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营养健康配餐制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37776发布日期:2022-07-22 23:3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基于大数据的营养健康配餐制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营养配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大数据的营养健康配餐制定系统。


背景技术:

2.营养配餐是按人们人体的需要,根据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是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即达到均衡膳食,简单讲就是要求膳食结构多种多样、谷、肉、果、菜无所不备。但是在上述条件中不同人体所需要的营养配餐各不相同,其营养配餐的制定也需要因人而异,在现有技术中,营养配餐系统主要服务对象为食堂等团体的配餐场所,无法做到对个体的不同需求进行专门的配餐制定,同时营养配餐需要注重营养与口感的结合,但是其现有的营养配餐系统主要侧重与营养的均衡,弱化了口感的问题,所以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能够对营养与口感均衡考虑,同时能够因个体而异的营养配置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营养配餐系统中未考虑营养及口感均衡,且无法因人而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营养健康配餐制定系统,能够对不同个体的营养配餐进行营养及口感的均衡考虑并进行针对性制定。
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基于大数据的营养健康配餐制定系统,包括:
6.获取模块、筛选模块、分析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
7.所述获取模块、所述筛选模块、所述分析模块、所述存储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依次连接;
8.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使用者生理信息及个人喜好权重;
9.所述筛选模块用于根据使用者生理信息对营养信息进行判断,并根据使用者生理信息,基于大数据对营养信息进行配餐筛选,获取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
10.所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个人喜好权重对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营养配餐方案进行顺序调整,生成最终营养配餐方案;
11.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对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存储;
12.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对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显示推送。
13.优选的,所述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模块及第二获取模块;
14.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分别与所述筛选模块连接。
15.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使用者生理信息进行获取,其中所述使用者生理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疾病及禁忌;
16.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个人喜好权重进行获取,其中所述个人喜好权重包括不同口味的权重信息。
17.优选的,所述筛选模块包括第一筛选模块及第二筛选模块;
18.所述获取模块、所述第一筛选模块及所述第二筛选模块依次连接;
19.所述第一筛选模块用于根据使用者生理信息中的性别、年龄及疾病对营养信息进行逐步判断,其中营养信息包括营养成分及补充营养成分的数值;
20.所述第二筛选模块用于基于大数据对营养信息进行食材选取,根据使用者生理信息中的疾病及禁忌,对选取的食材进行过滤及选取,基于过滤及选取后的食材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配餐,获得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
21.优选的,所述分析模块包括第一分析模块及第二分析模块;
22.所述筛选模块、所述第一分析模块及所述第二分析模块依次连接;
23.所述第一分析模块用于根据个人喜好权重,计算营养配餐方案中关于个人喜好的权重信息,通过对权重信息及个人喜好权重进行配比,基于配比结果符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营养配餐方案;
24.所述第二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时间信息对调整后的营养配餐方案进行顺序调整,并对顺序调整后的营养配餐方案进行整合,获取最终营养配餐方案,其中时间信息包括早餐时间、午餐时间及晚餐时间。
25.优选的,所述存储模块包括第一存储模块及第二存储模块;
26.所述第一存储模块与所述第二存储模块连接;
27.所述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对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标注,标注包括时间及使用者生理信息标注;
28.所述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对标注后的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分布式存储。
29.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推送模块及第一显示模块;
30.所述推送模块与所述第一显示模块连接;
31.所述推送模块用于根据时间信息对存储模块中的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推送;
32.所述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推送结果进行显示推送
33.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调整模块;
34.所述调整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
35.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对最终营养配餐方案中的食材进行替换,生成新的最终营养配餐方案,根据新的最终营养配餐方案对所述存储模块中的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更新。
36.优选的,所述该系统还包括周期模块;
37.所述周期模块与所述调整模块连接;
38.所述周期模块用于输入周期时间信息,并生成周期信息;
39.所述调整模块还包括根据周期信息,对最终营养配餐方案中的食材进行替换,生成新的最终营养配餐方案。
40.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41.本发明通过获取模块对所述使用者生理信息及个人喜好权重进行获取,筛选模块根据使用者生理信息生成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在分析模块中根据个人喜好权重对初步营养配餐方案进行调整,生成最终营养配餐方案,并通过存储模块及显示模块对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存储及推送显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针对不同使用者进行专门的营养配餐方案制定,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同时在制定过程中,通过个人喜好权重,能够对营养配餐方案进行口味的调整,来满足使用者的口感,其上述方案能够有效服务使用
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为了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存在营养配餐系统中未考虑营养及口感均衡,且无法因人而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46.如图1所述,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大数据的营养健康配餐制定系统,包括:
47.获取模块、筛选模块、分析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
48.所述获取模块、所述筛选模块、所述分析模块、所述存储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依次连接;
49.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使用者生理信息及个人喜好权重;
50.所述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模块及第二获取模块;
51.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分别与所述筛选模块连接。
52.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使用者生理信息进行获取,其中所述使用者生理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疾病及禁忌;第一获取模块通过外设设备进行输入,其中禁忌为使用者对食材的食用禁忌,如会出现过敏反应的食材或者物质。在不同的生理信息下有不同的选择,来提供不同生理信息。上述生理信息可以通过数值或者汉字输入,在输入之后,将上述输入的数据连接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对上述不同食材或者物质进行名称统一,将统一之后的数据进行输入,方便不同人的操作。
53.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个人喜好权重进行获取,其中所述个人喜好权重包括不同口味的权重信息。个人喜好权重包括不同口味的权重信息,如酸甜苦辣等口味,在输入时,在不同的口味上设置不同的数值,数值为1-10,根据设置不同口味的数值,通过计算不同口味在全部数值的比例,将其比例设置为个人喜好权重,获取选择将某一个口味默认为100%,通过增加或者输入其他口味的比值对100%进行分配。
54.所述筛选模块用于根据使用者生理信息对营养信息进行判断,并根据使用者生理信息,基于大数据对营养信息进行配餐筛选,获取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所述筛选模块包括第一筛选模块及第二筛选模块;所述获取模块、所述第一筛选模块及所述第二筛选模块依次连接;
55.所述第一筛选模块用于根据使用者生理信息中的性别、年龄及疾病对营养信息进
行逐步判断,其中营养信息包括营养成分及补充营养成分的数值;第一筛选模块中,根据性别、年龄及疾病,通过连接互联网,通过相关的大数据根据上述不同的性别、年龄及疾病其对应下的营养信息进行判断,其选取的内容,可以通过连接大数据下载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来进行统一,或者通过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营养信息的判断。
56.所述第二筛选模块用于基于大数据对营养信息进行食材选取,根据使用者生理信息中的疾病及禁忌,对选取的食材进行过滤及选取,基于过滤及选取后的食材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配餐,获得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第二筛选模块中,通过不同的营养信息对不同的食材进行选取,在选取过程中,通过大数据获取相关食材营养成分及单位营养成分的数值,并根据第一筛选模块所提供的营养信息,对食材进行选取,不同营养成分之下,通过单位含量顺序排列从高到低对食材进行排列,并显示前10-20的食材,进而对食材进行初步的选取,然后根据使用者的疾病及禁忌,通过大数据查找不同疾病下不能够食用的食材,同时结合禁忌对已经选取的食材进行过滤剔除,选取剩下的食材进行整合,若每种不同成分下的食材不足设置数值,如10或者20时,按照单位含量顺序将食材进行上调,并根据上述内容进行过滤选取,满足设置数值时停止选取,并对食材进行整合,整合过程中,对不同的食材所提供的不同营养物质进行标注。然后根据标注的结果,按照使用者所需的营养成分进行配比,配比结果中包含不同重量的食材,根据配比结果并通过大数据进行菜谱查找,生成配餐设置数值的方案,其配餐设置数值根据使用者自身进行设置,如设置数值为20,即生成20种配餐方案,配餐方案中有不同类型的菜品及主食,对上述配餐方案进行整合,获取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
57.所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个人喜好权重对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营养配餐方案进行顺序调整,生成最终营养配餐方案;所述分析模块包括第一分析模块及第二分析模块;所述筛选模块、所述第一分析模块及所述第二分析模块依次连接;
58.所述第一分析模块用于根据个人喜好权重,计算营养配餐方案中关于个人喜好的权重信息,通过对权重信息及个人喜好权重进行配比,基于配比结果符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营养配餐方案;第一分析模块中,根据个人喜好权重,对上述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进行调整,调整中,根据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中的食材重量及调味品数值进行口味计算,计算配餐方案中不同的口味权重,其口味权重计算为调味品数值或者相关口味食材除于食材总重量。通过上述的口味权重计算,与个人喜好权重进行配比,求取配比结果在阈值以上的配餐方案,阈值可根据情况进行设置,如60%,将符合相关阈值以上的配餐方案进行保留,对不符合上述内容的方案进行去除,同时为了满足个人喜好权重信息,可以将不符合阈值的配餐方案中的食材进行保留,通过配餐方案中的食材信息根据大数据重新对配餐中的菜品及主食进行查找,选择配餐中符合上述相关阈值的配餐方案对原来不符合阈值的配餐方案进行替换更新,以保留更多的配餐方案。
59.所述第二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时间信息对调整后的营养配餐方案进行顺序调整,并对顺序调整后的营养配餐方案进行整合,获取最终营养配餐方案,其中时间信息包括早餐时间、午餐时间及晚餐时间。根据时间信息对调整后的营养配餐方案进行调整,调整过程中,先将不同配餐方案进行3个一组或4个一组分类,将分类后的不同配餐方案按照肉类比例进行调整,在3个一组时,肉类较多安排为午餐,较少安排为晚餐,其余为早餐,4个一组时
随机排列,顺序调整完成之后,对于早餐,可以在配餐基础上减少设置阈值的油类的使用,或者减少设置阈值肉类的使用,设置阈值可根据使用者个人喜好进行设置,午餐对于配餐方案重量进行增加,晚餐对于配餐方案重量减少,增加或减少数值可根据使用者个人喜好或者系统自动生成,如其增加或减少数值为10%。以满足不同时间用餐对使用者的健康。通过上述的顺序及重量的调整,生成最终的营养配餐方案。
60.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对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存储;所述存储模块包括第一存储模块及第二存储模块;所述第一存储模块与所述第二存储模块连接;
61.所述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对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标注,标注包括时间及使用者生理信息标注,通过标注能够合理的安排最终营养配餐方案中不同配餐方案的各种信息,同时为之后提取推送显示提供标签;
62.所述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对标注后的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分布式存储。最终营养配餐方案通过大数据或者区块链进行存储,防止数据的丢失。
63.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对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显示推送。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推送模块及第一显示模块;所述推送模块与所述第一显示模块连接;
64.所述推送模块用于根据时间信息对存储模块中的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推送,推送模块根据时间信息及时对方案进行推送,其时间信息为早餐、午餐及晚餐时间,其推送的时间可以为其时间信息的前一个或者前两个小时,及时提醒使用者进行营养配餐方案的制作;
65.所述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推送结果进行显示,第一显示模块可选择可穿戴时设备或者移动设备,通过文字或者对话框的形式及时对上述内容进行显示,显示过程中可以通过声音或者振动进行提醒。
66.所述系统还包括调整模块;所述调整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对最终营养配餐方案中的食材进行替换,生成新的最终营养配餐方案,根据新的最终营养配餐方案对所述存储模块中的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更新。调整模块中,将最终营养配餐方案进行替换,通过对配餐方案中的食材替换为同等营养成分下的其他的食材,生成新配餐方案替换之前配餐方案,当使用者想更换食材进行营养摄入时,可以使用调整模块,但是若使用者想换口味的话,可以通过获取模块重新设置相关的个人喜好权重,进而通过上述模块再次进行方案生成,其调整模块中只进行食材的调整,不进行口味的调整。
67.所述该系统还包括周期模块;所述周期模块与所述调整模块连接;所述周期模块用于输入周期时间信息,并生成周期信息;所述调整模块还包括根据周期信息,对最终营养配餐方案中的食材进行替换,生成新的最终营养配餐方案。在周期模块中,使用者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周期时间信息,通过周期时间信息,对不同食材进行自动更新,来增加营养餐的多样性。
68.获取模块还包括消费模块,消费模块与筛选模块连接,在消费模块中,使用者可以提前设置消费数值,筛选模块根据消费数值,在食材选取及初步方案制定过程中,对食材的价格及方案花费金额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对食材及配餐方案进行过滤及提取,并结合筛选模块其他的流程生成初步的营养配餐方案,其食材及配餐方案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提取。
6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
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