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式步行辅助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57165发布日期:2022-07-13 12:0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被动式步行辅助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步行康复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动式步行辅助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由于脑卒中和脊髓损伤等疾病原因,使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而如果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得不到及时步行训练的话,将加速这些患者精神和肉体的进一步老化,导致卧床不起,这不仅是本人的痛苦,还要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
3.大多数脊柱损伤下肢障碍患者,上肢健全,下肢全瘫,下肢由于长期缺乏训练引起肢体肌肉萎缩,为了防止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进一步肌肉萎缩,通常会在恢复期给予康复训练,采用助行器,辅助脊柱损伤下肢障碍患者或行走不便的人在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的一种步行器具。使用助行器可以保证使用者身体平衡,缓解疼痛,通过训练改善步态。
4.目前大多数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都是由看护人员搀扶行走,或者在看护下使用简易步行车等装置进行步行训练。这种训练方式一方面会给看护人员造成较大负担;另一方面,这种训练方式能够达到的训练效果相当有限,并不利于患者行走功能的恢复。因此有人想出办法,在使用普通步行训练装置时,使用布带缠住患者小腿处,并延伸一条带子,由患者家属或医务工作者进行反复牵拉,辅助患者进行步行恢复训练。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对人力消耗太大,力度大小、迈步幅度不好控制,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操作方式不雅观,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等。
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被动式步行辅助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被动式步行辅助康复训练装置,该装置移动车架安装若干万向轮,能够随患者运动而向各个移动;移动车架上固定安装上身支撑架,用于支撑上身重量,减少腿部压力,方便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辅助患者站立,防止摔倒;助步器能够交替对患者小腿进行牵拉,辅助患者完成迈步动作;牵拉具有多档调节,能够适应不同康复程度的患者;把手上设置开关,一键启停,方便安全;承托板上表面安装软垫,避免患者上肢压伤或造成不适。
7.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被动式步行辅助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移动车架、上身支撑架和助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架主体为u形杆,u形杆上安装若干万向轮;移动车架两侧固定连接上身支撑架的支撑杆,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承托板;上身支撑架前侧设置有助步器,助步器下端通过直形连接杆固定连接移动车架,助步器后侧通过曲形连接杆固定连接至上身支撑架。
8.进一步的,所述u形杆采用高强度的硬质材料,所述万向轮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垂直于u形杆所在平面,支撑杆为伸缩杆,侧壁设置若干弹
簧销,可进行多种高度调节;所述支撑杆在移动车架两侧各有两根,共四根。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上端与承托板连接处、支撑杆下端与移动车架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
11.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板呈u形,承托板左右两侧前端均固定连接一根把手,承托板左右两端上表面安装软垫,承托板前段上表面设置有按键;所述把手向前侧倾斜倾斜角为5-10
°
,把手上安装开关。
12.进一步的,所述助步器内部设置有双头的减速电机,减速电机两侧的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转盘,转盘边缘铰连接助步带,助步带另一端固定连接绑定装置;所述两个转盘上铰连接助步带的位置相差180
°

13.进一步的,所述助步器内设置控制单元,电位器、按键、开关、供电模块电连接至控制单元,减速电机电连接至电位器。
14.进一步的,所述绑定装置主体呈半圆筒状,两侧设置有绑带,绑带的连接方式为魔术贴、插扣、纽扣、绳结其中的一种;所述助步带为抗拉性良好、弹性差的布带。
1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式步行辅助康复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16.(1)使用时,医务工作者或家属将患者扶至该装置的u形框内站立,患者上肢小臂放置在承托板两端的软垫上,手握住两侧的手柄;
17.(2)将助步器的两个绑定装置依次绑定在患者小腿处;
18.(3)患者按下手柄上的开关,减速电机开始转动,带动转盘向前、向上牵拉助步带,带动患者迈步;
19.(4)通过承托板前段的按键,能进行不同速度的多档调节。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被动式步行辅助康复训练装置,该装置移动车架安装若干万向轮,能够随患者运动而向各个移动;移动车架上固定安装上身支撑架,用于支撑上身重量,减少腿部压力,方便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辅助患者站立,防止摔倒;助步器能够交替对患者小腿进行牵拉,辅助患者完成迈步动作;牵拉具有多档调节,能够适应不同康复程度的患者;把手上设置开关,一键启停,方便安全;承托板上表面安装软垫,避免患者上肢压伤或造成不适;本设计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对患者下肢康复训练具有巨大助益。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正视图;
25.图3是本发明侧视图;
26.图4是本发明俯视图;
27.图5是本发明助步带处局部视图;
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9.1、移动车架;13、直形连接杆;101、u形杆;102、万向轮;2、上身支撑架;23、曲形连接杆;201、支撑杆;202、承托板;203、把手;204、按键;3、助步器;301、转盘;302、助步带;303、绑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1
32.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一种被动式步行辅助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移动车架1、上身支撑架2和助步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架1主体为u形杆101,u形杆101上安装若干万向轮102;移动车架1两侧固定连接上身支撑架2的支撑杆201,支撑杆201上端固定连接承托板202;上身支撑架2前侧设置有助步器3,助步器3下端通过直形连接杆13固定连接移动车架1,助步器3后侧通过曲形连接杆23固定连接至上身支撑架2。
33.所述u形杆101采用高强度的硬质材料,能够承受患者体重而不变形,所述万向轮102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提高稳定性,避免侧翻。
34.所述支撑杆201垂直于u形杆101所在平面,支撑杆201为伸缩杆,侧壁设置若干弹簧销,可进行多种高度调节;所述支撑杆201在移动车架1两侧各有两根,共四根。
35.所述支撑杆201上端与承托板202连接处、支撑杆201下端与移动车架1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稳定性,避免变形。
36.所述承托板202呈u形,承托板202左右两侧前端均固定连接一根把手203,承托板202左右两端上表面安装软垫,避免压伤,增加患者舒适度,承托板202前段上表面设置有按键204,调节助步器3的频率;所述把手203向前侧倾斜倾斜角为5-10
°
,更便于握持发力,把手203上安装开关,一键控制装置启停,方便快捷安全。
37.所述助步器3内部设置有双头的减速电机,减速电机两侧的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转盘301,转盘301边缘铰连接助步带302,助步带302另一端固定连接绑定装置;所述两个转盘301上铰连接助步带302的位置相差180
°
,两腿交替迈步,还原真实迈步情况,更加利于养成正确的步行习惯。
38.所述助步器3内设置控制单元,电位器、按键204、开关、供电模块电连接至控制单元,减速电机电连接至电位器。
39.所述绑定装置主体呈半圆筒状,两侧设置有绑带,绑带的连接方式为魔术贴、插扣、纽扣、绳结其中的一种;所述助步带302为抗拉性良好、弹性差的布带,可以采用尼龙布带。
40.实施例2
41.使用方法:使用时,医务工作者或家属将患者扶至该装置的u形框内站立,患者上肢小臂放置在承托板202两端的软垫上,手握住两侧的手柄;将助步器3的两个绑定装置依次绑定在患者小腿处;患者按下手柄上的开关,减速电机开始转动,带动转盘301向前、向上
牵拉助步带302,带动患者迈步;通过承托板202前段的按键204,能进行不同速度的多档调节。
42.实施例3
43.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被动式步行辅助康复训练装置,该装置移动车架1安装若干万向轮102,能够随患者运动而向各个移动;移动车架1上固定安装上身支撑架2,用于支撑上身重量,减少腿部压力,方便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辅助患者站立,防止摔倒;助步器3能够交替对患者小腿进行牵拉,辅助患者完成迈步动作;牵拉具有多档调节,能够适应不同康复程度的患者;把手203上设置开关,一键启停,方便安全;承托板202上表面安装软垫,避免患者上肢压伤或造成不适;本设计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对患者下肢康复训练具有巨大助益。
4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5.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