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熏洗散,涉及中药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风湿骨痹熏洗散。
背景技术:2.众所周知,部分人会因各种原因患上风湿骨痹类疾病,风湿骨痹是因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人体,痹阻经络,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游走不定,气血不畅所致。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在对风湿骨痹这类症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甾体类化学药品、激素类和生物制剂等药物,长期使用对人体有着较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提供风湿骨痹熏洗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风湿骨痹熏洗散,该风湿骨痹熏洗散原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雷公藤15g、青风藤30g、海凤藤30g、络石藤30g、忍冬藤30g、川芎10g、红花10g、黄芪15g、当归15g、乳香15g、淫羊藿15g、独活15g、姜活15g、防风10g、松节10g、秦艽15g、透骨草15g、稀莶草15g、牛膝15g、甘草10g和川断15g。
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风湿骨痹熏洗散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一、原材料预处理:根据风湿骨痹熏洗散重量份的组分选择检验合格的原材料,然后对原材料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
9.步骤二、灭菌处理:将预处理后原材料的转移至干燥灭菌箱内,温度设置为120摄氏度,持续时间控制为3h,实现灭菌处理;
10.步骤三、粉碎处理:将灭菌后的原材料转移至粉碎机内,对原材料进行粉碎,粉碎之后利用混合装置对原材料进行充分混合;
11.步骤四、包装处理:粉碎混合后的原材料过40-60目筛,然后定量350克/包,完成制备。
12.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干燥灭菌箱灭菌之前先进行臭氧灭菌处理,首先将臭氧溶入水中制成臭氧水,然后将臭氧水添加至雾化喷射装置内,将原材料平铺在有日光的聚乙烯地面上,再利用雾化喷射装置将臭氧水喷向原材料的表面,喷洒设置为两遍,第一遍喷洒结束后,将原材料翻转后再进行第二遍喷洒,结束后将原材料在日光下暴晒18h以上即可。
13.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风湿骨痹熏洗散的使用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4.s1、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适宜的剂量;
15.s2、将适量的风湿骨痹熏洗散添加至浸泡容器内,用18-20升温度为30
±
5摄氏度
的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投放至蒸床药锅内部并加热至100摄氏度使其沸腾,待其冷却至38摄氏度后控温,熏洗25分钟;
16.s3、25分钟后取出药包适温塌渍病变位30分钟;
17.s4、下床进入药液泡洗,涂擦至药液温不适结束,着衣;
18.s5、入按摩室接受经络,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全过程不用任何非甾体类化学药品和激素类生物制剂等药物;
19.s6、使用流程中的投放药仓,温度控制为95摄氏度,25分钟后取出药包。
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1.1、本发明提供风湿骨痹熏洗散,通过采用风湿骨痹熏洗散去治疗风湿病、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腰间盘突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等适症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不使用任何非甾体类化学药品、激素类和生物制剂等药物,无任何创伤痛苦,费用低病患易于接受,使风、寒、湿、邪所致的疾病得到解决,药蒸汽经皮肤渗透、吸收运转抵达病灶部位,直接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兼顾对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整体调动人体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
22.2、本发明提供风湿骨痹熏洗散,雷公藤、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和忍冬藤五种药是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主药(君药),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抑制免疫等作用,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青风藤具有祛风除湿,通经络的作用,可抗炎止痛,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海风藤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抗炎镇痛。
23.3、本发明提供风湿骨痹熏洗散,川芎、红花、当归、黄芪、乳香、川断和淫羊藿七种药材药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消肿生肌,补肝肾,强筋骨辅药(臣药),川芎和红花可活血行气,祛瘀止痛,当归和黄芪可益气养血,补脾肺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川断和淫羊藿可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续筋接骨,乳香可活血行气,消肿生肌。
24.4、本发明提供风湿骨痹熏洗散,雷公藤、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和忍冬藤五种药是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主药(君药),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抑制免疫等作用,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青风藤具有祛风除湿,通经络的作用,可抗炎止痛,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海风藤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抗炎镇痛,川芎、红花、当归、黄芪、乳香、川断和淫羊藿七种药材药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消肿生肌,补肝肾,强筋骨辅药(臣药),川芎和红花可活血行气,祛瘀止痛,当归和黄芪可益气养血,补脾肺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川断和淫羊藿可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续筋接骨,乳香可活血行气,消肿生肌。姜活可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以上肢体为主,治疗风湿骨痹,防风和秦艽可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松节、透骨草和稀莶草可祛风除湿,利筋骨,消肿止痛,独活、姜活、防风、秦艽、松节、透骨草和稀莶草七种药材具有搜散筋骨风寒湿邪,利关节胜湿之痛监护药(佐药)。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风湿骨痹熏洗散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
28.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风湿骨痹熏洗散,该风湿骨痹熏洗散原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雷公藤15g、青风藤30g、海凤藤30g、络石藤30g、忍冬藤30g、川芎10g、红花10g、黄芪15g、当归15g、乳香15g、淫羊藿15g、独活15g、姜活15g、防风10g、松节10g、秦艽15g、透骨草15g、稀莶草15g、牛膝15g、甘草10g和川断15g。
29.在本实施例中,姜活可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以上肢体为主,独活可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以下肢体为主,治疗风湿骨痹,防风和秦艽可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松节、透骨草和稀莶草可祛风除湿,利筋骨,消肿止痛,独活、姜活、防风、秦艽、松节、透骨草和稀莶草七种药材具有搜散筋骨风寒湿邪,利关节胜湿止痛监护药(佐药),牛膌和甘草为诸等调合药(使药),引药下行。
30.实施例2
31.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该风湿骨痹熏洗散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2.步骤一、原材料预处理:根据风湿骨痹熏洗散重量份的组分选择检验合格的原材料,然后对原材料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
33.步骤二、灭菌处理:将预处理后原材料的转移至干燥灭菌箱内,温度设置为120摄氏度,持续时间控制为3h,实现灭菌处理,具体为:
34.利用干燥灭菌箱灭菌之前先进行臭氧灭菌处理,首先将臭氧溶入水中制成臭氧水,然后将臭氧水添加至雾化喷射装置内,将原材料平铺在有日光的聚乙烯地面上,再利用雾化喷射装置将臭氧水喷向原材料的表面,喷洒设置为两遍,第一遍喷洒结束后,将原材料翻转后再进行第二遍喷洒,结束后将原材料在日光下暴晒18h以上即可;
35.步骤三、粉碎处理:将灭菌后的原材料转移至粉碎机内,对原材料进行粉碎,粉碎之后利用混合装置对原材料进行充分混合;
36.步骤四、包装处理:粉碎混合后的原材料过40-60目筛,然后定量350克/包,完成制备,药包可以配合木桶居家使用,用药液熬或者轻泡,也可用于药浴或者清洗,在居家、医院、保健市场等领域都可以使用,适宜推广。
3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原材料预处理可有效去除原材料中的异物,保持原材料的整洁性,通过灭菌处理的设计,可有效去除原材料内部的细菌,保障原材料的安全;
38.对制备完成的原材料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39.感官应符合表:
40.项目要求形态粉包色泽内容物灰褐色气味中药混合气味杂质无明显可见外来杂质
41.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0042][0043][0044]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
[0045]
项目要求菌落总数,cfu/g≤1000耐肠大肠菌群,/g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菌,/g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g不得检出霉菌和酵母菌总数,cfu/g≤500
[0046]
可知本产品无毒、无害,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性。
[0047]
实施例3
[0048]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该风湿骨痹熏洗散的使用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0049]
s1、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适宜的剂量;
[0050]
s2、将适量的风湿骨痹熏洗散添加至浸泡容器内,用18-20升温度为30
±
5摄氏度的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投放至蒸床药锅内部并加热至100摄氏度使其沸腾,待其冷却至38摄氏度后控温,熏洗25分钟;
[0051]
s3、途中拿出药包适温塌渍病变位30分钟;
[0052]
s4、下床进入泡洗,涂擦至药液温不适结束,着衣;
[0053]
s5、入按摩室接受经络,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全过程不用任何非甾体类化学药品和激素类生物制剂等药物;
[0054]
s6、使用流程中的投放药仓,温度控制为95摄氏度,25分钟后取出药包。
[0055]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方法对以防,治人群中选轻,中,重风湿骨痛患者100人中病临床观察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的75岁,治疗结果如下表所示:
[0056]
总列数治愈有效无效有效率1006033793%
[0057]
治疗方法为:每人每天熏洗一次,塌渍一次,药液泡洗涂擦一次,经络,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一次。
[0058]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