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专用留置针敷贴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58462发布日期:2022-07-30 11:21阅读:1160来源:国知局
增强CT专用留置针敷贴及方法与流程
增强ct专用留置针敷贴及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医疗耗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增强ct专用留置针敷贴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增强ct又称强化ct,是指在ct平扫的基础上,对发现的可疑部位,先通过留置针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再次通过ct平扫重点进行检查,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的一种手段。
3.增强ct中所使用的造影剂是为增强影像观察效果而注入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根据相关行业规范,造影剂的注射速度可达3-4ml/s,作为对比,普通静脉注射药物的注射速度通常只有0.05-0.25ml/s。在如此高的注射速度下,即使已经通过敷贴将留置针粘接在皮肤上,留置针也非常容易在巨大的注射压力下从血管中脱出。
4.究其原因,现有的留置针敷贴为一片式的结构,而且不能覆盖到留置针的主体端部,粘接力度相对较弱,仅适用于注射速度相对较低的普通静脉注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增强ct专用留置针敷贴及方法,它解决了现有的留置针敷贴在较高速注射条件下不能起到有效固定留置针在皮肤上的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增强ct专用留置针敷贴,包括敷贴;敷贴呈矩形,其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布置的条形分界,两条条形分界均从敷贴的一侧边延伸至另一侧边,并均包括离断段和连接段;敷贴在条形分界的离断段断开,仅在连接段连接,从而被分割成依次连接的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和第三分体;第一分体包括相互贴合的胶粘层a和保护膜层a;第二分体包括相互贴合的胶粘层b和保护膜层b,第二分体在与第一分体相邻的一侧设有供留置针管道穿出的缺口,缺口正对条形分界的离断段;第三分体包括加压止血层、无菌敷贴层、保护膜层c和胶粘层c;胶粘层c一侧表面为含胶面,另一侧表面为不含胶面,含胶面包括位于中部的敷贴区域和设在敷贴区域两侧的粘接区域;加压止血层粘接固定在无菌敷贴层的中心区域,无菌敷贴层固定连接在胶粘层c的含胶面的敷贴区域内,保护膜层c贴合在胶粘层c的含胶面上的粘接区域内。
7.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护膜层c包括两条端部保护膜和两条中部保护膜,两条端部保护膜设在胶粘层c的含胶面两端,两条中部保护膜设在两条端部保护膜之间,两条端部保护膜和两条中部保护膜共同将胶粘层c的含胶面的粘接区域完整覆盖。
8.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端部保护膜与中部保护膜的面积比为9:28。
9.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粘胶层c的不含胶面上设有书写区域。
10.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分体、第二分体、第三分体的面积比为43:13:14。
11.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加压止血层与无菌敷贴层的面积比为7:14。
12.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敷贴区域与粘接区域的面积比为3:10。
13.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加压止血层和无菌敷贴层均为无菌棉材质。
14.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位于第二分体与第三分体之间的条形分界的连接段设有易撕线。
1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强ct专用留置针固定及拔针方法,基于上述的增强ct专用留置针敷贴;所述方法的作用对象为人体模型,用于帮助学员快速熟练的掌握增强ct专用留置针固定及拔针操作,所述人体模型设置了人体躯干及两条上肢、皮肤及血管,血管位于皮肤下方,并在皮肤外部显现出延伸方向,其中注入了有色液体,皮肤及血管均采用可修复材料制作;固定方法如下:s01,初步固定留置针主体:留置针留置后,一截针尖刺破皮肤进入血管中,另一截针尖、主体及软管暴露在皮肤外;首先将保护膜层a撕掉,通过胶粘层a将暴露在皮肤外的一截针尖、主体与软管的交汇处、从主体与软管的交汇处延伸出的一截软管、主体两侧的皮肤覆盖并粘贴,从而完成对留置针主体的初步固定;本步骤完成时,远离针尖的一部分主体及软管未被覆盖,并从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之间的条形分界的离断段伸出;s02,牢固固定留置针主体:先将第二分体从软管与皮肤之间的间隙穿过,再撕掉保护膜层b,将胶粘层b向靠近胶粘层a弯折并按压粘贴,从而将胶粘层a的一部分区域、远离针尖的一部分主体、主体两侧的皮肤覆盖并粘贴,从而完成对留置针主体的牢固固定;s03,固定留置针软管:先将第三分体从敷贴上完整撕脱,再撕掉两条端部保护膜,通过含胶面两端的暴露区域将第三分体临时粘接在皮肤上,并将软管压在第三分体与皮肤之间;拔针方法如下:s01,分离敷贴与留置针:先将第三分体撕脱,放在一旁待用,再将胶粘层b撕脱,然后将胶粘层b从皮肤与软管之间的间隙中退出,最后撕脱胶粘层a,使敷贴与留置针完全分离;s02,加压止血:先将第三分体的加压止血层按在留置针的进针点上,然后迅速拔出留置针,之后撕掉两条中部保护膜,拉紧胶粘层c粘贴在皮肤上,通过胶粘层c的粘接力使加压止血层压紧在出血点上;保持一定之间后撕掉第三分体即可。
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第一分体将留置针主体与皮肤粘接固定,通过第二分体将留置针主体的端部一截、主体两端的皮肤、第一分体固定为一体,通过第三分体将留置针的软管进行固定在皮肤上,从而实现了留置针的多角度多维度的牢固固定。粘接力度大于传统的一片式留置针敷贴,适用于较高速注射条件下(例如增强ct注射显影剂)使用。
17.2、留置针拔针后,一方面通过第三分体的加压止血层覆盖住进针点,另一方面通过胶粘层c的粘接力使加压止血层压紧进针点,从而实现压迫止血,无需再使用棉签压迫,避免了因棉签压迫时间不足,压迫姿势不当导致的流血不止。
18.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图5为固定留置针过程中的第一分体的粘接状态图;图6为固定留置针过程中第二分体从软管与皮肤之间穿过的状态图;图7为固定留置针过程中的第二分体的粘接状态图;图8为固定留置针过程中撕掉第三分体的端部保护膜的状态图;图9为固定留置针的最终状态图;图10为留置针拔针过程中撕脱第三分体的状态图;图11为留置针拔针过程中撕脱第二分体的状态图;图12为留置针拔针过程中撕脱第一分体的状态图;图13为留置针拔针过程中将第三分体按在进针点上的状态图;图14为留置针拔针后第三分体的粘贴状态图。
20.图例说明:条形分界100;胶粘层a11;保护膜层a12;胶粘层b21;保护膜层b22;缺口23;加压止血层31;无菌敷贴层32;端部保护膜331;中部保护膜332;胶粘层c34;针尖51;主体52;软管53。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如图1-4所示,增强ct专用留置针敷贴,包括敷贴。敷贴呈矩形,其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布置的条形分界100,两条条形分界100均从敷贴的一侧边延伸至另一侧边,并均包括离断段和连接段。敷贴在条形分界100的离断段断开,仅在连接段连接,从而被分割成依次连接的第一分体1、第二分体2和第三分体3。
22.第一分体1包括相互贴合的胶粘层a11和保护膜层a12。胶粘层a11仅在一侧表面含胶,保护膜层a12贴合在胶粘层a11含胶的一侧表面上。
23.第二分体2包括相互贴合的胶粘层b21和保护膜层b22,第二分体2在与第一分体1相邻的一侧设有供留置针管道穿出的缺口23,缺口23正对条形分界100的离断段。胶粘层b21仅在一侧表面含胶,保护膜层b22贴合在胶粘层b21含胶的一侧表面上。
24.第三分体包括加压止血层31、无菌敷贴层32、保护膜层c和胶粘层c34。胶粘层c34一侧表面为含胶面,另一侧表面为不含胶面,含胶面包括位于中部的敷贴区域和设在敷贴区域两侧的粘接区域。加压止血层31粘接固定在无菌敷贴层32的中心区域,无菌敷贴层32固定连接在胶粘层c34的含胶面的敷贴区域内,保护膜层c贴合在胶粘层c34的含胶面上的粘接区域内。护膜层c包括两条端部保护膜331和两条中部保护膜332,两条端部保护膜331设在胶粘层c34的含胶面两端,两条中部保护膜332设在两条端部保护膜331之间,两条端部保护膜331和两条中部保护膜332共同将胶粘层c34的含胶面的粘接区域完整覆盖。
25.优选,端部保护膜331与中部保护膜332的面积比为9:28。端部保护膜331所覆盖的区域位于胶粘层c34的含胶面两端,其用于留置针留置时将第三分体临时固定在人体皮肤
上,以待后续拔针后使用,其设置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设置面积过大则会导致在留置针拔针后粘贴区域过小,设置面积过小则会导致在留置针留置时粘贴不牢。中部保护膜332所覆盖的区域位于两个端部保护膜331之间,其用于留置针拔针后将第三分体临时固定在皮肤上,对进针点进行敷贴加压止血,去设置面积不宜过小,过小则会导致敷贴加压止血时粘力不够而松脱。
26.优选,粘胶层c34的不含胶面上设有书写区域341。书写区域341可以是与粘胶层c34一体成型的一部分,或者是粘贴于粘胶层c34的不含胶面上的可书写布片,其可供医护人员通过水性笔标注留置时间和病人床号信息。
27.优选,第一分体、第二分体、第三分体的面积比为43:13:14。
28.优选,加压止血层31与无菌敷贴层32的面积比为7:14。
29.优选,胶粘层c34含胶面上的敷贴区域与粘接区域的面积比为3:10。
30.优选,加压止血层31和无菌敷贴层32均为无菌棉材质。
31.简述本发明的使用:所述的增强ct专用留置针敷贴,可实现留置针的固定及留置针拔针后的加压止血。所述的留置针包括针尖51、连接在针尖51一端的主体52和连接在主体52中部的软管53。
32.参看图5-9,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如下:s01,初步固定留置针主体:留置针留置后,一截针尖刺破皮肤进入血管中,另一截针尖、主体及软管暴露在皮肤外;首先将保护膜层a12撕掉,通过胶粘层a11将暴露在皮肤外的一截针尖、主体与软管的交汇处、从主体与软管的交汇处延伸出的一截软管、主体两侧的皮肤覆盖并粘贴,从而完成对留置针主体的初步固定。
33.本步骤完成时,远离针尖的一部分主体及软管未被覆盖,并从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之间的条形分界的离断段伸出。
34.s02,牢固固定留置针主体:先将第二分体从软管与皮肤之间的间隙穿过,再撕掉保护膜层b,将胶粘层b向靠近胶粘层a弯折并按压粘贴,从而将胶粘层a的一部分区域、远离针尖的一部分主体、主体两侧的皮肤覆盖并粘贴,从而完成对留置针主体的牢固固定。
35.s03,固定留置针软管:先将第三分体从敷贴上完整撕脱,再撕掉两条端部保护膜331,通过含胶面两端的暴露区域将第三分体临时粘接在皮肤上,并将软管压在第三分体与皮肤之间。
36.如图10-14所示,拔针及加压止血方法如下:s01,分离敷贴与留置针:先将第三分体撕脱,放在一旁待用,再将胶粘层b撕脱,然后将胶粘层b从皮肤与软管之间的间隙中退出,最后撕脱胶粘层a,使敷贴与留置针完全分离。
37.s02,加压止血:先将第三分体的加压止血层31按在留置针的进针点上,然后迅速拔出留置针,之后撕掉两条中部保护膜332,拉紧胶粘层c34粘贴在皮肤上,通过胶粘层c34的粘接力使加压止血层31压紧在出血点(即进针点)上;保持一定之间后撕掉第三分体即可。
38.当上述方法的作用对象为人体模型时,可帮助学员快速熟练的掌握增强ct专用留置针固定及拔针操作,所述人体模型设置了人体躯干及两条上肢、皮肤及血管,血管位于皮肤下方,并在皮肤外部显现出延伸方向,其中注入了有色液体,皮肤及血管均采用可修复材
料制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