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视网膜术后康复床。
背景技术:2.视网膜视部常简称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人眼的视网膜分为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当两层组织之间有液体进入并积聚时,神经上皮层离开原来的解剖位置,即为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落是一种严重的眼底病,一经发生严重影响视力,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和眼球萎缩等严重后果。
3.在视网膜脱落手术中由于需要在玻璃体中注入气体或硅油使其顶压视网膜,气体和硅油的密度均小于玻璃体密度,因此气体或硅油会漂浮于玻璃体上方并向上顶压视网膜,从而可实现视网膜的贴伏复位,这也导致术后一段时间患者需要始终保持面向下伏的姿势,即使睡觉时也需要保持面部朝下;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会要求患者采用头枕胳膊的传统趴坐姿势进行睡眠休息,而这种睡姿会使患者的颈椎和腰椎过度屈曲,很容易导致脊椎变形,颈腰部肌肉劳损,引发脊椎疾病,此外传统趴坐的睡姿还会影响呼吸循环、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人醒后出现头昏、眼花、耳鸣、肢体麻木等症状;并且患者的胳膊和臀部会长时间受到较大压力的压迫,导致受压部位的血管腔变窄甚至消失,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的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甚至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等不可逆的压力性损伤,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视网膜术后康复床。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网膜术后康复床,能够使患者的面部始终朝向下方,并且避免患者出现局部软组织的压力性损伤,还能变换卧姿使患者身体得到活动。
5.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视网膜术后康复床,其特征在于:底座可放置于地面上为康复床提供稳定的支撑,两个支板下端与底座上侧固定连接;第一床板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板上端,第一气囊组固定安装于第一床板上侧,第一电磁阀组固定安装于第一床板左端下侧并与第一气囊组中的长条气囊对应接通;第四气囊组固定安装于第一床板的上侧前端,第四电磁阀组固定安装于第一床板的前端下侧并通过气管组与第四气囊组中的扇形气囊对应接通;第一气囊组和第四气囊组分别用于支撑患者的胸部和面部;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分别转动安装于第一床板下方两侧,第五气囊组和第六气囊组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上侧,第五电磁阀组和第六电磁阀组分别安装于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下侧并与第五气囊组和第六气囊组中的长条气囊对应接通;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可使患者的双臂得到适当活动,同时也方便患者双手递送食物和水;第二床板前端与第一床板后端转动连接,第二气囊组固定安装于第二床板上侧,第二电磁阀组固定安装于第二床板左端下侧,第二电磁阀组中的电磁阀均对应与第二气囊组中的长条气囊接通;第二气囊组可用于支撑患者腹部和髋部;第三床板前端与第二床板后端转动连接,第三气囊组固定安装于第三床板
上侧,第三电磁阀组固定安装于第三床板左端下侧,第三电磁阀组中的电磁阀均对应与第三气囊组中的长条气囊接通;第三气囊组可用于支撑患者腿部;上述气囊组均可对患者进行主动压力缓解,从而避免患者的局部身体软组织由于长时间静压导致的压力性损伤;
6.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各自的数量均为两个并安装于三个床板下侧,使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构成四连杆结构,第二床板、第三床板、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构成四连杆结构,从而使康复床在俯卧和趴卧姿态变化时,第三床板可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电缸尾端与第一床板转动连接,其顶端与第二床板下侧转动连接,电缸在工作范围内可进行任意长度的伸缩和定位,从而可使第三床板在任意高度悬停,使患者采用不同的趴卧姿势。
7.作为优选,第一气囊组由八个长条气囊纵向排列构成,第二气囊组由八个长条气囊纵向排列构成,第三气囊组由十个长条气囊纵向排列构成,第四气囊组由十二个扇形气囊圆周排列组成,第五气囊组由五个长条气囊纵向排列构成,第六气囊组由五个长条气囊纵向排列构成,第一电磁阀组由八个电磁阀构成,第二电磁阀组由八个电磁阀组成,第三电磁阀组由十个电磁阀组成,第四电磁阀组由十二个电磁阀组成,第五电磁阀组由五个电磁阀组成,第六电磁阀组由五个电磁阀组成。
8.作为优选,第一床板前端设有贯通的椭圆孔,第四气囊组中心位置的一个椭圆孔与第一床板前端的椭圆孔尺寸相同并上下对应。
9.作为优选,各个气囊组中的气囊内部均设有单独的密闭气室,可独立进行充放气操作。
10.作为优选,各个气囊组中的气囊外层均附着有柔软的硅胶材质,使患者具有良好的接触体验。
11.作为优选,气管组安装于第一床板前端内部。
12.作为优选,主动压力缓解即为气囊组内的各个长条气囊或扇形气囊可对患者身体进行有规律的交替支撑,从而避免患者局部软组织长时间静压的情况出现。
13.作为优选,当康复床处于台阶姿态时,第二气囊组最后端的一个长条气囊会适当降低内部气压,从而该长条气囊可挤压变形,防止第三气囊组前端与第二气囊组后端的干涉损坏。
14.作为优选,第一气囊组上侧为内凹的圆弧面,第二气囊组中前端四个长条气囊的上侧设有一个内凹的圆弧面,后端四个长条气囊的上侧设有两个平行的内凹圆弧面,第三气囊组上侧设有两个平行的内凹圆弧面。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①
各个气囊组的气压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从而调节各个气囊组的支撑硬度,以调整各个气囊组对患者身体的包覆和支撑面积,使支撑力分布更加均匀,增加患者的俯卧舒适度;
②
康复床可使患者在俯卧和趴卧之间自由变换,也可根据患者需要在控制系统中制定变换规则,使康复床进行周期性的姿态变化,从而可使患者周期性地变化俯卧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导致的肌肉酸痛和身体僵硬,能够有效地实现活动筋骨,促进循环的作用;
③
各个气囊组中的气囊均由一个电磁阀进行单独控制,当患者俯卧于康复床上后,各个气囊组中的气囊便会对患者进行主动压力缓解,各气囊组中的主动压力缓解动作可同时进行,从而可避免患者的局部身体软组织由于长时间静压导致的压力性损伤;
④
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均可左右摆动,使患者的双臂得到适当活动,同时
也可使双手为患者递送食物和水,方便患者俯卧时的生活;
⑤
采用了两个四连杆结构进行传动,使第二床板在翻转时,第三床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从而仅通过一个电缸作为驱动单元便可实现康复床在平整床面和台阶床面之间的变化和定位,原理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⑥
可将各个气囊中充入的介质由空气换成纯净水,纯净水具有获取容易、无毒无害、比热容高的特点;从而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可将纯净水介质降温至体感温度以下后充入各个气囊组中,吸收患者的热量,降低患者体内的燥热,使其感觉凉爽,平衡患者的内分泌,为术后恢复创造一个平稳的体内环境;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可将纯净水介质加热到体感温度以上后充入各个气囊组中,为患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热量,促进患者身体的内循环并增强免疫力,也能使患者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趴卧姿态)。
17.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俯卧姿态)。
18.图3为本发明的右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第一床板前端的局部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第一床板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1底座、1.1支板、2第三床板、2.1第五耳、3第二床板、3.1第三耳、3.2第四耳、4第一床板、4.1第一耳、4.2第二耳、4.3第一连接柱、4.4第二连接柱、5第一臂板、6第五电磁阀组、7第五气囊组、8第四电磁阀组、9第四气囊组、10第一气囊组、11第二气囊组、12第三气囊组、13第六气囊组、14第二臂板、15第六电磁阀组、16第一电磁阀组、17第二电磁阀组、18第三电磁阀组、19第三连杆、20第二连杆、21第一连杆、22电缸、23气管组。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23.如图1所示,视网膜术后康复床,主要包括底座1、第三床板2、第二床板3、第一床板4、第一臂板5、第五电磁阀组6、第五气囊组7、第四电磁阀组8、第四气囊组9、第一气囊组10、第二气囊组11、第三气囊组12、第六气囊组13、第二臂板14、第六电磁阀组15、第一电磁阀组16、第二电磁阀组17、第三电磁阀组18、第三连杆19、第二连杆20、第一连杆21、电缸22、气管组23,其中底座1可稳定放置于地面,两个支板1.1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侧前端并通过四个三角筋板加强连接;所述的第一床板4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板1.1上端并通过螺钉实现紧固连接。
24.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床板4为前窄后宽的板状结构,其前端竖向设有贯通的椭圆孔,椭圆孔可供患者俯卧时放置面部便于呼吸和交流,第一床板4前端下侧横向排列设有十二个电磁阀安装槽,第一床板4的左端下侧纵向排列设有八个电磁阀安装槽,第一床板4的下侧中间位置设有第一耳4.1,第一耳4.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柱4.4和第一连接柱4.3,第一连接柱4.3和第二连接柱4.4的结构相同均为竖向设置的圆柱结构,第一连接柱4.3和第二连接柱4.4的位置关于第一床板4的纵向中间面对称,第一床板4下侧后端设有两个第二耳4.2,两个第二耳4.2的位置关于第一床板4的纵向中间面对称。
25.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气囊组10固定安装于第一床板4上侧,第一气囊组10由八个长条气囊纵向排列构成,每个长条气囊内部都设有单独的气室,每个长条气囊外层均附着有柔软的硅胶材质,第一气囊组10上侧为内凹的圆弧面,可对患者胸部提供更加贴合的支撑;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组16由八个电磁阀组成,第一电磁阀组16中的八个电磁阀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床板4左端下侧的电磁阀安装槽中,并且第一电磁阀组16中的每个电磁阀均对应与第一气囊组10中的一个长条气囊接通,并能控制对应长条气囊的充气和放气。
26.所述的第四气囊组9固定安装于第一床板4上侧前端,第四气囊组9由十二个扇形气囊圆周排列组成,每个扇形气囊内部都设有单独的气室,每个扇形气囊外层均附着有柔软的硅胶材质,第四气囊组9中心位置设有一个椭圆孔,该椭圆孔与第一床板4前端的椭圆孔尺寸相同并上下对应,第四气囊组9可为患者面部提供舒适的支撑以减轻患者的脖颈压力;所述的第四电磁阀组8由十二个电磁阀组成,第四电磁阀组8中的十二个电磁阀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床板4前端下侧的十二个电磁阀安装槽中,并且第四电磁阀组8中的每个电磁阀均通过气管组23中的一个气管与第四气囊组9中对应的一个扇形气囊接通,并能控制对应扇形气囊的充气和放气,气管组23设置于第一床板4前端内部。
27.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臂板5后端安装于第一连接柱4.3下端并构成转动副,第一臂板5右端下侧纵向设有五个电磁阀安装槽;所述的第五气囊组7固定安装于第一臂板5上侧,第五气囊组7由五个长条气囊纵向排列构成,每个长条气囊内部都设有单独的气室,每个长条气囊外层均附着有柔软的硅胶材质,第五气囊组7上侧为内凹的圆弧面,患者俯卧时可对其右臂提供支撑;所述的第五电磁阀组6由五个电磁阀组成,第五电磁阀组6中的五个电磁阀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臂板5右端下侧的电磁阀安装槽中,并且第五电磁阀组6中的每个电磁阀均对应与第五气囊组7中的一个长条气囊接通,并能控制对应长条气囊的充气和放气;第一臂板5可左右摆动,使患者的右臂得到适当活动,同时也可使右臂为患者递送食物和水,方便患者俯卧时的生活。
28.所述的第二臂板14后端安装于第二连接柱4.4下端并构成转动副,第二臂板14左端下侧纵向设有五个电磁阀安装槽;所述的第六气囊组13固定安装于第二臂板14上侧,第六气囊组13由五个长条气囊纵向排列构成,每个长条气囊内部都设有单独的气室,每个长条气囊外层均附着有柔软的硅胶材质,第六气囊组13上侧为内凹的圆弧面,患者俯卧时可对其左臂提供支撑;所述的第六电磁阀组15由五个电磁阀组成,第六电磁阀组15中的五个电磁阀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二臂板14左端下侧的电磁阀安装槽中,并且第六电磁阀组15中的每个电磁阀均对应与第六气囊组13中的一个长条气囊接通,并能控制对应长条气囊的充气和放气;第二臂板14可左右摆动,使患者的左臂得到适当活动,同时也可使左臂为患者递送食物和水,方便患者俯卧时的生活。
29.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第二床板3为板状结构,其前端与第一床板4后端转动连接,第二床板3的左端下侧纵向排列设有八个电磁阀安装槽,第二床板3下侧前端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三耳3.1,第二床板3下侧后端设有两个第四耳3.2,两个第四耳3.2的位置关于第二床板3的纵向中间面对称;所述的第二气囊组11固定安装于第二床板3上侧,第二气囊组11由八个长条气囊纵向排列构成,每个长条气囊内部都设有单独的气室,每个长条气囊外层均附着有柔软的硅胶材质,第二气囊组11中前端四个长条气囊的上侧设有一个内凹的圆弧面,可对患者腹部提供贴合的支撑,第二气囊组11中后端四个长条气囊的上侧设有两个
平行的内凹圆弧面,可对患者双腿提供贴合的支撑;所述的第二电磁阀组17由八个电磁阀组成,第二电磁阀组17中的八个电磁阀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二床板3的左端下侧的电磁阀安装槽中,并且第二电磁阀组17中的每个电磁阀均对应与第二气囊组11中的一个长条气囊接通,并能控制对应长条气囊的充气和放气。
30.所述的第三床板2为板状结构,其左端下侧纵向排列设有十个电磁阀安装槽,第三床板2前端与第二床板3后端转动连接,第三床板2下侧前端设有两个第五耳2.1,两个第五耳2.1的位置关于第三床板2的纵向中间面对称;所述的第三气囊组12固定安装于第三床板2上侧,第三气囊组12由十个长条气囊纵向排列构成,每个长条气囊内部都设有单独的气室,每个长条气囊外层均附着有柔软的硅胶材质,第三气囊组12上侧设有两个平行的内凹圆弧面,可对患者双腿提供贴合的支撑;所述的第三电磁阀组18由十个电磁阀组成,第三电磁阀组18中的十个电磁阀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三床板2左端下侧的十个电磁阀安装槽中,并且第三电磁阀组18中的每个电磁阀均对应与第三气囊组12中的一个长条气囊接通,并能控制对应长条气囊的充气和放气。
31.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0、第三连杆19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杆21的前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耳4.2转动连接,两个第二连杆20的上端分别与两个第四耳3.2转动连接,两个第一连杆21的后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杆20的前端转动连接,从而第一床板4、第二床板3、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0构成四连杆结构;两个第三连杆19的后端分别与两个第五耳2.1转动连接,两个第三连杆19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杆20的后端转动连接,从而第二床板3、第三床板2、第二连杆20、第三连杆19构成四连杆结构;所述电缸22的尾端与第一耳4.1转动连接,电缸22的顶端与第三耳3.1转动连接。
32.当电缸22伸长时,第二床板3可顺时针转动直至与第一床板4构成一个水平平面,在此过程中,在第一连杆21的拉动作用下,第二连杆20会随第二床板3上升但不会随第二床板3转动,从而在第三连杆19的支撑作用下,第三床板2会保持水平的姿态向上移动直至与第二床板3、第一床板4构成一个平整的床面,平整的床面可供患者舒适地俯卧;反之,当电缸22收缩时,第二床板3可逆时针转动直至与第一床板4构成垂直状态,也即是第二床板3变化为竖直状态,在此过程中,在第一连杆21的支撑作用下,第二连杆20会随第二床板3下降但不会随第二床板3转动,从而在第三连杆19的支撑作用下,第三床板2会始终保持水平的姿态向下移动直至与第一床板4构成台阶姿态,台阶形的床面可供患者趴卧,电缸22在工作范围内可进行任意长度的伸缩和定位,从而可使第三床板2在任意高度悬停,也可使患者采用不同的趴卧姿势。
33.实施例一:第一气囊组10、第二气囊组11、第三气囊组12、第四气囊组9、第五气囊组7、第六气囊组13中气囊的气压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从而调节各个气囊组的支撑硬度,调整各个气囊组对患者身体的包覆和支撑面积,使支撑力分布更加均匀,增加患者的俯卧舒适度。
34.实施例二:所述康复床可使患者在俯卧和趴卧之间自由变换,也可根据患者需要在控制系统中制定变换规则,使康复床进行周期性的姿态变化,从而可使患者周期性地变化俯卧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导致的肌肉酸痛和身体僵硬,能够有效地实现活动筋骨,促进循环的作用。
35.实施例三:各个气囊组中的气囊均由一个电磁阀进行单独控制;当患者俯卧于康
复床上后,各个气囊组中的气囊便会对患者进行主动压力缓解:以第一气囊组10为例,前端第一个长条气囊处于泄气状态,使其上侧面解除与患者身体的接触支撑,而第一气囊组10中的其他长条气囊处于充气状态,并可对患者身体提供支撑,此状态持续30s后,前端第一个长条气囊充气与患者身体接触并提供支撑,前端第二个气囊泄气并解除与患者身体的接触支撑,此状态再持续30s后,前端第三个气囊执行上述规律动作,直至第一气囊组10中最后一个长条气囊完成上述规律动作后,前端的第一个长条气囊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循环,直至患者离开康复床;第二气囊组11、第三气囊组12、第五气囊组7、第六气囊组13中长条气囊的动作规律与上述规律相同;第四气囊组9中扇形气囊的动作规律与第一气囊组10中长条气囊的动作规律相似,第四气囊组9中十二个扇形气囊进行圆周循环动作;各个气囊组中的主动压力缓解动作可同时进行,从而可避免患者的局部身体软组织由于长时间静压导致的压力性损伤。
36.实施例四:当康复床处于台阶姿态时,第二气囊组11最后端的一个长条气囊会适当降低内部气压,从而该长条气囊可挤压变形,防止第三气囊组12前端与第二气囊组11后端的干涉损坏。
37.实施例五:也可将各个气囊中充入的介质由空气换成纯净水,纯净水具有获取容易、无毒无害、比热容高的特点,从而可将纯净水介质加热到合适温度后充入各个气囊组中,为患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热量,促进患者身体的内循环,也能使患者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38.也可将各个气囊中充入的介质由空气换成纯净水,纯净水具有获取容易、无毒无害、比热容高的特点;从而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可将纯净水介质降温至体感温度以下后充入各个气囊组中,吸收患者的热量,降低患者体内的燥热,使其感觉凉爽,平稳患者的内分泌,为术后恢复创造一个温和的体内环境;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可将纯净水介质加热到体感温度以上后充入各个气囊组中,为患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热量,促进患者身体的内循环并增强免疫力,也能使患者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