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07430发布日期:2022-05-31 09:58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脂溢性脱发(又名“雄激素源性秃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近年来年轻女性发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本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的慢性脱发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脱发从前额和头顶或两侧鬓角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致头顶部头发稀疏、柔软,严重者整个头顶大部份或全部头发脱落,后枕部及颞部两侧头发较少受累。脱发区头发或遗留少许细软毛发,该病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有轻微麻痒,常伴有皮脂溢出或脂溢性皮炎头发油腻、多屑,病程发展缓慢,常有脱发家族史。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发病人数显着增多,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由于本病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且治疗较为困难,
3.本病的发生多由患者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辛辣酒类等,致使脾失运化,湿热内蕴,熏蒸于上而致头发油腻而脱落;亦见素体血虚或久病,风邪侵袭,皮毛失于濡养而生风化燥,瘙痒脱落;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肾水亏,肝血虚,冲任失调,发失濡养、生长无源而致脱发;一些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久病入络,瘀血停聚,新血不生,毛窍失养而脱落。总之,湿、瘀、风、虚互相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病,是脂溢性脱发最常见的发病因素。
4.目前脂溢性脱发的治疗较为困难,且部分药物含有激素、副作用很大,而部分药物疗效差、治标不治本。目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西药主要采用非那雄胺、米诺地尔、蒽林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第一类非那斯特莱(非那雄胺,商品名“保法止”),它结构很类似于雄性激素,它能够跟5α还原酶紧密地结合,能抑制5α还原酶的催化功能,阻止了睾酮转化成dht,减少了dht的产生,有效缓解脱发症状,并且治疗同样由dht过量引起的前列腺肥大,但它有可能带来用药期间的性功能减退。另一类常见药比如米诺地尔,这是一种钾通道开放特征的降压药,它在外用使能扩张毛囊毛细血管,给真皮乳头带来充分的滋养,也能有效缓解脱发症状,甚至能让其它部位长出黑粗的毛发来,它的效果不如服用非那雄胺明显,也可能带来红肿瘙痒,甚至眩晕胸痛;更主要的是,一旦停止用药,就会出现“猛脱”的症状。但是不管是非那雄胺还是米诺地尔都必须终身每天使用才有效果,一旦停止使用,就会逐渐又恢复到脱发状态。
5.因此,寻找一种由纯中药制剂制备,不使用非那雄胺还是米诺地尔类似药物,针对脂溢性脱发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的用于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组合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脂溢性脱发的中
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用于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侧柏叶25-30份、制何首乌20-25份、制川芎20-25份、党参20-25份、黄芪20-25份、丹参20-25份、当归10-15份、红花10-15份、三七5-10份、花椒5-10份、苦参8-12份、甘草10-15份。进一步的,所述各原料重量份数为:侧柏叶26份、制何首乌23份、制川芎23份、党参23份、黄芪23份、丹参23份、当归12份、红花12份、三七8份、花椒6份、苦参10份、甘草12份。
8.进一步的,所述用于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组合物是各原料的乙醇提取物。进一步的,所述乙醇,是75%乙醇。进一步的,所述提取,是浸提。
9.进一步的,所述制何首乌,其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取净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汁液被吸尽;或用黑豆汁拌匀,闷透后,置蒸笼或木甑内,蒸至棕褐色时,取出干燥。进一步的,其中每100kg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10kg。所述黑豆汁制法为: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煮4h,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3h,熬汁约10kg,合并得豆汁约25kg。何首乌经过黑豆拌制后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10.进一步的,所述制川芎,其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
11.所述的用于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1)按照比例取侧柏叶、制何首乌、制川芎、党参、黄芪、丹参、当归、红花、三七、花椒、苦参、甘草;
13.(2)将各原料粉碎成粗粉,待用;
14.(3)将原料粗粉用75%酒精提取,即得。
15.进一步的,所述将原料粗粉用75%酒精提取,是采用浸提的方式提取。进一步的,所述采用浸提的方式提取,具体是用原料5-8倍重量的75%酒精将原料浸泡8-12天,滤取药液备用。
16.脂溢性脱发的发生多由患者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辛辣酒类等,致使脾失运化,湿热内蕴,熏蒸于上而致头发油腻而脱落;一些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久病入络,瘀血停聚,新血不生,毛窍失养而脱落;亦因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肾水亏,肝血虚,冲任失调,发失濡养、生长无源而致脱发;亦见素体血虚或久病,风邪侵袭,皮毛失于濡养而生风化燥,瘙痒脱落。总之,湿、瘀、风、虚互相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病,是脂溢性脱发最常见的发病因素。脱发初期,病位主要在脾胃,一方面食滞、湿邪积聚,郁热化火,上蒸于头面,湿阻经脉,毛发失养;另一方面脾胃失和,脾失健运,生化无源,毛发失养。病程长可伤肝肾,出现肝肾阴虚证。
17.《理瀹骈》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清代医家徐灵胎曰:“外治可补内服汤药之不足”。大量临床治疗证明,中药外用治疗脂溢性脱发也能收获良效。生发酊为酒精浸泡中药而成的制剂,酒精局部外用可改善毛囊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液供应,刺激静止期毛囊,使药物成分更容易被毛窍所吸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可弥补内治之不足。挖掘此外治法,更有利于病人,提高治疗效果。
18.本技术的处方是发明人在对中医经验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并根据中医药理论加以调整演变而来:制何首乌、制川芎、党参、黄芪、党参、三七、红花、花椒、
甘草(侧柏叶、当归、苦参),结合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优势。根据脂溢性脱发的中医病因病机,为了达到针对湿热蕴结证型的脂溢性脱发的治疗作用,加用了侧柏叶、苦参,以达到清热凉血、祛湿止痒的功效。久病者血虚,毛窍失守,风邪侵袭,皮毛失于濡养而生风化燥,因此又在上面的用药经验上再次加用当归以养血活血,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最后方子演变为:侧柏叶、制何首乌、制川芎、党参、黄芪、丹参、当归、红花、三七、花椒、苦参、甘草。经过上述用药的演变该方在2016年由玉林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作为协定处方进行临床使用,并将其命名为生发1号方。在历年的临床使用中,根据外用的特点及病人的实际情况将此生发1号方按上述用法使用。在中医药理论经反复的临床实践对此方的外用剂量、泡制方法、外搽方式等都有规范。至今已有5年以上的临床实践,疗效显著。
19.本方是为湿热内蕴、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瘀血阻滞之脂溢性脱发而设,以清热祛湿,祛风止痒,养血生发为法。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四种证型:湿热内蕴所致的脱发,症见头发稀疏脱落,头皮有脂性分泌物,头发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弦数。血虚风燥脱发,症见脱发时间较长,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迭起鳞屑,自觉瘙痒,舌淡苔薄,脉细。肝肾亏损之脱发,症见脱发日久,头发稀少,干燥无泽,伴头昏目眩,失眠多梦,腰膝痠痛,夜尿频多,舌淡少苔,脉细数。滞血瘀脱发多见于久病入络,瘀血停聚,症见头发稀疏,发根细小,心情不畅,或伴月经不调、痛经或胸胁胀痛不舒,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涩。方中以侧柏叶、制何首乌为君药;制川芎、党参、黄芪、丹参、当归为臣药;红花、三七、花椒、苦参为佐药;甘草为使药。
20.方中侧柏叶,味苦、涩,寒。归肺、脾、肝经,主皮毛,有凉血止血,生发乌发,止咳化痰之功。《药典》:“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咯血、便血,崩落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现代中药大辞典》记载其可治疗脱发,与当归、何首乌等活血、养血药同用,《本草纲目》谓其“主头发不生”“黑润鬓发,傅汤火伤,止痛灭瘢”。《名医别录》谓其能“治火灼烂疮,长毛发”。《日华子》谓“烧取汁,涂头,黑润黑润鬓发”,《本草蒙签》:“重生发鬓须眉”。《普济方》治鬓、发黄,用侧柏叶和猪膏和丸,布裹沐之。《外台秘要》治发堕落,用侧柏叶、附子和猪膏为丸,布裹沐之。令长发不复落。《名医别录》称为补益,似属未是,但涂烫火伤损,生肌杀虫,灸罨冻疮,汁染须发最佳。”侧柏叶性寒凉入血而祛风,对血热脱发尤宜。何首乌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祛风解毒,润肠通便。《药典》:“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解毒,消痈,润肠通便。”《何首乌录》:“益力气,长肤,延年。”《开宝本草》:“疗头面风疮。”“益血气,黑鬓,悦颜色。”《滇南本草》:“涩精,坚肾气......治赤白癜风,疮疖顽癣,皮肤瘙痒。”《开宝本草》:“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本草纲目》:“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冬诸药之上。”《日华子本草》;“味甘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藏宿疾,一切冷气及肠风。”《本草求真》:“滋水补肾,黑发轻身。”擅长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脱发。二药合用,共成清热除湿、固涩气血、填精益髓之功。用于脂溢性脱发所见的头发稀疏,油腻或干燥无光泽,共凑清热除湿、滋补肝肾、养血生发之功。
21.方中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药典》:“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本草经集注》:“齿龈出血者,含之多效。”《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本草图经》:“古方单用芎含嘴,
以主口齿疾。”《本草正》:“排脓消肿,逐血通经。”《本草纲目》:“长肉排脓,消瘀血。”《增订治疔汇要》:“主和血气。治痈疽疮疡,能续筋骨,通乳汁。”《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人脑头痛、寒痹、筋脉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本草汇言》:“芎穹”,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
……
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
……
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黏滞之态,另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本草新编》:“川芎
……
血闭者能通,外感者能散,疗头风其神,止金疮疼痛。此药可君可臣,又可为佐使,但不可单用
……
倘单用一味以补血,则血动,反有散失之忧”。《古今医鉴》用川芎、墨旱莲、当归等共为末,如沙罐内封固,炭火煅灰,取细末外用,有固齿乌须之效。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脾肺气,补血,生津。《药典》:“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虚喘咳嗽,内热消渴。”《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纲目拾遗》:“补虚,能益肺气。”《药性集要》:“补脾肺,益气生津”。《药典》:“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虚弱咳嗽,内热消渴”。《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本草正义》:“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黄芪甘,温。归脾、肺经。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药典》:“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本草汇言》:“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即宗气)下陷。”《神农本草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日华子本草》:“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医学启源》:“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疮疡血脉不行,内托阴证,疮疡。”《本草备要》:“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珍珠囊》:“益胃气,去肌热,止自汗,诸痛用之。”《本草汇言》:“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本草正》:“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本草正义》:“甘温补气,禀生发之性,专走表分而固皮毛。”与党参合用,起补脾生血之功效。丹参苦,微寒。归肝经。活血祛瘀,止痛调经,养血安神,清心除烦,凉血消痈。《药典》:“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神农本草经》:“止烦满,益气。”《名医别录》:“养血,久服利人。”《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郁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滇南本草》:“补心生血,养心定志,安神宁心,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全国中草药汇编》:“去瘀生新,活血调经,清心除烦,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产后瘀血腹痛,神经衰弱失眠,心烦,心悸,肝脾肿大,关节疼痛。”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本草便读》:“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善疗风而散结,性平和而走血,
……
味甘苦以调经,不过专通营分。丹参另有参名,但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为调理血分之首药。其所以疗风痹去结积者,亦血行风自灭,血行则积自行耳。”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药典》:“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通经,闭经,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神农本草经》:“诸恶疮疡金疮”。《名医别录》:“补五脏,生肌肉”。《本草发明》:“治皮肤涩痒”。《本草纲目》:“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血,和血补血。”“泽皮肤,祛瘀生新,温中养血,活血舒筋。”《本草从新》:“润燥滑肠”。《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日华子本草》:“主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医学启源》:“当归,气温味甘,能和血补血,尾破血,身和血。”《本草纲
目》:“治头痈,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本草备要》:“润燥滑肠。”凡血虚、血滞所致之白发、脱发皆可用之,除风屑、垢腻。与川芎合用,有养血活血之功效,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以上诸药配合使用,发挥养血活血、健脾生血、祛瘀通络等作用,配合君药,发挥补益气血、养血祛风、疏通毛窍之功效,共为臣药。
22.红花辛、温。归心、肝经。《药典》:“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闭经,通经,恶露不行,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毒。”《本草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红蓝花即红花也.....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温经止痛。延年驻颜。《药典》:“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下血,血痢,崩中,经血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等诸病。”《本草新编》:“止血兼补虚”,“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之中则更神。盖止药得补而沸腾之患,补药得止而有安静之休也。”《玉楸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百草镜》:“生津。”《宦游笔记》:“补血第一。”《纲目拾遗》:“去瘀损,止吐血,补而不峻。”《药性歌诀》:“散肿排脓。”《文山中草药》:“生用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熟用补血益气,壮阳散寒。”《医学衷中参西录》:“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病愈后不致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疾下血鲜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肠烂欲穿(三七能化腐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疼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外敷内服奏效尤捷。疮疡初起肿疼者,敷之可消。三七之性,既善化血,又善止血,如破伤流血者,用三七末擦之,则其血立止,是能止血也;其破处已流出之血,着三七皆化为黄水,是能化血。”花椒辛、温。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乌发、除臭。治疗湿疹瘙痒,冻疮,手足皲裂,须发早白,脱发、口臭、齿痛动摇,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药典》:“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神农本草经》:“秦椒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蜀椒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去头部风寒湿邪,通达脉络。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药典》:“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湿,湿疹,湿疮,皮肤瘙痒,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神农本草经》:“补中,名目止泪。”“主心腹气结,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肤生疮。”《滇南本草》:“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本草汇言》:“苦参,祛风泻火,燥死去虫之药也。”《本草纲目》:“治肠风泻血,并热痢。”《本草正义》:“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以上四药配合使用,发挥祛瘀生血、燥湿止痒、温经通络之功效,用于辅助君臣药共同发挥治疗作用,共为佐药。
23.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药典》:“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疮痈肿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草正》:“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
……
助参芪成气虚之功”。在方中为使药以健脾益气、调和诸药。
24.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祛风止痒,养血生发之效,用于脂溢性脱发,症见:脱发,头发稀疏、柔软,伴皮脂溢出、头发油腻、多屑、瘙痒等。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26.本发明将侧柏叶、制何首乌、制川芎、党参、黄芪、丹参、当归、红花、三七、花椒、苦参、甘草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祛风止痒,养血生发之效,用于脂溢性脱发,症见:脱发,头发稀疏、柔软,伴皮脂溢出、头发油腻、多屑、瘙痒等,一般治疗1月左右即见新发逐渐长出,初生新发纤细而柔软,呈黄白色或淡红色,嗣后日渐变粗、变密、变硬、变黑,最后与健康头发相同。2016-2020年共治疗脂溢性脱发患者101人,临床痊愈率为2.97%,显效率29.70%,有效率为57.43%,无效率9.90%,总有效率为90.10%。本发明由纯中药制剂制备,不使用非那雄胺还是米诺地尔类似药物,针对脂溢性脱发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28.实施例1
29.(1)取侧柏叶26份、制何首乌23份、制川芎23份、党参23份、黄芪23份、丹参23份、当归12份、红花12份、三七8份、花椒6份、苦参10份、甘草12份;
30.(2)将各原料粉碎成粗粉,待用;
31.(3)将原料粗粉用1350ml的75%酒精将原料浸泡10天,滤取药液备用,即得。
32.实施例2
33.(1)取侧柏叶25份、制何首乌20份、制川芎20份、党参20份、黄芪20份、丹参20份、当归15份、红花15份、三七10份、花椒10份、苦参12份、甘草15份;
34.(2)将各原料粉碎成粗粉,待用;
35.(3)将原料粗粉用1350ml的75%酒精将原料浸泡10天,滤取药液备用,即得。
36.实施例3
37.(1)取侧柏叶30份、制何首乌25份、制川芎25份、党参25份、黄芪25份、丹参25份、当归10份、红花10份、三七5份、花椒5份、苦参8份、甘草10份;
38.(2)将各原料粉碎成粗粉,待用;
39.(3)将原料粗粉用1350ml的75%酒精将原料浸泡10天,滤取药液备用,即得。
40.实施例4
41.(1)取侧柏叶26份、制何首乌23份、制川芎23份、党参23份、黄芪23份、丹参23份、当归12份、红花12份、三七8份、花椒6份、苦参10份、甘草12份;
42.(2)将各原料粉碎成粗粉,待用;
43.(3)将原料粗粉用1600ml的75%酒精将原料浸泡8天,滤取药液备用,即得。
44.实施例5
45.(1)取侧柏叶26份、制何首乌23份、制川芎23份、党参23份、黄芪23份、丹参23份、当归12份、红花12份、三七8份、花椒6份、苦参10份、甘草12份;
46.(2)将各原料粉碎成粗粉,待用;
47.(3)将原料粗粉用1000ml的75%酒精将原料浸泡12天,滤取药液备用,即得。
48.玉林市中医医院从2016年至今使用生发1号方治疗脂溢性脱发,现将随机整理出的101份完整病结果报告如下:
49.(一)一般资料
50.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皮肤科诊治、诊断为脂溢性脱发患者101例。
51.(二)病例选择
52.1、诊断标准:
53.脂溢性脱发的诊断标准参考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毛发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编订的《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确定。
54.2、证候分类
55.湿热内蕴证:症见头发稀疏脱落,头皮有脂性分泌物,头发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弦数。
56.血虚风燥证:症见脱发时间较长,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迭起鳞屑,自觉瘙痒,舌淡苔薄,脉细。
57.肝肾亏损证:症见脱发日久,头发稀少,干燥无泽,伴头昏目眩,失眠多梦,腰膝痠痛,夜尿频多,舌淡少苔,脉细数。
58.气滞血瘀证:症见头发稀疏,发根细小,心情不畅,或伴月经不调、痛经或胸胁胀痛不舒,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涩。
59.4、纳入标准
60.(1)符合诊断标准;
61.(2)不存在严重的内科疾病,如心、肾、肝功能性损伤或衰竭的患者;
62.(3)患者的年龄18-60岁;
63.(4)未合并其他可致脱发的疾病;
64.(5)能坚持治疗2个月以上者。
65.5、排除标准
66.(1)严重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或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
67.(2)梅毒性脱发、先天性全秃、斑秃、化疗、头皮损伤等引起的脱发;
68.(3)伴有心、肝、肾等重大脏器病变,存在糖尿病或高血压合并症的患者;
69.(4)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
70.(5)头部皮肤溃烂者
71.(6)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
72.(三)治疗方法
73.1、处方组成
[0074][0075]
2、功能与主治:
[0076]
清热祛湿,祛风止痒,养血生发。症见:脱发,头发稀疏、柔软,伴皮脂溢出、头发油腻、多屑、瘙痒等。
[0077]
3、配制法:
[0078]
见实施例1。
[0079]
4、使用方法:
[0080]
用脱脂棉球蘸取药液涂擦毛发脱落处,每天4~5次。初次搽擦时,应反复重擦多次,擦至皮肤发红为止,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毛发再生。
[0081]
5、疗程:
[0082]
一般治疗1月左右即见新发逐渐长出,初生新发纤细而柔软,呈黄白色或淡红色,嗣后日渐变粗、变密、变硬、变黑,最后与健康头发相同。外用搽擦需持续用药2~3个月,疗效差者时间可适当延长。
[0083]
五、主要疗效指标
[0084]
1、临床疗效标准:参考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毛发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编订的《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
[0085]
痊愈:新发全部长出且逐渐变密、变粗、变硬、变黑,最后与健康头发一致,拔发实验阴性。
[0086]
显效:新发生长在60%以上,粗细分布密度及色泽均接近正常,毛发停止脱落,拔发实验阴性。
[0087]
有效:有新发生长,毛发复盖率10%~60%,毛发停止脱落,拔发试验阴性或阳性。
[0088]
无效:无新发生长,或少量新发边生长边脱落,拔发试验阳性。
[0089]
2、安全性指标:
[0090]
(1)一般检查: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一般生命体征;
[0091]
(2)不良反应判断:临床观察过程中应注意有无发热、眩晕、头痛、食欲下降、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密切观察,详细记录。
[0092]
七、结果:
[0093]
1、疗效判定:2016-2020年共治疗脂溢性脱发患者101人,临床痊愈率为2.97%,显效率29.70%,有效率为57.43%,无效率9.90%,总有效率为90.10%,具体见表1:
[0094]
表1生发1号方临床疗效101例(%)
[0095]
[0096][0097]
2、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未见发热、眩晕、头痛、食欲下降、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
[0098]
以上说明本技术的组合物对脂溢性脱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本技术的组合物按拟定的剂量、用法与疗程使用应是安全的。
[0099]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