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损伤患者的半自动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83569发布日期:2022-06-11 05: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脑损伤患者的半自动护理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上表面位于后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26),所述第一凹槽(26)的内侧表面活动连接有翻身板(2),所述翻身板(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所述翻身板(2)与第一凹槽(26)之间通过两个转动杆(3)相连接,其中一个转动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床体(1)内侧的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5),所述床体(1)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6),所述旋转电机(6)的传动端固定连接有与蜗轮(5)相啮合的蜗杆(7);所述床体(1)的上表面位于翻身板(2)的前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8),所述第二凹槽(8)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缓冲板(9),所述缓冲板(9)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凹槽,且第三凹槽的内侧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动板(10),所述滑动板(10)与第三凹槽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1)相连接,所述床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2),所述固定架(12)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延伸至第二凹槽(8)内侧的电动伸缩杆(13),所述缓冲板(9)的下表面位于两个电动伸缩杆(13)的位置处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四个固定块(15)与两个电动伸缩杆(13)之间均通过固定杆(2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损伤患者的半自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上表面位于右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床架(16),所述床架(16)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呼叫装置(17),所述呼叫装置(17)的前侧表面设置有显示器与按钮,所述呼叫装置(17)包括第一筒体(18),所述第一筒体(18)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单片机芯片(19),所述第一筒体(18)的内侧表面位于单片机芯片(1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无线信号接发器(20),所述第一筒体(18)的内侧表面位于无线信号接发器(2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1),所述控制器(21)与无线信号接发器(20)、单片机芯片(19)之间均通过第一导线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损伤患者的半自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下表面位于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22),四个缓冲装置(22)均包括第二筒体(23),所述第二筒体(23)的内侧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动杆(24),四个滑动杆(24)与四个第二筒体(23)之间均通过第二弹簧(14)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脑损伤患者的半自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四个缓冲装置(22)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且四个防滑垫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损伤患者的半自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10)的直径与第三凹槽的内径相适配,所述滑动板(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垫,且防护垫采用橡胶材质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损伤患者的半自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四个固定块(15)的内侧表面位于四个固定杆(25)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插槽,四个固定杆(25)的直径与四个第一插槽的内径均相适配,四个固定杆(25)的外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垫,且四个阻尼垫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损伤患者的半自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6)的内侧表面位于两个转动杆(3)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插槽,两个转动杆(3)的直径与两个第二插槽的内径均相适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损伤患者的半自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6)的内侧表面位于连接杆(4)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贯穿槽,且第一贯穿槽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滚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损伤患者的半自动护理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上表面位于后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表面活动连接有翻身板,所述翻身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翻身板与第一凹槽之间通过两个转动杆相连接,其中一个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床体内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床体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本发明看护人员将患者移动到翻转板上表面,开启旋转电机,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蜗杆进行转动,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进行转动,同时蜗轮带动转动杆进行旋转,通过转动杆对翻转板进行翻转,可以减少看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活动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飞鹏 苏铭杰 陈振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臻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2
技术公布日:2022/6/1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