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脉闭塞病变用可调节抽吸双球囊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31520发布日期:2022-08-13 06:0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冠脉闭塞病变用可调节抽吸双球囊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冠脉闭塞病变用可调节抽吸双球囊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timi0级血流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病变,cto病变被称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在冠脉cto手术时,cto导丝进入假腔,术者易误认为是真腔,用球囊扩张了血管假腔,或正向造影剂注入了假腔,造成血管壁撕裂,血液进入,假腔增大,造成血液由真腔流入假腔,形成血肿,血肿不断扩大,cto导丝很难透过血肿回到真腔,但现有针对这一问题所使用的装置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1.目前所用协助cto导丝从假腔回到真腔的装置并非一体,系统复杂,增加手术时间;
4.2.当血肿较大时难以成功完成从假腔重回真腔,手术失败;
5.3.在血肿很大时,即使回到了真腔,完成手术,也没有对近端血肿抽取,血肿机化吸收时间及吸收的可能性未知,血管壁仍然存在损害,不利于因血肿损伤的侧枝恢复,微循环始终因血肿存在而受损;
6.4.重回真腔时,穿刺点局限,当局部存在钙化时,很难避开血管内膜钙化结节,从而成功完成重回真腔的操作,为此,提出一种冠脉闭塞病变用可调节抽吸双球囊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冠脉闭塞病变用可调节抽吸双球囊装置的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冠脉闭塞病变用可调节抽吸双球囊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外侧壁前端一体成型有第一球囊,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一球囊的前方滑动连接有第二球囊,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一球囊与第二球囊的相邻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二球囊的前方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内侧壁均卡接有压力泵,两个所述压力泵的外侧壁均安装有压力表,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的倾斜角度为横向水平面的30
°‑
45
°
,所述第三连接口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负压器。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设置的第一通孔内均设有不透x线光点,而设置的第一球囊与第二球囊均设有一个不透x线光点,利用设置的不透x线光点,便于医护人员观察侧孔的位置。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的内侧
壁卡接有第一连接管,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管用于将一个压力泵内部的造影剂输入到第二球囊的内部。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内侧壁卡接有第二连接管,通过设置的第二连接管用于将另一个压力泵内部的造影剂输入到第一球囊的内部。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侧壁贯穿有导丝,通过设置的导丝用于引导管体。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口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内螺纹,所述第三连接口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内螺纹的下方开设有第二通孔,通过开设的第二通孔便于负压器的运行工作,而通过设置的内螺纹用于衔接负压器上的外螺纹。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负压器靠近第三连接口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外螺纹,所述负压器的外侧壁通过外螺纹连接于第三连接口的内螺纹,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便于负压器与管体之间的安拆使用工作。
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16.s1、医护人员先将导丝通入病人体内,再将导管沿着工作导丝进入病变部位,使第一球囊到达假腔血肿远端;
17.s2、此时,医护人员通过回收第一连接管带动设置的第二球囊后退到接近假腔入口,借由第二球囊的后退,暴露了位于两个球囊之间的第一通孔;
18.s3、医护人员通过设置的两个压力泵,借由其分别连接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将设置的第二球囊和第一球囊打起填充,以此膨胀的第二球囊可以堵住假腔入口,填充材料为造影剂;
19.s4、第二球囊运行完成后,医护人员退出导丝,并关闭导丝的入口,以此连接在第三连接口上的负压器进行回抽,从而假腔内的血液通过负压经管体进入到负压器内;
20.s5、无血液抽出时,松开第一球囊,也可根据病变情况,减小第二球囊的压力,此时医护人员打开导丝的入口,送导丝到达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之间的第一通孔,使其扎入血管真腔;
21.s6、导丝确定进入真腔后,松开第二球囊,并将管体沿导丝退出即可。
2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在s3中,设置的第二球囊直径大于第一球囊的直径,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有效保障装置整体运行时的密封效果。
2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在s5中,开设的第一通孔个数不少于四个,导丝可以根据病变性质更换,进入的第一通孔也可以根据进入真腔的难易程度更换。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发明通过移动设置的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将病源处进行一定的限制,从而再利用设置的负压器,对血液进行清除,利用被打起的第二球囊,堵住血液继续进入假腔的入口,从而血肿不会再继续出现,二者的结合,迅速使得真腔贴近,cto导丝更加容易的穿刺血管内膜进入真腔,大大提高成功率,且第二球囊的可移动性,也使装置整体的使用对病变长度无要求,有效提高了适用性;
26.2、假腔内血肿完全抽吸结果,可以保护假腔途经的分支血管,有利于微循环的恢复,且通过开设较多的第一通孔,可以使导丝有多个部位选择,在钙化病变时,移动侧孔,避
开局部血管内膜钙化结节的几率高,也增加了穿刺假腔重回真腔的成功率,以此有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的管体与导丝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的图2a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的使用流程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管体;2、第一球囊;3、第二球囊;4、第一通孔;5、第一连接口;6、第二连接口;7、压力泵;8、压力表;9、第三连接口;10、负压器;11、第一连接管;12、第二连接管;13、导丝;14、内螺纹;15、外螺纹;16、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
35.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冠脉闭塞病变用可调节抽吸双球囊装置,包括管体1,管体1的外侧壁前端一体成型有第一球囊2,管体1的外侧壁且位于第一球囊2的前方滑动连接有第二球囊3,管体1的外侧壁且位于第一球囊2与第二球囊3的相邻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4,管体1的外侧壁且位于第二球囊3的前方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口5、第二连接口6和第三连接口9,第一连接口5与第二连接口6的内侧壁均卡接有压力泵7,两个压力泵7的外侧壁均安装有压力表8,第二连接口6与第三连接口9的倾斜角度为横向水平面的30
°‑
45
°
,第三连接口9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负压器 10。
3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设置第一通孔4内均设有不透x线光点,而设置的第一球囊2与第二球囊3均设有一个不透x线光点,利用设置的不透x线光点,便于医护人员观察侧孔的位置。
3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管体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连接口5的内侧壁卡接有第一连接管11,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管11用于将一个压力泵7内部的造影剂输入到第二球囊3的内部。
3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管体1的内部且位于第二连接口6的内侧壁卡接有第二连接管12,通过设置的第二连接管12用于将另一个压力泵7内部的造影剂输入到第一球囊2的内部。
3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管体1的内侧壁贯穿有导丝13,通过设置的导丝 13用于引导管体1。
4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三连接口9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内螺纹14,第三连接口9的内侧壁且位于内螺纹14的下方开设有第二通孔16,通过开设的第二通孔16便于负压器10的
运行工作,而通过设置的内螺纹14用于衔接负压器10上的外螺纹15。
4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负压器10靠近第三连接口9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外螺纹15,负压器10的外侧壁通过外螺纹15连接于第三连接口9的内螺纹14,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便于负压器10与管体1之间的安拆使用工作。
4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43.s1、医护人员先将导丝13通入病人体内,再将导管1沿着工作导丝13 进入病变部位,使第一球囊2到达假腔血肿远端;
44.s2、此时,医护人员通过回收第一连接管11带动设置的第二球囊3后退到接近假腔入口,借由第二球囊3的后退,暴露了位于两个球囊之间的第一通孔4;
45.s3、医护人员通过设置的两个压力泵7,借由其分别连接的第一连接管 11和第二连接管12,将设置的第二球囊3和第一球囊2打起填充,以此膨胀的第二球囊3可以堵住假腔入口,填充材料为造影剂;
46.s4、第二球囊3运行完成后,医护人员退出导丝13,并关闭导丝13的入口,以此连接在第三连接口9上的负压器10进行回抽,从而假腔内的血液通过负压经管体1进入到负压器10内;
47.s5、无血液抽出时,松开第一球囊2,也可根据病变情况,减小第二球囊 3的压力,此时医护人员打开导丝13的入口,送导丝13到达第一球囊2和第二球囊3之间的第一通孔4,使其扎入血管真腔;
48.s6、导丝13确定进入真腔后,松开第二球囊3,并将管体1沿导丝13退出即可。
4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s3中,设置的第二球囊3直径大于第一球囊2 的直径,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有效保障装置整体运行时的密封效果。
5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s5中,开设的第一通孔4个数不少于四个,导丝13可以根据病变性质更换,进入的第一通孔4也可以根据进入真腔的难易程度更换。
51.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导丝13贯穿到病人的病患处,再管体1套在导丝13的外部,并沿着其路径伸入病人的病患处,此时第一球囊2和第二球囊3处于干瘪的状态,而利用设置的不透x线光点,便于医护人员观察球囊的位置,当查找到病源点时,医护人员回收第一连接管 11,以此带动经其连接的第二球囊3滑动后退于管体1的外部,从而逐步进行调节,最终使得病源点位于第一球囊2和第二球囊3之间,之后借由安装在第一连接口5和第二连接口6上的压力泵7,经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12,分别向第一球囊2和第二球囊3的内部输入造影剂,从而一方面使得各球囊膨胀,将病源点所处位置进行锁定,另一方面通过输入的造影剂,使得医护人员清晰的看到病源,在注射完成后,医护人员再利用第三连接口9 后端连接的负压器10,将第一球囊2和第二球囊3之间的血液进行清除,从而使得假腔两壁贴近,拉近了与真腔的距离,以此有效提高导丝13进入真腔内,最后由于第二球囊3的位移,使得第一通孔4暴露出来,此时医护人员将管体1内部的导丝13通过开设的第一通孔4对病源进行处理,并可以依据病变性质更换不同的cto导丝以方便扎入血管真腔。
5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