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草浸膏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27600发布日期:2022-07-29 23:58阅读:8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甘草浸膏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草浸膏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甘草性甘,味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甘草做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在众多处方中均有收录。根据中医药“君臣佐使”理论,甘草常作为使药,用于调和诸药。化学成分研究显示,甘草中主要含有三萜类、黄酮类、多糖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类以及氨基酸等成分,其中三萜类和黄酮类是主要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神经保护、肝脏保护等药理作用。如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发挥抗氧化作用,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同时激活巨噬细胞产生细胞毒因子,诱导杀伤癌细胞;甘草酸类化合物能够使dna合成限速酶和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得到抑制,肿瘤细胞无法由dna合成前期移行到合成期,最终使肿瘤细胞分化,抑制其增殖。多糖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再如甘草酸及甘草次酸类化合物是干草中发挥抗炎活性的主要物质,机制是抑制磷脂酶a2和脂肪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e2和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合成,并且甘草酸具有极强的抗病毒活性,甘草酸通过抑制病毒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发挥抗病毒的作用;另外甘草多糖是一类免疫调节剂,可以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激活内皮系统,促进生成免疫球蛋白,发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3.由于甘草具有众多有益效果因此对于甘草的研究也比较多,如中国专利申请202011291262.x中公开了一种含甘草苷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使用的提取溶剂为乙醇、异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液,通过控制乙醇、异丙醇和丙酮的体积比为85-95:4-10:1-5,进而分两次在不同的条件下综合提取含甘草苷的提取物,使得含甘草苷的提取物中的甘草苷的含量率在35.82%以上;同时,还通过设定第一次超声波处理过程采用梯度加热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提取物中甘草苷的含量。
4.再如中国专利申请202110901300.7中公开了为一种甘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甘草提取物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用水和极性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从甘草中药材切片中提取得到浸膏,通过碱溶酸沉对浸膏进行处理,得到甘草提取液;将得到的提取液浓缩至一定体积,用非极性有机溶剂除去脂溶性成分,继续浓缩得到浸膏;将得到的浸膏用碱水溶液搅拌悬浮,除去不溶物,再用酸水调节ph值至析出沉淀,过滤、干燥后得甘草提取物;该发明通过实验证明,甘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抑制艰难梭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8μg/ml,最小杀菌浓度为16μg/ml。
5.上述现有技术虽然公开了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及相关的抑菌性能,但是并没有对得到的提取物的水中不溶物以及灰度进行检测,并且在提取过程中使用多种有机溶剂
提出容易造成有机溶剂残留,影响安全性;因此,需要提供的一种有效成分含量高、水中不溶物含量少、总灰度低,且安全性高的甘草浸膏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草浸膏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甘草浸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1)原料预处理:取干燥的甘草原料粉碎后,加入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浸泡,过滤,保留滤渣,备用;
9.(2)提取:将步骤(1)中得到的滤渣进行水提,然后过滤,弃去滤渣,保留滤液;
10.(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进行浓缩成膏,然后烘干,即得到所述的甘草浸膏。
11.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甘草粉碎后的粒径为10-20目;优选为20目。
12.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醇和异丙醇的混合溶液;
13.所述的乙酸乙酯、乙醇和异丙醇的体积比1-2:3-5:1;优选地,所述的乙酸乙酯、乙醇和异丙醇的体积比1.5-2:2-5:1;再优选地,所述的乙酸乙酯、乙醇和异丙醇的体积比2:5:1。
14.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乙醇为体积分数为80%的食用级乙醇,所述的乙酸乙酯和异丙醇均为商业购买的食用级化学纯。
15.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tritonx-114、吐温-60和吐温-20中的一种或几种;
16.优选地,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吐温-20。
17.所述的甘草原料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3-6(g/ml);优选地,所述的甘草原料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4(g/ml)。
18.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甘草原料总质量的5-10%;优选地,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甘草原料总质量的8%。
19.所述的浸泡时间为5-10小时;优选为8小时;浸泡温度为10-20℃;优选为15℃。
20.上述步骤(1)中还包括超声处理,其中,超声功率为500-600w,频率为20-25khz,时间为20-30min;
21.优选地,所述的超声功率为550w,频率为20khz,时间为20min。
22.上述步骤(2)所述的水提次数为3次;第1次加6-8倍量的水,煎煮2-3小时;第二次加4-5倍量的水,煎煮1-2小时;第三次加3-4倍量的水,煎煮1-2小时;
23.优选地,上述步骤(2)所述的水提次数为3次;第1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5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3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
24.上述步骤(3)中所述的凝缩成膏的相对密度是18-20波美度(60-70℃);所述的烘干温度为55-70℃;烘干时间为5-8小时。
2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备的甘草浸膏在制备药物原料中的应用。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7.(1)本发明在前处理步骤中采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浸泡的方式对甘草粉末进行浸泡,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是细胞溶胀,达到细胞破裂的目的,从而更有利于提取过程中
有效成分的溶出;
28.(2)本发明采用乙酸乙酯、乙醇和异丙醇的混合溶液作为浸泡液,一方面的目的是为了使无效成分尽量溶出,随有机溶剂除去;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有效成分更多的保留在滤渣中,从而提高产物中有效成分,如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
29.(3)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意外地采用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混合浸泡,可以增加不同溶解性能的无效成分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而提高了甘草浸膏中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并且使得到的浸膏的水中不溶物含量和总灰度明显降低;
30.(4)本发明采用有机溶剂浸泡后采用水回流提取的方式对甘草浸膏进行提取,不仅提高了甘草浸膏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而且使得到的甘草浸膏中有机溶剂残留少,能够更大限度的保证甘草浸膏的安全性,且性能满足药典要求。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甘草浸膏的检测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发明中提到的上述特征,或实施例提到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本案说明书所解释的所有特征可与任意方法形式并用,说明书中揭示的各个特征,可被任何可提供相同、均等或相似目的的取代性特征取代。因此除有特殊说明,所揭示的特征仅为均等或相似特征的一般性例子。
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为注明具体条件的实施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特殊说明,否则所有的百分比和分数按重量计。
34.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文中所述的优选实施方法与材料仅做示范作用。
35.本技术使用的甘草均为产自新疆喀什的胀果甘草。
36.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均为普通市售产品,效果检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
37.实施例1一种甘草浸膏的制备方法
38.包括如下步骤:
39.(1)原料预处理:取200g干燥的甘草原料粉碎至20目,加入体积比1:3:1的乙酸乙酯(120ml)、乙醇(360ml)、异丙醇(120ml)的混合溶液和吐温-60浸泡5小时,浸泡过程中需要在功率为600w,频率为25khz条件下超声20min,超声2次,过滤,保留滤渣,备用;
40.(2)提取:将步骤(1)中得到的滤渣进行水提,水提次数为3次;第1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4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第三次加3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然后过滤,弃去滤渣,保留滤液;
41.(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进行浓缩成膏相对密度是18.8波美度(60-70℃),然后50℃条件下烘干8小时,即得到所述的甘草浸膏60.0g。
42.步骤(1)中所述的甘草原料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3(g/ml);
43.所述的吐温-60的加入量为甘草原料总质量的5%。
44.实施例2一种甘草浸膏的制备方法
45.包括如下步骤:
46.(1)原料预处理:取200g干燥的甘草原料粉碎至20目,加入体积比2:5:1的乙酸乙酯(300ml)、乙醇(750ml)、异丙醇(150ml)的混合溶液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浸泡10小时,浸泡过程中需要在功率为500w,频率为20khz条件下超声30min,超声2次,过滤,保留滤渣,备用;
47.(2)提取:将步骤(1)中得到的滤渣进行水提,水提次数为3次,第1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5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4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然后过滤,弃去滤渣,保留滤液;
48.(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进行浓缩成膏相对密度是18.5波美度(60-70℃),然后70℃条件下烘干5小时,即得到所述的甘草浸膏62.5g。
49.步骤(1)中所述的甘草原料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6(g/ml);
50.所述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加入量为甘草原料总质量的10%。
51.实施例3一种甘草浸膏的制备方法
52.包括如下步骤:
53.(1)原料预处理:取200g干燥的甘草原料粉碎至20目,加入体积比2:5:1的乙酸乙酯(200ml)、乙醇(500ml)、异丙醇(100ml)的混合溶液和吐温-20浸泡8小时,浸泡过程中需要在功率为550w,频率为20khz条件下超声20min,超声2次,过滤,保留滤渣,备用;
54.(2)提取:将步骤(1)中得到的滤渣进行水提,水提次数为3次,第1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5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3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然后过滤,弃去滤渣,保留滤液;
55.(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进行浓缩成膏相对密度是19.2波美度(60-70℃),然后60℃条件下烘干6小时,即得到所述的甘草浸膏65.4g。
56.步骤(1)中所述的甘草原料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4(g/ml);
57.所述的吐温-20的加入量为甘草原料总质量的8%。
58.对比例1
59.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没有进行预处理步骤,直接将甘草原料粉碎至20目,然后采用与步骤(2)-(3)相同的方法进行提取,得到甘草浸膏60.5g。
60.对比例2
61.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采用体积比1:1:1的乙酸乙酯、乙醇和异丙醇的混合物,其他步骤和操作与实施例3相同,得到甘草浸膏62.4g。
62.对比例3
63.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仅使用乙醇进行浸泡,其他步骤和操作与实施例3相同,得到甘草浸膏60.5g。
64.对比例4
65.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没有添加表面活性剂,其他步骤和操作与实施例3相同,得到甘草浸膏58.2g。
66.对比例5
67.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乙醇的体积分数为40%,其他步骤和操作与实施例3相同,得到甘草浸膏60.8g。
68.效果检测
69.针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5制备的甘草浸膏进行性能检测,检测得到的甘草浸膏中甘草酸的含量、水中不溶物含量以及灰分。
70.1、浸膏收率以及甘草酸、甘草苷含量检测
71.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甘草浸膏质量标准中公开的方法对甘草酸、甘草苷含量进行检测,其中,附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甘草浸膏检测图谱,积分结果如下表1,甘草浸膏中甘草酸、甘草苷含量检测结果见下表2;甘草浸膏收率=甘草酸的重量/甘草的重量
×
100%。
72.表1积分结果
[0073][0074]
表2甘草浸膏收率以及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
[0075] 甘草浸膏收率甘草酸含量%甘草苷含量%实施例130.00%8.63%0.68%实施例231.25%8.76%0.62%实施例332.70%8.85%0.72%对比例130.25%7.86%0.50%对比例231.20%8.55%0.63%对比例330.25%8.32%0.52%对比例429.10%8.40%0.55%对比例530.40%8.58%0.62%
[0076]
根据上表2的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甘草浸膏中甘草酸的含量均能达到8.6%以上,甘草苷的含量可以达到0.65%以上,明显提高了甘草浸膏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对比例1中仅使用水进行回流提取,由于不能更好的使细胞壁破裂,从而使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明显降低;对比例2中采用不同配比的有机溶剂得到的甘草浸膏中甘草酸的含量与实施例3相比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相差不大;对比例3-4仅使用乙醇浸泡或者不添加表面活性剂会影响甘草浸膏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对比例5中使用40%的乙醇对甘草原料浸泡,得到的甘草浸膏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与对比例2相比相差不大,说明有机溶剂的配比和浓度均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
[0077]
2、水中不溶物含量检测
[0078]
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甘草浸膏质量标准中公开的方法对水中不溶物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下表3。
[0079]
表3浸甘草膏中水中不溶物含量
[0080][0081][0082]
根据上表3的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甘草浸膏中水中不溶物的含量均能达到3%以下,说明制备的甘草浸膏有效成分含量更高;对比例1中仅使用水进行回流提取,没有对无效成分进行去除,从而使得到的浸膏中水中不溶物含量明显提高;对比例2中采用不同配比的有机溶剂得到的甘草浸膏中甘草酸的含量与实施例3相比虽相差不大,但是水中不溶物的含量相较于实施例3明显提高;对比例3-4仅使用乙醇浸泡或者不添加表面活性剂会使甘草浸膏中水中不溶物的含量升高,对比例5中使用40%的乙醇对甘草原料浸泡,得到的甘草浸膏中甘草酸的含量与实施例3相比相差不大,但是水中不溶物的含量相较于实施例3明显提高。
[0083]
3、灰分含量检测
[0084]
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甘草浸膏质量标准中公开的方法对灰分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下表4。
[0085]
表4甘草浸膏中灰分含量
[0086] 灰分含量实施例12.53%实施例22.45%实施例32.42%对比例13.26%对比例23.48%对比例33.30%对比例43.32%对比例53.45%
[0087]
根据上表4的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甘草浸膏中灰分含量均在3%以下,进一步说明制备的甘草浸膏有效成分含量更高;对比例1-5制备的浸膏灰分均高于实施例说明改变预处理是的溶剂,或者省略预处理步骤会明显影响甘草浸膏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提取效率。
[0088]
以上是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描述,但这些实施例仅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