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库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53868发布日期:2022-06-18 02:4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库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血库智能调度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库智能调度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物联网技术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并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等功能;
3.血液由血细胞成分和血浆两大部分组成,是医疗临床输血的来源,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血浆则包括百种以上各具特有生物学功能的血浆蛋白成分,在医疗急救及某些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血液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医院来说,通过血站直接供血就显得费时费力,成本高昂、甚至耽误使用;同时,在进行血液调度的过程无法保证血液的可靠性,且不能够将偏远区域设定的中心血站进行合格管理,无法保证中心血站的运转稳定,以至于影响血液调度的效率;
5.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而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库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将各个偏远区域对应中心血站进行血液盘点,判定各个偏远区域的血液需求量,以至于能够保证中心血站内存储血液可以适用于当前偏远区域,防止偏远区域需要用血时无法准确供给,容易耽误患者的治疗,同时造成中心血站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为血液调度提供便利,防止偏远区域的血液调度效率低下;对各个偏远区域的血液存储进行分析,判断血液存储过程中制冷是否合格,防止在存储过程中制冷效果不合格导致血液质量受到影响,导致中心血站内的存储血液质量不合格,从而降低了中心血站的存储效率,影响到对应偏远区域的用血质量;通过用户质量的保证能够提高了血液调度的高效性,防止出现调度血液无法正常使用,导致调度效率降低的现象。
7.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8.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库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包括智能血库终端,智能血库终端连接有:
9.区域血液盘点模块,用于将各个偏远区域对应中心血站进行血液盘点,根据血液盘点获取到各个偏远区域的血型存储类型,且各个偏远区域对应中心血站根据血型存储类型进行血库构建;
10.区域血液制冷模块,用于对各个偏远区域的血液存储进行分析,在血库构建过程中,将采集血液存储进行监测,通过监测分析生成血液存储风险信号或者血液存储安全信号,并在血液存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血库构建;
11.报警模块,用于将存储血液进行安全防护,确保血库构建完成后,血库内存储血液的安全性,同时生成可视化预警信号和虚拟化预警信号并将可视化预警信号和虚拟化预警信号对应发送至可视化预警模块和虚拟化预警模块。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报警模块连接有:
13.可视化预警模块,用于对存储血液的存放区域进行可视化监测,通过可视化监测获取到风险核查信号和监管正常信号,智能血库终端在获取到风险核查信号后,将对应存储血液的存放区域进行风险核查;
14.虚拟化预警模块,用于将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进行安全防护,将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获取到数据风险信号和数据安全信号,智能血库终端在获取到数据风险信号后,将对应存储血液进行数据核查;其中,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包括存储血液的存储时刻、库位号以及对应宿主的身体指标参数。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区域血液盘点模块的运行过程如下:
16.将各个偏远区域设置标号i,i为大于1的自然数,采集到各个偏远区域内居民的血型类型,同时采集到对应偏远区域内对应血型类型的居民人数,并将其与居民人数阈值进行比较:
17.若对应偏远区域内对应血型类型的居民人数超过居民人数阈值,则将对应血型类型标记为多需血型;若对应偏远区域内对应血型类型的居民人数未超过居民人数阈值,则将对应血型类型标记为少需血型;
18.同时将获取的多需血型与少需血型类型标记为对应偏远区域的需求类型,将需求类型与行业内输血血型类型进行比较:
19.若需求类型与行业内输血血型类型存在不一致,则将对应不一致的血型类型作为当前偏远区域的应急血型,并将对应应急血型与对应偏远区域的多需血型与少需血型一同作为当前偏远区域的存储类型;若需求类型与行业内输血血型类型不存在不一致,则将当前多需血型和少需血型作为当前偏远区域中心血站的存储类型;偏远区域完成血型存储类型确定后,将确定后的存储类型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区域血液制冷模块的运行过程如下:
21.在对应偏远区域完成血液采集后进行存储时,获取到当前完成采集的血液周边环境的温度值与设定的血液存储温度值的差值,并将其标记为面临降温值;在将完成采集的血液完成存储时,获取到当前储存血液在完成存储后血液的温度降低速度,并将其标记为面临温降速度;
22.将实时存储血液的面临降温值与面临温降速度分别与面临降温值阈值以及面临温降速度阈值进行比较:若实时存储血液的面临降温值超过面临降温值阈值,或者实时存储血液的面临温降速度超过面临温降速度阈值,则判定区域血液制冷存在风险,生成血液存储风险信号并将血液存储风险信号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智能血库终端接收到血液存储风险信号后,将血液实时制冷进行控制,将实时制冷温度根据实时环境温度进行分步调节,即在血液质量未受温度影响的前提下,将血液存储时降温的跨度值以及速度进行控制;
23.若实时存储血液的面临降温值未超过面临降温值阈值,且实时存储血液的面临温降速度未超过面临温降速度阈值,则判定区域血液制冷不存在风险,生成血液存储安全信号并将血液存储安全信号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
2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视化预警模块的运行过程如下:
25.将存储血液区域标记为风险监管区域,采集到实时行人处于风险监管区域内的最大时长以及实时行人进入风险监管区域的间隔时长,并将其分别与最大时长阈值和间隔时长阈值进行比较:
26.若实时行人处于风险监管区域内的最大时长超过最大时长阈值,或者实时行人进入风险监管区域的间隔时长未超过间隔时长阈值,则判定当前风险监管区域存在风险,生成风险核查信号并将风险核查信号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智能血库终端接收到风险核查信号后,将风险核查信号生成时间段进行分析,判断对应时间段内进入风险监管区域的实时行人是否为医护人员,且对应时间段内是否存在医护人员的调血任务,若进入风险监管区域的实时行人不为医护人员,且对应时间段内不存在医护人员的调血任务,则将当前血库进行全面核查;反之将当前风险解除;
27.若实时行人处于风险监管区域内的最大时长未超过最大时长阈值,且实时行人进入风险监管区域的间隔时长超过间隔时长阈值,则判定当前风险监管区域不存在风险,生成监管正常信号并将监管正常信号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虚拟化预警模块的运行过程如下:
29.采集到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进行更改的次数以及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浏览终端对应ip地址的种类数量,并将其分别与更改次数阈值和种类数量阈值进行比较:
30.若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进行更改的次数超过更改次数阈值,或者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浏览终端对应ip地址的种类数量超过种类数量阈值,则判定当前存储血液的虚拟化监管不合格,生成数据风险信号并将数据风险信号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智能血库终端接收到数据风险信号后,将当前中心血站的调血任务进行暂停,并将中心血站内存储血液进行数据核查,同时将调血任务对应的存储血液进行优先核查;
31.若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进行更改的次数未超过更改次数阈值,且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浏览终端对应ip地址的种类数量未超过种类数量阈值,则判定当前存储血液的虚拟化监管合格,生成数据安全信号并将数据安全信号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3.1、本发明中,将各个偏远区域对应中心血站进行血液盘点,判定各个偏远区域的血液需求量,以至于能够保证中心血站内存储血液可以适用于当前偏远区域,防止偏远区域需要用血时无法准确供给,容易耽误患者的治疗,同时造成中心血站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为血液调度提供便利,防止偏远区域的血液调度效率低下;对各个偏远区域的血液存储进行分析,判断血液存储过程中制冷是否合格,防止在存储过程中制冷效果不合格导致血液质量受到影响,导致中心血站内的存储血液质量不合格,从而降低了中心血站的存储效率,影响到对应偏远区域的用血质量;通过用户质量的保证能够提高了血液调度的高效性,防止出现调度血液无法正常使用,导致调度效率降低的现象;
34.2、本发明中,通过可视化预警和虚拟化预警全方位进行当前存储血液的安全性能防护,提高了血液存储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使用血液的可靠性;并在可视化预警和虚拟化预警存在异常时,进行血库管控,增强了中心血站的安全性能,同时能够降低了调度血液的异常风险,从而提高了血液调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3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36.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等,以及“外在使能”的,例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并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和/或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和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高效、节能、安全和环保的管、控和营的一体化;
39.本系统能够解决偏远区域的医院取血供血问题,中心血站在偏远区域的较大医院或机构,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控制管理的智能化,无人值守的小型血库,中心血站的供血车根据小型血库的库存情况,定期补充或更换血液制品,方便医院快速取血用血,以便更好地满足医院治病救人,同时能够将中心血站进行合格管理,提高了中心血站的运转稳定性;
40.请参阅图1所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库智能调度管理系统;
41.智能血库终端用于对中心血站进行设定和管理,提高了中心血站的运行效率,通过区域血液盘点模块将各个偏远区域对应中心血站进行血液盘点,判定各个偏远区域的血液需求量,以至于能够保证中心血站内存储血液可以适用于当前偏远区域,防止偏远区域需要用血时无法准确供给,容易耽误患者的治疗,同时造成中心血站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42.将各个偏远区域设置标号i,i为大于1的自然数,采集到各个偏远区域内居民的血型类型,并将对应偏远区域的血型类型进行分析,采集到对应偏远区域内对应血型类型的居民人数,并将对应偏远区域内对应血型类型的居民人数与居民人数阈值进行比较:
43.若对应偏远区域内对应血型类型的居民人数超过居民人数阈值,则将对应血型类型标记为多需血型;若对应偏远区域内对应血型类型的居民人数未超过居民人数阈值,则将对应血型类型标记为少需血型;
44.同时将多需血型与少需血型对应血型类型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多需血型与少需血型类型标记为对应偏远区域的需求类型,将需求类型与行业内输血血型类型进行比较:若需求类型与行业内输血血型类型存在不一致,则将对应不一致的血型类型作为当前偏远区域的应急血型,并将对应应急血型与对应偏远区域的多需血型与少需血型一同作为当前偏远区域的存储类型;若需求类型与行业内输血血型类型不存在不一致,则将当前多需血型和少需血型作为当前偏远区域中心血站的存储类型;其中,行业内输血血型类型表示为现有技术中医院进行输血的血型,如:a型、b型以及o型等血型;
45.偏远区域完成血型存储类型确定后,将确定后的存储类型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
46.智能血库终端接收到各个偏远区域的血型存储类型后,针对血型存储类型进行血库构建,在血库构建过程中,通过区域血液制冷模块对各个偏远区域的血液存储进行分析,判断血液存储过程中制冷是否合格,防止在存储过程中制冷效果不合格导致血液质量受到影响,导致中心血站内的存储血液质量不合格,从而降低了中心血站的存储效率,影响到对应偏远区域的用血质量;
47.在对应偏远区域完成血液采集后进行存储时,获取到当前完成采集的血液周边环境的温度值与设定的血液存储温度值的差值,并将当前完成采集的血液周边环境的温度值与设定的血液存储温度值的差值标记为面临降温值;在将完成采集的血液完成存储时,获取到当前储存血液在完成存储后血液的温度降低速度,并将当前储存血液在完成存储后血液的温度降低速度标记为面临温降速度;
48.将实时存储血液的面临降温值与面临温降速度分别与面临降温值阈值以及面临温降速度阈值进行比较:
49.若实时存储血液的面临降温值超过面临降温值阈值,或者实时存储血液的面临温降速度超过面临温降速度阈值,则判定区域血液制冷存在风险,生成血液存储风险信号并将血液存储风险信号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智能血库终端接收到血液存储风险信号后,将血液实时制冷进行控制,将实时制冷温度根据实时环境温度进行分步调节,即在血液质量未受温度影响的前提下,将血液存储时降温的跨度值以及速度进行控制;
50.若实时存储血液的面临降温值未超过面临降温值阈值,且实时存储血液的面临温降速度未超过面临温降速度阈值,则判定区域血液制冷不存在风险,生成血液存储安全信号并将血液存储安全信号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
51.智能血库终端在接收到血液存储安全后将血液进行存储;随后通过报警模块将存储血液进行安全防护,生成可视化预警信号和虚拟化预警信号并将可视化预警信号和虚拟化预警信号对应发送至可视化预警模块和虚拟化预警模块;通过可视化预警和虚拟化预警全方位进行当前存储血液的安全性能防护,提高了血液存储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使用血液的可靠性;
52.可视化预警模块接收到可视化预警信号后,将存储血液区域标记为风险监管区域,采集到实时行人处于风险监管区域内的最大时长以及实时行人进入风险监管区域的间隔时长,并将实时行人处于风险监管区域内的最大时长以及实时行人进入风险监管区域的间隔时长分别与最大时长阈值和间隔时长阈值进行比较:
53.若实时行人处于风险监管区域内的最大时长超过最大时长阈值,或者实时行人进入风险监管区域的间隔时长未超过间隔时长阈值,则判定当前风险监管区域存在风险,生成风险核查信号并将风险核查信号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智能血库终端接收到风险核查信号后,将风险核查信号生成时间段进行分析,判断对应时间段内进入风险监管区域的实时行人是否为医护人员,且对应时间段内是否存在医护人员的调血任务,若进入风险监管区域的实时行人不为医护人员,且对应时间段内不存在医护人员的调血任务,则将当前血库进行全面核查;反之将当前风险解除;
54.若实时行人处于风险监管区域内的最大时长未超过最大时长阈值,且实时行人进入风险监管区域的间隔时长超过间隔时长阈值,则判定当前风险监管区域不存在风险,生
成监管正常信号并将监管正常信号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
55.虚拟化预警模块接收到虚拟化预警信号后,将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进行安全防护,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包括存储血液的存储时刻、库位号以及对应宿主的身体指标参数;
56.采集到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进行更改的次数以及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浏览终端对应ip地址的种类数量,并将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进行更改的次数以及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浏览终端对应ip地址的种类数量分别与更改次数阈值和种类数量阈值进行比较:
57.若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进行更改的次数超过更改次数阈值,或者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浏览终端对应ip地址的种类数量超过种类数量阈值,则判定当前存储血液的虚拟化监管不合格,生成数据风险信号并将数据风险信号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智能血库终端接收到数据风险信号后,将当前中心血站的调血任务进行暂停,并将中心血站内存储血液进行数据核查,同时将调血任务对应的存储血液进行优先核查;存储数据更改表示为存储血液的时刻、存储时长以及库位号等数据被更改;
58.若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进行更改的次数未超过更改次数阈值,且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浏览终端对应ip地址的种类数量未超过种类数量阈值,则判定当前存储血液的虚拟化监管合格,生成数据安全信号并将数据安全信号发送至智能血库终端。
59.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区域血液盘点模块将各个偏远区域对应中心血站进行血液盘点,根据血液盘点获取到各个偏远区域的血型存储类型,且各个偏远区域对应中心血站根据血型存储类型进行血库构建;通过区域血液制冷模块对各个偏远区域的血液存储进行分析,在血库构建过程中,将采集血液存储进行监测,通过监测分析生成血液存储风险信号或者血液存储安全信号,并在血液存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血库构建;通过报警模块将存储血液进行安全防护,确保血库构建完成后,血库内存储血液的安全性,同时生成可视化预警信号和虚拟化预警信号并将可视化预警信号和虚拟化预警信号对应发送至可视化预警模块和虚拟化预警模块;通过可视化预警模块对存储血液的存放区域进行可视化监测,通过可视化监测获取到风险核查信号和监管正常信号,智能血库终端在获取到风险核查信号后,将对应存储血液的存放区域进行风险核查;通过虚拟化预警模块将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进行安全防护,将存储血液的存储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获取到数据风险信号和数据安全信号,智能血库终端在获取到数据风险信号后,将对应存储血液进行数据核查。
60.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