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翻修用打拔限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42360发布日期:2022-07-30 02:2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关节翻修用打拔限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膝关节翻修用打拔限位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膝关节翻修病例显著增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初次全膝置换病例的急剧增多,另一个因素是接受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年轻,患者逐步接受tka的手术方式,希望通过tka手术满足其高活动量的需求。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体重,这点在西方国家尤为明显,kurtzs等学者预测美国膝关节翻修手术的增幅将大幅超过初次全膝置换/初次全髋置换/髋关节翻修术。
3.然而在现有的关节翻修手术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4.一、在现有的翻修手术中,对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开孔动作是通过铰刀铰孔,形成的铰孔与实际植入的翻修假体的外形匹配度较低,造成假体出现植入高度的差异或者稳定性较低;
5.二、现有技术中,开孔的深度难以把控,也导致与假体的匹配度较低;
6.三、现有技术中,截骨动作与铰孔动作是分离的,截骨动作与铰孔动作都需要以股骨机械轴为基准,即需要进行两次基准定位,具有手术步骤较多,且截骨精度不高的缺陷。
7.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膝关节翻修用打拔限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膝关节翻修用打拔限位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膝关节翻修用打拔限位系统,包括:打拔器;以及器械,器械位于打拔器一侧,与打拔器连接;以及限位器,限位器与打拔器连接,用于限制打拔器的打拔深度。
10.优选的,限位器包括有:限位器本体,限位器本体与打拔器滑动连接;以及按钮,按钮位于限位器本体的一侧,与限位器本体转动连接,按钮的一端设置有锁齿,锁齿与打拔器上设置的若干齿牙对应;以及弹性体,弹性体一端抵接于限位器本体上,另一端抵接于按钮上,在弹性体的作用下,锁齿与其中一个或多个齿牙啮合。
11.优选的,限位器还包括有:限位端面,限位端面位于限位器本体的一端,与限位器本体连接,限位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打拔器的轴线不垂直;以及接头安装孔,接头安装孔位于限位器本体上,用于连接截骨接头与截骨器。
12.优选的,打拔器还包括有位标,位标位于打拔器上,与限位端面对应;打拔器还包括有若干刻度,若干刻度位于打拔器上,限位器还包括若干视窗,视窗位于限位器本体上,若干刻度与若干视窗一一对应。
13.优选的,器械包括有柱槽,柱槽开设于器械的端部;以及凹槽,凹槽开设于柱槽的
内壁上;打拔器包括有杆件,杆件包括有位于其一端的柱凸,柱凸置入柱槽内,使打拔器与器械连接;以及活动件,活动件的第一端与杆件转动连接,活动件的第二端置入凹槽内,使打拔器与器械锁定。
14.优选的,打拔器还包括:手柄,手柄的中部与杆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手柄的一端为自由端;以及传动杆件,传动杆件的一端与手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传动杆件的另一端与活动件的第三端转动连接。
15.优选的,打拔器还包括有干涉件,干涉件置于杆件上,向手柄施力时,手柄的中部与干涉件产生干涉作用。
16.优选的,杆件包括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开设于杆件内,且第一容纳腔延伸至与传动杆件外部连通,传动杆件与活动件均置于第一容纳腔内;以及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开设于柱凸内,且第二容纳腔的一端延伸至与第一容纳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柱凸外部连通,活动件延伸至第二容纳腔内,并延伸至柱凸外。
17.优选的,杆件还包括有:把持部,把持部为弯曲结构,使把持部与手柄之间具有空间;以及一个或多个减重孔,减重孔开设于把持部上。
18.优选的,打拔器包还括有敲击块,敲击块位于杆件远离柱凸的一端,并与杆件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发明公开的打拔限位系统,利用打拔器结合锉体的形式对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进行开孔,其中锉体的形状与锉孔处假体的形状一致,可以得到与假体形状一致的锉孔,相较于传统铰孔的方式,本技术中锉孔的方式可以实现假体植入的稳定性和假体置入高度的精确性;
21.2、本发明公开的打拔限位系统,设计了限位器,随着打拔器伸入骨质,限位器会随着打拔器抵挡于股骨远端端面处,限制打拔器的继续深入,如此可精确控制开孔深度;
22.3、本发明公开的打拔限位系统,可以将截骨动作与锉孔动作结合,统一了基准,提高了截骨精度,具体的,锉孔工具置入髓腔与股骨机械轴重合,代替截骨动作中髓内杆的作用,同时以锉孔深度为基准确定截骨长度,即利用打拔器代替髓内杆的工作;在进行截骨动作时,将截骨接头安装于接头安装孔上,再将截骨器安装于截骨接头上,接着将截骨器固定于骨质上,卸下除截骨器以外的器械进行截骨动作,如此机械轴、外翻角度、截骨量均无需重新定位寻找,具有手术步骤减少、手术基准统一、截骨精度提高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膝关节翻修用打拔限位系统的正视图;
2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打拔器的正视图;
2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打拔器的剖视图;
27.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器械的剖视图;
28.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器的正视图;
29.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正视图的剖视图;
30.图中:
31.打拔器1,杆件11,齿牙111,刻度112,第一容纳腔113,把持部114,减重孔115,柱凸12,第二容纳腔121,活动件13,手柄14,传动杆件15,干涉件16,敲击块17,击入面171,回敲面172,位标18;
32.器械2,柱槽21,凹槽22;
33.限位器3,限位器本体31,限位端面32,按钮33,锁齿331,挂耳332,弹性体34,视窗35,接头安装孔36,轴销37。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目前常见的膝关节翻修手术中,主要是通过铰刀对股骨和胫骨进行铰孔,接着于铰孔中置入假体并打压紧实,或通过骨水泥将假体进行固定。然而利用铰孔的方式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开孔,使铰孔的形状必然为圆柱孔结构,但是植入铰孔部分的假体却为类椭圆柱结构,即铰孔与假体的外形难以完整贴合,以至于两者之间可能因为患者骨骼的差异出现植入高度或者稳定性的差异,对手术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现有的铰孔深度难以精确的控制,也会导致植入高度不精确或者稳定性较差,因此如何控制膝关节处的开孔深度,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36.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实施例,具体为一种膝关节翻修用打拔限位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37.具体的,如图1,本打拔限位系统包括有打拔器1,其中打拔器1作为打拔力的传递件,用于接收打拔力,并将打拔力传递给锉体,使锉体作用于膝关节处进行锉孔;还包括有器械2,器械2位于打拔器1一侧,与打拔器1连接,直接作用于膝关节,在本实施例中,器械2优选为锉体,其中锉体的形状与锉孔处假体的形状一致,以得到与假体形状一致的锉孔,相较于传统铰孔的方式,本技术中锉孔的方式可以实现假体植入的稳定性和假体置入高度的精确性。
38.进一步的,为了控制锉孔的深度,如图1,本打拔限位系统还包括有限位器3,限位器3与打拔器1连接,用于限制打拔器1的打拔深度,即随着打拔器1伸入骨质,限位器3会随着打拔器1抵挡于股骨远端端面处,限制打拔器1的继续深入,如此可精确控制开孔深度。
39.进一步的,如图1、5,限位器3包括有限位器本体31,限位器本体31与打拔器1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器本体31优选为方形筒状结构,其套接于打拔器1上,可沿着打拔器1平移,以调节限位深度。
40.进一步的,限位器3在调节完深度以后,还需要与打拔器1相对固定,才能真正实现限位功能,基于此,如图2、5~6,限位器3还包括有按钮33,按钮33位于限位器本体31的一侧,与限位器本体31转动连接,按钮33的一端设置有锁齿331,锁齿331与打拔器1上设置的若干齿牙111对应,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按钮33中部伸出设置有两个挂耳332,限位器本体3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轴销37,同时轴销37穿过两个挂耳332,使挂耳332可沿着轴销37转
动,即实现按钮33与限位器本体31转动连接;限位器3还包括有弹性体34,弹性体34一端抵接于限位器本体31上,另一端抵接于按钮33上,在弹性体34的作用下,锁齿331与其中一个或多个齿牙111啮合,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体34优选为扭簧,其中扭簧套接于轴销37上,且位于两个挂耳332之间,扭簧的一端抵接于限位器本体31侧部,另一端抵接于按钮33中部,对按钮33产生预紧力,使锁齿331与齿牙111啮合,可以实现限位器3与打拔器1的相对固定。
41.进一步的,传统的膝关节翻修手术,在股骨侧需要完成截骨动作后再进行髓腔铰孔动作,执行截骨动作时需要考虑到截骨量和截骨外翻角,具体做法是先将髓内杆插入髓腔内部,在股骨远端安装截骨接头和股骨远端截骨块,随后在股骨远端执行截骨动作,完成截骨动作后撤出髓内杆,铰孔动作是通过铰刀从股骨远端进行开孔,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手术步骤中,截骨动作与铰孔动作是分离的,但是截骨动作与铰孔动作都需要以股骨机械轴为基准进行手术动作,因此两个动作之间具有联系,同样的,本技术中的锉孔动作也需要以股骨机械轴为基准进行动作;基于以上,本技术考虑将截骨动作与锉孔动作结合,以统一基准,提高截骨精度,其核心是,锉孔工具本身需要置入髓腔,其与股骨机械轴重合,可以代替截骨动作中髓内杆的作用,且锉孔深度与截骨长度具有关联,即利用本技术中的打拔器1代替髓内杆的工作,且以锉孔深度为基准确定截骨量,可以实现手术步骤减少、手术基准统一、截骨精度提高的技术效果;基于此,如图5~6,本限位器3包括有限位端面32,限位端面32位于限位器本体31的一端,与限位器本体31连接,限位端面32所在的平面与打拔器1的轴线不垂直,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端面32优选与限位器本体31一体成型,为方形筒状结构的端面平台,以限位端面32所在的面为平面α,与打拔器1的轴线垂直的面为平面β,则平面α与平面β之间的夹角优选为5
°
~7
°
,该夹角即为外翻角度,当打拔器1伸入髓腔内适当位置时,限位端面32与股骨远端的端面贴合,实现限位功能;同时限位器3还包括接头安装孔36,接头安装孔36位于限位器本体31上,用于连接截骨接头与截骨器,接头安装孔36优选有两个,分别位于限位器本体31的两侧,且两个接头安装孔36的中心连线与平面α平行,锉孔完成后,将截骨接头安装于接头安装孔36上,再将截骨器安装于截骨接头上,接着将截骨器固定于骨质上,卸下打拔器1、器械2、限位器3、截骨接头,进行截骨动作,如此机械轴、外翻角度、截骨量均无需重新定位寻找,实现截骨量精准、截骨动作快速。
42.进一步的,为了明确锉孔深度与截骨量,如图2、5,本打拔器1还包括有位标18,位标18为开设于打拔器1上的延伸槽体,该槽体的延伸方向与限位端面32平行;打拔器1还包括有若干刻度112,若干刻度112位于打拔器1上,且分布于打拔器1的延伸方向上,在本实施例中,若干刻度112优选包括了0位刻度、-2位刻度、+2位刻度和+4位刻度,其中0位刻度代指了锉孔深度的基准量,其余刻度代指了锉孔深度可在基准量的基础上进行调节;限位器3还包括若干视窗35,视窗35位于限位器本体31上,若干刻度112与若干视窗35一一对应,当限位器3上的限位端面32与位标18重合时,其中一个视窗35与0位刻度对应,表示此时的锉孔深度为基准量,需要调节锉孔深度时,使某一视窗与其对应的刻度对应,以方便术者确认锉孔深度,在本实施例中,视窗35优选为位于限位器本体31端部的半圆开槽。
43.进一步的,由于器械2具有多种规格型号,在锉孔过程中需要逐级替换锉体以达到最合适的锉孔,因此锉孔过程需要多次替换器械2,基于此,如图3~4,器械2与打拔器1之间需要具备可快速拆卸并稳定连接的效果,因此,器械2包括有柱槽21,柱槽21开设于器械2的端部;还包括有凹槽22,凹槽22开设于柱槽21的内壁上;打拔器1包括有杆件11,杆件11包括
有位于其一端的柱凸12,柱凸12置入柱槽21内,使打拔器1与器械2连接;还包括有活动件13,活动件13的第一端与杆件11转动连接,活动件13的第二端置入凹槽22内,使打拔器1与器械2锁定,即杆件11与活动件13共同对器械2形成立体夹持,产生稳定的夹持力,需要将二者之间拆卸时,使杆件11、活动件13均与器械2脱离即可。
44.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打拔器1与器械2之间的快速连接与快速拆卸,如图3~4,打拔器1还包括有手柄14,手柄14的中部与杆件11的中部转动连接,手柄14的一端为自由端;还包括有传动杆件15,传动杆件15的一端与手柄1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传动杆件15的另一端与活动件13的第三端转动连接,需要提供夹持力时,向手柄14的自由端施力,使手柄14沿着其中部转动,其另一端带动传动杆件15发生位移,进而传动杆件15带动活动件13沿着自身的第一端转动,使活动件13的第二端置入凹槽22内;需要拆卸时,对手柄14的自由端施加反向的力即可。
45.进一步的,在打拔过程中,需要释放双手,因此无法持续的对手柄14的自由端施加力的作用,因此还需要一个力来锁定该夹持力,基于此,如图3,打拔器1还包括有干涉件16,干涉件16置于杆件11上,向手柄14施力时,手柄14的中部与干涉件16产生干涉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干涉件16优选为固定于杆件11上的柱销,手柄14闭合时,对手柄14产生干涉力。
46.进一步的,为了使本打拔器1较为紧凑以适用于狭小的空间,如图3,杆件11还包括有第一容纳腔113,第一容纳腔113开设于杆件11内,且第一容纳腔113延伸至与传动杆件15外部连通,传动杆件15置于第一容纳腔113内,手柄14一端通过柱销与第一容纳腔113转动连接,活动件13的第一端通过柱销与第一容纳腔113转动连接,且干涉件16也为固定于第一容纳腔113内的柱销;还包括有第二容纳腔121,第二容纳腔121开设于柱凸12内,且第二容纳腔121的一端延伸至与第一容纳腔113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柱凸12外部连通,活动件13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二容纳腔121内,并延伸至柱凸12外。
47.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把持,如图2~3,杆件11还包括有把持部114,把持部114为弯曲结构,使把持部114与手柄14之间具有空间,以方便对手柄14施力。
48.进一步的,为了减重,如图2~3,杆件11还包括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115,在本实施例中,减重孔115优选开设于把持部114上。
49.进一步的,如图2,打拔器1包还括有敲击块17,敲击块17位于杆件11远离柱凸12的一端,并与杆件11连接,打拔锉孔时,敲击块17用于受力,优选的,敲击块17包括有远离杆件11的击入面171与接近杆件11的回敲面172,锉孔时,向击入面171施加力的作用,撤离打拔器以及术中更换股骨锉时,向回敲面172施加力的作用。
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