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触觉感知的自动化注射机构。
背景技术:2.注射,指的是借助注射器一类的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人体,以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其与吃药不一样。药剂经注射后可迅速到达血液并产生作用。其类型主要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3.对于不同的病人,护士会选择不同的注射方式,但是注射操作对护士的经验技术有一定的要求。以静脉注射为例,若护士多次未能正确找到血管位置,不仅病人会徒增痛苦,还有可能引发医患矛盾,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注射操作的成功关键在于定位的准确和操作的熟练。此外,在患者数量积多或疫情等特殊情况下,需要护士的连续多次重复操作,不仅对护士的精力和体力有要求,还可能会出现个别的失误。所以,能够自动完成注射操作的医疗器械是目前的需求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触觉感知的自动化注射机构,运用触觉传感器和自动注射机构的结合,一方面使用力矩传感器检测针头所受力学数据,一方面使用触觉传感器感知外部形变,实现对注射过程的动态监控,从而可以实时优化针刺策略,提高针刺精度以及注射成功率,降低医生或护士的技术压力和经验要求,同时减少病人的痛苦。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融合触觉感知的自动化注射机构,包括触觉传感器和自动注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觉传感器(1)主要由相机(18)、框架(19)、凝胶弹性体(20)、rgb光源(21)组成,通过连接件(22)固定于机构的前端,所述自动化注射机构主要由直线运动机构(2)、旋转运动机构(3)、气动加速机构(4)和注射机构(5)组成,所述直线运动机构(2)控制针头(17)的伸缩运动,旋转运动机构(3)控制针头(17)的旋转运动,气动加速机构(4)控制针头(17)的瞬间加速运动,所述注射机构(5)控制药物的注射操作,所述距离传感器(28)安装在固定板(7)靠近丝杆马达(6)的后端,用来实时测量针头(17)移动的距离。
6.作为优选,所述直线运动机构(2)由丝杆马达(6)、丝杆(8)、铝轴(9)、丝杆滑块(10)组成,其中,所述铝轴(9)对称分布于丝杆(8)的左右下方,通过丝杆滑块(10)两侧空槽,保持滑块移动时的稳定;所述旋转运动机构(3)由减速直流电机(13)、联轴器(15)、力矩传感器(16)、针头(17)组成,通过挂板(14)与气动加速机构(4)连接;所述气动加速机构(4)由气缸(11)、支撑架(12)组成,所述注射机构(5)由软导管(24)、注射器(26)、注射器固定架(27)、电推杆(29)组成。
7.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7)靠近触觉传感器(1)的前端设有限位块(25),以避免旋转运动机构(3)固定板(7)发生机械干涉。所述支撑架(12)底部开方槽,所述挂板(14)部分
伸入方槽,以此达到气缸(11)运动限位的目的。
8.作为优选,所述凝胶弹性体(20)装于框架(19)内部,所述rgb光源(21)环绕于框架(19)前部,所述相机(18)固定于框架(19)上部,所述rgb光源(21)采用绿、红、蓝三色光源环绕照明,作为优选,所述凝胶弹性体(20)表面标有黑点作位移场,涂有哑光材料作反射层(30),反射层再覆盖一层硅胶保护层(31),且该保护层表面经过无菌处理,为无菌表面。
9.作为优选,所述触觉传感器(1)由相机(18)来拍摄物体与凝胶弹性体(20)表面的接触图像,再采用光度立体法重建接触面三维图像。
10.作为优选,所述丝杆(8)、针头(17)同向分布在机构中心线上,与触觉传感器(1)中的凝胶弹性体(20)的表面成角度,并于凝胶弹性体(20)中心点穿出,且所有孔洞内部均经过无菌处理。
11.作为优选,所述针头(17)通过特殊的转接头固定在力矩传感器(16)前端,并通过软导管(24)与注射器(26)连接,所述注射器(26)通过注射器固定架(27)固定在外壳(23)上,所述电推杆(29)固定在外壳(23)上,推杆端部与注射器(26)的芯杆连接,在通电时推动注射器(26)工作。
12.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22)与触觉传感器(1)的框架(19)的连接为曲形滑槽连接,可通过手动控制或电动控制调整触觉传感器(1)的旋转倾斜角度,进而改变触觉传感器(1)表面硅胶保护层(31)的夹角,从而调整针头(17)的进针角度,实现不同方向的注射。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利用触觉传感器实时感知皮肤表面的细微形变,从而检测内部血管组织的位移和变化,精准确定血管等注射点位置,避免视觉遮挡对注射准确度的影响,降低注射过程中的针刺位置偏差,提高注射成功率。(2)利用力矩传感器实时监控针头所受的力学数据,将注射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可视化,从而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及时处理,提高注射安全性。(3)该机构中所使用的医疗针头、医疗注射器等都便于更换和处理,且适用于多种型号的器材,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卫生性和普适性。(4)结合机械手臂技术,由计算机控制整个注射过程,包括注射点的确定,注射器的移动以及药品的注射等操作,形成高安全性、高准确度的自动化注射系统,降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降低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所述融合触觉感知的自动化注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只包含触觉传感器的侧面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安装在机械手臂上的实施例示意图。
15.图1中:1触觉传感器;2直线运动机构;3旋转运动机构;4气动加速机构;5注射机构。
16.图2中:6丝杆马达;7固定板;8丝杆;9铝轴;10丝杆滑块;11气缸;12支撑架;13减速直流电机;14挂板;15联轴器;16力矩传感器;17针头;18相机;19触觉传感器框架;20凝胶弹性体;21 rgb光源;22连接件;23外壳;24软导管;25限位块;26注射器;27注射器固定架;28距离传感器;29电推杆。
17.图3中,30铝粉反射层;31硅胶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如图1、图2所示,一种融合触觉感知的的自动化注射机构,包括触觉传感器和自动注射机构。其中,触觉传感器1主要由相机18、框架19、凝胶弹性体20、rgb光源21组成,固定于机构的前端。凝胶弹性体20装于框架19内部,框架19上有供针头通过的孔,rgb光源21环绕于框架19前部,相机18固定于框架19上部。另一部分,注射机构主要由直线运动机构2、旋转运动机构3、气动加速机构4和注射机构5组成。其中,直线运动机构2由丝杆马达6、丝杆8、铝轴9、丝杆滑块10组成,且铝轴9对称分布于丝杆8的左右下方,通过丝杆滑块10两侧空槽,保持滑块移动时的稳定。旋转运动机构3由减速直流电机13、联轴器15、力矩传感器16、针头17组成,通过挂板14与气动加速机构4连接;气动加速机构4由气缸11、支撑架12组成。注射机构5由软导管24、注射器26、注射器固定架27、电推杆29组成,注射器26通过注射器固定架27固定在外壳23上,前端通过软导管24与针头17连接,后端芯杆部分与固定好的电推杆29头端连接。针头17固定在力矩传感器16前端,减速直流电机13通过联轴器15与力矩传感器16连接,固定于挂板14上,挂板则固定在气缸11杆一端,气缸11安装在支撑架12之上,与丝杆滑块10配合,丝杆滑块10安装于丝杆8上并与丝杆马达6装配,固定于外壳23上。
20.如图3所示,触觉传感器1为gelsight触觉传感器,rgb光源21采用绿、红、蓝三色光源,凝胶弹性体20标记黑点作为位移场,涂抹铝粉作为反射层30,铝粉表面再覆盖一层硅胶保护层31。在物体接触触觉传感器1的凝胶后,其表面特征会在rgb光源21的照射下,于铝粉反射层上被相机18拍摄到,之后采用光度立体法重建接触面三维图像,从而感知形变,并通过黑点位移场计算表面所受的力、滑移、硬度等多项信息。
21.自动注射机构部分,丝杆马达6、丝杆8通过控制丝杆滑块10来控制针头的伸缩运动。丝杆传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可自锁、定位精度高,尤其适合该发明应用于医疗注射的用途。丝杆8的左右下方对称分布两根固定的铝轴9,通过丝杆滑块10两侧的空槽保持滑块移动时的稳定性。固定板7后端装有距离传感器28,用于监测注射过程中的实时进针长度。在靠近触觉传感器1的一段,固定板7上设有限位块25,用来避免注射机构的机械干涉问题,提高安全性。减速直流电机13、联轴器14和力矩传感器15则用来控制针头17的旋转运动。力矩传感器15可以实时收集针头17所受的注射力学信息,并通过分析来监控注射进程以及应对突发状况。减速直流电机13通过挂板与气缸11连接,并通过机械限位,使得气缸11工作范围受限,满足刺入皮肤时的针头17加速。同时,针头17与丝杆8同向分布在机构整体的中心线上,垂直于触觉传感器1中的凝胶弹性体20,可通过框架19的小孔,从传感器中心部位穿出。软导管24、注射器26、注射器固定架27和电推杆19组成注射结构,注射器固定架27安装在外壳23的侧面,便于注射器26的更换及尺寸调整,电推杆29与注射器固定架27安装在同一侧面,且电推杆29的推杆一端与注射器26的芯杆尾端接触,在通电后推杆启动,推动芯杆,将药物通过软导管24挤压至针头里面,进而注射到病人体内。
22.具体实施方式:以融合触觉感知的静脉注射操作为例,如图4,其工作原理如下:在病人体表消毒后,确定基本进针点位置,再通过机械臂的控制将本发明移动至进针点附近,触觉传感器1的凝胶弹性体20表面与体表接触,通过相机18拍摄到接触表面的图像并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分析,进而精确感知皮下血管的位置,当确定进针点位置位于凝胶弹性体20的中心位置时,丝杆马达6通电运转,带动丝杆8旋转,进而控制针头17进行直线运动,伸出
并穿过触觉传感器1,刺入人体。该过程中,减速直流电机13运转,驱动针头17小幅度旋转,提高进针效率。且在针头17刺入人体表面前,气缸11工作,缸杆带动旋转运动机构2整体小距离加速伸出,使得针头17更容易刺入。在注射刺入过程中,力矩传感器16时刻收集并分析针头17在刺入过程中所受的力信息,判断针头17的进针状态。当针头17刺入静脉血管后,电推杆29启动,推动注射器27的芯杆,将药物挤压至软导管24中,进而经过针头17注射至人体体内,完成药物注射。针头刺入前,触觉传感器1通过与注射部位体表皮肤的接触,感知皮肤的实际情况,进而通过连接件22与框架19的曲形滑槽连接,调整触觉传感器1的倾斜角度,进而寻找并确定最佳的进针角度。针头17刺入期间,触觉传感器1时刻感知注射部位体表的细微形变,如静脉血管的偏移,以避免因内部软组织的形变而导致针头17刺入的偏差,进一步提高注射精度,若监测到软组织的形变引起的进针位置偏差,可以在线实时更改进针策略。同时,固定板7上的距离传感器28可以实时显示进针量,限位块25则在避免机构本身机械干涉的同时,提高注射安全性。注射完成后,针头17收回,机械臂复位,护士处理病人创口,注射结束。
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