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护理的自发热骨科护理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43062发布日期:2022-12-30 20:1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囊,尤其涉及一种骨科护理的自发热骨科护理囊。


背景技术:

2.当患者的手臂受到骨伤后,患者的行动便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并且恢复周期长,所以骨伤一直是患者最头疼的一类问题,在进行骨伤治疗时,传统的恢复治疗是通过上药打石膏进行静养,这种治疗方法虽然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而现有技术则大多是通过医疗器械来进行治疗骨伤,目前的有些医疗器械主要是通过电子震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方法,缩短了恢复的时间,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并且只能够在家里或是医院中使用,使用地点受限。
3.根据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0811929u,公告日为20200623的一种新型的自发热骨科护理囊,涉及医疗护理领域,针对现有的骨科护理囊在循环使用时容易引起皮肤感染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护理囊本体,所述护理囊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槽,且所述活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抵紧板,所述抵紧板靠近活动槽内部的一侧中间位置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护理囊本体的中间位置螺纹贯通设置有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的端部螺纹套接在螺纹套筒的内部,且螺纹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护理囊本体的外部连接有转盘,所述护理囊本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槽。该新型的自发热骨科护理囊在使用时,通过药片层和自发热体对患者患病处进行理疗,但是护理囊本体无法提供支点支撑住患者的患处,仅通过患者支撑起该自发热骨科护理囊会增加患者肌肉负担,容易造成二次伤害,而且也无法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4.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特此设计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一种能够提供额外的支撑,使患者的手臂更加轻松,能够达到减震缓冲效果的骨科护理的自发热骨科护理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更换自发热体需要较高的费用,并且不太环保,无法提供支点支撑住患者的患处,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温水升温的方式使进行理疗,更加环保,能够提供额外的支撑,使患者的手臂更加轻松,能够达到减震缓冲效果的骨科护理的自发热骨科护理囊。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骨科护理的自发热骨科护理囊,包括有第一固定环、气囊、自发热体、充气阀、发热机构和缓震机构,第一固定环内部连接有用于起到防护作用的气囊,气囊内侧贴有自发热体,气囊左部后侧连通有充气阀,第一固定环上设置有用于提升温度的发热机构和用于缓冲减震的缓震机构。
7.优选地,发热机构包括有加温容器、注水管和温度检测器,第一固定环中部外侧套设有储存温水的加温容器,加温容器后上侧连通有注水管,加温容器前上侧安装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温度检测器。
8.优选地,缓震机构包括有第一导杆、第一弹簧和挂带,第一固定环前上侧左右对称式设有用于导向的第一导杆,两根第一导杆之间滑动式套设有挂带,挂带与第一导杆之间连接有用于缓震的第一弹簧。
9.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提醒患者的提醒机构,提醒机构包括有齿条、支杆、单向齿轮、第一转轴、楔形架、安装框、第二导杆、楔形块、第二弹簧、触碰板、支架、第二转轴、把手、涡卷弹簧、转动杆、响片、第三弹簧、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一固定环左部后上侧连接有第二支板,第二支板前侧连接有用于安装部件的安装框,安装框前下部内侧连接有第一支板,第一支板后侧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有用于发出声响的响片,安装框左侧偏心处连接有支架,支架中部转动式贯穿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右侧与安装框之间连接有涡卷弹簧,第二转轴左侧连接有把手,第二转轴中部套设有用于敲打响片的转动杆,安装框上间隔均匀地滑动式贯穿有四根第二导杆,第二导杆与安装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导杆内侧连接有用于卡住转动杆的楔形块,第二导杆右侧连接有触碰板,第一固定环左部后上侧连接有位于第二支板正右方的支杆,支杆前部转动式套设有单向齿轮,单向齿轮左侧连接有用于传输动力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左端套设有用于卡住触碰板的楔形架,挂带左下部后上侧连接有与单向齿轮啮合的齿条。
10.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保护患者的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板和遮住框,加温容器上侧连接有第三支板,第三支板左侧连接有用于遮盖住提醒机构的遮住框,把手转动式贯穿于遮住框。
11.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康复护理的震动机构,震动机构包括有轴承座、连接杆、转动环、第二固定环、滑动杆和第四弹簧,加温容器右部套有第二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上间隔均匀地滑动式贯穿有四根用于按压气囊的滑动杆,滑动杆与第二固定环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加温容器左部外侧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右侧间隔均匀地连接有四根连接杆,四根连接杆右侧之间连接有用于挤压滑动杆移动的转动环。
12.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自动震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有支撑架、伺服电机、第三转轴、直齿轮和齿环,转动环外侧套设有齿环,加温容器后部下侧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后部安装有用于动力输出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右端套设有与齿环啮合的直齿轮。
13.优选地,把手外侧面上间隔均匀地连接有橡胶条。
14.本发明在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基础上,还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有:1、通过注水管将温水注入至加温容器内,以此能够达到环保的发热理疗效果,将挂带悬挂在脖子上,能够提供额外的支撑,使患者的手臂更加轻松,通过第一弹簧能够达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15.2、患者首先旋转把手,使楔形块卡住转动杆,涡卷弹簧蓄力,当患者的手臂受到颠簸多次时,楔形块松开转动杆,涡卷弹簧复位,转动杆随之会对响片进行敲击,以此能够通过响片发出的声响警示患者,避免患者忽略手臂的伤。
16.3、通过遮住框遮盖住提醒机构,能够避免提醒机构被卡住,同时也能够避免患者意外磕碰,对患者起到了防护的作用。
17.4、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通过第三转轴带动直齿轮旋转与齿环啮合,齿环带动转动环旋转挤压滑动杆,以此能够使滑动杆不断地按压气囊,进而能够达到震动理
疗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恢复速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发热机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发热机构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缓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提醒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提醒机构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提醒机构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保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震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固定环,2-气囊,21-自发热体,3-充气阀,4-发热机构,41-加温容器,42-注水管,43-温度检测器,5-缓震机构,51-第一导杆,52-第一弹簧,53-挂带,6-提醒机构,61-齿条,62-支杆,63-单向齿轮,64-第一转轴,65-楔形架,66-安装框,67-第二导杆,68-楔形块,69-第二弹簧,610-触碰板,611-支架,612-第二转轴,613-把手,614-涡卷弹簧,615-转动杆,616-响片,617-第三弹簧,618-第一支板,619-第二支板,7-保护机构,71-第三支板,72-遮住框,8-震动机构,81-轴承座,82-连接杆,83-转动环,84-第二固定环,85-滑动杆,86-第四弹簧,9-驱动机构,91-支撑架,92-伺服电机,93-第三转轴,94-直齿轮,95-齿环。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31.实施例1一种骨科护理的自发热骨科护理囊,如图1-5所示,包括有第一固定环1、气囊2、自发热体21、充气阀3、发热机构4和缓震机构5,第一固定环1内部连接有气囊2,气囊2内侧贴有自发热体21,气囊2左部后侧连通有充气阀3,第一固定环1上设置有发热机构4和缓震机构5。
32.如图4所示,发热机构4包括有加温容器41、注水管42和温度检测器43,第一固定环1中部外侧套设有储存温水的加温容器41,加温容器41后上侧连通有注水管42,加温容器41前上侧安装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温度检测器43。
33.如图5所示,缓震机构5包括有第一导杆51、第一弹簧52和挂带53,第一固定环1前上侧左右对称式栓接有第一导杆51,两根第一导杆51之间滑动式套设有挂带53,挂带53与第一导杆5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2。
34.首先,患者将受伤的手臂穿过气囊2,使充气装置对接充气阀3,让气囊2充气膨胀,气囊2能够对患者受伤的手臂进行保护,自发热体21能够起到加热的效果,然后患者使挂带53悬挂在脖子上,以此能够对手臂进行支撑,随后操作人打开注水管42,通过注水管42将温
水注入至加温容器41内,关闭注水管42,温水能够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升温加热,以此进行康复护理,在此过程中,温度检测器43会检测加温容器41内部水的温度高低,以此能够在水的温度较低时进行更换温水,当患者的手臂受到颠簸时,挂带53会通过脖子进行支撑,第一导杆51向下移动,第一弹簧52会进入压缩状态,第一导杆51向上移动,第一弹簧52则会进入拉伸状态,待患者手臂稳定后,第一弹簧52随之复位,通过第一弹簧52的伸缩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以此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护理,随后患者将挂带53脱离自己的脖子,再打开充气阀3,使气囊2泄气,此时患者能够将手臂从气囊2上取出,操作人再关闭充气阀3,打开注水管42,此时患者能够通过注水管42将加温容器41内部的水倒出,关闭注水管42,以此能够完成护理的操作。
35.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6、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提醒机构6,提醒机构6包括有齿条61、支杆62、单向齿轮63、第一转轴64、楔形架65、安装框66、第二导杆67、楔形块68、第二弹簧69、触碰板610、支架611、第二转轴612、把手613、涡卷弹簧614、转动杆615、响片616、第三弹簧617、第一支板618和第二支板619,第一固定环1左部后上侧栓接有第二支板619,第二支板619前侧焊接有安装框66,安装框66前下部内侧栓接有第一支板618,第一支板618后侧通过第三弹簧617连接有响片616,安装框66左侧偏心处栓接有支架611,支架611中部转动式贯穿有第二转轴612,第二转轴612右侧与安装框66之间连接有涡卷弹簧614,第二转轴612左侧栓接有把手613,把手613外侧面上间隔均匀地连接有橡胶条,能够起到防滑效果,第二转轴612中部套设有转动杆615,安装框66上间隔均匀地滑动式贯穿有四根第二导杆67,第二导杆67与安装框66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9,第二导杆67内侧栓接有楔形块68,第二导杆67右侧栓接有触碰板610,第一固定环1左部后上侧栓接有支杆62,支杆62位于第二支板619正右方,支杆62前部转动式套设有单向齿轮63,单向齿轮63左侧连接有第一转轴64,第一转轴64左端套设有楔形架65,挂带53左下部后上侧连接有齿条61,齿条61与单向齿轮63啮合。
36.如图1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保护机构7,保护机构7包括有第三支板71和遮住框72,加温容器41上侧栓接有第三支板71,第三支板71左侧栓接有遮住框72,把手613转动式贯穿于遮住框72。
37.起初,遮住框72遮盖住提醒机构6,通过遮住框72能够避免提醒机构6被卡住,同时对患者起到了防护的作用,患者通过把手613带动第二转轴612顺时针旋转360
°
,涡卷弹簧614形变,第二转轴612会带动转动杆615顺时针旋转挤压楔形块68以远离第二转轴612的方向移动,第二转轴612带动第二导杆67移动,第二弹簧69拉伸,转动杆615继续旋转会松开楔形块68,第二弹簧69复位,第二导杆67在第二弹簧69复位的作用下带动楔形块68以靠近第二转轴612的方向移动卡住转动杆615,操作人再松开把手613,以此使涡卷弹簧614蓄力,当患者的手臂受到颠簸时,第一导杆51向上移动会使齿条61与单向齿轮63啮合,单向齿轮63此时不会带动第一转轴64旋转,第一导杆51向下移动会使齿条61再次与单向齿轮63啮合,单向齿轮63会通过第一转轴64带动楔形架65顺时针旋转,楔形架65顺时针旋转会逐渐挤压触碰板610以远离安装框66的方向移动,触碰板610会通过第二导杆67带动楔形块68以远离第二转轴612的方向移动,第二弹簧69拉伸,当患者的手臂受到颠簸多次时,楔形块68逐渐移动到一定的距离时会松开转动杆615,涡卷弹簧614复位,第二转轴612在涡卷弹簧614复
位的作用下通过第二转轴612带动转动杆615逆时针旋转360
°
,转动杆615在逆时针旋转360
°
的过程中会对响片616进行敲打,响片616受力发出响声并向上移动,第三弹簧617压缩,通过响片616发出的响声能够对患者进行提醒,随后转动杆615在复位时会松开响片616,第三弹簧617复位,响片616在第三弹簧617复位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复位,而楔形架65在继续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会松开触碰板610,第二弹簧69复位,第二导杆67在第二弹簧69复位的作用下带动楔形块68以靠近第二转轴612的方向移动再次卡住转动杆615,此时操作人再次顺时针旋转把手613,而楔形架65不断顺时针旋转会再次挤压触碰板610,以此能够准备下次的自动提醒操作。
38.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震动机构8,震动机构8包括有轴承座81、连接杆82、转动环83、第二固定环84、滑动杆85和第四弹簧86,加温容器41右部套有第二固定环84,第二固定环84上间隔均匀地滑动式贯穿有四根滑动杆85,滑动杆85与第二固定环84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86,加温容器41左部外侧栓接有轴承座81,轴承座81右侧间隔均匀地栓接有四根连接杆82,四根连接杆82右侧之间连接有转动环83。
39.如图1和图11所示,还包括有驱动机构9,驱动机构9包括有支撑架91、伺服电机92、第三转轴93、直齿轮94和齿环95,转动环83外侧套设有齿环95,加温容器41后部下侧连接有支撑架91,支撑架91后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伺服电机92,伺服电机92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三转轴93,第三转轴93右端套设有直齿轮94,直齿轮94与齿环95啮合。
40.患者启动伺服电机92,伺服电机92输出轴通过第三转轴93带动直齿轮94旋转与齿环95啮合,齿环95带动转动环83旋转,转动环83会通过连接杆82带动轴承座81上的轴承旋转,转动环83旋转还会挤压滑动杆85以靠近气囊2的方向移动挤压气囊2,第四弹簧86拉伸,以此能够通过震动对患者手臂进行治疗护理,转动环83继续旋转会松开滑动杆85,第四弹簧86复位,滑动杆85在第四弹簧86复位的作用下以远离气囊2的方向移动松开气囊2,操作人再关闭伺服电机92,转动环83随之停止旋转,以此能够完成震动治疗的操作。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