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心脑血管支架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器械。
背景技术:2.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即通常讲的三高,常被称为富贵病,主要是老年人多发,脑血管疾病病常见于老年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多见,该病特点最主要的是致残率高,其次是死亡率高。心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心脑血管术后,为了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一般会采用辅助治疗器械。
3.中国专利文献(cn201920297481.5)公开了一种用于心脑血管支架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器械,其在说明书中提出“心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心脑血管术后,为了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一般会采用辅助治疗器械”,并不能保障按摩效果,且在患者进行使用时,极易产生疲劳感,因此在与现有的心脑血管支架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器械以及引用的对比案例中所描述的装置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4.传统的辅助治疗器械中按摩机构不能够根据患者体型自动进行贴合度的调整,从而在不同患者使用时按摩效果不同,不能够有效保障按摩效果,传统的辅助治疗器械在使用时,通常仅能够进行单一的训练恢复,不利于患者根据自身使用情况自由选择,同时传统的辅助治疗器械不具备相应的按摩和放松机构,在患者进行使用时,极易产生疲劳感,从而导致患者单次恢复时长降低,从而降低了患者的使用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心脑血管支架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器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辅助治疗器械中按摩机构不能够根据患者体型自动进行贴合度的调整,从而在不同患者使用时按摩效果不同,不能够有效保障按摩效果,传统的辅助治疗器械在使用时,通常仅能够进行单一的训练恢复,不利于患者根据自身使用情况自由选择,同时传统的辅助治疗器械不具备相应的按摩和放松机构,在患者进行使用时,极易产生疲劳感,从而导致患者单次恢复时长降低,从而降低了患者的使用恢复效果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心脑血管支架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器械,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内固定连接有载板,所述座椅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座椅本体内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锥齿轮,所述隔板的上表面通过轴承铰接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底端通过轴承铰接在底板的上表面,所述载板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一
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座椅本体内通过轴承铰接有两个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第二横杆,两个第二横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对应第二锥齿轮啮合,两个第二横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座椅本体的上表面通过轴承铰接有套筒。
7.所述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正面和座椅本体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按摩盒,位于下方的两个按摩盒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传动盒,所述座椅本体内通过轴承铰接有第一转杆,所述传动盒的背面通过轴承铰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位于后方的第四锥齿轮与对应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对应两个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对应两个第二传动轮通过第二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一竖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均与驱动锥齿轮啮合,位于下方的两个按摩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8.所述固定块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杆和一个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第一滑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弹簧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固定块的背面,所述第二滑杆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第二滑杆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升降筒,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所述升降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升降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块,所述套筒的内壁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块滑动连接在对应限位滑槽内。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升降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与对应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按摩盒内通过轴承铰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八锥齿轮,位于上方的两个第八锥齿轮与对应第二锥齿轮相啮合,位于下方的两个第八锥齿轮与对应第四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按摩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遮挡布,所述齿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段光滑段,所述传动齿轮位于齿板光滑段的上方。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推块,所述驱动杆的外表面通过轴承铰接有若干个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对应若干个连接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板,所述推块的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对应两个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面通过销轴铰接有若干个细杆,所述细杆远离对应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摩球,所述细杆靠近对应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球,所述驱动球滑动连接在对应导向槽内。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座椅本体内固定连接有两个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线,所述导线远离对应蓄电池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电动推杆的顶端。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按摩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远离对应调节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安装板的外表面,所述调节筒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弧形杆的外表
面,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调节筒的内壁。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踏板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内铰接有滚珠,所述座椅本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总控台,位于上方的两个按摩盒内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监测器,所述座椅本体的背面通过销轴铰接有靠背板,所述座椅本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靠背板的右侧面。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靠背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背垫和头枕,所述头枕位于背垫的上方,所述载板的上表面搭接有坐垫。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辅助固定板,所述踏板上表面的四周均设置有挡板。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发明通过设置按摩盒、驱动杆、按摩球、拉杆、套筒、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齿板、踏板和第一滑杆,在患者进行手部训练时,能够通过上方两个按摩盒的旋转带动套筒进行旋转,从而通过第七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的传动带动下方两个按摩盒工作,从而在患者进行手部训练的同时对患者腿部肌肉进行按摩放松,踏板和齿板的设置,当患者进行腿部训练时,齿板向前移动后即可自动与传动齿轮啮合并带动传动齿轮旋转,此时即可通过两个第二竖杆的旋转为上方两个按摩盒内各机构的工作提供驱动力,从而在患者进行腿部恢复训练时对其手臂进行按摩放松,这些结构的设置,使本装置在使用时,患者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手部恢复训练或腿部恢复训练,同时在进行手部恢复训练时能够通过手部训练提供的动力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放松,而在患者进行腿部训练时能够通过腿部训练提供的动力对患者手臂进行按摩放松,不仅能够有效保障患者恢复训练的效果,同时能够对肌肉进行按摩,进一步加快患者恢复,且在无需进行恢复训练时,通过驱动电机的动力即可对患者手部和腿部进行同时按摩放松,使患者肌肉处于活动放松状态,提升本装置的使用舒适度,避免患者快速产生疲惫感,提升患者单次恢复训练时长,进一步提升患者恢复效果;
18.2、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电机、驱动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当驱动电机工作后,即可通过驱动锥齿轮同时带动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旋转,从而带动第一转杆和第一竖杆进行旋转,为按摩盒的自动工作提供有效驱动力,而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的设置,当第一转杆旋转后即可通过第一传动轮和第一传动带的配合带动两个第二转杆同步旋转,即可使下方两个按摩盒自动工作,对患者腿部进行自动按摩,而第一竖杆旋转后即可通过第二传动轮和第二传动带的作用带动两个第二竖杆进行旋转,从而为上方两个按摩盒自动工作提供动力,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按摩,这些结构的设置,使患者坐立在本装置上方进行放松时,可直接控制四个按摩盒同时工作,从而对患者手部和腿部进行同时按摩,减轻患者进行恢复训练时产生的疲劳,提升使用舒适性的同时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进度;
19.3、本发明通过设置调节筒、弧形杆、第二弹簧、安装板、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当患者四肢放入对应按摩盒内后,能够挤压按摩球,从而使按摩球能够自动向两侧分开,使安装板通过连接筒沿驱动杆旋转张开,从而自动适应不同体型的使用者,保障按摩球充分贴合患者四肢,从而保障按摩放松效果,同时第二弹簧的设置,安装板向两侧展开时,能够挤压
弧形杆,使弧形杆沿调节筒内进行滑动并挤压对应第二弹簧,在对安装板进行导向限位的同时,能够通过第二弹簧的弹力加强按摩对患者四肢的按摩强度,进一步提升按摩效果,而限位滑块和限位槽的设置,能够对升降筒进行导向和限位,避免升降筒和套筒之间产生相对旋转,保障升降筒的传动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隔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第一转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第二转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按摩盒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推块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推块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发明套筒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发明踏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发明调节筒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座椅本体、2载板、3底板、4隔板、5驱动电机、6驱动锥齿轮、7第一竖杆、8第一横杆、9第一锥齿轮、10第二竖杆、11第二锥齿轮、12第二横杆、13第三锥齿轮、14传动齿轮、15套筒、16连接盒、17按摩盒、18传动盒、19第一转杆、20第二转杆、21第四锥齿轮、22第一传动轮、23第一传动带、24第二传动轮、25第二传动带、26第五锥齿轮、27第六锥齿轮、28固定块、29第一滑杆、30第二滑杆、31第一弹簧、32齿板、33踏板、34升降筒、35第一固定板、36第二固定板、37电动推杆、38限位滑块、39限位滑槽、40第七锥齿轮、41蓄电池、42导线、43驱动杆、44第八锥齿轮、45遮挡布、46推块、47连接筒、48连接板、49安装板、50调节筒、51细杆、52按摩球、53导向槽、54驱动球、55弧形杆、56第二弹簧、57凹槽、58滚珠、59拉杆、60监测器、61靠背板、62驱动器、63总控台、64背垫、65头枕、66坐垫。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如图1-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心脑血管支架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器械,包括座椅本体1,座椅本体1内固定连接有载板2,座椅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3,座椅本体1内固定连接有隔板4,载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锥齿轮6,驱动锥齿轮6的设置,在驱动电机5工作后,能够通过驱动锥齿轮6同时带动第五锥齿轮26和第六锥齿轮27进行旋转,为同时带动四个按摩盒17进行工作提供有效驱动力,隔板4的上表面通过轴承铰接有第一竖杆7,第一竖杆7的底端通过轴承铰接在底板3的上表面,载板2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一横杆8,第一横杆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9,座椅本体1内通过轴承铰接有两个第二竖杆10,第二竖杆1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
锥齿轮11,底板3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第二横杆12,两个第二横杆1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3,第三锥齿轮13与对应第二锥齿轮11啮合,两个第二横杆1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14,座椅本体1的上表面通过轴承铰接有套筒15。
33.套筒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盒16,连接盒16的正面和座椅本体1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按摩盒17,位于下方的两个按摩盒17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传动盒18,座椅本体1内通过轴承铰接有第一转杆19,传动盒18的背面通过轴承铰接有第二转杆20,第二转杆2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21,位于后方的第四锥齿轮21与对应第一锥齿轮9相啮合,第一转杆19和第二转杆20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22,对应两个第一传动轮22通过第一传动带23传动连接,第一竖杆7和第二竖杆10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24,对应两个第二传动轮24通过第二传动带25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22和第二传动轮24的设置,当第一转杆19旋转后即可通过第一传动轮22和第一传动带23的配合带动两个第二转杆20同步旋转,即可使下方两个按摩盒17自动工作,对患者腿部进行自动按摩,而第一竖杆7旋转后即可通过第二传动轮24和第二传动带25的作用带动两个第二竖杆10进行旋转,从而为上方两个按摩盒17自动工作提供动力,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按摩,第一转杆19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锥齿轮26,第一竖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六锥齿轮27,第五锥齿轮26和第六锥齿轮27均与驱动锥齿轮6啮合,位于下方的两个按摩盒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8。
34.固定块28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杆29和一个第二滑杆30,第一滑杆2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31,第一弹簧31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第一滑杆29的外表面,第一弹簧31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固定块28的背面,第二滑杆30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板32,第二滑杆30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33,踏板33和齿板32的设置,当患者进行腿部训练时,齿板32向前移动后即可自动与传动齿轮14啮合并带动传动齿轮14旋转,此时即可通过两个第二竖杆10的旋转为上方两个按摩盒17内各机构的工作提供驱动力,从而在患者进行腿部恢复训练时对其手臂进行按摩放松,套筒15内滑动连接有升降筒34,套筒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35,升降筒3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板36,第一固定板3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7,电动推杆37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36的上表面,升降筒3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块38,套筒15的内壁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39,限位滑块38滑动连接在对应限位滑槽39内。
35.如图2和6所示,升降筒3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七锥齿轮40,第七锥齿轮40与对应第一锥齿轮9相啮合,第七锥齿轮40和第一锥齿轮9的设置,在患者进行手部训练时,能够通过上方两个按摩盒17的旋转带动套筒15进行旋转,从而通过第七锥齿轮40和第一锥齿轮9的传动带动下方两个按摩盒17工作,从而在患者进行手部训练的同时对患者腿部肌肉进行按摩放松,按摩盒17内通过轴承铰接有驱动杆43,驱动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八锥齿轮44,位于上方的两个第八锥齿轮44与对应第二锥齿轮11相啮合,位于下方的两个第八锥齿轮44与对应第四锥齿轮21相啮合,按摩盒1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遮挡布45,齿板32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段光滑段,传动齿轮14位于齿板32光滑段的上方,通过将传动齿轮14设置在齿板32光滑段的上方,在驱动电机5工作时,传动齿轮14能够进行空转,其不直接与齿板32啮合,能够避免在驱动电机5工作时带动齿板32移动,避免出现卡死现象,保障本装置正常使用效果,驱动杆4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推块46,驱动杆43的外表面通过轴承铰接
有若干个连接筒47,连接筒4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8,对应若干个连接板4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板49,推块46的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53,对应两个安装板49相互靠近的一面通过销轴铰接有若干个细杆51,细杆51远离对应驱动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摩球52,细杆51靠近对应驱动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球54,驱动球54滑动连接在对应导向槽53内。
36.如图3和10所示,座椅本体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蓄电池41,蓄电池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线42,导线42远离对应蓄电池4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电动推杆37的顶端,按摩盒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调节筒50,调节筒50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杆55,弧形杆55远离对应调节筒5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安装板49的外表面,调节筒50内设置有第二弹簧56,第二弹簧56的设置,安装板49向两侧展开时,能够挤压弧形杆55,使弧形杆55沿调节筒50内进行滑动并挤压对应第二弹簧56,在对安装板49进行导向限位的同时,能够通过第二弹簧56的弹力加强按摩对患者四肢的按摩强度,进一步提升按摩效果,第二弹簧5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弧形杆55的外表面,第二弹簧5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调节筒50的内壁。
37.如图1所示,踏板33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凹槽57,凹槽57内铰接有滚珠58,座椅本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总控台63,位于上方的两个按摩盒17内固定连接有拉杆59,拉杆5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监测器60,监测器60的设置,在患者手握监测器60后,能够对患者的血压、体温和心率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患者在使用本装置过程中身体指标处于正常区间,保障患者安全,座椅本体1的背面通过销轴铰接有靠背板61,座椅本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驱动器62,驱动器6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靠背板61的右侧面,靠背板6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背垫64和头枕65,头枕65位于背垫64的上方,载板2的上表面搭接有坐垫66,第一横杆8、第二横杆12、第一转杆19和第二转杆20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辅助固定板,踏板33上表面的四周均设置有挡板。
38.本发明工作原理:在需要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本装置整体放置在适宜地点,此时患者即可直接坐立在载板2的上表面,而在需要对手臂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可直接握住两个拉杆59外表面的监测器60,并同时将腿部放入下方两个按摩盒17内,此时拉动两个拉杆59,使上方两个按摩盒17通过套筒15进行旋转,套筒15旋转后即可带动升降筒34进行旋转,升降筒34旋转后即可通过第七锥齿轮40带动对应第一锥齿轮9旋转,第一锥齿轮9旋转后即可带动对应第一横杆8旋转,第一横杆8旋转后即可通过对应第一锥齿轮9和第四锥齿轮21的啮合传动带动两个第二转杆20同步旋转,此时位于传动盒18内的第四锥齿轮21即可通过与对应第八锥齿轮44的啮合带动对应两个驱动杆43旋转,驱动杆43旋转后即可带动对应若干个推块46同步转动,推块46转动后即可通过导向槽53带动驱动球54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细杆51沿销轴进行旋转,此时按摩球52即可跟随细杆51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而在患者需要进行腿部恢复训练时,将双脚放入对应踏板33内,并将手臂放入对应按摩盒17内,此时腿部用力向前推动两个踏板33,即可使踏板33带动第一滑杆29和第二滑杆30沿固定块28向前滑动,此时第一弹簧31被挤压,同时第二滑杆30带动齿板32前后移动,齿板32移动后即可通过与传动齿轮14的啮合带动对应第二横杆12进行旋转,第二横杆12旋转后即可通过第三锥齿轮13与对应第二锥齿轮11的啮合带动第二竖杆10进行旋转,第二竖杆10旋转后即可通过其顶端的第二锥齿轮11带动位于上方的两个第八锥齿轮44旋转,从而
带动上方两个按摩盒17内各机构工作,从而对患者手部进行按摩,而在患者进行休息时,可将手部和腿部同时放入对应按摩盒17内,并控制驱动电机5工作,同时控制电动推杆37缩短,电动推杆37缩短后即可带动升降筒34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七锥齿轮40与对应第一锥齿轮9相互分离,此时驱动电机5工作后即可通过驱动锥齿轮6带动第五锥齿轮26和第六锥齿轮27旋转,从而使第一转杆19和第一竖杆7旋转,此时第一转杆19通过第一传动轮22和第一传动带23的传动作用带动两个第二转杆20进行旋转,即可控制下方两个按摩盒17工作,对腿部进行按摩,同时第一竖杆7旋转后能够通过第二传动轮24和第二传动带25的作用带动两个第二竖杆10进行旋转,从而控制上方两个按摩盒17工作,对手臂进行按摩。
39.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40.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41.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