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牵引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8632发布日期:2022-06-29 01:1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骨折牵引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骨折定位固定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精准地进行多步骤复合调节和固定的骨折部位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2.股骨干骨折和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在进行髓内钉固定和接骨板固定之前,首先需要对骨折部位的两端进行复位对接和固定。牵引是复位股骨骨折、恢复下肢长度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医院用于下肢骨折病人复位的牵引器主要包括牵引绳和滑轮,牵引绳的一端连接骨折处的支架,另一端绕过滑轮后悬挂砝码,并通过人工增加砝码的数量或更换砝码的重量来控制牵引力。由于病人躺在病床会动弹,使得牵引力发生变化,一旦牵引力发生变化,就应调节砝码的重量。对于现有的人工控制方法来说,频繁更换砝码极为不便,不仅给医院护士人员的工作增加负担,而且对骨折病人的复位带来麻烦。另一方面,由于牵引绳的一端连接骨折部位远端,且需要牵引力度较大,导致骨折远端被牵引的方向只能沿牵引绳方向,而骨折后骨折远端和近端通常存在交错和扭转情况,现有技术中通过牵引骨折远端的方式属于刚性牵引,不易对骨折进行旋转和摆动,从而无法达到最佳的复位效果。
3.现有技术中本发明人已经提出了公开号cn 107736929 a的一种骨折牵引复位方法和装置,该装置在断骨的内段根部通过支点进行固定,在断骨的外端末端进行牵引,在固定部件与牵引部件之间设置球形万向节,在断骨外段的断面附近沿竖向和横向分别向骨内插入竖调节杆和横调节杆;在断骨的外段被牵引后,分别控制竖调节杆和横调节杆使断骨外段的断面与断骨内段的断面位置对应并固定。该装置将刚性牵引变为柔性牵引,实现被牵引端可旋转和摆动的特点,在不受牵引力干涉的情况下实现自由调节的目的。由于骨折牵引复位过程需要克服骨折远端和近端使其移动的力度很大,由于装置多出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套接的关系,在进行至少六种(六维度)调节过程中,因螺纹反向间隙和轴套状松动以及轴向锁死难度大等因素,会导致装置的末端牵引部位出现晃动和摆动情况,这种现象不利于提供精准可靠的牵引复位服务。
4.现有技术中本发明人已经提出了公开号cn 110833448 a的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该装置包括主动调节机构和被动调节机构,两调节机构的调节端分别固定安装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分别固定在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通过主动调节机构和/或被动调节机构分别对克氏针一和克氏针二调节使骨折部位远端和近端匹配对接,移动和角度调节使骨折远端和近端的骨缝位置对应,进而实现推进复位对接和固定。该装置在进行角度调节时可能带动平移变化,从而需要多个维度反复调节,最终以接近匹配的程度为准,较难以达到决定匹配。
5.另外,对转动部位的锁定仅依靠对轴套锁定通常会出现问题,轴套容易滑动导致牵引失败。但角度调节使,需要克服骨折远端和近端的扭力,这种力度也较大,现有技术中无法直接通过装置的调节端进行角度调节,或者虽然能够调节但可靠性差或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目前骨折定位固定装置多角度调节灵活性差或无法实现任意角度和位置调节移动的问题,或因多处连接并调节的部位存在配合间隙导致最终调节端晃动和无法稳定牵引复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适合任意骨折情况进行多步骤复合调节的复位装置,达到快速和精准对接骨折部位,对骨折部位具有较高约束性,以利于对骨折部位后续手术顺利进行。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包括两套牵引组件,每套牵引组件的下部根端被固定在支架上,每套牵引组件的上部调节末端分别安装固定钉并且固定钉植入骨折部位远端和近端的骨质内。
8.所述两套牵引组件相互配合,至少包括竖向移动调节机构、竖向角度调节机构、横向移动调节机构、横向角度调节机构、纵向移动调节机构和纵向角度调节机构。各调节机构可以分布于一套牵引组件中,或者以互补的方式分布于两个牵引组件中。
9.所述两套牵引组件中,至少一套牵引组件中包括立柱、横杆和纵杆。立柱与外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节点连接,立柱与横杆垂直且通过第二节点连接,横杆末端与纵杆垂直且通过第三节点连接。
10.所述的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设置竖向移动调节机构和竖向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的第二节点/或第三节点设置横向移动调节机构、横向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的第三节点设置纵向移动调节机构、纵向角度调节机构。
11.所述角度调节机构是在相应节点主体上设置贯穿孔,并在贯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能够转动的转套,转套内匹配套装有相应的贯穿杆件(竖杆或横杆或纵杆),转套与其内侧贯穿杆件之间设置防转动的约束结构,转套与节点主体贯穿孔之间设置防止轴向移动的约束结构,转套与节点主体之间设置有转动调节锁定机构,转套与其内侧贯穿杆件之间设置轴向锁定机构。
12.所述贯穿杆件分别为螺纹杆件。所述移动调节机构是在相应转套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该螺纹杆件上的前后锁母,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螺纹杆件相对于转套进行轴向往复移动。
13.或者,所述移动调节机构是在相应节点主体上贯穿设置有穿孔,穿孔内匹配套装有相应螺纹杆件,位于相应节点的贯穿孔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该螺纹杆件上的前后锁母,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螺纹杆件相对于节点进行轴向往复移动。
14.所述的竖向移动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一或节点二的主体上沿竖向贯穿设置有竖穿孔,竖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螺纹立柱,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螺纹立柱上的锁母,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节点一或节点二相对于立柱沿竖向往复移动。
15.所述的横向移动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二或节点三的主体上沿横向贯穿设置有横穿孔,横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螺纹横杆,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螺纹横杆上的锁母,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节点一或节点二相对于横杆沿横向往复移动。
16.所述的纵向移动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三的主体上沿纵向贯穿设置有纵穿孔,纵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螺纹纵杆,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螺纹纵杆上的锁母,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节点一或节点二相对于纵杆沿纵向往复移动。
17.所述节点是在一个矩形体外壳上设置贯穿孔,或者在连接部位主体上设置贯穿
孔,并在相应贯穿孔内匹配套装相应的角度调节机构,在相应角度调节机构内匹配套装相应的贯穿杆件,或者直接在贯穿孔内匹配套装相应的杆件。
18.所述节点一是支架的一个连接端,在该连接端沿竖向贯穿有穿孔,并在该竖向贯穿孔内套装有能够转动的转套,转套与立柱之间设置防转动的约束结构,转套与节点一贯穿孔之间设置防止轴向移动的约束结构,转套与支架的所述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转动调节锁定机构,转套与其内侧的立柱之间设置轴向锁定机构。
19.所述节点二是在一个矩形体外壳沿竖向设置贯穿孔并匹配套装竖向角度调节机构或者直接匹配套装立柱,沿横向设置贯穿孔并匹配套装横向角度调节机构,该横向的贯穿孔内套装有能够转动的转套,转套与横杆之间设置防转动的约束结构,转套与节点二贯穿孔之间设置防止轴向移动的约束结构,转套与节点二之间设置有转动调节锁定机构,转套与其内侧的立柱之间设置轴向锁定机构。
20.所述的转动调节锁定机构是在转套的一侧沿径向固定有径向延伸杆,径向延伸杆末端连接矩形的杆端头,同时在相应节点主体上固定有与径向延伸杆平行的固定杆,该固定杆的末端固定连接弧形刻度盘中心,弧形刻度盘两侧分别有端座,两侧端座之间安装有平螺杆,平螺杆上安装有两个调节螺母,两个调节螺母分别位于所述矩形杆端头的两侧。
21.矩形的杆端头的前端设置有透视孔并在该透视孔中心设置有线标。
22.还包括轴间隙锁紧机构,是在相应节点一侧设置有透孔,透孔内侧套装有控制轴旋转的弧形块,透孔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控制轴旋转的顶丝,通过调节顶丝来控制弧形块对转套的锁定程度;或者,轴间隙锁紧机构是在相应节点一侧设置有销孔,销孔的外端沿圆周间隔设置有弧形槽,一个双向螺母的内端设置有凸台,各凸台匹配套装与相应的弧形槽内,使得双向螺母能够正反转动一个角度,双向螺母内螺纹连接有弧形顶丝,正反向旋拧双向螺母能够驱动弧形顶丝沿径向进退以控制对转套侧壁锁紧程度。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两套牵引复位机构的调节端分别固定安装调节端钉和配合钉,再利用调节端钉和配合钉分别固定在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通过对两个调节机构或者一个调节机构进行移动(横移、纵移和升降移动)和角度调节使骨折远端和近端的骨缝位置对应,进而实现推进复位对接和固定。其调节方式能够实现骨折位置的拉伸、转动(转角)、上下左右平移对准和复位对接的功能,骨缝对接后受各钢件支撑稳定程度高,便于后续手术操作。本发明调节方式简单易学,精准度非常高,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和对接不准确性,简单培训后适合各层次医生操作使用,也为骨折定位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
24.各种移动调节机构中,每个移动调节机构都能够在调节到位后通过锁母牢固地将相应贯穿杆件锁止于相应位置节点上,能够有效消除螺纹反向间隙造成的整个杆件晃动不稳定因素,从而使的末端牵引端具有稳定且精准的牵引力度,确保牵引过程稳定可靠,各种角度调节机构中,将对角度调节的调节约束点从对轴套的约束沿径向向外延伸,增加约束端径向距离,从而增加约束力臂长度,防止锁止复位过程中轴套相对转动导致牵引复位手术失败或需反复调节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了调节的可靠性。而且能够提高角度调节的精准度,以及使角度调节能够承受扭转力度,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在角度调节端提供驱动扭转的力度以克服骨折远端和近端较大的扭曲力。
25.本发明装置能够在透视条件下进行操作,为无创手术提供有力支持。两个调节机构中,不仅可以采用两个独立的调节机构,而且可以简化其中一个调节机构仅为固定机构,
而另一个为多维调节机构,从而能够在透视方向上合理躲避x光线,达到最佳实现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牵引复位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7.图2是调节牵引件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配合牵引件二结构示意图之一。
29.图4是配合牵引件二结构示意图之二。
30.图5是图2中牵引件一的左视图。
31.图6是图5的a-a剖面结构图。
32.图7是图6中a部结构放大图。
33.图8是配合件端部角度调节机构示意图。
34.图9是转套锁定机构示意图之一。
35.图10是转套锁定机构示意图之二。
36.图11是转套锁定机构示意图之三。
37.图12是图5中矩形块的纵向和横向剖面图。
38.图13是本发明两牵引组件进行复位牵引应用示意图。
39.图中标号:外壳1,转套机构2,转动调节锁定机构3,弧片锁紧机构4,配合牵引件一5,配合牵引件二6,螺杆立柱7,螺纹横杆8,螺纹纵杆9,调节端钉10,配合钉11,固定钉12,外调节架13,条形孔14,配合件立杆15,配合件横杆16,横向调节锁套17,锁母18,外固定架19,端套20,转套21,控制轴向转动的顶丝22,安装孔23,径向延伸杆24,杆端头25,透视孔26,内平面27,固定杆31,弧形刻度盘32,端座33,平螺杆34,调节螺母35,销孔41,控制转套旋转的弧形顶丝42,安装在壳体上的双向螺母43,径向连接板201,弧形孔202,定锁丝203,弧形燕尾槽204,燕尾内台205,动锁丝206。
具体实施方式
40.骨折后,会出现骨折远端和近端相互错位、扭转及任一方向摆动的情况出现如图13所示,在将骨折的远端和近端对接复位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来对两端进行牵引、修正和对接复位。本发明通过以下多种实施方式分别介绍不同形式的骨折牵引复位装置。
41.包括在保护范围内的该装置,至少由调节牵引组件和配合牵引组件组成的两套牵引组件。
42.如图1所示,两牵引组件的调节端分别固定安装调节端钉10和配合钉11,将调节端钉10和配合钉11分别植入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的骨质层内,通过该装置对调节端钉10进行多维度调节,或者同时对调节端钉10和配合钉11进行多维度配合调节,最终实现将骨折远端和近端匹配对接的目的。通常骨折的两段会交错,需要先调节其中一个牵引组件,牵拉骨折远端和近端使两者分离,然后通过调节牵引组件和/或配合牵引组件分别对调节端钉10和配合钉11调节使骨折部位远端和近端,移动(横移、纵移和升降移动)和角度调节使两者的骨缝位置对应,然后在向内推进实现复位对接,最后对复位部位固定。
43.每套牵引组件的下部根端被固定在外支架上,上部调节末端分别通过固定钉连接
于骨折部位两侧骨干,两套牵引组件组合使用后共包括六种(六维)调节方式:竖向移动调节机构、竖向角度调节机构、横向移动调节机构、横向角度调节机构、纵向移动调节机构和纵向角度调节机构。
44.两套牵引组件至少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两组件同时都为调节牵引组件,可以对任意组件进行调节实现横移、纵移、升降的移动和转动的独立六种调节,另一套组件虽然也具有六种调节功能,两套组件同时调节,或者另一套组件仅配合调节或不进行调节,最终实现将骨折的远端和近端匹配对接并压紧,如实施例8。
45.第二种形式是一套组件为调节牵引组件,另一套组件为配合牵引组件,其中配合牵引组件为固定组件,不需要对固定组件进行任何调节操作,只需利用固定组件将骨折远端或者近端固定不动为准,而调节牵引组件可以对任意组件进行调节实现横移、纵移、升降的移动和转动的独立六种调节,最终实现将骨折的远端和近端匹配对接并压紧,如实施例7。
46.第三种形式是两组件互补式调节,即其中一套组件为局部调节牵引组件,如对横移、纵移、升降的移动和转动的六种调节方式中任一种或几种调节,另套调节组件为互补的局部调节牵引组件,如对六种调节方式的剩余几种方式再进行补充调节,最终实现将骨折的远端和近端匹配对接并压紧,如实施例1。
47.实施例1: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该装置采用调节牵引组件如图2所示,采用配合牵引组件如图3所示。
48.图2中的调节牵引组件,主要包括螺纹立柱7、螺纹横杆8和螺纹纵杆9、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
49.立柱7与外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节点连接,立柱与横杆垂直且通过第二节点连接,横杆末端与纵杆垂直且通过第三节点连接。
50.外支架的结构形式不限,采用现有任意对杆件固定的外架即可,例如通过扣件将一个外调节架13牢固地固定在床体或者固定件上;或者采用如图2所示在外调节架13上设置条形孔14,并将一个u型的外固定架19的一端插入并通过螺母固定于条形孔的适当位置。图2显示了通过对外调节架13的调节能够整体移动该调节牵引组件,使其大概移动至合适的便于牵引操作的位置。
51.而对调节牵引组件的调节属于精度调节(不限于外固定架是否被调节),分别涉及到横移、纵移、升降的移动和转动的独立六种(六维)调节。由于调节的维度较多,调节部位之间的配合容易形成误差,多处调节形成的误差积累会影响最终端牵引复位的精度和可行性,为此采用如下结构来克服这些问题。
52.各种调节方式分布情况: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设置竖向移动调节机构和竖向角度调节机构,第二节点/或第三节点设置横向移动调节机构、横向角度调节机构,第三节点设置纵向移动调节机构、纵向角度调节机构。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节点设置于外调节架的末端着力点位置,即在外调节架13的末端沿竖向设置贯穿孔并安装相应组件(下文有介绍)。将第二节点以立方体外壳1的形式设置于螺纹立柱7和螺纹横梁8之间(下文有介绍)。将第三节点设置于螺纹横梁末端着力点位置,即在螺纹横梁8的末端沿纵向设置贯穿孔并安装相应组件(下文有介绍)。
53.各移动调节机构是在相应节点主体上贯穿设置有穿孔,穿孔内匹配套装有相应螺
纹杆件,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该螺纹杆件上的锁母,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该节点相对于该螺纹杆件轴向往复移动。
5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竖向移动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二的主体(立方体外壳1)上沿横向贯穿设置有竖穿孔,竖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角度调节机构的转套21,转套21内匹配套装螺纹立柱7,转套21与螺纹立柱7之间设置防旋转的键或轨道或异形截面,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螺纹立柱上的锁母18,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节点一相对于立柱沿竖向往复移动。
55.本实施例中的横向移动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二的主体(立方体外壳1)上沿横向贯穿设置有横穿孔,如图12所示,横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角度调节机构的转套21,转套21内匹配套装螺纹横杆8,转套21与螺纹横杆8之间设置防旋转的键或轨道或异形截面,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螺纹横杆上的锁母18,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节点二相对于横杆沿横向往复移动。
56.本实施例中的纵向移动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三(螺纹横杆8)的末端着力点上沿纵向贯穿设置有纵穿孔,纵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角度调节机构的转套21,转套21内匹配套装螺纹纵杆9,转套21与螺纹纵杆9之间设置防旋转的键或轨道或异形截面,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螺纹纵杆9上的锁母18,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节点三相对于纵杆沿纵向往复移动。
57.以上三种(三维)移动调节机构中,每个移动调节机构都能够在调节到位后通过锁母牢固地将相应贯穿杆件锁止于相应位置节点上,能够有效消除螺纹反向间隙造成的整个杆件晃动不稳定因素,从而使的末端牵引端具有稳定且精准的牵引力度,确保牵引过程稳定可靠。
58.各种角度调节机构是在相应节点主体上设置贯穿孔,并在贯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能够转动的转套21,转套内匹配套装有贯穿杆件,转套21与其内侧贯穿杆件之间设置防转动的约束结构,转套21与节点主体贯穿孔之间设置防止轴向移动的约束结构,转套21与节点主体之间设置有转动调节锁定机构,转套21与其内侧贯穿杆件之间设置轴向锁定机构。
5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竖向角度调节机构如图2中

位置,在第一节点(外调节架13的末端着力点处位置)沿竖向贯穿设置有竖穿孔,竖向贯穿孔内匹配套装有竖向的转角调节机构

,该转角调节机构包括转套和如图9所示的防转调节机构。转套21内匹配套装有螺纹立柱7(本实施例将转套21与螺纹立柱7套固在一起,两者既不轴向移动也不转动),在转套21的一侧沿径向固定有径向延伸杆24,径向延伸杆24末端连接矩形的杆端头25,同时在相应节点主体上固定有与径向延伸杆24平行的固定杆31,该固定杆31的末端固定连接弧形刻度盘32中心,弧形刻度盘32两侧分别有端座33,两侧端座33之间安装有平螺杆34,平螺杆34上安装有两个调节螺母35,两个调节螺母35分别位于所述矩形杆端头25的两侧。矩形的杆端头25的前端设置有透视孔26并在该透视孔26中心设置有线标。
60.本实施例中的横向角度调节机构是在第二节点的一侧设置如图9所示的转动调节锁定机构。如图2所示中

位置,在第二节点(立方体外壳1)位置有横向的贯穿孔,横向贯穿孔内匹配套装有横向的转角调节机构

,该转角调节机构包括转套和防转调节机构。该防转调节机构如图9所示是在转套21的一侧沿径向固定有径向延伸杆24,径向延伸杆24末端连接矩形的杆端头25,同时在相应节点主体上固定有与径向延伸杆24平行的固定杆31,该
固定杆31的末端固定连接弧形刻度盘32中心,弧形刻度盘32两侧分别有端座33,两侧端座33之间安装有平螺杆34,平螺杆34上安装有两个调节螺母35,两个调节螺母35分别位于所述矩形杆端头25的两侧。矩形的杆端头25的前端设置有透视孔26并在该透视孔26中心设置有线标。
61.本实施例中的纵向角度调节机构如图2中

位置,是在第三节点(螺纹横杆8的末端着力点位置)的一侧设置如图6和图7所示的转动调节锁定机构。在第三节点位置有纵向的贯穿孔,纵向贯穿孔内匹配套装有竖向的转角调节机构

,该转角调节机构包括转套和防转调节机构。该防转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三的一侧设置有销孔41,销孔41的外端沿圆周间隔设置有弧形槽,一个双向螺母43的内端设置有凸台,各凸台匹配套装与相应的弧形槽内,使得双向螺母43能够正反转动一个角度,双向螺母43内螺纹连接有弧形顶丝42,正反向旋拧双向螺母43能够驱动弧形顶丝42沿径向进退以控制对转套21侧壁锁紧程度。将弧形顶丝42内端设置为弧面,且与转套21外圆周面匹配压紧,以提高锁死过程接触面积(弧面接触)。
62.以上三种(三维)角度调节机构中,将对角度调节的调节约束点从对轴套的约束沿径向向外延伸,增加约束端径向距离,从而增加约束力臂长度,防止锁止复位过程中轴套相对转动导致牵引复位手术失败或需反复调节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了调节的可靠性。而且能够提高角度调节的精准度,以及使角度调节能够承受扭转力度,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在角度调节端提供驱动扭转的力度以克服骨折远端和近端较大的扭曲力。
63.另外,配合牵引组件可以进行上述六维调节中的任一种或几种,配合牵引组件可模拟上述调节牵引组件的部分调节结构,或者其他调节结构。其他调节结构的一种形式如图3和图8所示,即在一根横杆的末端与配合钉11之间增设了纵向角度调节机构,用以配合调节牵引组件完成最终的牵引复位功能。图8中的角度调节结构是在横杆16端部51设置中部卡槽52,其内匹配套装且通过销轴53铰接有弧形板54,531为销轴定位螺母,弧形板54的末端有两侧对称的弧形刻度片55,以及在卡槽52侧面安装有对弧形刻度片55进行固定的锁丝56。所述的弧形刻度片55的外端部还固定有一个固定块57,固定块57内侧设置有纵向滑槽58,所述的配合钉11能够沿纵向滑槽滑动且能够被固定于纵向滑槽内的任意位置。从而,该部分调节结构能够实现适度的纵向角度调节和适度的纵向平移调节,从而能够为固定钉的初始位置进行调节和定位,以及能够在调节牵引组件进行调节到达接近匹配位置时,通过对调节牵引组件的上述结构进行配合调节,实现将骨折远端和近端快速匹配对接。
64.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图8所示的角度调节结构,旋拧螺母531使销轴53松弛状态下,此时推动横杆16端部51时,植入骨质部位的固定钉12相对于横杆16处于可转动状态,从而能实现对于骨折部位的沿轴心转动调节功能(仅沿骨干的轴向转动)。然而,旋拧螺母531使销轴53锁紧状态下,此时推动横杆16端部51时,植入骨质部位的固定钉12仅能沿横向平移调节,不再具有转动功能。可见,图8所示的角度调节结构,在控制螺母531松弛或锁紧状态条件下,能够实现转动调节和横移调节双功能。虽然该角度调节结构为配合性调节结构,但在一些情况下非常重要,例如在上述调节牵引组件进行整体调节的后期,对于骨折远端和近端的轴心转动功能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上述角度调节结构的调节功能,这种使骨折远端和近端的轴心转动的调节可能会明显增加调节牵引组件的调节难度和工作量。
65.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竖向移动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一(外调节架13)的末端着力点处沿竖向贯穿设置有竖穿孔,竖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角度调节机构的转
套21,转套21内匹配套装螺纹立柱7,转套21与螺纹立柱7之间设置防旋转的键或轨道或异形截面,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螺纹立柱上的锁母18,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节点一相对于立柱沿竖向往复移动。
66.本实施例中的横向移动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二或节点三的主体上沿横向贯穿设置有横穿孔,横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角度调节机构的转套21,转套21内匹配套装螺纹横杆8,转套21与螺纹横杆8之间设置防旋转的键或轨道或异形截面,匹配套装有螺纹横杆,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螺纹横杆上的锁母18,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节点二或节点三相对于横杆沿横向往复移动。
67.本实施例中的纵向移动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三的主体上沿纵向贯穿设置有纵穿孔,纵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角度调节机构的转套21,转套21内匹配套装螺纹纵杆9,转套21与螺纹纵杆9之间设置防旋转的键或轨道或异形截面,匹配套装有螺纹纵杆,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螺纹纵杆上的锁母18,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节点三相对于纵杆沿纵向往复移动。
68.实施例3:在实施例1基础上,将以上各种调节机构分别替换为如图10所示的角度调节机构。图10可以看出,在转套21的外侧向外延伸固定有径向连接板201,在径向连接板201上设置有弧形孔202,同时在该处节点(外壳1)上通过螺孔安装有定锁丝203,松弛该定锁丝203后能够确保转套21在该处节点的贯穿孔内仅转动,拧紧定锁丝203后能够对转套21锁死。
69.实施例4:在实施例1基础上,将以上各种调节机构分别替换为如图1所示的角度调节机构。图11可以看出,在转套21的外侧向外延伸固定有径向连接板201,在径向连接板201上通过螺孔安装有动锁丝206,同时在该处节点(外壳1)上设置有凹陷的弧形t截面槽或弧形燕尾槽204,动锁丝206内端连接t形内台或燕尾内台205,该t形内台或燕尾内台205匹配套装于所述弧形t截面槽或弧形燕尾槽204内,松弛该动锁丝206后能够确保转套21在该处节点的贯穿孔内仅转动,拧紧动锁丝206后能够对转套21锁死。
70.实施例5:在实施例1基础上,所述的竖向移动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一或节点二的主体上沿竖向贯穿设置有竖穿孔,竖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螺纹立柱,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螺纹立柱上的锁母18,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节点一或节点二相对于立柱沿竖向往复移动,所述的横向移动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二或节点三的主体上沿横向贯穿设置有横穿孔,横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螺纹横杆,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螺纹横杆上的锁母18,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节点二或节点三相对于横杆沿横向往复移动,所述的纵向移动调节机构是在节点三的主体上沿纵向贯穿设置有纵穿孔,纵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螺纹纵杆,位于相应节点的两端分别有安装于螺纹纵杆上的锁母18,松弛一个锁母并旋拧另一锁母进而驱动节点三相对于纵杆沿纵向往复移动。
71.实施例6:在实施例1基础上,所述节点一是外支架的连接端,在在外支架的连接端沿竖向贯穿有穿孔,并在该竖向贯穿孔内套装有能够转动的转套21,转套21与立柱之间设置防转动的约束结构,转套21与节点一贯穿孔之间设置防止轴向移动的约束结构,转套21与外支架的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转动调节锁定机构,转套21与其内侧的立柱之间设置轴向锁定机构。
72.所述节点二是在一个矩形体外壳1沿竖向设置贯穿孔并匹配套装竖向角度调节机构或者直接匹配套装立柱7,沿横向设置贯穿孔并匹配套装横向角度调节机构,该横向的贯穿孔内套装有能够转动的转套21,转套21与横杆8之间设置防转动的约束结构,转套21与节点二贯穿孔之间设置防止轴向移动的约束结构,转套21与节点二之间设置有转动调节锁定机构,转套21与其内侧的立柱之间设置轴向锁定机构。
73.实施例7:另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该装置采用调节牵引组件如图2所示,采用配合牵引组件如图4所示。调节过程中仅采用如实施例1所述的对调节牵引组件进行六维调节即可,配合牵引组件仅对骨折的一段进行固定。
74.相对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配合牵引组件不仅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组件形式,以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通过任何外架的末端安装固定,并将固定钉12植入骨折端部骨质内即可。
75.针对图4中的配合牵引组件,可以看出,该组件包括一个固定的立杆15,通过一个连接节点(一般性节点或扣件)固定连接有横杆16,固定钉12可以直接固定与横杆16的末端,但在横杆末端设置套件17并安装有锁死部件后,能够将固定定12套装与该套件17能并锁死,从而可以在安装初期改变固定钉12与配合牵引组件主体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使配合牵引组件主体被固定于最佳位置。
76.实施例8:又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该装置同时采用两套如图2所示的调节牵引组件。两套调节组件末端的调节钉10分别被植入骨折远端和近端的骨质内,分别对两套调节牵引组件进行调节。例如对调节牵引组件一仅进行竖向移动调节和竖向角度调节,以及进行纵向移动调节和纵向牵引调节。对调节牵引组件二进行横向移动调节和横向牵引调节,以及进行横向角度调节和纵向角度调节等。各机构的结构形式和调节方式如实施例1所示,不详述。
77.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实施例1-4中各角度调节机构被应用于横向角度调节、竖向角度调节和纵向角度调节时进行任意搭配形成的新组合。例如,在相应节点主体上设置贯穿孔,并在贯穿孔内匹配套装有能够转动的转套21,转套内匹配套装有贯穿杆件,转套21与其内侧贯穿杆件之间设置防转动调节机构,转套21与节点主体贯穿孔之间设置防止轴向移动的约束结构,转套21与节点主体之间设置有转动调节锁定机构,转套21与其内侧贯穿杆件之间设置轴向锁定机构。所述的转动调节锁定机构是在相应节点一侧设置有透孔,透孔内侧套装有控制轴旋转的弧形块28,透孔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控制轴旋转的顶丝,通过调节顶丝来控制弧形块对转套的锁定程度,将弧形块28内端设置为弧面,且与转套21外圆周面匹配压紧,以提高锁死过程接触面积(弧面接触)等。例如,调节牵引组件和配合牵引组件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采用非螺纹杆件,但通过锁定机构进行调节后固定或者直接永久固定。例如,在实施例1中采用转动调节锁定机构或移动调节锁紧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如图7中的轴间隙锁紧机构,用以彻底锁定调节后的配合间隙,该轴间隙锁紧机构可以在相应节点一侧设置有透孔,透孔内侧套装有控制轴旋转的弧形块,透孔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控制轴旋转的顶丝,通过调节顶丝来控制弧形块对转套的锁定程度;或者,轴间隙锁紧机构是在相应节点一侧设置有销孔41,销孔41的外端沿圆周间隔设置有弧形槽,
一个双向螺母43的内端设置有凸台,各凸台匹配套装与相应的弧形槽内,使得双向螺母43能够正反转动一个角度,双向螺母43内螺纹连接有弧形顶丝42,正反向旋拧双向螺母43能够驱动弧形顶丝42沿径向进退以控制对转套21侧壁锁紧程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