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3557发布日期:2022-06-25 05:54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
[0003]
现有技术cn215386934u公开了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给药瓶,给药瓶贯穿且固定连接有出药管,给药瓶内部设有活塞板,活塞板远离出药管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贯穿于给药瓶,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活塞杆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周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固定连接于给药瓶远离出药管一侧,齿条啮合有齿轮,齿轮固定连接有连接轴周侧,连接轴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固定连接于连接管,连接轴设有控制组件;通过活塞板的移动将药液挤出与耳鼻喉接触,完成药液供给,但存在:药液不易直接吸收,后续容易滴出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侧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壁上固定有支板,所述支板的端部通过扭簧转轴转动安装有供药罐,所述供药罐的外壁与弧形槽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供药罐的下侧壁开设有排液口,所述箱体内设有过滤罐,所述过滤罐内转动设置有过滤柱,所述过滤柱上设置有两个滤芯,所述过滤罐的上侧壁与弧形槽之间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过滤罐的下侧壁设有排液管,所述箱体内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端部固定有软管,所述软管的端部固定有雾化头。
[0007]
优选地,所述箱体内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高度有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的边缘延伸至弧形槽内并与供药罐的外壁相接触,所述过滤罐的外壁滑动插设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右端套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过滤罐的外壁以及滑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板的上侧壁设有与不完全齿轮相啮合的锯齿一,所述过滤柱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齿环,所述滑板的内侧壁设有与齿环相啮合的锯齿二。
[0008]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与过滤罐的下侧壁之间连接有反冲管,所述过滤罐的上侧壁固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呈倾斜设置,所述箱体内放置有位于排料管端部下侧的收集槽。
[0009]
优选地,所述软管远离箱体的一端外壁套设有气囊垫。
[0010]
优选地,所述排液管与进气管的连接处安装有单向阀。
[0011]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的外壁上固定有位于压缩机进气端外侧的抗菌棉滤网。
[0012]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下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箱体的外壁固定嵌设有马达,所述
马达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槽内的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均配合套设有滚珠滑块,所述滚珠滑块的下侧壁转动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下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下侧壁安装有多个滚轮。
[0013]
优选地,所述排液管与反冲管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滤芯之间的距离大小相等。
[0014]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的优点在于:
[0015]
1、电机带动不完全齿轮转动至与供药罐接触时,通过摩擦力带动供药罐转动,使排液口与进液管相对,此时供药罐内的药液通过进液管排出至过滤罐内与滤芯相接触,进行药液的过滤后从排液管排出至进气管内,压缩机生成的压缩气体进入至进气管内,冲击药液从雾化头处气化喷出;
[0016]
2、不完全齿轮转离供药罐后,不完全齿轮转动至与滑板上锯齿一啮合,通过滑板的移动以及锯齿二与齿环的啮合带动过滤柱转动,使对药液进行过滤的滤芯转至位于反冲管的上侧,此时进气管内的部分压缩气体通过反冲管往上流动,将滤芯内的杂质从上端冲出,实现滤芯的清理,保证滤芯持续工作的能力;
[0017]
3、启动马达带动双向丝杆转动,通过滚珠滑块与双向丝杆的配合实现两个滚珠滑块同时往内侧移动,连杆将横板往下推动,使滚轮与地面接触,即可通过滚珠的转动进行箱体的移动;
[0018]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不完全齿轮间歇与供药罐的接触实现供药罐的间歇转动,实现排液口间歇与进液管的连通,实现药液的间歇排出,并通过压缩气体使药液雾化喷出,保证了药物与组织的充分接触,间歇微量的药液雾化喷出,保证了吸收效果,不会造成药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中过滤柱与滑板连接处的俯视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中供药罐的仰视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中压缩机的侧视图。
[0023]
图中:1箱体、2支板、3供药罐、4弧形槽、5过滤罐、6抗菌棉滤网、7进气管、8软管、9压缩机、10过滤柱、11反冲管、12滑板、13伸缩弹簧、14电机、15不完全齿轮、16排料管、17收集槽、18单向阀、19气囊垫、20滤芯、21双向丝杆、22滚珠滑块、23连杆、24横板、25滚轮、26马达、27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6]
参照图1-4,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上侧壁开设有弧形槽
4,弧形槽4的内壁上固定有支板2,支板2的端部通过扭簧转轴转动安装有供药罐3,供药罐3的外壁与弧形槽4的内壁密封接触,供药罐3的下侧壁开设有排液口27,箱体1内设有过滤罐5,过滤罐5内转动设置有过滤柱10,过滤柱10上设置有两个滤芯20,过滤罐5的上侧壁与弧形槽4之间连接有进液管,过滤罐5的下侧壁设有排液管,箱体1内设有压缩机9,压缩机9的外壁上固定有位于压缩机9进气端外侧的抗菌棉滤网6,通过抗菌棉滤网6对进入压缩机9的气体进行过滤,压缩机9的输出端连接有进气管7,排液管与进气管7的连接处安装有单向阀18,设置单向阀18避免气流进入至供药罐3内,进气管7的端部固定有软管8,软管8的端部固定有雾化头,正常状态下排液口27与进液管处于错开状态,电机14带动不完全齿轮15转动至与供药罐3接触时,通过摩擦力带动供药罐3转动,使排液口27与进液管相对,此时供药罐3内的药液通过进液管排出至过滤罐5内与滤芯20相接触,进行药液的过滤后从排液管排出至进气管7内,压缩机9生成的压缩气体进入至进气管7内,冲击药液从雾化头处气化喷出。
[0027]
软管8远离箱体1的一端外壁套设有气囊垫19,进行给药时,将软管8的端部插入耳、鼻中,通过气化的药液喷出能实现药液与组织的充分接触,不存在滴漏、后续漏出的问题,设置气囊垫19能保证与耳、鼻等组织的充分接触,避免气体逸出,当软管8插入咽喉处气囊垫19可拆卸下来。
[0028]
箱体1内固定有电机14,电机14的驱动端高度有不完全齿轮15,不完全齿轮15的边缘延伸至弧形槽4内并与供药罐3的外壁相接触,过滤罐5的外壁滑动插设有滑板12,滑板12的右端套设有伸缩弹簧13,伸缩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过滤罐5的外壁以及滑板12的外壁固定连接,滑板12的上侧壁设有与不完全齿轮15相啮合的锯齿一,过滤柱10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齿环,滑板12的内侧壁设有与齿环相啮合的锯齿二,进气管7与过滤罐5的下侧壁之间连接有反冲管11,排液管与反冲管11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滤芯20之间的距离大小相等,两个滤芯20分别与排液管和反冲管11相对应设置,过滤罐5的上侧壁固定有排料管16,排料管16呈倾斜设置,不完全齿轮15转离供药罐3后,不完全齿轮15转动至与滑板12上锯齿一啮合,通过滑板12的移动以及锯齿二与齿环的啮合带动过滤柱10转动,使对药液进行过滤的滤芯20转至位于反冲管11的上侧,此时进气管7内的部分压缩气体通过反冲管11往上流动,将滤芯20内的杂质从上端冲出,并进入至排料管16内,并沿着排料管16的内壁往下滑动至收集槽17内进行收集,当不完全齿轮15转离滑板12时,在伸缩弹簧13的反向弹力下滑板12回移,过滤柱10回转,清理干净的滤芯20重复回转至进液管的下侧,保证了持续对药液过滤的效果。
[0029]
箱体1内放置有位于排料管16端部下侧的收集槽17,箱体1的下侧壁开设有安装槽,箱体1的外壁固定嵌设有马达26,马达26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槽内的双向丝杆21,双向丝杆21的两端均配合套设有滚珠滑块22,滚珠滑块22的下侧壁转动连接有连杆23,两个连杆23的下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横板24,横板24的下侧壁安装有多个滚轮25,进行箱体1的移动时,往上稍提起箱体1,启动马达26带动双向丝杆21转动,通过滚珠滑块22与双向丝杆21的配合实现两个滚珠滑块22同时往内侧移动,连杆23将横板24往下推动,使滚轮25与地面接触,即可通过滚轮25的转动进行箱体1的移动,移动结束后即可通过马达26带动双向丝杆21反向转动使横板24上移,滚轮25收回至安装槽内,保证了箱体1的稳定。
[0030]
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