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静脉拔管后的止血装置

文档序号:30332363发布日期:2022-06-08 05:5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静脉拔管后的止血装置

1.本发明涉及止血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时,需要使用血细胞分离机;由于患者肘正中静脉的充盈度较高,且管径较大,因此能够人眼直观的找到;操作时,主要是将针头插入肘正中静脉内,通过针头将患者的血液引出后进行透析或置换;完成透析或置换工作后,将针头拔除,患者的体表会有穿刺点,需要对其进行止血;传统的止血方式是使用棉签、棉球或敷贴通过患者的手部按压穿刺点进行止血,由于该穿刺点的孔径大于平常抽血留下的穿刺点孔径,因此需要按压时间为半小时;采用这种止血方式,会较长时间限制患者手部的使用,不便于患者处理其他事情。
3.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13156177u公开了静脉港拔针后专用止血装置,包括透明贴膜和顶压止血件,透明贴膜的中部开设有通孔,透明贴膜的下表面设置有圆形的藻酸钙层和粘胶层,藻酸钙层和通孔同轴线设置,透明贴膜上还设置有标记窗;综上所述,该专利利用透明贴膜和顶压止血件的组合对拔针后出血部位进行加压,藻酸钙层止血效果更好,可以计算加压的时间和压力,标记窗记录拔针的时间等信息,使用效果好。
4.采用上述专利的止血方式在保证按压止血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解放患者的手部;但实际完成透析或置换之后,拔除针头,患者的体表和肘正中静脉上均会有穿刺点;并且,由于肘正中静脉的充盈度较高,管径较大,因此藻酸钙层按压穿刺点前会挤压肘正中静脉发生一定偏移,使得肘正中静脉上的穿刺点与患者体表的穿刺点相错,导致藻酸钙层只能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穿刺点上,而不能作用于肘正中静脉上的穿刺点上,造成止血效果不佳,甚至还会有继续出血的情况;另外,通过一处藻酸钙层较长时间按压在穿刺点上,使得作用力较为集中,会导致穿刺点周围出现血肿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大静脉拔管后的止血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穿刺点的止血效果不佳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静脉拔管后的止血装置,包括敷贴,还包括面板,面板上设有通孔,通孔内滑动连接有若干滑块,且滑块的底部与面板的底部齐平,滑块的底部设有底槽,滑块上设有穿过底槽并用于按压敷贴的按压组件;面板的底部设有用于与敷贴粘接的粘连层,且粘连层上设有薄膜;还包括用于夹持在患者肘正中静脉处的夹持件和对滑块滑动产生阻力的摩擦阻力部,面板设置于夹持件上。
7.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8.1、本方案通过夹持件将面板固定在患者的肘正中静脉处,敷贴的底部沿肘正中静脉的长度方向与肘正中静脉处的表皮粘贴在一起,使得敷贴覆盖穿刺点;由于肘正中静脉的充盈度较高,管径较大,因此肘正中静脉会挤压敷贴向上凸起,使得肘正中静脉位于底槽
内,即通过底槽能够对肘正中静脉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肘正中静脉左右发生偏移,使得肘正中静脉上的穿刺点与患者体表的穿刺点始终保证相通;再通过按压组件按压敷贴,利用敷贴对穿刺点进行止血;相较于现有技术对穿刺点的止血方式,本方案能够避免肘正中静脉上的穿刺点与患者体表的穿刺点相错,使得止血效果更佳。
9.2、本方案通过人力推动滑块在通孔内滑动,使得多个滑块沿肘正中静脉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弹性块沿肘正中静脉的长度方向同时作用于肘正中静脉上,一方面能够加强对敷贴的限位效果,进而加强止血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分散作用力,避免导致血肿。
10.3、本方案中滑块滑动期间,通过摩擦阻力部对滑块的滑动会起到摩擦阻力,进而阻碍滑块自主滑动,只能通过人力推动滑块才能运动,即避免在对穿刺点止血期间滑块自主发生滑动,保证了止血效果。
11.进一步,摩擦阻力部包括两个橡胶层和固接在滑块两侧的侧块;通孔的两侧设有侧槽,两个橡胶层固接在侧槽的两侧,且两个橡胶层之间形成滑槽,侧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12.通过上述设置,滑块滑动期间,滑块会与橡胶层产生摩擦阻力,进而阻碍滑块自主滑动,只能通过人力推动滑块才能运动,即避免在对穿刺点止血期间滑块自主发生滑动。
13.进一步,按压组件包括第一螺纹杆和弹性块,第一螺纹杆与滑块螺纹连接,弹性块固接在第一螺纹杆的底部。
14.通过上述设置,转动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带动弹性块向下移动,使得弹性块通过敷贴挤压肘正中静脉上的穿刺点,以此实现止血。
15.进一步,底槽呈弧状。
16.通过上述设置,弧状的底槽与肘正中静脉形状更匹配,限位效果更佳。
17.进一步,夹持件包括两个夹持臂,两个夹持臂转动连接,且两个夹持臂之间设有扭簧。
18.通过上述设置,带动两个夹持臂的右端相向运动,使得两个夹持臂的左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且扭簧形变;此时带动两个夹持臂的左端向患者的肘正中静脉方向移动,使得两个夹持臂的左端分别位于患者肘正中静脉的上下位置,再释放对两个夹持臂右端的作用力,使得两个夹持臂的左端在扭簧的作用下相向运动并夹持在肘正中静脉位置。
19.进一步,面板固接在夹持臂上。
20.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面板沿肘正中静脉的长度方向带动敷贴与肘正中静脉处的表皮粘贴在一起。
21.进一步,面板上设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二螺纹杆与夹持臂螺纹连接。
22.通过上述设置,根据肘正中静脉长度方向的倾斜度调整面板的位置,具体是:转动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带动面板转动,当面板转动至位于肘正中静脉的长度方向正上方时,第二螺纹杆停止转动,即面板停止转动。
23.使得敷贴的底部沿肘正中静脉处的长度方向与肘正中静脉处的表皮粘贴在一起,进而保证敷贴覆盖穿刺点和肘正中静脉,还能保证多个弹性块能够沿肘正中静脉处的长度方向作用于肘正中静脉上,即保证止血效果和避免血肿。
24.进一步,夹持臂上设有柔性层。
25.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柔性层代替夹持臂直接与人体接触,能够减弱人体的不适感。
26.进一步,一个夹持臂上设有伸缩带,另一个夹持臂与伸缩带可拆卸连接。
27.通过上述设置,针对比较肥胖的患者,两个夹持臂的左端间距较大,为加强两个夹持臂夹持在肘正中静脉位置的夹持效果,拉动伸缩带与另一个夹持臂连接,使得伸缩带覆盖两个夹持臂左端的缝隙,且伸缩带能够避免两个夹持臂的左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能够对两个夹持臂起到限位效果,进而加强两个夹持臂夹持在肘正中静脉位置的夹持效果,也提高了止血的稳定性。
28.进一步,伸缩带上设有刺面魔术贴,远离伸缩带的夹持臂上设有用于与刺面魔术贴连接的绒面魔术贴。
29.通过上述设置,针对比较肥胖的患者,两个夹持臂的左端间距较大,为加强两个夹持臂夹持在肘正中静脉位置的夹持效果,拉动伸缩带让刺面魔术贴与绒面魔术贴连接,以此实现伸缩带与另一个夹持臂连接。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一种大静脉拔管后的止血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31.图2为图1中面板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32.图3为本发明一种大静脉拔管后的止血装置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敷贴10、面板20、滑块21、底槽211、粘连层22、第一螺纹杆23、弹性块24、橡胶层25、侧块26、夹持臂30、绒面魔术贴31、伸缩带32、刺面魔术贴33、第二螺纹杆40。
35.实施例一
36.基本如附图1和幅图2所示:一种大静脉拔管后的止血装置,包括敷贴10,还包括面板20,面板20上开有通孔,通孔内滑动连接有若干滑块21,且滑块21的底部与面板20的底部齐平,滑块21的底部开有底槽211,底槽211呈弧状,滑块21上还设置有穿过底槽211并用于按压敷贴10的按压组件;面板20的底部固接有用于与敷贴10粘接的粘连层22,且粘连层22上设有薄膜;还包括用于夹持在患者肘正中静脉处的夹持件和对滑块21滑动产生阻力的摩擦阻力部,面板20设置于夹持件上。
37.按压组件包括第一螺纹杆23和弹性块24,第一螺纹杆23与滑块21螺纹连接,弹性块24固接在第一螺纹杆23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弹性块24为橡胶块;弹性块24位于底槽211内。
38.摩擦阻力部包括两个橡胶层25和固接在滑块21两侧的侧块26;通孔的两侧开有侧槽,两个橡胶层25固接在侧槽的上下两侧,且两个橡胶层25之间形成滑槽,滑槽的高度与侧块26的厚度相同,侧块26与滑槽滑动连接;通过橡胶层25与侧块26的摩擦力能够对滑块21的滑动起到阻力,进而降低滑块21自动滑动的概率。
39.夹持件包括两个夹持臂30,且两个夹持臂30交叉设置;两个夹持臂30转动连接,且两个夹持臂30之间固接有扭簧;两个夹持臂30夹持在肘正中静脉位置时,位于上方的夹持臂30中部开有辅助槽,面板20固接在辅助槽上;并且,位于上方的夹持臂30两侧均固接有绒面魔术贴31,位于下方的夹持臂30两侧均固接有伸缩带32,伸缩带32上固接有用于绒面魔
术贴31连接的刺面魔术贴33。
4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1.本实施例中,敷贴10选用市面上常见的一次性敷贴10。
42.使用时,撕掉粘连层22上的薄膜,面板20的底部通过粘连层22与敷贴10的顶部连接,使得敷贴10位于通孔的正下方,再撕掉敷贴10底部的薄膜;患者拔出针头后,带动两个夹持臂30的右端相向运动,使得两个夹持臂30的左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且扭簧形变;此时带动两个夹持臂30的左端向患者的肘正中静脉方向移动,使得两个夹持臂30的左端分别位于患者肘正中静脉的上下位置,再释放对两个夹持臂30右端的作用力,使得两个夹持臂30的左端在扭簧的作用下相向运动并夹持在肘正中静脉位置。
43.当两个夹持臂30夹持在肘正中静脉位置时,敷贴10的底部沿肘正中静脉的长度方向与肘正中静脉处的表皮粘贴在一起,使得敷贴10覆盖穿刺点;由于肘正中静脉的充盈度较高,管径较大,因此肘正中静脉会挤压敷贴10向上凸起,使得肘正中静脉位于底槽211内,即通过底槽211能够对肘正中静脉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肘正中静脉左右发生偏移,使得肘正中静脉上的穿刺点与患者体表的穿刺点始终保证相通。
44.推动多个滑块21滑动至穿刺点附近,再转动第一螺纹杆23,第一螺纹杆23带动弹性块24向下移动,使得弹性块24通过敷贴10挤压肘正中静脉上的穿刺点,以此实现止血;并且,多个弹性块24沿肘正中静脉的长度方向同时作用于肘正中静脉上,一方面能够加强对敷贴10的限位效果,进而加强止血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分散作用力,避免导致血肿。
45.滑块21滑动期间,滑块21会与橡胶层25产生摩擦阻力,进而阻碍滑块21自主滑动,只能通过人力推动滑块21才能运动,即避免在对穿刺点止血期间滑块21自主发生滑动。
46.针对比较肥胖的患者,两个夹持臂30的左端间距较大,为加强两个夹持臂30夹持在肘正中静脉位置的夹持效果,拉动伸缩带32让刺面魔术贴33与绒面魔术贴31连接,使得伸缩带32覆盖两个夹持臂30左端的缝隙,且伸缩带32能够避免两个夹持臂30的左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能够对两个夹持臂30起到限位效果,进而加强两个夹持臂30夹持在肘正中静脉位置的夹持效果,也提高了止血的稳定性。
47.本实施例中,夹持臂30上固接有柔性层,柔性层为布料;通过柔性层代替夹持臂30直接与人体接触,能够减弱人体的不适感。
48.实施例二
49.基本如附图3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面板20上固接有第二螺纹杆40,且第二螺纹杆40与夹持臂30螺纹连接;面板20位于辅助槽内,且辅助槽的面积大于面板20的面积,使得面板20能够在辅助槽内转动。
5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51.根据肘正中静脉长度方向的倾斜度调整面板20的位置,具体是:转动第二螺纹杆40,第二螺纹杆40带动面板20转动,当面板20转动至位于肘正中静脉的长度方向正上方时,第二螺纹杆40停止转动,即面板20停止转动。
52.使得敷贴10的底部沿肘正中静脉处的长度方向与肘正中静脉处的表皮粘贴在一起,进而保证敷贴10覆盖穿刺点和肘正中静脉,还能保证多个弹性块24能够沿肘正中静脉处的长度方向作用于肘正中静脉上,即保证止血效果和避免血肿。
5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
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