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道吻合装置

文档序号:30978877发布日期:2022-08-03 00:0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肠道吻合装置

1.本发明涉及一种肠道吻合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够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并且避免肠瘘的吻合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影响,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重症的情况下需要切除部分肠道。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吻合方法是缝合线缝合以及管状吻合器缝合,在缝合之后需要将肠道对接触支撑一管状装置以避免肠道内溶物从缝合处泄露,造成不可估量的术后并发症。现有的吻合装置如cn113974742a都是采用喇叭口或者哑铃状的结构,即装置的两头大中间小的形式,两头大的环支撑在吻合处的上下两端,或者是采用气囊膨胀的形式固定在吻合处附近,如cn110226990a。现有的固定方式都是采用一个直径大的管来将肠道撑开,从而将装置固定在肠道内部,这种固定方式破坏了肠道的血液和营养供给,使得撑开处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并不利于肠道的恢复。另外,任何缝合方式都不可能将肠道完全无缝隙的对接,如果撑开的位置离吻合处较近,会将未完全对接处撑开,加大了肠瘘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稳定支撑在吻合处、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并且避免肠瘘的吻合装置。
4.本发明中的肠道吻合装置,包括隔离管和支撑管,所述隔离管用于放置在肠道吻合处及下方,将吻合处与患者肠道内溶物隔离开,所述支撑管用于放置在肠道吻合处的上方,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支撑管的直径大于所述隔离管的直径,与肠道内径相匹配,将肠道稍微地撑开,所述隔离管的上端设置有凹口,凹口呈环状,与吻合处对应。
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管内部设置有导向袋,所述导向袋内填充有伤口粘结剂,所述导向袋为双层的薄膜筒状结构,其中一层薄膜附接在凹口的上端,另一层薄膜附接在凹口的下端,所述凹口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在未使用时,所述开口密封。
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袋几乎延伸在隔离管的整个长度,所述导向袋的末端延伸至隔离管的下端外部,所述导向袋的下端采用易水解的物质粘接或密封。
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靠近所述隔离管的一端设置有挤压管,所述挤压管的略直径小于所述隔离管的内径。
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挤压管通过柔性薄膜与所述隔离管连接。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伤口粘结剂为可降解的材质。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隔开管和所述支撑管为可降解材料制成,可降解材料中掺杂有一定量的硫酸钡或者镁合金。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以及所述挤压管的内壁经过抛光处理或镀膜,从而减小内溶物在支撑管以及挤压管内部的附着。
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的最上端直径最大,形成喇叭口状以能够贴紧肠道内壁。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作吻合装置的方法,包括:步骤s1、制备隔离管,将融化的聚合物放入模具中,注塑成型隔离管,并对隔离管的内部抛光打磨,在凹口处设置开口,并且将下端密封、上端敞口的导向袋附接在凹口的上下两侧,通过开口向导向袋内注入伤口粘结剂,完成之后在凹口的外表面包裹一层隔离层,热封固定;步骤s2,制备支撑管和挤压管,采用8-24根丝在模具的表面编织成筒状结构,对筒状结构进行热定型,形成直径较小的挤压管以及直径较大的支撑管;步骤s3,在支撑管和挤压管的表面附接一层覆膜,将覆膜材料融化,充分压缩支撑管直至其直径不再缩小为止,将支撑管和挤压管反复的浸入到融化的覆膜材料中,以在支撑管和挤压管的表面形成覆膜;步骤s4,连接挤压管和隔离管,选择合适的柔性薄膜,将柔性薄膜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挤压管的下端和隔离管的上端;步骤s5,将制作好的吻合装置无菌包装。
14.由本发明的结构以及使用方式可知,本发明的吻合装置有以下的优点:1、凹口、导向袋以及粘合剂的设置能够将伤口牢固的固定,同时在手术后的几天时间内将装置与肠道内部牢固的固定,避免了瘘的发生以及吻合装置的脱落。2、支撑管远离吻合处固定,避免了将伤口附近组织撑开,伤口更加容易愈合。3、隔离管和支撑管之间柔性连接,使得装置的长度能够变化,顺应了肠道的蠕动,避免脱落。4、支撑管表面形成有特定的覆膜,避免了褶皱的形成,防止内溶物进入肠道内壁与支撑管外壁之间。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发明的主体部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凹口部分示意图;图3是图本发明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公开,而不是限定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公开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公开更好的理解。
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9.如图1-2所示,吻合装置包括隔离管1和支撑管2,隔离管1用于放置在肠道吻合处及下方,将吻合处与患者肠道内溶物隔离开,支撑管2用于放置在肠道吻合处的上方,在自然状态下其直径大于隔离管1的直径,与肠道内径相匹配,将肠道稍微地撑开,从而远离吻合处将吻合装置固定在肠道内部,支撑管2可以将肠道上方的内溶物引导至装置的内部,避免与吻合处接触。隔离管1的上端设置有凹口6,凹口6呈环状,在肠道端端对接后,与吻合处对应,凹口6的内凹形状避免压迫吻合口。隔离管1内部设置有导向袋4,导向袋4内填充有伤口粘结剂,导向袋4为双层的薄膜筒状结构,其中一层薄膜附接在凹口6的上端,另一层薄膜附接在凹口6的下端,凹口6上设置有多个开口7,在未使用时,开口采用塑料薄膜密封,使用时将塑料薄膜撕掉,该将粘结剂从凹口6的开口7中挤出,对吻合处进行进一步的粘合,从而加强了伤口的吻合效果,并且也可以将吻合装置粘接在肠道内壁。导向袋4几乎延伸在隔离管1的整个长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导向袋4的末端延伸至隔离管1的下端外部。支撑管2靠近隔离管1的一端设置有挤压管3,挤压管3的略直径小于隔离管1的内径,在初始安装时挤压管3能够进入隔离管1的内腔来挤压导向袋4的封装结构,将粘结剂从凹口6的开口中挤出。挤压管3通过柔性薄膜5与隔离管1连接,从而在固定之后,挤压管3能够进入或移出隔离管1,导致吻合装置的长度能够变化,特别是在手术一端时间之后,肠道有蠕动的情况下,装置能够顺应肠道的蠕动而进行伸缩,避免了肠道蠕动导致吻合装置的脱离。
20.伤口粘结剂采用可降解的材质,如聚乳酸-共-乙醇酸(plga)、聚乳酸(pla)以及聚乙二醇等,可降解的速度控制在1-2周左右以利于患者吻合处的恢复。现有的手术中采用缝钉或者缝线缝合,不可避免的出现肠道缝合的间隙,通过伤口粘结剂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吻合处的瘘,并且至少在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将吻合装置粘接在肠道内部。
21.导向袋4的下端采用易水解的物质粘接或密封,如支链淀粉、壳聚糖等,在遇水之后能够快速的水解,且水解之后的产物对患者没有伤害。在伤口的恢复时,伤口会分泌一些物质,并且一些食物残渣也不可避免的从支撑管2的外壁与肠道的内壁之间进入凹口6处,而导向袋4的设置,特别是导向袋4的末端采用水解的物质粘接或密封,在进入人体后,特别是接触到患者分泌的液体以及肠道内的水分之后,导向袋4的末端会逐渐打开,凹口6的形状将肠道内壁分泌的液以及食物残渣汇集起来,通过凹口6的开口7进入导向袋4,再一次进入肠道内部,避免了肠瘘的发生。
22.支撑管2为覆膜的支架,由弹性丝编织而成或者由管切割而成,具有一定的收缩和扩张的能力,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将支撑管2压缩使得直径变小以方便进入患者的肠道,支撑管2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或者聚合物。支撑管2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层覆膜,覆膜具有一定的弹性,选择覆膜的材质和厚度使得支撑管2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够将覆膜绷紧而不发生褶皱,满足条件的材质有聚氨酯以及硅氧烷等材料,选择合适的薄膜参数使得杨氏模量弹性模量为小于0.1gpa。例如支撑管2最多可以压缩到其在自然状态下直径的50%,在该状态下覆膜仍然是绷紧的。在安装之后,即使受到腹腔器官的挤压,也不会在支撑管2外表面形成“沟壑”。如果采用常规的支撑管,在患者左右或者平躺时,吻合装置的受力不同,支撑管2容易受到其他组织的挤压,在支撑管的表面覆膜处特别是支撑管2的最上端形成“沟壑”,使得肠道内
溶物通过该“沟壑”进入到支撑管与肠道之间,造成肠瘘。
23.覆膜通过喷涂、粘接、浸渍或者焊接在支撑管2的外表面,从而在支撑管2的波形结构与覆膜接触处形成稳定的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覆膜多采用缝线缝合的方式固定,在支架压缩时容易使得覆膜表面的针孔拉扯变大。
2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隔离管1、支撑管2以及挤压管3的都为可降解的材质,其降解的速度控制在2-6月左右,隔开管1和支撑管2的可降解材料中掺杂有一定量的硫酸钡或者镁合金,从而在手术后能够通过影像设备观察隔离管1和支撑管2的降解情况或者观察其是否移位。可降解的材质在小肠吻合中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小肠长度较长,不利于吻合装置的取出,可降解的材料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的麻烦,其他部分如覆膜、柔性薄膜5以及导向袋4都可以自行排出体外。在直肠、结肠或者盲肠的吻合中,也可以选择金属的材质制作隔离管1、支撑管2以及挤压管3,在观察到伤口已经完全长好之后可以通过肠镜经肛门取出吻合装置。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管2以及挤压管3的内壁经过抛光处理或镀膜,从而减小内溶物在支撑管2以及挤压管3内部的附着。
26.在一个实施例中,挤压管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隔离管1的长度,例如可以是隔离管1长度的一半。隔离管1的长度可以为2-4cm,挤压管3的长度可以为1-3cm,柔性薄膜5的长度等于挤压管3的长度,可以为1-3cm,支撑管2的长度可以为2-4cm。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管2的最上端直径加大,形成喇叭口状以能够贴紧肠道内壁。
2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作吻合装置的方法,如图3所述,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制备隔离管1。将融化的聚合物放入模具中,注塑成型隔离管1,并对隔离管1的内部抛光打磨,在凹口6处设置开口7,并且将下端密封、上端敞口的导向袋4附接在凹口6的上下两侧,通过开口7向导向袋4内注入伤口粘结剂,完成之后在凹口6的外表面包裹一层隔离层,热封固定。
29.步骤s2,制备支撑管2和挤压管3。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丝状物编织成管状结构,例如采用8-24根丝在模具的表面编织成筒状结构,对筒状结构进行热定型,形成直径较小的挤压管3以及直径较大的支撑管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选取合适大小的管状材料,对管状材料进行激光切割,形成管状支架,对管状支架进行热定型,形成直径较小的挤压管3以及直径较大的支撑管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分别制作支撑管2和挤压管3,并将其连接。
30.步骤s3,在支撑管2和挤压管3的表面附接一层覆膜。优选的方法是,将覆膜材料融化,充分压缩支撑管2直至其直径不再缩小为止,将支撑管2和挤压管3反复的浸入到融化的覆膜材料中,以在支撑管2和挤压管3的表面形成覆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先将支撑管2充分压缩,然后将制作好的覆膜包覆在支撑管2外表面。
31.步骤s4,连接挤压管3和隔离管1。选择合适的柔性薄膜5,将柔性薄膜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挤压管3的下端和隔离管1的上端。
32.步骤s5,将制作好的吻合装置无菌包装。
33.在使用时,首先切除病变的肠道,将肠道对接的端口处理平整,取出吻合装置,撕去凹口6处的隔离层,将开口7暴露出来,将隔离1插入肠道的下端,将支撑管2和挤压管3插入肠道的上端,然后对肠道的端部进行缝合,如采用两层或者三层缝合法将肠道的不同层
仔细对接。调节吻合装置的位置,使得凹口6对应吻合处。握住支撑管2向下移动挤压管,将伤口粘结剂挤出对吻合处进行粘合,静止一段时间待粘合剂完全凝固后即完成肠道的吻合工作。
3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一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