧面;抽取滑柱403,抽取滑柱403滑动设置于驱动吸筒4内侧;驱动齿凸404,驱动齿凸404设置于抽取滑柱403侧面;复位弹簧405,复位弹簧405套设于抽取滑柱403外侧;承载轴凸406,承载轴凸406安装于安装支座203侧面;传动齿柱407,传动齿柱407转动安装于承载轴凸406内侧,同时传动齿柱407与驱动齿凸404相啮合;棘轮接轴408,棘轮接轴408转动安装于安装支座203侧面,同时棘轮接轴408与传动齿柱407末端传动连接;往复电机409,往复电机409安装于安装支座203侧面,同时往复电机409与棘轮接轴408传动连接;通过装配接凸207能够对输送外管303进行定位装配,同时输送外管303能够伸入气道患者气道,进而带动收集内管304与收集接头305伸入到合适的位置,且充气装置3配合输送外管303,能够对膨胀气囊307进行充气膨胀定位,进而使收集接头305稳定定位到气道合适的收集位置,进而往复电机409能够带动棘轮接轴408转动,进而使传动齿柱407配合驱动齿凸404,带动抽取滑柱403配合驱动吸筒4进行缓慢定速抽取,从而使单向接管401配合单向支管205,能够对收集内管304与收集接头305提供吸取力,从而对患者气道的异物进行稳定匀速的吸取,从而使收集内管304将异物收集到收集载筒204内侧,同时棘轮接轴408配合复位弹簧405,能够使抽取滑柱403快速复位,以便于装置持续进行稳定性吸取清理。
53.如图1与图7、图8所示,承载接板1还包括:
54.承载躺枕101,承载躺枕101安装于承载接板1顶部;预设躺槽103,预设躺槽103贯穿开设于定位支座102顶部;滑动载槽105,滑动载槽105贯穿开设于装配支筒104两侧;装配承载结构包括有:承载侧凸106,承载侧凸106安装于装配支筒104末端;滑动支柱1061,滑动支柱1061安装于滑动载槽105内侧一端;承载螺柱1062,承载螺柱1062转动安装于滑动载槽
105内侧;安装螺块1063,安装螺块1063套设于滑动支柱1061与承载螺柱1062外侧;承载滑块1064,承载滑块1064安装于安装螺块1063侧面,同时承载滑块1064与承载支筒107、定位支筒1071相对接;驱动承载结构还包括有:预设滑槽1072,预设滑槽1072开设于承载支筒107侧面;承载滑轴1073,承载滑轴1073安装于预设滑槽1072内侧;预设开槽1074,预设开槽1074贯穿开设于定位支筒1071侧面;承载螺轴1075,承载螺轴1075转动安装于预设开槽1074内侧;驱动电机1076,驱动电机1076安装于承载支筒107与定位支筒1071末端,同时驱动电机1076与承载螺轴1075传动连接;承载抬升结构包括:定位螺块108,定位螺块108套设于承载滑轴1073与承载螺轴1075外侧;侧立滑块1081,侧立滑块1081安装于定位螺块108末端侧面;装配轴凸1082,装配轴凸1082安装于侧立滑块1081侧面;转动支柱1083,转动支柱1083转动安装于装配轴凸1082末端;承重转柱1084,承重转柱1084转动安装于转动支柱1083末端侧面;承重垫块1085,承重垫块1085安装于承重转柱1084侧面;通过预设躺槽103能够对患者颈部进行定位承载,同时承载躺枕101能够对患者头部进行稳定承载,转动承载螺柱1062能够带动安装螺块1063进行移动,进而对承载支筒107与定位支筒1071进行位置调节,从而使承重垫块1085滑动垫入患者背部底侧,进而驱动电机1076能够带动承载螺轴1075进行转动,从而使两组定位螺块108进行对向移动,从而带动转动支柱1083进行转动调节,进而配合承重转柱1084对承重垫块1085进行稳定抬升,从而对患者背部进行抬升,进而调节患者的气道顺应性,便于装置收集部件进入患者气道,进一步便于装置对失去意识的病患进行使用。
55.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发明中,通过预设躺槽103对患者颈部进行定位承载,同时承载躺枕101对患者头部进行稳定承载,转动承载螺柱1062带动安装螺块1063进行移动,进而对承载支筒107与定位支筒1071进行位置调节,从而使承重垫块1085滑动垫入患者背部底侧,进而驱动电机1076能够带动承载螺轴1075进行转动,从而使两组定位螺块108进行对向移动,从而带动转动支柱1083进行转动调节,进而配合承重转柱1084对承重垫块1085进行稳定抬升,从而对患者背部进行抬升,进而调节患者的气道顺应性,装配接凸207对输送外管303进行定位装配,同时输送外管303伸入气道患者气道,进而带动收集内管304与收集接头305伸入到合适的位置,且充气装置3配合输送外管303,对膨胀气囊307进行充气膨胀定位,进而使收集接头305稳定定位到气道合适的收集位置,进而往复电机409带动棘轮接轴408转动,进而使传动齿柱407配合驱动齿凸404,带动抽取滑柱403配合驱动吸筒4进行缓慢定速抽取,从而使单向接管401配合单向支管205,对收集内管304与收集接头305提供吸取力,从而对患者气道的异物进行稳定匀速的吸取,从而使收集内管304将异物收集到收集载筒204内侧,同时棘轮接轴408配合复位弹簧405,使抽取滑柱403快速复位,使装置持续进行稳定性吸取清理。
56.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在描述各个构件的位置及其之间的配合关系等时,通常会以一个/一对构件举例而言,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样的位置、配合关系等,同样适用于其他构件/其他成对的构件。
57.以上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