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60352发布日期:2022-07-30 12:5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分成健侧和患侧的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健侧和患侧的结构是不同的,例如当前使用者是左踝为患侧,那么当更换使用者后,可能是右踝为患侧。这时就需要将踝关节康复机器人的健侧和患侧互换后使用。
3.传统的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健侧与患侧组合往往采用附加连接件连接,两侧都拧螺丝后将健侧患侧连接在一起,例如:申请号为cn202111225228.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其包括第一落地架和第二落地架,第一落地架和第二落地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可螺栓连接在第一落地架上,连接板的另一端可螺栓连接在第二落地架上。
4.而采用上述连接结构具有以下的问题:1、附加连接件容易丢失;2、拧螺丝需要额外的工具,整个过程麻烦且耗时较长;3、螺丝容易松,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松掉会影响使用,甚至造成危险;4、由于健侧和患侧之间有信号线连接在一起,导致二者不可完全分离,两侧互换后的线路容易外露,同时附加连接件以及螺栓暴露在外,使得设备外观不够整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可实现患侧康复装置和健侧康复装置的快装、快换,同时两装置中间没有多余的信号线连接,方便器械的运输、储存、维修等情况。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一种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包括患侧康复装置、健侧康复装置、第一吸附件、第二吸附件、第一磁吸接头和第二磁吸接头;
8.所述患侧康复装置的至少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一磁吸接头,所述健侧康复装置的至少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二吸附件和所述第二磁吸接头,所述第二吸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吸附件相互吸附,所述第二磁吸接头用于与所述第一磁吸接头吸合导通。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之间通过磁力吸附;
10.所述患侧康复装置和所述健侧康复装置中的一者安装有触发凸台,另一者安装有复位开关以及用于与所述触发凸台配合的间接压块,当所述触发凸台通过所述间接压块触发所述复位开关时,与所述所述复位开关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吸附件或所述第二吸附件产生磁力,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相互吸附。
11.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开关和所述间接压块安装于所述患侧康复装置的侧方,所述触发凸台安装于所述健侧康复装置的侧方,所述复位开关与所述第一吸附件连接,所述第一吸附件为电磁铁,所述第二吸附件为铁块。
12.进一步地,所述患侧康复装置和所述健侧康复装置中一者侧方内凹有卡槽,另一者侧方外凸有用于伸入卡槽以限制所述患侧康复装置相对于所述健侧康复装置位置的环台;
13.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一磁吸接头配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二吸附件和所述第二磁吸接头配置于所述环台上,或者所述第二吸附件和所述第二磁吸接头配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一磁吸接头配置于所述环台上。
14.进一步地,所述患侧康复装置的侧方活动连接有第一保护盖,所述健侧康复装置的侧方活动连接有第二保护盖;
15.所述第一保护盖和所述第二保护盖均具有遮挡工位和释放工位,当所述第一保护盖护和所述第二保护盖处于遮挡工位时,所述第一保护盖遮挡所述第一磁吸接头,所述第二保护盖遮挡所述第二磁吸接头,当所述第一保护盖护和所述第二保护盖处于释放工位时,所述第一磁吸接头和所述第二磁吸接头露出。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盖和所述第二保护盖均包括盖板、圆凸台、限位组件和蓄力弹性件,所述圆凸台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内侧,所述限位组件连接于所述圆凸台远离所述盖板的端部,所述蓄力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圆凸台上且第一端部与所述限位组件相抵,其中:
17.所述患侧康复装置的侧壁夹设于所述第一保护盖的蓄力弹性件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第一保护盖的圆凸台与所述患侧康复装置转动且滑动配合;
18.所述健侧康复装置的侧壁夹设于所述第二保护盖的蓄力弹性件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第二保护盖的圆凸台与所述健侧康复装置转动且滑动配合。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盖和所述第二保护盖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内侧,其中:
20.当所述第一保护盖处于释放工位时,所述第一保护盖的限位柱位于所述患侧康复装置侧壁上的第一限位孔内;
21.当所述第二保护盖处于释放工位时,所述第二保护盖的限位柱位于所述健侧康复装置侧壁上的第二限位孔内。
22.进一步地,所述患侧康复装置的侧壁外凸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环绕所述第一磁吸接头设置,所述第一保护盖的盖板面向所述患侧康复装置的表面内凹有槽体,所述槽体和所述限位柱分别位于所述圆凸台的两侧,所述第一保护盖处于遮挡工位时,所述限位台位于所述槽体内。
23.进一步地,所述健侧康复装置的侧壁内凹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环绕所述第二磁吸接头设置,所述第二保护盖的盖板面向所述患侧康复装置的表面外凸有凸起,所述凸起和所述限位柱分别位于所述圆凸台的两侧,所述第二保护盖处于遮挡工位时,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24.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锁紧件和垫片,所述锁紧件插装于所述圆凸台的端部并将所述垫片压紧于述圆凸台的端面上,所述蓄力弹性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垫片相抵。
25.本发明提供的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26.本发明提供的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中,当患侧康复装置仅一侧具有第一吸附件和第一磁吸接头,健侧康复装置仅一侧具有第二吸附件和第二磁吸接头时,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实现患侧康复装置和健侧康复装置的快接,第一磁吸接头和第二磁吸接
头实现两个装置之间电力的互通。当患侧康复装置的两侧均具有第一吸附件和第一磁吸接头,健侧康复装置的两侧均具有第二吸附件和第二磁吸接头时,患侧康复装置任意一侧均可以与健侧康复装置吸附连接以及吸合导通,实现患侧康复装置与健侧康复装置的左右位置互换。
27.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提供的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连接结构简单,无附加连接件,不存在附加连接件丢失的问题,特别是患侧康复装置与健侧康复装置的两侧均设有吸附件和磁吸接头时,能够实现两个装置的快速互换。另外,由于患侧与健侧使用磁吸接头对接,中间没有多余的信号线连接,健侧和患侧各自形成独立的模块,更加方便器械的运输、储存和维修,器械外观更加整洁。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在第一视角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在第二视角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无底板)的仰视结构图;
32.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的局部结构图;
34.图6为图3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5.图7为图3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6.图8为图3的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7.图9为图3的e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8.图10为图3的f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9.图标:1-患侧康复装置;2-健侧康复装置;3-第一吸附件;4-第二吸附件;5-第一磁吸接头;6-第二磁吸接头;7-触发凸台;8-复位开关;9-间接压块;10-导热层;11-卡槽;12-环台;13-第一安装座;14-盖板;141-槽体;142-凸起;143-捏手位;15-圆凸台;16-限位组件;161-锁紧件;162-垫片;17-蓄力弹性件;18-限位柱;19-第一限位孔;20-第二限位孔;21-限位台;22-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44.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患侧康复装置1、健侧康复装置2、第一吸附件3、第二吸附件4、第一磁吸接头5和第二磁吸接头6;患侧康复装置1的至少一侧安装有第一吸附件3和第一磁吸接头5,健侧康复装置2的至少一侧安装有第二吸附件4和第二磁吸接头6,第二吸附件4用于与第一吸附件3相互吸附,第二磁吸接头6用于与第一磁吸接头5吸合导通。
45.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左右互换的踝关节康复训练器摆脱了传统通过附加连接件与螺钉配合连接以及患侧康复装置1(简称为患侧)和健侧康复装置2(简称为健侧)之间使用信号线连接的方式,无论是患侧与健侧的安装还是二者之间的电力传输均可以通过磁力、粘贴力等无需辅助连接件的方式实现,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患侧与健侧之间的连接、换位、运输、储存等操作。
46.具体地,上述患侧康复装置1中可以单侧也可以双侧安装有第一吸附件3和第一磁吸接头5,每一侧可以配置一个、两个、三个等第一吸附件3和第一磁吸接头5,同理健侧康复装置2可以单侧也可以双侧安装有第二吸附件4和第二磁吸接头6,每一侧可以配置一个、两个、三个等第二吸附件4和第二磁吸接头6。
47.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患侧康复装置1的双侧安装有第一吸附件3和第一磁吸接头5,每侧配置两个第一吸附件3和第一磁吸接头5,两侧的第一吸附件3和第一磁吸接头5对称设置;健侧康复装置2的双侧安装有第二吸附件4和第二磁吸接头6,每侧配置两个第二吸附件4和第二磁吸接头6,两侧的第二吸附件4和第二磁吸接头6对称设置。上述设置可实现健侧与患侧的调换,同时适用于左踝患者以及右踝患者。
4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附件3与第二吸附件4之间可以通过磁力、粘结力等方式相互吸附。
49.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吸附件3与第二吸附件4之间的吸附力足够大,第一吸附件3与第二吸附件4之间通过磁力吸附,磁力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易产生更大的吸力,从而保证器械使用时的稳定性。
50.具体地,为便于使用者控制第一吸附件3与第二吸附件4之间的吸附状态,如图4所示,患侧康复装置1和健侧康复装置2中的一者安装有触发凸台7,另一者安装有复位开关8以及用于与触发凸台7配合的间接压块9,复位开关8与第一吸附件3或第二吸附件4电连接,当患侧康复装置1靠近健侧康复装置2时,触发凸台7可通过间接压块9触发复位开关8,复位开关8控制与其连接的第一吸附件3或第二吸附件4通电产生磁力,第一吸附件3和第二吸附
件4相互吸附,进而促成触发凸台7持续触发复位开关8,保证持续吸力,同时第二磁吸接头6与第一磁吸接头5吸合导通。
51.上述设置使得患侧康复装置1和健侧康复装置2靠近到一定程度后即可自动实现结构连接和电力连接,无需使用者进行其他操作,简化连接步骤。当需要更换患侧与健侧的位置时,切断电源,第一吸附件3和第二吸附件4自然断开,将健侧从一侧转移到对侧,打开患侧主机,将健侧以同样的方式靠近患侧,触发复位开关8后二者即可吸合连接,系统自动识别患侧和健侧。
52.当患侧与健测吸合时,即左右两侧吸合时,可以将所有电元器件隔离在内部,一方面保护了机器内部的电元器件,另一方面提升了机器整体的安全性。
53.其中,间接压块9沿着复位开关8的触发方向滑动连接于患侧康复装置1或健侧康复装置2上,在触发凸台7的推动下,间接压块9按压复位开关8,复位开关8控制第一吸附件3或第二吸附件4通电。
54.由于复位开关8的种类繁多,其开关按钮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多样,如复位开关8的按钮直接从侧面露出,则装置机壳处的开孔很难与按钮的形状相吻合。如果复位开关8离机壳太近,会导致内部安装空间不足,安装结构设计上会更复杂。增设间接压块9后一方面不需要考虑不同批次的复位开关8的按钮形状和其积体形状,机壳处只要按照间接压块9的形状尺寸设计即可,后续更换复位开关8时,省去了重新设计的麻烦,另一方面可避免复位开关8具离机壳太近,便于内部安装结构的设计。
55.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复位开关8和间接压块9安装于患侧康复装置1的侧方,触发凸台7安装于健侧康复装置2的侧方,复位开关8与第一吸附件3连接,第一吸附件3为电磁铁,第二吸附件4为铁块。
56.由于电磁铁吸力大,单个可配置为40kg的吸力,如单侧配置为两个第一吸附件3,可提供80kg的吸力,保证健侧和患侧前后结合牢靠。
57.具体地,为尽可能保证两个第一吸附件3与两个第二吸附件4同步吸附,复位开关8和间接压块9可以位于两个第一吸附件3之间,触发凸台7可以位于两个第二吸附件4之间。
58.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第一吸附件3与患侧康复装置1的底板之间可以加装有导热层10,导热层10可将第一吸附件3的热量传递至金属底板,通过金属底板散热。
59.导热层10可以使用硅胶、橡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起到补偿第一吸附件3与底板之间空隙的作用。
6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较佳的外观,患侧康复装置1的侧方内凹有第一安装腔,第一吸附件3安装于第一安装腔内,健侧康复装置2的侧方内凹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吸附件4安装于第二安装腔内。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吸附件3和第二吸附件4嵌设于装置内,健侧与患侧在合并后无间距,结构更紧凑。
61.可以理解的是,健侧与患侧合并时,第一吸附件3刚好与第二吸附件4吸附接触,保证吸附力完全作用于健侧和患侧。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患侧康复装置1和健侧康复装置2中一者侧方内凹有卡槽11,另一者侧方外凸有用于伸入卡槽11的环台12,以避免健侧相对于患侧在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错动,其结构配合第一吸附件3与第二吸附件4之间的吸附力可以实现
健侧与患侧的稳定连接。
63.其中,吸附件和磁吸接头可以位于卡槽11的侧方,即吸附件、磁吸接头和卡槽11相互独立设置,吸附件和磁吸接头也可以配置于卡槽11内。同理,吸附件和磁吸接头可以位于环台12的侧方,也可以配置于环台12上。
64.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3和第一磁吸接头5配置于卡槽11内,第二吸附件4和第二磁吸接头6配置于环台12上,或者第二吸附件4和第二磁吸接头6配置于卡槽11内,第一吸附件3和第一磁吸接头5配置于环台12上。上述方式增加了卡槽11与环台1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健侧与患侧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65.为便于第一磁吸接头5与第二磁吸接头6自动对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吸接头5为磁吸母端接头,磁吸母端接头固装于患侧康复装置1,第二磁吸接头6为磁吸公端接头,磁吸公端接头朝向健侧康复装置2的内侧延伸有线束,线束固装于健侧康复装置2内的第一安装座13上。
66.反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吸接头5为磁吸公端接头,磁吸公端接头朝向患侧康复装置1的内侧延伸有线束,线束固装于患侧康复装置1内的第二安装座上,第二磁吸接头6为磁吸母端接头,磁吸母端接头固装于健侧康复装置2。
67.其中,线束固装于第一安装座13或第二安装座上的目的在于限定磁吸公端接头的位置,又能够使得其头部具有一定的晃动量,便于找准磁吸母端接头。磁吸母端接头可以通过螺钉、销子等连接件固装于患侧康复装置1或健侧康复装置2。
68.在使用时,健侧康复装置2靠近患侧康复装置1,触发凸台7通过间接压块9触发复位开关8,电磁铁产生磁力吸合铁块,使磁吸公端接头与磁吸母端接头进一步靠近,由于磁吸公端接头只在第一安装座13上固定了线束,其头部仍然有晃动量,又因磁吸接头具有靠近时自动找准对接的特性,所以磁吸母端接头与磁吸公端接头可实现自动对接通讯,便于器械的运输、储存和维修。
69.当复位开关8被触发时,同时会向上位机发出相应的患侧位于左脚或者患侧位于右脚的信号。从而使得上位机跟据当前患侧所处的位置进行后续操作动作的配置,达到自动识别患侧位置的效果。
7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优化器械的外观以及方便磁吸接头的保护和使用,患侧康复装置1的侧方活动连接有第一保护盖,健侧康复装置2的侧方活动连接有第二保护盖;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均具有遮挡工位和释放工位,当第一保护盖护和第二保护盖处于遮挡工位时,第一保护盖遮挡第一磁吸接头5,第二保护盖遮挡第二磁吸接头6,对磁吸接头起到保护的作用;当第一保护盖护和第二保护盖处于释放工位时,第一磁吸接头5和第二磁吸接头6露出,可进行接下来的对接操作。
71.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可通过多种结构实现在遮挡工位和释放工位之间的切换,例如: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可翻转,翻开后露出第一磁吸接头5和第二磁吸接头6,盖合后遮挡第一磁吸接头5和第二磁吸接头6;或者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滑动配置于装置的侧壁上,向上滑动露出第一磁吸接头5和第二磁吸接头6,向下滑动遮挡第一磁吸接头5和第二磁吸接头6,等等。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均包括盖板14、圆凸台15、限位组件16和蓄力弹性件17,圆凸台15连接于盖板14的内侧,限位组件16连接于圆凸台15
远离盖板14的端部,蓄力弹性件17套设于圆凸台15上且第一端部与限位组件16相抵。上述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相比于枢接、滑动连接等方式来说,连接结构不外露,器械的外观更加的美观。
73.以患侧康复装置1上的第一保护盖为例,如图9所示,患侧康复装置1的侧壁夹设于第一保护盖的蓄力弹性件17的第二端部和盖板14之间,第一保护盖的圆凸台15与患侧康复装置1转动且滑动配合。
74.在使用时,可通过圆凸台15相对于患侧康复装置1的转动实现在遮挡工位和释放工位之间的切换,蓄力弹性件17的弹力可使得盖板14在遮挡工位和释放工位时,能够压紧在患侧康复装置1的侧壁上,保持盖板的稳定性。
75.其中,蓄力弹性件17可以为弹簧、气囊等。
76.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蓄力弹性件17为弹簧。
77.另外,如图10所示,健侧康复装置2的侧壁夹设于第二保护盖的蓄力弹性件17的第二端部和盖板14之间,第二保护盖的圆凸台15与健侧康复装置2转动且滑动配合,其使用原理同上,为节省篇幅,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为使得健侧和患侧结合时结构紧凑,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还包括限位柱18,限位柱18连接于盖板14的内侧,其中:当第一保护盖处于释放工位时,第一保护盖的限位柱18位于患侧康复装置1侧壁上的第一限位孔19内;当第二保护盖处于释放工位时,第二保护盖的限位柱18位于健侧康复装置2侧壁上的第二限位孔20内。
79.以第一保护盖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当需要打开第一保护盖时,手指捏住盖板14,克服蓄力弹性件17的弹力垂直向外拉,蓄力弹性件17被压缩,留出盖板14旋转180
°
的空间,圆凸台15可相对于患侧康复装置1旋转,旋转180
°
后慢慢放手,盖板14在蓄力弹性件17的作用下被拉回,此时限位柱18会进入第一限位孔19,此时第一保护盖位于释放工位且被限制旋转;当要将第一保护盖盖住磁吸接头时,只需要同样方法用手指捏住盖板14,垂直向外拉,此时蓄力弹性件17会压缩,留出保护盖旋转180
°
的空间,圆凸台15可相对于患侧康复装置1旋转,反向旋转180
°
后后慢慢放手,保护盖在蓄力弹性件17的作用下被拉回,遮挡第一磁吸接头5。
80.上述第一保护盖以及第二保护盖通过一拉一旋便可以实现在两个工位之间切换,操作简单,且在保护盖打开状态时,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都会在厚度方向让出限位柱18的高度,使厚度方向结构紧凑,实现对接平整和紧凑的效果。
81.其中,限位柱18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8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柱18的形状为矩形,第一限位孔19以及第二限位孔20的形状对应为矩形。
8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得第一保护盖处于遮挡工位时,如图9所示,第一保护盖相对患侧康复装置1的位置稳定,患侧康复装置1的侧壁外凸有限位台21,限位台21环绕第一磁吸接头5设置,第一保护盖的盖板14面向患侧康复装置1的表面内凹有槽体141,第一保护盖处于遮挡工位时,在蓄力弹性件17的作用下,限位台21位于槽体141内,限位台21限制槽体141的位置,从而限制第一保护盖的转动。
84.具体地,槽体141和限位柱18分别位于圆凸台15的两侧,使得第一保护盖旋转到两
个工位时,蓄力弹性件17的拉力产生在槽体141和限位柱18中间,使得盖板14受力更平稳,且在上述两个工位状态下盖板14被限制旋转,使第一保护盖的固定更牢靠。
85.同理,为使得第二保护盖处于遮挡工位时,第二保护盖相对健侧康复装置2的位置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健侧康复装置2的侧壁内凹有限位槽22,限位槽22环绕第二磁吸接头6设置,第二保护盖的盖板14面向患侧康复装置1的表面外凸有凸起142,凸起142和限位柱18分别位于圆凸台15的两侧,使得盖板14受力更平稳,第二保护盖处于遮挡工位时,凸起142位于限位槽22内,从而限制第二保护盖的转动。
86.另外,限位台21除了有限制转动的作用外,在遮挡工位时,限位台21会进入到限位槽22内,从而封闭两个磁吸接头的吸合空间,一方面不会凸出机壳外,保证机壳表面平整,另一方面有防水、防异物和防静电的作用。
87.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组件16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限位组件16可以包括与圆凸台15外表面螺纹连接的螺母,或者限位组件16可以为包括与圆凸台15外表面卡接的限位块,等等。
88.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6包括锁紧件161和垫片162,锁紧件161插装于圆凸台15的端部并将垫片162压紧于述圆凸台15的端面上,蓄力弹性件17的第一端部与垫片162相抵,垫片162配合患侧或健侧的内壁对蓄力弹性件17起到限位的作用。
89.其中,锁紧件161可以为螺钉,便于锁紧件161与圆凸台15的连接,同时保证了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90.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4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侧凹设有捏手位143。在外拉盖板14时,可以双指捏住捏手位143,便于使用者的用力。
91.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4连接有圆凸台15的部分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捏手位143,捏手位143正对蓄力弹性件17,使得盖板14拉起时受力平衡,不会发生倾斜。捏手位143为一内凹结构,即捏手位143处盖板14的宽度小于盖板14其他位置的宽度,便于使用者手持。
9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